2018/05/10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編者按:鴻儒薈萃,領思想之潮;群英雲集🤺,開風氣之先🕝。意昂3体育官网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120年來聚集了眾多的著名學者專家⛔️、學術大師,湧現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和教育家。這些傑出人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譜寫了意昂3体育發展歷史上的光輝篇章,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
值此百廿校慶之際,新聞網特推出“百廿英才”專題,通過回顧黨委宣傳部采寫的“蔡元培獎”獲獎者專訪,和讀者一起感受這些傑出人物的學識魅力、人格魅力👨🦼➡️、精神魅力。
彭瑞驄
北醫百年,彭瑞驄九十歲👩🦼🐇。
他人生中的七十余年都在北醫度過👌🏻,北醫既是辛勤培育他的母校,也是他奮鬥拼搏的事業。
1940年🤵🏿♀️,彭瑞驄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醫學系🩰,從那時起便與北醫結下了終身之緣。他由一個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位政治素養成熟📃、領導才能出色的校黨委書記。人們稱他是“北醫的活字典”“北醫的舵手”😗🙆🏻,這反映了北醫人對這位北醫歷史見證人的熱愛和尊敬🧕🏽。
北醫百年,與國家共命運,與民族同興衰🛖,與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連👷🏻♂️,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而彭瑞驄的革命經歷🚴🏿♂️、奮鬥歷史既和祖國的建立、發展時刻相隨,也與北醫的改革🏊🏼♂️🈲、建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回首崢嶸歲月,似乎依稀可見戰爭的硝煙👩💻𓀇、運動的狂熱和發展的生機,這百年的時光沉澱出的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縮影👳♀️,也是彭瑞驄不平凡的人生📐。
書香門第身
彭瑞驄祖籍江蘇蘇州🧘🏽。彭氏自明初由江西移徙蘇州🙌🏼🛑,到清代前期發展成為科舉世家,出過十四位進士、三十一位舉人👈🏿。這個科甲鼎盛的望族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家學與重教好學、樸素節儉💁🏿、樂善好施的家風,家族內擁有義莊👩🏻✈️、義田,專門資助族內子弟教育。蘇州的十全街至今還保留著彭氏的部分故居,門廳掛著“祖孫會狀”的匾額🕦,左右立有一副雕刻楹聯,上書“昭代科考第一家,人間文福無雙品”✍️。
彭瑞驄的父親彭望恕是彭氏家族最後的榮光。他幼年時失去親生父母,幸得彭氏家族獨特的家學風格照拂,所以彭望恕從小學習直至留學日本,主要靠家族專門獎學金支持完成了學業🙎♀️。他不負族望🦎,在清末最後的“洋科舉”考試中考取舉人♖。彭望恕參加朝廷留學生考試後,在清廷任職👰🏻♀️。但很快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他又在民國政府農商部任職,曾負責編輯政府的《農商公報》,並有《農業政策、殖民政策、交通政策》等書問世🥈。20世紀20年代隨著北洋政府的混亂和失敗,彭望恕脫離政界,逐漸以教書為業,先後在多家農學院校任課,最後任教於意昂3体育官网農學院,曾參與編輯各種辭書🕵️♂️、字典🔦。
1923年,彭瑞驄出生在北平。當時家庭經濟來源主要靠父親教書、編書所得🛗,生活並不富裕🧓🏿🛍️。他上小學穿的童子軍服裝,都是母親用舊衣服自己改製🤹🏽♀️。彭瑞驄的母親顧冰一出身於蘇州有名的書香門第🪁,顧氏家族曾在蘇州開辦過近代早期女校,顧冰一在開明的外婆教導下成為不用纏足的新女性,在家族的私塾裏還修過英文課程。母親蘭心蕙質、知書達理🕵🏿♀️,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這樣的家學傳統為彭瑞驄今後的人生和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彭望恕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對子女今後的發展均有打算🌇👩🔧,安排孩子學習實用技術類學科。大哥彭瑞民到唐山交通大學學習土木建築,後來是北京市政建築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20世紀50年代參加過北京市十大建築的設計。二哥彭瑞復學海關🤹🏻。在那時候,海關是西方人把持的鐵飯碗職業。抗戰勝利後二哥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新聞研究生,畢業後被招聘到聯合國做同聲翻譯工作👩❤️👩,在《中國婦女》雜誌英文版擔任編輯🦻🏼,在全國婦聯工作期間陪同國家領導人出訪🙃,均受褒獎💁🏽♂️。姐姐彭瑞愈學師範🛀🏽,一生從事小學教師工作。家裏安排彭瑞驄學醫🤱🏿,也是出於任何時代都要有人看病的實際考慮。
拳拳報國誌
20世紀40年代🤲🏼,中國處於日寇侵略🟤、國共內戰時期,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彭瑞驄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男附中的中學時代就開始關註社會,關註政局,對國家前途十分憂慮。從高中開始,彭瑞驄就開始接觸進步讀物,閱讀了大量的蘇聯小說,如屠格涅夫的《前夜》《父與子》等,書中反映社會變革時期知識分子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引起了他的思考。
1940年彭瑞驄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1942年班上的金英愛同學從晉察冀解放區回來後告訴大家許多解放區的見聞😜,同時又介紹《新哲學大綱》《資本論淺說》等進步書籍給彭瑞驄讀🥿,通過長期接觸進步讀物和受進步同學的影響,他希望參加抗日鬥爭、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心情越來越迫切。
1944年彭瑞驄跟幾位同學在春節過後歷經困難到達了阜平解放區根據地。他目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蓬勃生機🐻❄️,被深深震撼🐂☝️。從阜平回來後,由金英愛介紹👺,彭瑞驄於1944年3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抗日戰爭也出現一定轉機。1943年年初🧑🏽🚀,中央同意在晉察冀邊區成立城市工作部🏌🏻,由劉仁任部長。在劉仁的領導下,晉察冀分局城工部在城市的工作得到迅速發展,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參加革命⛓️💥💙,成為黨的秘密工作者,彭瑞驄就是其中的一員🤷🏿♂️。1944年7月,彭瑞驄由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畢業,考入北京中和醫院(即現在的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做內科實習醫生。以醫生為職業👍🏼🧑🏻🦲,從事地下工作是當時城工部的需要🧐,1945年他轉移到開灤礦務局醫院做住院醫生。做醫生期間,彭瑞驄先後得到鐘惠瀾🤦♀️、朱憲彝等名家直接教導和嚴格訓練🍉,培養了他治學嚴謹👨🏽🍼、嚴肅、嚴格的學風🤷♂️,以及不知疲倦的工作作風🦷。
