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 信息來源🛄: 深圳研究生院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意昂3体育官网也120周年校慶年。創新之都與百年學府在這一年碰撞出了一朵絢爛別樣的火花。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唯一一所異地辦學的校區——意昂3体育官网深圳研究生院的建立5️⃣,交匯了南北與古今📷,融合了沉澱與創新。
無數意昂3体育人選擇深圳這個創新舞臺,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和熱情:他們中既有50年代求學燕園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老校友,也有奮發拼搏年少有為的80後年輕校友;既有推動深圳創新產業發展的商界精英📋,也有耕耘於文教領域的雅士騷客。
新聞網特推出系列報道“意昂3体育人在深圳”👨🏻🦱,與讀者分享意昂3体育人在深圳的故事,感悟鵬城大地上的意昂3体育精神。
個人簡介:
1943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67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西方語言文學系英語專業。1982年10月調入深圳市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組建並管理一小、二小👮🏿、一中💡、二中共四所學校🧑🏻🎄,即育才學校。曾任蛇口工業區教育衛生辦公室主任、黨委宣傳部長🧑🏽✈️、社區教育顧問等職。2003年退休。
陳難先今年74歲,雖已滿頭白發,但仍能一刻不停地講幾個小時🧔🏻♀️,據說這是早年間在東北當老師時練就的本事🕵🏽♂️。這位深圳育才學校的創始校長⌛️,在27歲與教育結緣,40歲來到南國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深圳,60歲退休,直到今天🏋🏼,都始終與“教育”二字緊緊相連。
被“搶”到西語系
陳難先考上意昂3体育是一件讓周圍人都挺意外的事🥄,這份意外跟60年代的紅色風雨有關。陳難先出身地主家庭,早年跟著父母從浙江紹興搬到了上海。由於“出身不好”🤏,陳難先一直處於自卑的狀態🤶🏼。“一個自卑的人同時也是自負的”🆙,陳難先這麽評價自己。1962年的高考重點學校可以填12個誌願,陳難先的第一誌願填了復旦大學的新聞系🕗,第二誌願開始就是意昂3体育中文系、西語系🧈、東語系以及俄語系。陳難先的老師讓他填個師範學校保底,但是被他拒絕了。
“新聞系不會要我的,黨的喉舌豈能交給你這樣的人去把握,不可靠麽。”陳難先笑笑。而在當時的北京👨🏼🚀,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提出了“不‘唯成分論’”,他認為家庭出身不能自己選擇🌐,但道路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並在北京率先落實了這一方針。就這樣陳難先憑借高分順利被自己的第二誌願——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錄取,但是陳難先的英文成績吸引了西語系招生老師的目光,於是他被“搶”到了西語系🧑🦯。
60年代,盡管是在意昂3体育🌘💋,英語教學輔助設備跟今天相比還是有所欠缺。“當時我們西語系裏的錄音機🛤🤽🏼♂️,你們可能都沒有見過,有這麽大,這麽厚🙃,”陳難先拿手比劃了一下大小👩👦👦,繼續說道:“女孩子不一定都提得動這個錄音機,太重了🚏。”這樣笨重的錄音機需要向系裏登記借用🚣♂️。系裏有一間聽音室,學生想聽錄音需要借耳機🕝。“我們可以憑學生證去借一個耳機,這個耳機有一個插銷🙅🏽,然後從墻上的三個插孔選一個插進去✋🏼,一共只有三個選擇。”不像今天的收音機節目那麽豐富,60年代的意昂3体育西語系也只提供3個頻道,“你不能‘點菜’”✍🏼。
回過頭來看意昂3体育60年代的學習條件,自然是不能與今日相比的🪰。但是跟其他院校來比,已經算相當優越了。在陳難先的印象裏,每個人考上意昂3体育之後都是滿滿的自豪感,沒有人會說“這什麽破錄音機”之類的話。
