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0 信息來源: 供稿:新聞中心
徐光憲1920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在稀土化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使我國的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他提出的串級萃取理論,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水平,為我國在稀土元素的開發利用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理論上的突破🐟🤦🏿♂️,實踐上的創新”。
1949年2月👵🏻,徐光憲當選為美國Phi Lamda Upsilon榮譽化學會會員。1950年10月🥼,當選為美國Sigma Xi榮譽科學會會員。1951年,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沖破重重阻力從美國回到祖國,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並在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任教幾十個春秋。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現稱院士);1981年,他被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並被聘擔任第一、二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科評審組成員🍵🏇🏽。
徐光憲在量子化學和化學鍵理論、配位化學👣、萃取化學、稀土化學、串級萃取理論等領域多達300萬字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化學界的泰鬥地位🩸。他專註於他的實驗室和他的稀土研究。有人說:“只有置身於稀土元素周期表和稀土4F軌道模型之間⚀,徐先生才會怡然而坐。”
徐光憲和他的研究群體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到了實際工業生產中,首次實現了用推拉體系高效率萃取分離稀土的工業生產。他陸續提出了可廣泛應用於稀土串級萃取分離流程優化工藝設計的設計原則和方法💤、極值公式、分餾萃取三出口工藝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建立了串級萃取動態過程的數學模型與計算程序⛺️,回流啟動模式📕。他和他的課題組的科研成果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這些原則和方法用於實際生產,大大提高了中國稀土工業的競爭力,使中國在稀土分離技術上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幾年從一個稀土“匱乏”大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並占據了國際市場80%的份額,造就了一個關於稀土的“中國傳奇”。
徐光憲和他的課題組獲得了大量的榮譽。1978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獲國家經委頒發的獎勵和榮譽證書;“串級萃取理論及其在稀土和金川鈷鎳分離中的應用”獲得1985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串級萃取理論及其應用”獲得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輕稀土三出口萃取分離工藝理論設計及其工業實踐”獲得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年獲冶金部和全國稀土推廣應用領導小組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一步放大”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底,徐光憲院士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這是化學界首次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2005年10月,徐光憲獲得“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
如今已經85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和教學崗位上。他發表文章總結20世紀化學學科的發展,前瞻化學在21世紀的發展方向🔸。他還關註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歸納總結知識與科學的分類與屬性👨🚒👮🏽♂️。嚴純華教授這樣說🏰:“科學學的哲學層面。徐先生現在則已經達到了後者的境界👩🏭🫵🏿。”
編輯:堯華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