1945年5月彭瑞驄被劉仁召回晉察冀解放區擔任交通員,主要任務是往返於解放區和國統區之間➛🪿,傳遞信息和執行相關任務。彭瑞驄面對國名黨士兵的機槍、大棒🤵🏼,憑著機智和冷靜🤚,完成了多項重要任務🪔,並經常為解放區運送花生、白面等稀缺物資。
1946年6月🖖🏻,上級決定讓彭瑞驄回到意昂3体育醫學院擔任公共衛生科教員💺。同年12月👳🏿,醫學院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教師支部,彭瑞驄任書記。他在林宗揚、嚴鏡清教授的領導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開展了部分北醫宿舍學生斑疹傷寒的流行病學研究(鼠源型)🏋️,還研讀了一些關於中國鄉村衛生建設的專著,以及定縣,壁山縣衛生實驗區的報告。1947年6月2日,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王錦江同學等人商議🪑,先從每人月工資中提出5%作為開始活動的經費,在京西公主墳附近什坊院村的一個農場的大廳裏⚛️,辦起了什坊院保健院⏳👐🏿。每周四下午及星期日全天🚴🏻,由北醫師生輪流來為附近農民義珍。1947年暑期、1948年寒假,方亮與彭瑞驄等先後帶領三批同學在此防病治病和進行入戶調查,了解農村衛生情況。據近二十個村莊𓀁、2000余戶約一萬余農民的調查結果提示:這裏是甲狀腺腫的高發區✊🏼👩💼,患疥瘡等皮膚病的也不少,嬰兒死亡率高得驚人。除了病痛的煩擾,農民的生活也十分貧苦🤷♂️,幾口人過冬只有一床破棉被。教學相長💆🏻,在這革命與公共衛生專業結合的實踐中🚵🏽♂️,彭瑞驄更堅定了為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什坊院保健院的活動🚴🏻,給北醫的進步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轉變了思想,毅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對學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熱忱獻身的服務精神”校風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奠基作用。
北平臨近解放前夕🍱,彭瑞驄從參與建築施工工作的大哥彭瑞民處獲得了北平城墻的防守工事構造圖等重要情報🫰🏻,將其傳送上級,為北平解放積極做著準備。1949年1月😀,彭瑞驄站在北醫的隊伍裏歡欣鼓舞地迎來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同年2月,統一的中共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黨支部建立🤵🏿🤛,彭瑞驄被選為解放後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後改任意昂3体育官网黨總支組織部部長。1949年2月28日,北京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正式接管意昂3体育官网👨🏻🎓。5月4日,意昂3体育官网校務委員會成立。由軍管會任命胡傳揆🧜🏿♀️、嚴鏡清兩位教授為意昂3体育官网校務委員會委員,胡傳揆為醫學院院長🦸🏿,彭瑞驄為醫學院秘書。從此☝️,“彭秘書”成了北醫方方面面的小當家。
初探建設路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百廢待興,急需醫藥衛生人才。大力發展醫藥事業成為當務之急👩🔧,北醫的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好時機。但此時學校規模小,辦學經費嚴重不足,設備陳舊簡陋,長學製致使培養人才速度太慢,種種原因並不很適應新中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1950年1月4日,意昂3体育醫學院劃歸中央衛生部管轄☕️🎄。3月,經中共北京市委批準🧑⚖️,醫學院建立黨的總支部🧑🧒,由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直接領導。9月總支委改選,彭瑞驄當選為總支書記🤌🏻。
1952年,全國進行院系調整,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脫離意昂3体育官网,獨立建院。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決定重點投資、發展高等教育🕵🏼♂️,並選定西北郊,新建💂🏼♂️、擴建一批高等學校♔。北醫被列為其中之一👨🦯。經中央衛生部核定🏄♀️,第一期建造面積為45680平方米🚵🏿♂️🍩,當年投資7533000元(新幣)。從此,北醫開始在衛生部管轄下獨立建設🎬🦹🏽♀️、發展,作為總支書兼任學院秘書的彭瑞驄身負重任,夜以繼日地為北醫的建校和發展奔忙著。
高校之本在於教師和學生。有好的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好學生走上社會得到承認🚰,才能為學校贏得好口碑👷🏿♀️,好的學校自然就能吸引好教師、好學生加入。彭瑞驄認識到“好老師—好學生—好人才—好成果—好老師”這種良性循環的重要性,開始把建校的重點放在吸引優秀人才上。他抓住北醫轉歸衛生部管轄的時機🚣🏿,帶領北醫眾人四處奔走,克服重重困難🪚,爭取到了800個編製;同時👏,1950年衛生部撥給北醫的一千萬斤小米,再加上大家費盡心力增加建築數量,學校逐漸開始有了硬件條件的積累💎。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北醫吸引了一批知名專家和留學英才加盟🤸,如藥學院的章琦🤴、誠靜容🙎🏼♀️,臨床的張麗珠、李家忠、王叔鹹🎮、馬萬森等🎂🧑🏼💼。1953年👩🏽🦲🧏🏼,原有七年製醫學系的學生將進入第七年的學習和分配👨🏫🌺,彭瑞驄等就設法為他們開辦了三期高級師資進修班🤏🏻,還吸收了部分外來學員⚃,按醫、藥、衛生專業教師的要求👨🏻🦳,進行一年培訓後大部分留校擔任教師♚,或分配全國🍋🟩。又從應屆畢業生中挑選優秀學生留校任教。1952年7月,全院教職工猛增至1382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26人🏋🏽,講師50人𓀒,助教211人。北醫匯聚了一大批中國當時最好的教授、名醫,由此組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具有較高醫學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熱心為新中國醫學教育事業服務的師資隊伍🤵🏿。