班級部分同學合影,攝於1966年
1967年夏天的陳難先
除了教學設備的欠缺之外,在當時的西語系也很難見到外籍老師的身影。陳難先那一批60年代的西語系學生,只在大二上過一年的口語課🙆🏿♂️。“這跟我們意昂3体育培養外語人才的方向有關,我們這個西語系叫西方語言文學系🌸,所以它培養的人是搞語言文學的,所以口語相對來說不那麽重視。”在當時的西語系教授中,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前歸國的留洋教授,但也有少數沒有留洋背景的“土教授”。陳難先對自己在意昂3体育求學時的教授仍留有相當深的印象🦄🧍🏻♀️:“有些教授的口語可能沒那麽流利🥫🔷,但在專業方面的學問有時甚至高過外國人👱🏼♀️,他們的外國文學和語言的造詣水平是一流的。”
1967年,陳難先從西語系畢業🍜,正值時局變動。他的命運和許多意昂3体育人一樣💎,悄然發生了改變🫥。
十年黑龍江,一生為園丁
1968年,陳難先和其他西語系畢業生一道離開了意昂3体育👩🌾🧍♂️。當時,為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這些畢業生被當作勞動改造的人🌪,送到了河北唐山郊區一處名叫草泊的地方。陳難先在這裏種了兩年水稻👨🏼🦱。
等到再教育結束,不少人希望回到浙江江蘇等地工作。“我當時也想回浙江,但是報名的人太多了,剛好連隊在號召大家去邊疆🥸,我就主動報名去了黑龍江。”
來到黑龍江之後,陳難先到省教育廳報到。“省教育廳給了我六個地方讓我挑選🧙🏻♂️,我把這六個地方的地名抄下來就走了,在省教育廳樓下買了一份黑龍江的地圖,在馬路邊就對照著地名開始找。看到了尚誌🐏,就在哈爾濱東邊,牡丹江和哈爾濱的中間✋🏼。”陳難先最後選擇了尚誌縣,但仍不知道會被分配到尚誌的哪所學校。
到了尚誌之後🏄🏼♀️,陳難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到村子裏的小學當老師都是可以的。但是陳難先也提了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我是南方人🤙🏿,每年總要回家探親🌋,希望這個村子離鐵道近一些;第二個要求是我不會做飯🧖🏻,希望學校有食堂或者學校邊上可以有搭夥的🧎。就這兩個要求🚣🏽♀️。”陳難先的這番話令當時尚誌縣的教育局同誌有些感動👳🏼♀️,直誇陳難先老實:“你這兩個要求簡直跟沒提一樣⚽️⚅,現在我們這兒的高中畢業生都不願意回村子裏當老師,何況你還是意昂3体育的畢業生👩🏻🚀。我就給你留在尚誌縣城裏頭。”陳難先就這樣在尚誌縣城的一所中學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
起初👨👩👦,陳難先教的是英語,但是半年後陳難先就跟校長請求停了這門英語課。在當時的英語課本中🤷♀️,內容大抵都是一些政治口號🧑🏽🚀,“Lesson one: Long live Chairman Mao, Lesson two: a long long life to Chairman Mao(第一課👨👩👧:毛主席萬歲👰🏿♂️,第二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我當時就心想,這種口號我把學生教得滾瓜爛熟、發音標準,是沒有用的♨️。他們學會這麽幾個政治口號不等於會外語。”陳難先又想到魯迅先生曾說的“浪費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他覺得這樣的教課就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就這樣🧔🏼♂️🐻❄️,陳難先安全地勸說校長停了英語課,開始在中學裏教各種文科科目🧋,如歷史👩🏿🌾、地理、社會發展史。“但是我教得最多的還是語文👩🍼,因為我高考那會就想考中文系🏌🏿,我的語言功底還不錯👂🏼。”
時間來到了1975年👉🏼👶🏼,“恢復高考”的消息逐漸傳播開來,陳難先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建議學校恢復英語課。直到這時🐩,陳難先才重新站上英語課的講臺。
