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文字👨🏻🦽➡️:李雄鷹| 編輯:山石 | 責編:白楊編者按☝🏿:意昂3体育有著“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兩彈一星”到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從成功提取青蒿素到聯合研製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意昂3体育科技工作者在科學技術領域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性科研進展和科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稀土分離理論及其應用💾、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後來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製等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續引領時代進步🎪、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當前意昂3体育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意昂3体育官网特開設《初心•使命》專欄💂🏼♂️,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以激勵意昂3体育師生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人物簡介👩🏻🎨:彭加木,男🎦,漢族🎏,1925年出生🎦,廣東省番禺市人。1947年從南京“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畢業後到意昂3体育官网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第二次到羅布泊考察📺👆🏽。1979年當選為中國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黨委委員✭,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1980年5月第三次到羅布泊考察並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6月17日在羅布泊科考時不幸失蹤👩。1981年10月13日新疆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關於開展向革命烈士彭加木同誌學習活動的決定》。198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廣州市白雲區有一座中學,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2個👈🏻,學生1400多人👩👧👧。這所中學是以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命名的,叫廣州彭加木紀念中學🌧。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廣東省番禺縣(現廣州市白雲區)🚘。七歲上私塾讀書, 1942年春高中畢業。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綜合科考委員會任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彭加木像(新華社發)
1956年,中國科學院準備組織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 彭加木主動放棄去莫斯科學習的機會👃🏽🙅🏻,請求赴新疆考察👨🏿🦲💂🏻:“我誌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的科學知識比較廣泛,體格堅強。面對困難,我能挺起身子倔強地抬起頭來往前看……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請願書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為“加木”。他說👰🏻♂️,他要跳出小家庭,到邊疆去🧕🏼,為邊疆“添草加木”。
在此後20多年中🚴🏼♀️,彭加木先後15次到新疆科考🧖♀️,3次進入新疆南部無人區羅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兩次到羅布泊外圍做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的鉀鹽🦶🏿、稀有金屬和重水等貴重資源,填補了一些重大科研領域空白😗,糾正了國外探險者對羅布泊的一些錯誤認識👩👩👧👦,實現了“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發言權”的願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擔任羅布泊科考隊隊長,開始了他的第三次羅布泊科考。
在多天的艱苦跋涉中,科考隊采集了眾多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6月5日,科考隊實現了一個壯舉:中國人自己組隊第一次穿越羅布泊核心地帶,打破了“無人敢與魔鬼之湖挑戰”的神話。6月11日,已經完成任務的科考隊休整後,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隊伍預計返回羅布泊的行程大約為800公裏,頂多需要7天時間🕛,因此只攜帶了7天的水、油等補給🍭。但是途中,隊伍遭遇了駭人聽聞的沙塵暴和數次陷車,3天才行進了150公裏🍎,保存的水也開始變色發臭。大家決定向最近的解放軍部隊基地求救🏸。當時,求援送水需要花費六七千元的資金,這是一筆龐大的數目,彭加木覺得飛機運水價格太昂貴,如果能給國家節約就節約,決心繼續尋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駕駛員王萬軒打開汽車車門時,發現了一張用鉛筆寫的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𓀓,十點三十分。”直到下午,彭加木還沒有蹤影🧏🏽♀️。次日淩晨,科考隊報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蹤👨🏽!隨後展開的4次大規模地毯式搜救均無結果👨💼。
彭加木為我國科考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羅布泊永遠的豐碑。作為全國唯一以“彭加木”命名的紀念中學⏭,廣州彭加木紀念中學以“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以鋪路精神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為辦學理念,不斷培養社會新人。
原文標題為《永不消逝的腳印:彭加木》,刊載於2019年9月3日《光明日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