每每回憶起來🔩,彭瑞驄感慨道♣️🧚:“正是上述這批專家、教授和青年教師們🤜🏻,以及後勤💧🏋️♀️、建築、技術人員😭,為北京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為新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為了適應學校的發展和黨的建設需要,經批準,1954年11月27日📟🖐🏿,北醫成立黨委🧜🏻👴🏼。1955年4月,北醫第一次黨代會隆重舉行。曲正為書記🧗🏿,彭瑞驄等任副書記💇🏼♀️。並經中共北京市委批準,建立了黨的領導小組,曲正為組長,成員有閻毅🏚、馬旭🫣、彭瑞驄等,領導學校工作👼。1956年正式確立院黨委對學校實行全面領導🤦🏻♀️。1956年4月🧘♀️,毛澤東同誌做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再次強調貫徹知識分子政策的重要性,並提出了繁榮科學文化事業的“雙百方針”,要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向科學進軍🥋。北醫院黨委積極貫徹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精神,彭瑞驄與主管業務的院領導深入課堂、實驗室👏🏻、研究室,向專家學習,提升專業知識、熟悉業務工作規律👩🏽🌾,為做好管理工作創造條件🎓。特別是當時中央領導鼓勵作為管理的領導👐🏽🙎🏿♂️,有條件的也應攻讀副博士學位,對此彭瑞驄深以為然🌋🍪:“回想自己剛從北醫畢業後,就在鐘惠瀾教授指導下做臨床醫生。鐘教授強調臨床實踐的重要,給我壓擔子📧,要我管十多個病人,並要求病床周轉快📧🥬,病人住院不到兩個星期就得出院。遇到要搶救病人時,更忙得上下樓梯時還得拿著手搖機數病人的血球!開夜車,結合病人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準備教學,是家常便飯。從事醫學教育而自己不了解醫學是不行的,要真正了解醫學,必須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懂得哪些是重要的”。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彭瑞驄決定選擇一門專業系統學習。考慮到原來從事的公共衛生學必須經常到現場調查研究☂️,自己身為醫學院領導之一🏊🏻,難以做到這一點🍪🧛🏼♂️,便選擇了學習生化專業🦈。他通過聽高級生化課、做生化實驗等❓,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深刻體會到:“作為領導🧑,如不深入學習有關專業知識🧡,那麽做管理工作就難以恰到好處”。
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精神激發了北醫教研人員和青年學生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北醫科研工作全面開展起來。特別是廣大青年科技人員,紛紛製定紅專規劃和向副博士進軍的努力方向🧑🏽🦰,積極參加科研工作。為此🤲🏼,彭瑞驄等及時組織包括馬文昭、臧玉詮、劉思職、林振綱、沈寯淇等教授在內的專家小組,對各科室的長遠科研規劃和1956年具體科研項目進行了審查,並特邀蘇聯專家費德羅夫參加,最後確定了108個科研項目,作為全院1956年科研計劃👨🏼🎓,上報衛生部。雖未全部落實,但全院科研工作大有進展。到1957年上半年,全院共完成論文130多篇,包括基礎、臨床、藥學、衛生學等方面♏️。
意昂3体育醫學院建院之初大力發展學校建設和基礎學科,但對附屬醫院的建設沒有經驗,重視不夠。1958年衛生部將人民醫院、中央直屬的平安醫院和北京市第七醫院劃撥給北醫做教學醫院,這樣北醫才建立起完整的教學和臨床體系,建立了培養一個合格醫生應具備的硬件體系📧。同年🎁,在彭瑞驄等校領導的組織下,學校決定從意昂3体育醫院每個科室抽調3-4名骨幹醫生組建北醫三院。這一時期,北醫建立了“三基🧝、三嚴”製度(“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即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註重住院醫師培養👨🏼🔧,建立了骨幹團隊➿。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體現在走基層:在暑期下鄉考察↘️,組織抗梅隊(治療梅毒)👏🏻,到青海、內蒙古進行社會實踐。
彭瑞驄帶領北醫人在基礎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醫學教育的創辦模式✹,北醫在大家的奮鬥中茁壯成長起來。
艱難浩劫時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各種運動此起彼伏的時代🧙🏽,對知識分子的學習、改造運動幾無停息。“三反”“五反”“批評胡風”和“肅反”“反右”繼而又開始“雙反”,在北醫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彭瑞驄都是領導的北醫黨委負責人之一👅。他在頻繁的運動和激烈碰撞的思想矛盾中苦苦艱難地進行著學校的建設,有過失落,有過迷茫,也有過失誤。正當他努力研究醫學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探索如何加強黨對工作的領導,保證學校中心工作順利開展的時候,北醫進入了60年代,“文化大革命”如暴風驟雨般襲來🛶。
1966年“文革”開始。運動從思想文化領域的“破四舊”開始很快就發展為“踢開黨委鬧革命”的奪權鬥爭🫄🏼🖥。隨著北醫市委的倒臺😚,北京各級機構相繼癱瘓🕺,北醫也不例外🚚。看著社會動蕩🫰、國家無序👊🏿🧒🏽,彭瑞驄心急如焚卻無處使力。沒有了上級黨委👩🏼🔧,也就無從知道黨和國家的指導方針🪻,他只能每天騎車到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航空學院(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看大字報,這成為他了解社會最新動態的唯一來源。
同年5月,衛生部工作組進駐北醫,宣布接管北醫黨委🦹🏼♂️。6月13日針對彭瑞驄的第一張大字報出現在北醫校園裏。6月19日衛生部工作組宣布正式對彭瑞驄進行隔離審查,將他定性為“敵我矛盾”🖤,並被管製起來,成為北醫第一個被揪鬥的對象。他被安上了“黑幫分子”“日本特務”“走資派”等罪名,重要原因之一是新中國成立前,地下革命鬥爭中他與劉仁的關系🏃🏻。從此,彭瑞驄開始了八年的審查、勞動改造生涯。
1968年,“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北醫。同年9月8日,“北京醫學院革命委員會”成立,開始了“鬥、批⏏️、改”👩🏿🔧。每個教研室開批鬥會議🎾,彭瑞驄都是主要的靶子,學生開班會,也要拉他當批鬥對象。運動初期👰🏼♂️,他真誠地檢查自己🥚🧗🏻♂️,從靈魂深處剖析自己,是否正確地執行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可是鬥爭逐漸升級🧑🏼🎤,批鬥內容波及愈廣,甚至涉及人身攻擊,有時一天就要遭受三次批鬥,對彭瑞驄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為保持自己的精神面貌,彭瑞驄不間斷地早起學習和鍛煉,卻被說成是向群眾示威,他只得苦笑說:“同樣一件事情,你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會完全不同。對人必須全面了解,正確分析👱🏼♂️。”
