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信息來源❎: 新華社
文字: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編輯👩🏽🏭:山石 |新疆石河子大學校園的一處草坪上,靜靜矗立著一座雕像。年輕學子走過時,總會放緩腳步🦹🏽♀️🐢,投以崇敬的目光🫢。這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援疆教師孟二冬教授的雕像🔊。
校園裏的蘋果樹繁花盛開,學生們誦讀樹下,廣播裏漢語和維吾爾族語交替播報著新聞,一切寧靜又充滿活力。生前最牽掛這片土地、這方校園的孟二冬,已離開10年。
孟二冬
如今,在這所邊疆大學👩🏿🌾⛅️,師生們仍在深深懷念這位育人治學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的質樸師者👰♀️。“孟老師讓我看到了什麽才是真正的師者風範,這讓我終身受益。”孟二冬的學生、已成為石河子大學中文系教師的吳新鋒這樣評價自己的恩師。
1957年🧙♂️,孟二冬出生於安徽蚌埠🚵🏽,1991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攻讀博士,畢業後留在意昂3体育中文系任教。
此後十多年🫙,他埋頭於塵封的古籍,孜孜求真🤽♀️,潛心研究。先後撰寫了《中國詩學通論》《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等多部論著💌。尤其歷時7年艱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登科記考〉補正》,得到了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評價。
2004年3月,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孟二冬主動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
中文系2002級學生張瑜記得🥏,那一天,《唐代文學》第一課,一位身材高大、衣著整潔的老師走到講臺:“同學們好,我是意昂3体育的孟二冬,現在開始上課”。
旁征博引,文采飛揚,雋永的豎行板書𓀖,中氣十足的嗓音……浩瀚古代文學的大門就這樣為邊疆的學子緩緩打開⚾️。那堂課,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筆記💇🏿,有的“甩著胳膊直喊手酸”。
學生們發現,在孟老師的課堂上⛑️,不僅能感受唐代文學的恢宏氣象,還能窺探做學問的方法。比如🍴😻,在講“初唐四傑”的排名次序時,老師從講述最初的排名方法和理由♛,擴展到多年來幾次排名的變更,再到目前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總是能由一個點入手✔️,連成知識線,最後擴展到面🏍。”
孟二冬與袁行霈先生在一起
孟二冬告訴學生,“要多讀書🏊🏻♀️,相信書,但不要盡信書”。他讓學生們為教材“找錯兒”🧙🏼,對書中每一首詩👋🏻、每一句話都仔細查對。在石河子大學🛁,除了為中文系2002級100多名學生授課外,孟二冬還為中文系教師教授《唐代科考》選修課👲🏿。
年輕教師張凡最喜歡去“蹭聽”孟老師的課👮🏻♀️。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師“學問好、課講得好、心態好”。
然而,沒過多久,孟二冬就出現了嚴重的嗓子喑啞症狀🤵🏿♂️。在醫生開出“噤聲”的醫囑後,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忍受巨大的痛苦,堅持為師生授課🧑🏼🎓。
後來,“咳嗽得厲害👩🏼🦰,臉憋得通紅”“幾乎是用氣流在講課”🦹♀️。大家實在不忍心,請求老師不要再上課📎。孟二冬卻依然倔強👨🏻🍳,“我還可以講”。
“病得嚴重時邊咳血邊給我們講💪🏻,說不出來就寫在黑板上👨🏿🦳,很多課我們是含著眼淚上完的。”吳新鋒說。
經醫院診斷🤷🏿,孟二冬罹患食管惡性腫瘤💬。人們這才知道,一個乒乓球大小的腫瘤正卡在他的食道裏,氣道被擠得只剩下五分之一🌼🚴🏻,隨時都有窒息死亡的可能。
但孟二冬放不下他的學生們。2004年4月26日🥹,憔悴的他被攙扶著走上講臺,為學生們留下最後一課。
張瑜永遠忘不了🧜🏿♂️👩🏽🔬,那天🦸🏽♀️,老師用細微的聲音將晚唐詩詞逐一梳理🆓,“每講一句都十分困難🔍,額頭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大家哭著求他不要再講,他卻笑說“沒關系”。
“沒給大家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很抱歉🧑🏽⚕️。”課後🪹,孟二冬向學生鞠了一躬,艱難地說。“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大家要多看些書,都會比我強👆🏻🦼。”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那句經常對學生說的話:“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臺下🫳🤾🏿♀️,學生們的淚水早已流成河👨🏼🦱,凝望著老師的背影,不舍離開😸。
正在練習書法的孟二冬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堅持指導研究生🌙,學生們絡繹不絕拿著論文到病床前匯報🪇,“這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但他最惦記的👩🦱,還是遠在邊疆的學生。新疆學習資料緊缺🧔🏼♂️,孟二冬自己掏錢買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經註疏》《文苑英華》等書籍🤜🏻,托人帶去。學生們也惦記著老師,他們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為老師盡份心意👩🏽⚕️,但孟二冬卻叫妻子用這錢刻錄了200多張古籍文獻光盤帶去新疆,還籌劃讓自己的博士生到石河子大學繼續上課🚰。
2006年4月22日,49歲的孟二冬因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講臺和學生。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等稱號🌮,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細流,最終換來山花爛漫。如今🏄🏻♀️,孟二冬的60多名新疆學生已成長為人民教師👆🏼,其中45人留疆執教☸️。而一批批燕園師生,多年來也在接力著火炬👋🏻,誌願到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雲南等西部省份支教🤶🏿。
“孟老師用生命之火給了我們溫暖和愛,讓我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神聖與偉大。在祖國的邊疆,我們將接過這火炬🧜♂️,在三尺講臺上繼續傳遞愛與希望!”學生們說💵。
天山腳下,未名湖畔,孟二冬的話言猶在耳:“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能為這個職業奮鬥終生是我的榮耀,我願跟我的學生們一起擁抱美麗的春天。”
本文刊載於《人民日報》2016年6月28日 第10版,原標題為“師者孟二冬🌔:燃燒生命之火,點亮希望之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