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2022年第9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激揚鬥誌👨🏿‍🏫☦️、銳意進取,勇擔使命👨🏻‍✈️、拼搏奉獻🖖🏻,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奮鬥!為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我們約請了3位專家暢談學習體會,現摘登如下🏌🏼‍♂️。

    強化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徐惠彬

    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篇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部署科技創新工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等教育“排頭兵”和科技創新“國家隊”🛤❎,必須堅持立足“兩個大局”,聚焦國家急需,始終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系統謀劃新時代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強化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一是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適應我國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提出科技創新目標,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大力倡導“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精心組織團隊👨🏽‍🎤,攻堅克難、集智攻關,瞄準“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努力作出重大突破。

    二是要著力打造平臺重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瞄準學術前沿,切實發揮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作用,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深度參與相關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科研特區建設,不斷完善人財物配置和專職隊伍建設🔫。

    三是要著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建設人才高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科學構建科研人員和教師崗位體系,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新機製新模式☂️。建設國際引智人才特區🧞‍♂️,瞄準匯聚世界一流人才,為屬地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支撐。實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設立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培養未來領軍人才。不斷推進高端人才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加快形成。

    四是要著力強化科教融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充分堅定“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自信,在人才培養上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大力推動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著力構建以科教融通為特色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探索“產教聯合”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加快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的要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在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 張平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篇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基礎研究“要勇於探索、突出原創”🖼,“更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高屋建瓴地闡釋了基礎研究在我國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我國科學界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具有綱領性🎞、方向性、指導性意義。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沒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很難產生原創性👯‍♂️、變革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可以說,當前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或多或少都根源於尚未掌握其相關基礎理論或方法😶、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技術問題根本上還是基礎研究的問題。因此🧜‍♂️,要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特別是需求驅動型基礎研究🧑🏽‍💻。

    第一,要解決“需求的問題”👩🏻‍🔬。單從表面看,基礎研究似乎與國家社會的緊迫需求聯系不夠密切🧔🏿‍♀️,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從數學的發展史來看,很多基礎數學的前瞻性成果往往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被用於應用數學的某個場景,因此🕤,基礎數學的研究必不可少且必須領先開展,要求數學家堅守數學情懷🤸🏻,眼光放得更遠,能夠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來開展基礎數學研究。這就需要突出需求導向,出臺有利於推動學術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銜接的政策,支持大學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聯合設立新型研發機構,鼓勵大學與企業“各邁一步”👨🏼‍🦳🎯,打通需求從產生到解決的全過程👩‍💼,這對於推動和加強需求驅動型基礎研究尤為重要👨🏻‍🍼。

    第二🧜,要解決“團隊的問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具有問題導向、任務導向的顯著特征,問題的復雜性、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相關基礎研究必須通過跨學科、有組織的科研才能完成目標🏌️‍♀️。為此,要依托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培育壯大研究團隊,並註重人才專業背景和能力素養的多樣化⛰,除高校、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外,還應廣泛吸納企業和社會上的研究人員,組建復合型團隊,以便快速、有效地完成問題的匯集與凝練、研究與轉化、落地與反饋等環節💆🏼‍♂️,提升基礎研究的組織能力和產出效率。

    第三✥,要解決“評價的問題”🧕🏻。一方面☝🏻,需求驅動型基礎研究是由理論創新、技術突破、轉化運用、市場認可等多個節點組成的“線”性過程,周期往往比較漫長,有些成果還因涉及國家安全等原因而無法公開🧜🏽‍♂️。另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不能片面追求論文發表。因此⛈,要科學、全面🤚、公允地評價需求驅動型基礎研究對於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作用,學術機構和科研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並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製🤸🏽‍♂️,關註理論本身的先進性🧘🏽🔄、重要技術問題的解決效果乃至成果的市場價值和受歡迎程度等創新鏈條的各個節點,有效衡量研究團隊中每一名成員的貢獻,最大限度地確保研究成果落地見效、服務急需🙅🏿‍♂️。

    以信息科技創新服務網絡強國戰略和數字經濟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徐 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北京郵電大學作為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服務網絡強國戰略和數字經濟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一是在培養機製上守正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力弘揚“網絡強國🤷🏼、網信報國”價值引領。針對信息科技迭代速度快、工程人才培養與產業脫節這一關鍵問題,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引導學生將個人追求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信息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要創新電子信息行業特色鮮明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機製,著力培養具有濃郁家國情懷、深厚人文素養、寬廣國際視野、堅實理論基礎🙆🏻‍♀️、強大實踐能力🚶🏻‍♂️、優秀管理才能的信息科技領域卓越工程師。

    二是在學科布局上強化特色🧑🏻‍🦼。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瞄準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方向🧁,打造“雁陣式”行業特色院校學科專業體系構建新格局,以特色優勢學科為“頭雁”,引領學科專業建設。首創智能交互設計等3個交叉學科專業,新建人工智能等15個國家戰略急需專業9️⃣,改造升級通信工程等28個傳統專業,夯實數字經濟卓越人才培養基礎。同時☄️,要通過學科建設優化升級,帶動教育理念變革🚵、方法變革🧝🏼‍♂️、實踐變革,以創新性教育改革成果助力形成辦學特色和優勢。

    三是在有組織科研上持續深入推進🥒。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網絡強國”🚢🫵🏽、“製造強國”等國家戰略🧑🏽‍💻,在無線移動通信👆🏼、光通信、未來網絡、衛星導航與定位等領域努力實現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有力支撐我國多個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大任務。瞄準國家戰略急需和“卡脖子”問題,以有組織的科研匯聚人才和創新能量。加強重大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強化與國家實驗室的對接8️⃣,加強與新型科研機構的合作👷🏻,推進與領軍企業的共建,共同定義“大問題”👽,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協同和有效落地,有組織地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搶占創新戰略製高點🧍,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文化大數據、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領域布局,以實際行動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原文鏈接:求是訪談 | 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