1966年9月👨🏼🏫,彭瑞驄第一個“走進”北醫的“牛棚”——實驗動物部,徹底失去人身自由,不允許上班也不能回家💇🏽♀️。同住“牛棚”的還有劉波🎈、吳靜、馬旭、王悅玲、劉琦、金寶善♦︎、朱章庚等北醫黨委常委及知名教授。那時彭瑞驄白天被批鬥、進行勞動改造、學習革命文章🧝🏿♀️🚶♀️,晚上回到“牛棚”就讀書、思考,為此他將自己北醫宿舍的書都搬到了“牛棚”。從1966年9月到1969年9月的一千多天“牛棚”生活💁🏼,看書成了彭瑞驄度過苦難時光的唯一樂趣。
1969年9月,彭瑞驄被下放到江西永修北醫的幹校勞動改造。在幹校勞動時,他的特點是能吃苦耐勞🦸🏽♂️。人們說他是“早出晚歸,什麽臟活➿、累活都搶著幹的人”🤭🙅🏻♂️,他“扛大個”背大米,一背就是二百四十斤。幹校的生活枯燥疲憊👸🧑🏻💻,但彭瑞驄卻努力找尋些許的樂趣⚇。他借來《魯迅全集》認真研讀,也通過看同班的鉛印廠工友們對弈學會了下圍棋🧏🏻♂️。
1972年冬🫰🏻,江西幹校關門,彭瑞驄與其他下放勞動者一起搬到了河北省的茶澱農場繼續勞動😶。作為“五七戰士”,他被安排到茶澱的河北槐店村插隊,與當地的村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原本只會做教育的他在茶澱學會了趕大車、耪地、把麥子、掄釤鐮,缺衣少食的生活他並不覺得難過☛,但工資被扣發🏋🏽♀️,無法接濟家中的父母妻兒卻著實讓他感到了生活的艱苦。彭瑞驄的母親🛏、嶽父嶽母相繼在文革中去世🤰🏿,妻子也受到掛牌批鬥🤛👤,四個年幼的孩子因為父母的“走資派”身份備受欺辱,這些讓他看在眼裏卻無能為力,痛在心頭🗡𓀀。
文革末期,國家決定招收“工農兵學員”後,陸陸續續有一些教師離開,因為學校缺少教員,彭瑞驄也開始有機會回家探親。1974年春🤏🏽,北醫組織通知彭瑞驄回北醫醫教組上班。
經過八年的審查、下放勞動🍆,經歷了家庭的巨大變故之後🕺🏿,彭瑞驄終於又回到了北醫這片他深愛的熱土。
發展改革風
“文革”結束,國家百廢待興,北醫也是如此。
文革的八年,彭瑞驄雖然深受身心的折磨與痛苦🪐,卻沒有一刻放棄思考。他反復回顧,認真思量🤛🏻,徹底破除了個人崇拜,信念更加堅定🏀🍽。同時🖨,他認識到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重要性🎖,認識到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1975年🎃🛩,彭瑞驄作為黨委書記開始在意昂3体育醫院主持工作,逐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撥亂反正📗,用了近三年的時間,使意昂3体育醫院醫🧑🏻✈️、教、研工作逐步走向正軌。1976年在擔任意昂3体育醫院黨委書記的工作同時,上級要求彭瑞驄回到北京醫學院主持工作🚃。那兩年🥥,上午彭瑞驄在意昂3体育醫院安排醫、教、研的工作。午飯後他又騎車到學校,體力、心力都付出很多🌙。
在主持北醫工作後👇,彭瑞驄反復思考如何建設北醫,北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是什麽,北醫要達到以及可能達到的高度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始終在他腦中思考著𓀖。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當時北醫最嚴重的問題是人才的青黃不接。如何抓住改革開放的大機遇,迎接挑戰🫴🏿,促使北醫發展👷🏽♀️🏨,盡快培養人才📕,成了當務之急👩👧👦。
197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創刊第一期刊出的《“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提出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繼續革命的主要內容應是文化、技術🤸🏻、生產力的革命。這是理論上撥亂反正的第一個行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什麽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中👷🏽♂️,彭瑞驄帶領北醫人積極參與。
1978年4月,彭瑞驄作為北醫院黨委副書記參加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徹底否定了“四人幫”的“兩個估計”,再次肯定了知識分子是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他回到學校傳達了會議精神,為北醫廣大知識分子摘去了“資產階級分子的帽子”🛜,並積極投入了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只要是他參與領導或做過的錯事🫸🏽,不論自己是否擔任了“主角”,一律不予推諉,逐一認錯改正,賠禮道歉。彭瑞驄責己也嚴,待人以寬🏋🏼♂️,他以親身受過磨難人的真情實意,向一個又一個蒙冤人道歉👳🏼♀️,安撫他們心中的創傷👨🏽🦲;又能豁達大度地對待曾在運動中錯誤地對他進行攻擊誹謗的人🚖,令人折服;更能以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氣魄,心地坦蕩,有錯即改。他對1957年錯誤的政治路線造成的冤、假🛌、錯案🍷,都一一妥善處理,予以平反。這一切🥴,都為北醫的復興和再度輝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接著,學校通過評定技術職稱,晉升教授30名,副教授60名🌚,講師🤸♀️、工程師、助理研究員等684名🏬,使知識分子的學術業務水平和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承認🙏🏼,極大地鼓舞著知識分子發揮專長,提高教學🤚🏽、科研和醫療質量⚆。
經過1977-1980年三年的調整、整頓,1980年9月,北醫召開了第六次黨代會🤾🏼♀️,會上彭瑞驄代表黨委做了工作報告。報告中回顧了文化大革命對北醫的嚴重破壞,肯定了調整、整頓所取得的成績,根據中央對重點高等學校的要求,明確提出了北醫的發展方向是:穩定辦學規模,以提高為重點,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學中心❎、科研中心和醫療中心,把北醫建成我國醫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在80年代👩🏽💻🛼,努力使大學生的培養質量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盡快培養出相當數量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專科醫生🤤。報告強調🐯,要發揮北醫基礎醫學學科較強的優勢🧑🏽⚕️,提高臨床實驗研究和預防醫學的水平;加強社會醫學、衛生管理學、醫學教育和醫學辯證法等學科的研究;對臨床教學🏨🌌、臨床實驗研究,以及正確處理醫、教、研的關系和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等問題➙,提出了要求。大會選舉了新一屆黨委成員,經中共北京市委批準🪲,彭瑞驄為黨委書記🕶。這次黨代會標誌著北醫撥亂反正結束✌🏽,迎來了建設現代化的北京醫科大學新時期。