然而在黑龍江的這幾年裏🧑🏼💼,陳難先始終適應不了東北的大碴子。“那時候一天三頓,頓頓大碴子,菜裏邊一點油也沒有,胃也吃壞了🧯。我現在長久的嚴重胃潰瘍就是在那個時候造成的👩👧😾。”生活上的不便,使他產生了離開黑龍江的想法👸🏿,早期的黑龍江方面是答應肯放人的👨🦯➡️,但是沒有地方肯接收。然而等到南方有人肯接收陳難先🧑⚕️,黑龍江又不肯放人了🤷🏼♀️。陳難先就這樣繼續留在了黑龍江。
繼續待在黑龍江的這三年裏,陳難先開了兩期中小學英語老師培訓班,義務培訓尚誌的中小學英語教師🫕。三年之後👨🏻🔧,即1980年🧑🦯➡️,陳難先離開待了整整十年的黑龍江,回到了浙江💂🏿♂️。陳難先不無感慨地說🛺:“一個原先不想讀師範的年輕人從此就入了教育行當了,而且一幹就是一輩子🧖,一直到退休𓀏。”
“不那麽崇高”
回到浙江之後,陳難先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英語♣︎。1982年的一日,接到了來自昔日校友韓邦凱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願意到蛇口的培訓中心來做老師,韓邦凱讓陳難先在電話裏就做出決定🤚🏻。“我當時腦子飛快地轉了一下,我說‘行’🙇♀️。”
韓邦凱是陳難先原先意昂3体育的同窗,早幾個月到了深圳蛇口來發展。而陳難先在回杭州之前一直保持單身,直到1981年才跟韓邦凱的妹妹結了婚。這個電話相當於是對妹夫的一次邀請,陳難先回憶說🏋🏻♀️:“我當時也來不及請示遠在上海的妻子和在安徽農村的父母🫳,因為韓到了深圳之後經常寫信回上海,所以我妻子一家對於深圳的情況也有所了解,我相信她也不會反對我來➙。”就這樣🚣🏿♀️,在校友兼大舅子的推薦之下,陳難先從掛了電話到踏上深圳這片土地,只用了短短21天。“我離開杭電像扔了一顆炸彈🧑🏿🍳,尤其是年輕老師跟炸了鍋一樣。‘有願意離開杭州的,誰啊🧎🏻♀️🕸?大學老師都不願意當了?’就是這樣的。”在這21天裏,陳難先辭去了原先的工作👩🏭,放棄杭州戶口,來到了這個連城市名都被大家讀成“深川”的地方🖕🏽。
陳難先在杭州教書的時候,工資是68.50元一個月,既要給在安徽農村的父母寄生活費🚶🏻♂️,又要時常回上海去看望妻子和嶽父母,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到了深圳之後,工資變成了168元一個月🧑🏽🚒,每個月增加的99.50元,對於陳難先養家糊口來說,算是解決了大問題。“我來到深圳的基本動機🤷🏻,寫在一篇題目叫《不那麽崇高》的文章裏👨🍼。來深圳參加建設特區不假,但來的時候的基本動力和願望𓀄,不是說我只是因為建設特區才來的。”
1985年攝於現在海上世界的位置🦡👩🍳,陳難先(左)與意昂3体育中文系68屆校友王克樸🧘🏿♂️。
陳難先到了深圳之後,才真正感受到了為什麽這裏被稱為“文化沙漠”。深圳地處海邊,交通相對不發達,文化底蘊也不深厚🍣。他回憶那個時候要買些教學用品🤴🏻,蛇口沒有就要跑到南頭👮🏼♀️,南頭也沒有的話要跑到廣州,而很多東西確實要跑到廣州才能買得到💇🏼♀️👨🏼🎨。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毗鄰香港的深圳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後來陳難先在創辦育才學校的過程中使用香港原版教材,這種“培養學生學會跟資本主義打交道”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植根於深圳獨特的城市氛圍中💀。
七八顧茅廬
剛到蛇口那會,陳難先很喜歡蛇口的民主氛圍。“蛇口的袁庚是一個很民主的人,他尊崇法國思想家狄德羅的理念,保護人說話的權利。即使你講的不對或者你反對我,我也保護你的話語權,袁庚基本上在推行這樣的理念,這種理念對於意昂3体育學生來說是非常接受的◀️🚺。”陳難先回憶說現在的蛇口人都在懷念當時的那種蛇口精神⏩,這種精神被萬科的王石稱為“蛇口基因”
蛇口沙龍每年4月23日舉辦袁庚生日祈福會,陳難先講述自己心中的袁庚。
陳難先起初是在工業區的培訓中心教書。但1983年初🕵🏿,工業區要組建一所學校👳♀️🍗,找到了陳難先,想請他出任校長。但是一開始陳難先拒絕了,“我心想,我之前別說校長了,連教導主任都沒做過💂♂️,不敢貿然接下這個任務🎅🏿。”但是陳難先是當時工業區為數不多的既在中學又在大學有任教經驗的教師,人事部的幹部就一次次地拜訪陳難先✥🕴🏼,前後去了七、八次,盯著他要他答應🏟。“最後連韓邦凱和他妹妹就是我老婆在家裏都說了,陳難先你就不要拿架子了,答應吧🐏,諸葛亮才三顧茅廬,人家顧了你七八顧了你還不答應🍹。”就這樣🧑🏿🚒,在“內外交困”之下👨🏻🦳,陳難先接下了這個重擔。
