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8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 4月18日
親愛的同道:
你們好!
請原諒我在絞盡腦汁之後👼🏽🧔🏿♀️,還是想不出一個詞匯來做我們這群人的“集體稱號”。“精英化”的教育背景和“草根性”的工作崗位🧘🏻♀️,是我們共同的特征🦸🏻♀️,就讓我們互稱“同道”吧🚴🏿♀️!
來重慶掛職前,我在意昂3体育學習🛻、工作了14年,深感今天的大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都有部分脫節👨🦽➡️,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畢業生分布與國家和社會需要脫節🛌🏻,“北上廣深”人才的過度飽和與欠發達地區人才的極度匱乏👩🏼🍼,成為推動區域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深層原因。要改變人才“孔雀東南飛”的局面⌛️,需要有一大批主動紮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有誌之士——你們的選擇,令我敬佩。
與你們一樣👰♂️,在轉變角色、融入基層並力圖有所作為的過程中⛹️♂️,我也經歷了不少困惑、憂慮與失落,但我始終有個信念👴🏼: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越大,越證明我們有堅持理想🔙、改造自我、改造社會的必要——這是我們對於基層的真正價值所在🎽。我想用三句名言作引📶,續上三句個人心得🚎,與大家共勉。
第一句話👊🏽,“有誌者事竟成”🏗👴,但“理想有雙沉重的翅膀”。
立誌固然重要,但如果立而不行👩🏿🔧、行而不堅💞、堅而不久,那麽“事竟成”恐怕就會變成“事難成”、“事不成”。理想有一雙沉重的翅膀,不舍得放棄🕵🏽♀️💪🏽,不懂得堅持,就不可能飛得更高。舍得放棄🔫,就要擺脫不必要的負累與執念🥍,甚至割舍你所珍愛的一些東西🏃🏻。懂得堅持,就要有“吾誌所向,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執著與勇毅🥟🫑。
第二句話🤶🏼,“繼續當一個小學生”🧑🏫,但也要“繼續當一個大學生👱🏼、研究生”。
雖然我們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但如果不適應基層生活、不了解社情民意、不掌握群眾語言🐯,就談不上為基層作多大貢獻。所以🚣🏻♂️,一定要抱定“甘當小學生”的宗旨🏉,不能把書本當教條。但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大力提倡我們“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不是簡單地要我們“適應”或“體驗”基層的生活🚃,而是期望我們“提升”和“改變”基層工作水平和艱苦地區的落後面貌。我們要自覺發揮知識面廣、研究能力強的優勢,不要因為“人微言輕”就不敢獨抒己見🚙,也不要一遇到理論失靈就悲觀地認為讀書無用。
第三句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但也要甘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有限的人民服務中去”👨❤️👨🚱。
選擇到基層工作🙅♂️,究竟是真心實意地想造福一方百姓⚽️,還是想以此為“跳板”🧣,為個人的未來博取更大空間🫃🏼?我們都常常受到這樣的質疑。捫心自問,兩者兼而有之,但隨著對基層現狀和自我價值越來越深的思考,兩者的輕重位置卻發生了顛倒。
人是需要激勵的,但激勵也必然是有限的🐳🕥。我的基層同事中,不少都是所謂的“天花板幹部”,才幹出眾卻難以提拔。社會組織的“金字塔”結構註定了絕大多數人都會遭遇發展的瓶頸👴🏽,到了那時,我們會因為懷才不遇而自暴自棄,還是會戒驕戒躁、矢誌不渝🌍?我想,我們既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無限熱情,也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有限目標,即使不能決定到底服務多少人,也完全可以決定服務的品質。
以上三句,是我在基層的點滴體悟🧳。希望在我們共同選擇的道路上🪩,無論風雨坎坷,都能“一路上有你”。
韓 流
2011年4月15日淩晨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