1980年的彭瑞驄,經歷了文革前十七年參與北醫黨政領導辦學的鍛煉🔚,又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學習了大量的理論和哲學書籍,經過磨煉𓀎、和反思📸,他用用中國傳統的文化“辯證”審視過去的同時👩🏼🦲🉑,又鍥而不舍、學而不倦地註視著世界醫學科學發展的動向。他觸摸著時代與科學發展的脈搏,以科學與哲學的思考🕹,琢磨著如何規劃未來💬,推進北醫的復興。
作為對北醫進行全面領導的黨委書記🙂↔️👴🏻,彭瑞驄強調💬:“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黨委書記的職責是要帶領學校把握發展的方向🤽🏻♀️,按照醫學院校醫🛖、教、研特殊的規律辦事。凡是涉及到學校發展的重大決策,都要進行論證和集體討論;主要抓自身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學校醫👵🏿、教🌑、研的中心工作提供保證🖍;要認真做好組織工作,為醫學教育事業培養幹部和後備人才。要能總攬全局,包括政治、經濟、環境和單位情況、還要知人知己,知人善任🧑🏻✈️,才能決勝千裏之外。特別是在競爭、發展中要求取勝,必須要有設計思路🏌🏿👨👧👧,既要回顧過去障礙前進的是什麽,又要考慮切入點是否正確🤦🏿♂️、能否持續發展。要以思路取勝,決策對了,不走冤枉路,發展就快!”他從“文化大革命”前有關四個現代化建設規劃的科研十年趕超規劃中吸取經驗,明確了學科建設的必須🌔👨🏽🦱,分別予以落實與支持。
彭瑞驄認為:要全面考慮🙌🏽,提高醫🧑🏽🦰、教🧊、研🕵🏻、人才隊伍以及實驗室的質量水平,立足國內,走向世界,而決不能滿足於占國內領先地位🪩。為此,首先要派遣教師出國進修學習🛠,使他們先得到提高。經黨委決定、院務委員會多次討論,立足全院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教研室的建設和梯隊培養,選拔大批業務人員出國進修🤽🏻♀️。至1991年👰♂️,先後公費派出1000多人次分赴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瑞士、比利時⇨、挪威、丹麥🏓、荷蘭等國以及香港地區學習進修。進修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腫瘤的生化、免疫和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免疫學、毒理學、環境保護學🌇、藥物化學、內科心血管學、兒科學、婦產科學、血官科學、腎病學💸、口腔醫學、流行病學、衛生學、衛生統計學👶🏽、衛生管理學及德語、英語、醫學教育管理等近60個學科🩲。當時北醫對出國人員的基本要求是:主要了解本學科的現狀、發展趨勢、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實驗操作方法🤭。臨床科室人員進修的重點是臨床實驗室研究的先進技術方法和診療技術。對照國內外的差距和發展趨勢🤐,對出國人員還須知人善用🙎♂️;如對有些學科如心血管外科,須跨系、跨醫院組建配套團隊🙅🏼♀️,出國學習完整的成套技術。絕大多數出國進修人員不負眾望,學成回國後🌳,發揮專長,對學校的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的培養,以及對醫療改革和教學、科研、醫療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人,彭瑞驄還抓住一切機會,註重開發衛生單位的領導人👨🏼🔬,如他在國際交流中🏄🏻♂️,爭取到了美國凱洛格基金會一個歷時三年的國際衛生項目,派出王徳炳等三人參加到這一由18個國家29名成員參加的國際衛生領域領導層開發項目🔓,日後這些項目的參加者均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醫學教育與衛生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學校還派遣部分中老年專家教授到國外作短期考察訪問👨🏻💼、邀請國外專家來院兼職和講學🫶🏽,或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學術顧問等⛲️。據不完全統計,至1991年底👩🏻🦽,來校講學的外國及臺、港地區的專家達4700多人次。
創新與實踐
80年代衛生事業的改革興起🤷♂️,彭瑞驄把握時代要求,積極在北醫建設衛生管理學科。為提高與加強衛生行政部門與衛生單位的科學管理水平,彭瑞驄積極按照衛生部的決定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北醫籌建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現為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經過三年建設,該中心已設置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健康教育、醫院管理🟥⤵️、工業衛生管理🧑🧒🧒、人口與衛生法學等6個教學、研究室,教職員近40人👰🏽♀️💃,並在國內外聘有兼職🤼☝🏼、客座教授10余位。在教學方面,具備了從事衛生管理專業大專🧙🏿♀️、本科👐🏼、碩士學位研究等多層次學歷教育和不同層次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專業在職幹部培訓能力。培訓中心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此彭瑞驄十分重視,堅持走理論與實踐、國內培養與派出國進修相結合的道路,使培訓中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奠定了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彭瑞驄教授不僅領導了這個中心的建設🧖🏻♂️,並且身體力行親自參與其中,他雖身負繁重的學校黨政領導工作🆕,但還專門抽出時間為衛生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講授衛生管理學的緒論👩🏻🦯、衛生政策等課程🥹。他積極支持舉辦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骨幹師資班✢,並在舉辦骨幹師資班的基礎上🔊,作為主編組織編寫出版了《中國衛生事業管理學》⬛️,這本書被行政主管部門推薦為衛生管理專業的教材和衛生管理幹部的主要參考書,一直沿用至今🏋🏼♀️。