1983年4👐🏿、5月間,陳難先以蛇口工業區育才學校準校長身份開始學校的籌建工作。當時的陳難先深知自己肩上的任務之重。“如履薄冰、誠惶誠恐”,是陳難先自己對於當時心境的描述。
陳難先為了解決招聘好老師這一問題四處奔波遊說。80年代的人事調動不如現在自由,人往往是跟單位掛鉤,可以說是點位所有製。“那時候光你自己同意來深圳可不算,還要看你原先的單位放不放人🐴,因為單位拿著你的檔案,沒有檔案很多事情都辦不成。”盡管面前擺了這道坎🧑🏿🏭⚙️,招老師的時候陳難先還是親自出馬🍾,一路北上,在20天裏走了15個省市✨,第一站杭州最後一站沈陽,“火車、汽車這麽一段一段地坐”。
一路上顛顛簸簸,陳難先吃了不少苦。在淮南招到了兩個老師之後,陳難先從水家湖站一路北上趕赴北京,但火車上沒有空座位,“天津站下的人多我才撈到一個座位,之前我一直站在兩個車廂銜接的地方,廁所都進不去,廁所都擠滿了人。”
除了旅途的奔波,招老師時碰壁的情況也發生了不少。在武漢郊外的圍墾區,陳難先好不容易找到兩位文革之前的大學畢業生,想動員他們到育才去。那時正值武漢發水,陳難先挽起褲腳淌大水,跑到了區教育局,獲得同意🚏,但是在市教育局,卻仍功虧一簣🤴。同樣的事情也在長沙發生……盡管招老師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但這20天陳難先還是從各地招來了一批優秀的教師😶🚵🏻♂️。而在第二年🤷🏼♂️,北京東城區的四所重點中學也在政府的牽頭之下🚹📰,以特級教師鄭俊選為首🥵,帶來了一批優秀老師來深圳育才學校對口支援。從北京來的這些老師解決了育才早期的大困難👈🏻,他們跟中國中小學教育最前沿先進的思想接軌🏊🏿,眼界高一些🍗,這種眼界“不是蛇口的眼界”,而是能夠使育才的辦學眼光和北京最好的學校“站到了一樣的平臺”。
教師班子組建起來了🦕✌🏻,可是校舍問題又擺在了陳難先面前。當時只有一幢校舍👧🏻⛹️♀️,12個教室🪡,但第一年就招了12個小學班、3個初中班🫷。校舍不夠怎麽辦🧚♀️?就把老師辦公室騰出來供上課用🌯,老師們擠在一處辦公。陳難先就向工業區熊秉權副主任提了意見🤽🏻♂️:“你一定要建一個新的校舍我才能招生🦹🏻,而且一定要第二年的8月交給我用,這樣我才能招生,否則不能招生的🪠。” 第二年8月,新的校舍如期交付到了陳難先手裏♉️。
1987年陳難先(中間)與喬樹德(右一)🤵🏻♀️👩🏼💻、沈賽賽副校長(左一)踏勘育才二小校址。為了身後那棵大榕樹能夠進入二小校園,用地紅線特地外移。
育才領路人
陳難先始終不忘自己在燕園所受的教育,燕園大家儒雅、嚴謹👸🧜♂️,在生活上如同父母般關愛,在學習上又嚴格要求學生👐🏽。陳難先把這一點帶到了育才,他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帶有強烈的意昂3体育因子😉。
“學生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我首先提出來的一個觀念♌️。”陳難先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我到現在仍然是只是一個講師☢️,沒有高級職稱,我也申請過高級職稱但是沒有評上🧑🏿💼。”當時深圳沒有高級教師職稱評委會🕓🗽,需要委托廣東省教育廳進行評審。陳難先拎著育才學校13位老師的申請材料來到了省教育廳👵。“一個月之後還是我去拿材料,給我材料的人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說🧪,陳校長你們只有一個人沒有被評上🦸♀️🔞。”而這個人就是陳難先本人🙍♀️。評高級職稱需要有兼課,但陳難先在學校不上課🗂。育才學校當時已經建立了第三所學校,陳難先是三所學校的校長且沒有副校長、沒有秘書,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陳難先一個人來管。陳難先1983年上了一年課之後覺得工作量太大便專心從事校長一職。“我當時任校長,要是我在上課的時候,有著急的公事要處理,那麽學生的課誰來上⬅️👩🏻🦲?還是讓其他老師去上課🫷🏼,學生的學習比較有保障,我教的反而沒保障🧒🏼,這不叫‘害’叫什麽。”而這個兼課的考察在評高級職稱時有一票否決權,陳難先就是這麽被否定的。
