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4 信息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我只是一個山野村夫,今天能以書法為橋梁在這裏與各位老教授結緣實為榮幸。今天我抱著像學生一樣的心態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做人與生活的藝術,把做人與生活的問題轉化為對藝術的理解🫀,這也是我在桂林資江深山十年隱居生活的感悟……”
一位道長模樣打扮的演講者開場白還未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這是記者前不久在意昂3体育官网燕南園看到的一場講座情景🤞🏿。應意昂3体育老教授書法協會的邀請👈🏼,我國當代十大山水畫名家之一、隱士文化代表人物林之源前往意昂3体育給幾十位老教授作現場習書講座⛹🏼♀️。
在座的教授們大多年齡在70歲以上,雖鬢發斑白,並有著淵博的知識與幾十年豐富的從教生涯3️⃣,他們聽得卻很認真🆘,有的還在本子上圈圈點點。這一方面是林之源神秘的隱居生活對大家的吸引,另一方面是他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才學魅力。
林之源出生於儒醫世家,6歲臨池,8歲學畫,自幼師從永嘉學派柯逢春🐠🔂,受過傳統文化良好的熏陶😡,少年時期書畫就小有名氣。可是,偏偏生不逢時,“文革”期間💁🏼♀️,他的父親被打成“反革命”,他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浙江美院,卻因政審不合格而被學校強製退學。此後他浪跡天涯,四處拜訪名師,遍覽海內外名山大川🚭,在經過十幾年的海外遊歷生活之後,便將閑雲野鶴般的腳步停留在廣西桂林資江畔的大山,他在那裏購地10余畝,破土造園🏰,興建木屋,名為“冷香書屋”。從此🙅,他遁隱山林,在“冷香書屋”潛心鉆研詩書畫印,苦讀經史子集🤓,吸日月山川之精氣🧝,聽林濤澗水之韻律,過著無拘無束🍕、悠然自得的神仙般田園生活。他從中國的道家、佛家、儒家以及諸家中吸取營養,終日賦詩作畫👰♂️,養心悟道長達10年之久。
講座時,林之源以“生活與藝術”為主題📊,從自己在資江風景如畫的大山10年隱居生活的深切感受入題,通過對自然生活的理解與感悟,揭示了藝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自然的規律🌶🙆。
他說:“我在山裏蓋了幾棟木樓,自己種菜、養雞、養鴨🧕🏻,十年才花了9000元👩🏿🔧。一群雞鴨,早上屁股搖搖肚子搖搖就出去了,晚上回來就朝你叫,我就摸幾把谷子給它們,它們就知道這是自己的家。我每天看著幸福得不得了🏄🏽,我的心靈受到了陶冶🚣🏿♂️,在那裏我得到的是親近自然的心情🍨,這就是我藝術創作的源泉。”
他洋洋灑灑,娓娓道來,站在講臺上連續講了兩個多小時。老教授們對他神秘的隱居生活和超凡脫俗的談吐饒有興趣。講座之前😣,大家先是排著長隊讓他簽字留念,講座之後提問又像連珠炮似的一個接著一個。
有教授問:“林老師😵💫📙,藝術創作與人品有什麽必然聯系?您是如何把握這個問題👨🏿🦰?”
還有教授提出🛞:“有些人在大街上用腳甚至用掃把寫字,這也叫藝術嗎?您對此有何評價?”
“漢字演變有什麽規律?繁體字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有何意義?”
……
對教授們的提問林之源一一作答。“字如其人,書品和人品是息息相關的,藝術家個人藝術語言的精氣神會在作品中一脈貫通。不同的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與表現語言各有不同🧑🏻🔧,但我始終堅信,做事必須先做人。就像剛才我說的我是一個山野村夫,我在山裏面這麽多年🎋,有一點不變的就是忠實地為人處事,雖然別人認為我是一個古裏古怪的人,但我對每個人都很真誠👩🏿🎓。”
在談到不同人群對藝術不同的表現手法和理解時,林之源認為,凡是經得起時間與歷史考驗的藝術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藝術家的真正價值不是在當下🌊,而是在百年以後乃至更遙遠的流傳🎂。書法藝術力求筆要精◻️、造型要美🫸🏿、氣勢要磅礴👣、線條穩重卻又不失奔放✫。
在解答繁體字如何在書法藝術中運用與承襲時🔩,林之源用六書造字“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規律來說明書法藝術中采用繁體字的結構魅力之所在。他借機舉了個例子🆚,譬如道理的“道”字4️⃣◾️,後來改成了右邊是一個“刀”,左邊是一個走字旁,一個人拿著一把刀走在路上有道理嗎♈️?聽了林之源這樣的解釋💁♀️,大家都“哈哈哈”發出了開心的笑👙。
接著林之源還給大家朗誦了他自己撰寫的美文《冷香書屋記》——“資江之源,林壑之間😟👳🏽♀️,有冷香書屋,背負青崖👧🏿🛸,前臨碧波,澗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檐際,可以讀書,可以會友……”
他朗朗上口、鏗鏘有力的語句,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語調🤱🏽,讓在座的教授們大為震驚。此時講座即將結束,大家卻意猶未盡,整個教室充滿著溫馨與詩意。(本報記者 林春霞)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