80年代,是彭瑞驄第一個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概念傳播到了中國,指導衛生改革與發展。他說🗣:“1946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頭便寫道👩: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馱念🤴🏿,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人們一再強調生物科學對於醫學的決定性意義🕙,並且創用了‘生物醫學(Biomedicine)’這個術語。生物醫學模式便成為進展迅速的現代醫學的標誌和核心”。彭瑞驄運用他淵博的學識📋,為大家闡明了有關的概念和理論,並積極支持對“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他指出👎🏼:“生物醫學模式是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近百余年以來🧙🏼,一系列重大科學進展的輝煌成果,眾所周知,從醫學本身的發展和醫療保健的客觀社會需要來說,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中,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缺乏病,已經不再是威脅人們的主要疾病,它們在‘疾病譜’和‘死因譜’中所占的地位己顯然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與心理性,社會性因素有關的疾病顯著增高。以目前頭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病,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病來說,都包含有心理緊張👩🏻,吸煙,環境汙染等心理社會因素在內。至於公害病,交通事故,自殺👨🏽⚖️,吸毒⛰,酗酒🙋♂️,飲食過度,因犯罪率升高和‘家庭瓦解’,以及其他種種心理社會原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廣泛發生,則更主要來自心理社會因素。從整體來說,必須把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發展成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生物,心理,和社會學三個方面➡️🔗,而不能從生物學一個方面來研究人類的健康與疾病,以及社會的醫療保健措施”。他強調: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種現代醫學的構成,對於改革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改變醫務人員和醫學生的知識結構,促使醫學聯系社會實際☪️,促進衛生管理、衛生法學和衛生經濟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以後,北醫心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業管理、醫院管理🚣、健康教育🧖🏻♂️、衛生法學等教研室的建立,以及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部的設置,都體現了彭瑞驄等北醫人積極的理論思維🏋️,促進了醫學相關學科的發展。現在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己在人們心裏紮根,而且愈來愈廣泛應用於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改革☸️,對提高醫療質量和加速臨床醫務人員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的衛生建設始終堅持了面向大多數人的方針🏄🏿,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國際所公認。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方面拉開了距離⚾️,一度縮小了的差距又有擴大的趨勢。這個差距🫷🏽,在健康水平和享有衛生保健方面也十分突出🤽🏼♂️。在衛生建設方面如何做到公正,以及防止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就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樣🧑🏽🏭,這一問題也始終困擾著國際社會☝️,並帶來了挑戰與機遇🤫。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推行1978年阿拉木圖會議所通過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宣言,以解決全球存在的“衛生有”與“衛生無”的這種不公正的狀況🤵。1982年起,彭瑞驄多次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內合作舉辦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規劃研討班和有關活動🧑🏿🎤:1985年🍮🫴🏽,他隨陳敏章部長參加在前南斯拉夫召開的有關“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領導層開發”的研討會;1986年在印度召開的有關領導開發的“智力資源”研討會;1 986年在同本召開的醫學教育調整方向(面向初級衛生保健)的研討會;1987年在同本召開的技術轉移(最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研討會;1988年在蘇聯旱加召開的阿拉木圖宣言十年總結:以及1988年在同內瓦40屆世界衛生大會召開之時的專家討論會——加強對初級衛生保健的領導🙄。彭瑞驄根據這些會議精神,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為在我國推行初級衛生保健做了大量工作👞。如受衛生部的委托,1986年,在北醫,成功舉辦了“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領導幹部研討會”🤾🏽♂️。與會的有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介紹泰國和南斯拉夫的經驗;有北京🖍、黑龍江🪐、山東、湖北、安徽📯、江蘇等六個省市政府負責人(副省長或秘書長),各該省的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學教授、省衛生廳廳長🧑🏼🤝🧑🏼、醫政處處長、省衛生防疫站站長、一個縣的縣長👨👦、衛生局局長🐕、縣醫院院長、縣衛生防疫站站長等🐰。通過五天緊張的討論🧱🕖,既使與會者提高了對初級衛生保健的認識,又及時吸取了國際上加強領導的經驗,提出了實施方案,成為在我國推動與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一個裏程碑🧏🏻。
醫學辯證法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想。”
偉大的實踐必須有偉大的理論做支撐。1956年彭瑞驄參加國家製定12年科學發展願景規劃中的“數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的遠景規劃製定活動,深受啟發🖇。
20世紀60年代,彭瑞驄在北醫抓科學技術革命,在實踐中發現了許多問題,急需理論上的指導,於是他找了馮傳漢、李天霖和杜水伯等人,聯合撰寫了一篇《預防為主的哲學思想》♈️,發表在當時的《北京醫學院學報》上🐝,筆名“馮天水”。當時也討論過臨床思維中“撒大網”、“大包圍”問題,認為這是當前醫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強👩🏼🦳,直接導致醫療費用昂貴的重要因素,但是彭瑞驄卻認為這些現象要提高到理論高度、哲學世界觀層面上才能解決問題。於是彭瑞驄萌生了成立一個自然辯證法學習小組的想法。
