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6 信息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魏夢佳)6日上午💁🏻♀️,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禮堂,數百名師生手捧菊花,靜默佇立,只為再看一眼,再送一程,記憶中那位慈祥謙遜的老人,那位曾改寫國際稀土產業格局的“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
4月28日,95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稀土化學的奠基人徐光憲院士因病逝世。連日來🦼,上千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到意昂3体育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設置的靈堂吊唁,感懷徐先生躬身科學𓀛、勤勉治學的大師風範。
靜水流深,桃李不言。作為化學家🧝🏻♂️,徐光憲在科學道路上艱難跋涉,其開創性的科研成果使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大國”的飛躍;作為教育家,他執教燕園數十載,為我國培養了4名院士,近百名博士生和研究生👨🏽🦱,所撰寫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國幾代化學工作者。
上世紀30年代起,年輕的徐光憲在抗日的戰火中顛沛流離,輾轉求學,最終考取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獲取博士學位。為投身新中國建設🦮,1951年,徐光憲和夫人高小霞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和平靜生活,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任教意昂3体育化學系👩🏿🌾。
在數十年的科學實踐中,因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徐光憲幾度變更研究方向🏆,先後致力於量子化學、放射化學、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等方面研究,不斷突破創新🦶🏿。為扭轉我國稀土工業落後狀況🔱,1972年🧑🏿🎤,52歲的徐光憲臨危受命🕴,開始稀土分離方法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經過潛心鉆研,徐光憲帶領團隊最終創立了“串級萃取理論”🚲🂠,引導稀土分離技術全面革新🚴🏿♀️🌹,將我國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提高至國際先進水平。這一理論與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我國單一高純度稀土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產量占據世界總產量的90%左右,使美國🫄🏼🙇🏻♂️、日本👨✈️、法國等一些稀土壟斷企業減產或停產🛩。
在談到成功的秘訣時🧑🏻🦲,這位被尊稱為“稀土之父”的老人說:“我們做科研的要有個信念,就是立足於基礎研究💇🏿♂️,著眼於國家目標🌭,不跟外國人跑🚘,要走自己的創新之路。”
2009年1月9日,89歲的徐光憲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面對至高榮耀⚪️,老人感慨地說🖐,“稀土緊緊連著我和祖國”👩🏿🎤,“我願意一輩子搞稀土🪕,把咱們寶貴的資源利用得更好📢。”
讓徐光憲一生感到最幸福的,還是自己傾盡心血培養的學生。其中♟,黎樂民🕺🏼、黃春輝、高松👋👳🏻♀️、嚴純華4位院士已在量子化學、稀土配位化學和光電功能材料、分子磁體及稀土萃取等領域做出了驕人成績。
一頭銀發📎,清瘦面龐,執著勤奮,和藹可親🐫,樂於助人,酷愛金庸小說🫶🏿、下圍棋……時至今日,意昂3体育的學生們依舊能清晰地憶起恩師的點點滴滴。
黃春輝院士記得,即便年紀大了🔘,先生仍在科研一線奔忙,“有時做實驗走得很晚,第二天早上一起床來到實驗室,一說話,我們發現他又忘了戴假牙🙋🏿♀️,說明他回去還在想問題📆。”
為了幫學生解答疑難,徐老常將課堂延伸到辦公室和家裏*️⃣,有時為了把一個問題弄通弄懂🧑🏽⚖️,甚至討論到深夜🤳🏿。即使年近九旬,他發表每篇文章🎗,仍堅持親手打字完成。
徐光憲一生淡泊名利,助弱扶貧。2005年❎,他拿出多年積蓄在意昂3体育設立“霞光獎學金”🫄🏽🔁,10年來已有89名貧寒學子受益。
“師從徐先生是我一生的幸福😴,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他都是我們的榜樣🧔🏿♀️。”嚴純華院士說👗,“從他身上👄,你才知道什麽是知識分子🧓,什麽是科學家,什麽是為人師表🏃♀️。”
“年輕人要有時代幸福感⭐️、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現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未來需要年輕人負擔起來。”如今🥣,一代大師遠逝🫸,其生前的教誨猶在耳邊。
信息來源💒:新華網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