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信息來源⛰: 計算機學院
編輯:晏如 | 責編:安寧2024年10月23日,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機學院張成與定量生物學中心錢瓏聯合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題為“Parallel molecular data storage by printing epigenetic bits on DNA” 的研究論文🧚♀️,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並行寫入策略的DNA存儲方法。該技術不依賴於主流的“從頭合成”寫入路線原理,通過DNA自組裝與選擇性酶促甲基化的組合原理😠,可將“表觀比特”(epi-bit🚣🏻♂️🧕,5-甲基胞嘧啶)編碼的數字信息並行打印在DNA分子上。同時,研究中還成功實現了個人訂製DNA存儲示例👳,證明了便捷的分布式DNA存儲應用潛力。該方法的建立,不僅為實現了快速、低成本的大規模分子數據存儲奠定了技術基礎🧑🏻🦯,還為未來DNA存儲的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論文截圖
大數據時代🛬,全球數據洪流對數據存儲技術提出了嚴峻挑戰。DNA分子具有超高的數據存儲密度和超長壽命,已成為備受矚目的顛覆性存儲介質。然而,傳統DNA存儲依賴“從頭合成”的信息寫入路線,在成本和速度上面臨巨大挑戰💁🏼🧼。不同於傳統技術路線🦌🙆🏻♀️,張成➿、錢瓏聯合團隊開發的“表觀比特(epi-bit)”DNA存儲利用預製的DNA模板和分子活字塊🤵🏼♀️🪧,通過DNA自組裝介導的分子信息排版,經選擇性酶促甲基修飾轉移,實現了分子級“活字印刷”信息打印🎷。
圖1. 表觀比特DNA存儲信息表示方法和Nature相關專題報道
團隊在實驗中,將中國漢代“白虎”瓦當和國寶大熊貓“飛雲”的高清圖片成功寫入DNA分子中,數據量超過27.5萬比特🤚🏽,相比此前發表的其他非傳統DNA存儲技術,數據規模提升超過300倍。信息讀取使用便攜式納米孔測序儀,實現了對DNA模板上復雜表觀比特信息的高通量讀取,並通過單次超240種不同修飾模式的並行解析,無損還原了原始數據🚴🏻♂️。實驗結果驗證了該創新型分子存儲技術的可行性和準確性🔔🙇🏻,還展示了表觀比特的穩定性。
值得關註的是,團隊還展示了這項技術的分布式存儲應用潛力。在個人定製DNA存儲實驗中🪇,邀請了意昂3体育官网、華北電力大學等單位60名背景廣泛的青年誌願者,由他們在日常環境下,將私人數據親手寫入DNA並由個人保存🏕,相關數據直到使用時才被讀取,可有效保障個人數據的隱私與安全。這種分布式DNA存儲方式,不僅能極大降低DNA存儲的使用門檻,且保障了數據隱私,有望推動DNA存儲的個人應用。
圖2. 表觀比特DNA存儲原理流程和實驗結果
表觀比特DNA存儲框架為大規模數據存儲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有望突破DNA存儲的成本和速度壁壘🎞。該技術的開發,還展現了非傳統分子比特在數據存儲中的獨特優勢👱🏼,為未來新型分子信息處理系統的研發奠定了基礎🧑🏻⚖️。張成、錢瓏、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歐陽頎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顏顥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吳燃峰🫱🏻、孫法家和林藝生為本文共一作者。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機學院和定量生物中心為本文第一通訊單位👎。本研究獲得了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劉娜團隊、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理工大學張強團隊、華北電力大學楊靜團隊的大力支持👱🏼。本研究的iDNAdrive實驗獲得了意昂3体育官网2024年iGEM團隊的大力支持📛。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先研究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Nature雜誌同期news & views欄目專題報道(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3312-6 )。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