1957年,由於對哲學、政治經濟學、自然辯證法的興趣,彭瑞驄經常去中國人民大學旁聽相關的課程。但隨後接踵而至的各種運動和“文革”浩劫無情地打斷了他學習的進程🌎,卻沒有阻止他對事物規律的思考。文革中,彭瑞驄學習了大量的力量和哲學書籍,一直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辨證”的方法審視過去🚆🐔,關註著世界醫學科學發展的動向🦸♂️,琢磨著如何規劃未來,推進北醫的發展。
彭瑞驄回首新中國成立後北醫曲折發展之路,深深反思: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擴大化☞,一大批知識分子、甚至是青年學生💑,被錯劃了“右派”。這種不適當的政治幹擾必然會給事業發展帶來深重的負面影響,而當時自己作為北醫的領導人員之一,沒有能夠頂住來自某些方面所謂的“北醫抓不出右派”“要在教授裏抓大鯊魚”的壓力🏬,對學校學科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最痛心的是自己在理論思維上出了偏差,只“唯書”、只“唯上”👨🏿🔧,而不“唯實”✍️。尋根溯源👩⚖️,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善於觀察、調查研究🏋️、勤於思考與分析,既要敢於領導,又要謹慎決策🚣🏻♀️。
彭瑞驄認為在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下,對北醫來說,首先要組織醫、教👰🏻♂️、研各科的學術帶頭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哲學,提高理論思維的能力,才能遵循一般學校教育的客觀規律性🗃,以及醫、教、研各自的客觀規律性做好學術上的“領頭羊”🏄🏿♀️🆑。這一舉措,受到北醫乃至協和醫學院的老教授們擁護和積極參加🤾。彭瑞驄也每次參加學習和討論,從中得益匪淺。早在1980年,馮傳漢教授就提到:“一個學校要知名靠什麽?主要靠一批國際上有地位的知名教授(馮教授形象地把他們稱作橋牌中的“王牌”)和有關學科建設,這需要一個較長時期才能做到,但是當前就必須努力去做,這樣在本世紀末,北醫才有希望成為世界著名學校🃏。培養中青年一代是當務之急,我們這一代人應考慮的是促使學科走向世界,支持中青年上去🔈,不要考慮自己個人出多少成果,有多大名氣,要關心的是學科集體”。而且🧕🏻,馮教授提出:學校教育要著眼於學生的一輩子,幫助其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他“王牌”教授如北醫著名的“三王”(即意昂3体育醫院內科教授王叔鹹⚀、生理教授王誌均🥅、藥學教授王序)在學習和討論中也常會提出一些有利於辦學的指導思想♓️,成為彭瑞驄心目中學習醫學辯證法,研究醫學教育,推動北醫醫學科學發展的親密戰友和“關鍵人物集體”的重要成員。
彭瑞驄提出9️⃣,順應科學發展的規律,考慮長遠規劃的設計和進程,要著重調整體製結構與建立持續發展的運行機製,緊抓培養青年醫學科學工作者,才能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而對北醫的改革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需要從有關學科的現狀、科室及有關人員的觀念上去分析👮🏿,從體製、和運行機製上去考慮解決問題👨🏻🦯:如對北醫占優勢的重點研究所和科室👩🏿🍼🧝🏽♂️,如意昂3体育醫院的泌尿外科、人民醫院的血液研究所等👨🦱,必須給以必要的支持。為鼓勵廣大醫🥏、教、研人員攀登醫學科學高峰的積極性,彭瑞驄等人又策劃、組織在北醫設立了桃李獎、名醫獎👆🏽、伯樂獎等獎項🕑,受到了師生的良好反響🧑🌾。
1979年12月,由彭瑞驄等主持,在廣州召開的全國醫學辯證發講習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積極學習醫學辯證法的醫學科學工作者們👶🏼,聯系我國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從理論上分析和論證了我國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力量同時發展的必要性💪🏿🦤,並為衛生部采納❕。既糾正了1958年北醫曾在組織西醫學習中醫的“拋綱”中⛈、不切實際地提出的所謂“迅速地做到中西醫合流”規劃的錯誤,以及在具體工作上要求過高📲、過急的缺點🚵🏼♀️,同時批駁了社會上一股所謂“活學活用”式的簡單化的“創新醫學派”的思潮👌,使醫學科學工作者走向:系統探討對醫學具有指導作用的醫學中的認識論🐦、方法論的學習和研究🫄🏻。
70年代末🤪,為倡導以馬克思主義哲思想指導醫學科學的發展,他在北醫政治理論教研室建立了自然辯證法教學組,並親自給研究生開課。1979年6月🧓,吸收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第一線工作的幾十位專家教授、教師和哲學自然辯證法工作者,成立全校的自然辯證法研究組,推動了北醫自然辯證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同時把它應用於指導教學與科學研究實踐。1984年🙋♀️,彭瑞驄主編的《醫學辯證法》出版,他在緒論中寫道:“醫學辯證法是在總體上研究醫學科學🧎🏻♂️🌒,在總結醫學科學成就,探討生命活動和疾病過程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研究醫學科學中的思維方式問題👩⚕️,以及防治疾病,促進健康和醫學科學研究中的方法問題”,“醫學辯證法是自然辯證法的分支學科,與自然辯證法是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它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醫學的發展規律和醫學工作者的理論思維🥔。”1986年🤌🏼,這本書已被衛生部確定為醫學生選修課的推薦教材📢。
80年代中期🤸🏽♂️,吸取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經驗🏊🏽♂️,彭瑞驄特別註意到了衛生改革與發展總體思路的研究,積極參與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活動和研討。他曾參與並組織過多次有關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研討會,發表過不少篇有關衛生事業發展戰略問題的文章。90年代初,他參加了衛生部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起草組。1995年後,他積極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起草提出建議👋。近些年來,他多次參與醫療服務體製改革的討論🏃🏻♂️↔️,並參與有關的課題研究🦾。他既能從國內外衛生事業發展的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又能聯系中國實際,從政治➖,經濟💑,社會,倫理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和研究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他的那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特點的論述深得人心。