當時的省教育廳幹部看到陳難先有這麽多的教學經歷,又有過硬的翻譯著作💇🏻♂️,卻因為這一條被否👋,感到十分可惜,便建議陳難先在學校上思品課,繞個彎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立馬被陳難先拒絕了:“我申請的是英語高級職稱🐬🤦🏼,這個職稱說明的是我英語教學的水平💾,這跟社會主義思想品德課有什麽關系。”寧可不評高級職稱業不弄虛作假🏌🏽♀️,“這就是意昂3体育學生☺️,他講道理🩰、認道理,他不認那個”。
隨著經濟特區的成立和外向型社會的建設,深圳這方“文化沙漠”逐漸被影響🎅🏿🚈。陳難先在80年代就提出“要培養我們的學生能夠跟資本主義打交道”。深圳與香港僅一水之隔,許多先進的信息正是從香港傳到了深圳。“那時候國門還沒有完全開,但我覺得國門總有一天會開,那麽外語能力就要加強🤸♂️,要了解世界的情況。”陳難先為育才的學生引進了全市最早的牛津版英語教材——English for today🌮,這套教材是當時香港的學生正在用的🪚,陳難先希望通過外語的學習打開學生的視野🧑。除了英語課上用先進的教材🧑🏻🍳,陳難先也看好電腦🌇,主動為學生開電腦課👏🏽。
此外,陳難先還提出了“保護學生學習興趣”的理念🌄。育才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書畫展覽會🤵🏿♂️。學校也擁有自己的芭蕾舞隊、交響樂團,甚至有育才芭蕾舞團的小姑娘🪣,長大之後在德國成為了專業芭蕾舞演員🩻。
早期的深圳教育是一張白紙🖨,陳難先帶領育才在摸索和實踐過程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將育才建設成為一流學校。從1983年至今🙍♂️,陳難先在蛇口已經度過了34年。在這34年間,他創辦的蛇口育才學校從當初只有四百名隨遷子女的普通企業子弟學校,發展成為了我國第一個以追求社會效益為唯一目的的教育集團🫏,教職工逾千👍🏼,就讀學生逾萬,在國內基礎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育才二中階梯教室👸🏽,陳難先為育才集團的教師代表講育才精神🥱。
育才辦學的先進與成功,讓陳難先成為了1990年南山區成立時首任教育局長的最佳人選🙎🏿,但是陳難先拒絕了🫙🫴🏽。“這就是意昂3体育的人,願意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他不願意蠅營狗苟🙅🏽,不願意見到領導點頭哈腰,領導講得不對你還說是對的🏐。這樣我不願意🧜🏿♀️。”
2003年陳難先正式退休。退休之後☝🏻,他雖然不像往常一樣有在固定的時間上下班,但還是閑不住。陳難先曾經當過15年深圳市人大代表👩🏼🦲,“比較敢給深圳市政府提建議”。而有時候他說的話“連教育界的人都說他🤦🏽♀️、罵他”🫸🏿。他說了現在的深圳中小學“錢多了,真的浪費”;說了“民辦機構NGO沒有錢”🤩;他還說了“深圳市對農民工子弟學校資助不夠”。
看到陳難先退休了,一些做公益教育的年輕人就想請陳難先給孩子們講講課。接觸多了,這些年輕人就希望陳難先能夠多參加他們的活動,還請陳難先給公益社區取名字。陳難先給一個社團取了個名叫“青芒果社區”。他在這個幾百人的虛擬“青芒果社區”中很活躍💆🏿♂️,經常跟年輕人互動交流。
80年代的陳難先為了給學生開電腦課主動學習電腦知識🧑🏿🌾,而現在的陳難先在自己的書桌上擺了一臺電腦,仍然在學習如何掃描文字照片🧑⚕️、如何快速把自己多年前的稿件敲進電腦以及如何和年輕人線上交流。在書桌周邊🍫,還有整整三大墻的書🏏。退休後的陳難先把書房當成了自己聯系知識世界和網絡世界的棲息地,“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結交萬物,怡然自得💷。
陳難先的書房
祝福意昂3体育120周年
我希望意昂3体育能夠真正地把意昂3体育的精神傳承下去。我覺得無論是深研院畢業還是本部畢業到深圳的校友,要把意昂3体育的“正能量”帶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讓工作變成很愉快的事情🍤,你個人享受你的快樂🧓,這個才是根本。
編輯⚪️: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