伉儷兒女情
彭瑞驄的愛人蔔毅出生於北平的一個富裕的大家庭🧑🔬,少時生活優越。在學生時代🧔🏼♂️,她看到淪陷在日寇鐵蹄下的人民深受苦難,心中的正義感驅使她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蔔毅1943年開始參加抗日活動,同年她去了解放區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彭瑞驄和蔔毅是在阜平城工部共同工作時認識的。1946年抗戰勝利後他們在張家口再次見面💘,不久就確定了戀愛關系。當時城工部部長劉仁很關心他們的生活,於是從組織上安排他倆1951年結婚,從此開始了彭瑞驄和蔔毅56年的相守🏄🏽♀️。
1953年蔔毅調入國務院燃料工業部電力設計院工作。1954年她作為調幹生到清華大學讀書,畢業後在華北典禮設計院擔任副總工程師、副院長。這段期間🤹🏼,他們陸續擁有了四個孩子📴:長子彭軍🤦🏽,次子彭紅🧗🏻,三子彭小聰🧛🏿♀️,小女彭嵋⛹🏼♀️,一家六口和樂融融🤾。
可彭瑞驄一家安靜生活的美好願望,隨著文革的開始,像陡然墜落的玻璃球,碎了滿地🧑🏿🌾。
1966年彭瑞驄被衛生部工作組定性成“敵我矛盾”後🚴🏽♀️,就被管製起來,不允許回家👩🏼🎤👩🏼🍼。而蔔毅也受到牽連,再加上抗日時期的與劉仁的上下級關系🏆🌥,也被關進牛棚達三年之久🧑🎤🖱。無辜的孩子們一夜之間成了地、富#️⃣🐝、反、右的“黑五類”子女,受盡歧視和侮辱。1969年,年僅15歲的長子彭軍被中學安排前往黑龍江建設兵團務農🕙,一呆就是八年,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黑土地。因為背著“黑五類”子女的罪名,只能幹最重的體力活✳️,直到1977年才回到北京。老二彭紅1970年到北京油漆廠工作,沒日沒夜的純體力勞動也是一幹八年。三子彭小聰1975年就到北京延慶插隊。女兒彭嵋在文革開始的時候剛剛三歲🚣🏻♂️,造反派抄家嚇得她直哭。彭瑞驄年事已高的母親🏯👿、嶽父嶽母苦苦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家,還要經常受到紅衛兵的欺擾,相繼在文革中去世🧃,彭瑞驄甚至沒有來得及送他們最後一程。
蔔毅白天被批鬥,晚上才能回家盡力保護年幼的孩子們🛥,她在回憶文字中寫道:1966年文革開始,家庭突變,孩子們不知所措,老大時常發愣,老二扶著外婆的肩訴說沒吃沒穿,老三從此就沒了笑容🐋。小女彭嵋只三四歲👩🏻🦽➡️,常常被人欺負,被辱罵為“狗崽子”。彭瑞驄也坦言🛍️:回顧孩子們的成長歷史,他們的童年我在忙於北醫的建設🍘👮🏼;他們成長的年代,我被隔離、下放,有十年缺位。等我從幹校回家時,三個男孩子已經下鄉☝️、工作,只有小女兒在家讀書。反思對家庭,對我的母親💻,對我的嶽父嶽母👳🏿♀️,對我的兒子們🪆,我只有深深的內疚和遺憾,但是時光終究無法倒流。
蔔毅在文革期間受到了嚴重迫害🎥,從牛棚回來的時候頭發已經全白了🤾🏻♂️,精神也受到很大創傷🧔🏻♂️。好在孩子們在文革結束後憑借自身的努力紛紛考上了大學💅🏻🍟,後來又相繼出國留學,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了建樹👐🏽,這讓彭瑞驄和蔔毅倍感欣慰。
蔔毅女士在2007年因病逝世😹。她生命的最後一年👮🏿♂️,因腦出血在病床上躺了五個月✯,彭瑞驄每天守候在病床旁👨🦽,陪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小女兒彭嵋這樣評論自己的父母:“母親的一生,是感性的,敢想敢幹🏄🏻,有愛有恨✅。而父親則是位哲人👩🏻🔧,思想家🏌🏽♀️,充滿智慧。他的愛表現在他對家人的寬容、理解和支持。他對北醫🤜🏼👨🎨,也可以說對中國的醫學界,投入了他畢生的心血。為此,他也犧牲了許多小家庭的利益和對我母親願望的滿足🎒。父親幾十年如一日專心從事北醫的建設和發展,他是個善於思考和探索的智者。”
桑榆為霞天
“人到世界上來走一遭,一定要留點痕跡。”這是彭瑞驄自己的名言。他在一輩子的奮鬥拼搏中,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堅定不移、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執著追求。無論在創建國家重點醫學院校、興教育才,還是在醫學思想🏷、理論研究和促進衛生改革和發展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建樹。他在中國的醫學學術思想和理論發展史以及醫學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退休以後,彭老也閑不住📈。他家住德勝門六鋪炕的老屋,有空就往北醫、各醫院跑。不少教職工看見他大冬天穿一身中式衣衫,帶著毛線帽,推著部已經起銹的自行車風裏來雪裏去。人們關心他,總勸說著讓司機開車送,彭老笑笑,揮揮手說不用♊️。他對人寬容、誠懇,尊重知識分子🕙、愛護知識分子🧣。身邊的人說從沒見過彭老與誰生過氣,即使看到別人的缺點,他也總是單獨約人心平氣和地指出來。
平時有空🧛🏿,彭老愛拿起金庸的武俠小說細細研讀,對此還頗有心得👩🏻💼:“《射雕英雄傳》裏面最重要的是《武穆遺書》🅾️🤹🏻,是嶽飛的布陣🧑🍼,不是單打獨鬥👩🏻🦱、得靠團隊。咱們的團隊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個外科醫生培養出來,得有好多外科大夫讓著他才能成長起來,不然‘長’不出來。這都得老中青相結合。”
談起養生之道,彭老很欣賞中醫養生學的理念:“中醫養生學說得挺好🦆,包括生理養生和心理養生,心理養生是更高境界的🌀🤗。以出世的精神看待世俗的事,以入世的態度做好事。要看破世俗🕗🟫,但是還是要做人間之事👩🦼,還是要為人類謀福利🤟🏿,不要想個人得失問題。”
面對新時期醫學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彭老語重心長地對當下的醫學生們說🫵🏿:“‘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復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我當時對我的研究生說🤦🏿♀️,做學問要做好思想準備一輩子清貧🤏,你如果不想走的話,那就提早退出🤮,想發財做別的行業去。對青年的教育在做人問題上絕對不能含糊。”他始終堅持“醫乃仁術”🙋🏽,專業教育重要,人文教育也不可偏廢👭🏻。
在2013年彭老九十歲的壽辰上,韓啟德院士贈書✴️:高山仰止。言簡意賅卻飽含深情的四個字涵蓋了彭老為北醫作出的貢獻🖼,也表達了北醫人對這位老前輩的敬重和愛戴。
彭瑞驄已屆耄耋之年,雖疾病纏身卻仍然堅持每天讀書、鍛煉,仍然關心國家大事,仍然在思考北醫的改革👨👨👧👧、建設和發展📛。他一輩子踐行著北醫人“厚道”的品格🙇🏻♀️,也執著地守望著這個一生所系的校園。(作者龍昊🧖🏽♀️🧎🏻,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9月10日)
(彭瑞驄於2015年1月7日辭世)
編輯🧗🏼♂️:剡溪
責編: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