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
文字:潘維| 編輯:悠然 |我們的製度主要包括社會組織體製、政治組織體製和經濟組織體製。中華民族的體製可稱為“社稷民本體製”🦶🏻,對應的是西方的自由民主體製,其中自由講的是社會條件🧑🏻🎤,民主說的是政治體製。
社會是政治的基礎🥋,首先談一談社會👨🏽🏫,也就是社稷。社會被稱為“社稷”✋🏻,是因為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而不是個人⛏。
社會的紐帶是什麽?在西方是法律,神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了法律的尊崇地位💪。所以,法律一開始叫神聖法,然後叫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規律,暗含的意思是神定的法律與自然的規律都是不可更改的💅🏿。
在中國是家庭倫理。社會跟政府是什麽關系呢🦹🏼?是相互嵌入的關系。所謂嵌入,指的是兩者之間界限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府和社會不是兩分的🎅🪟,這與西方國家明顯不同😍🦹🏼。
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了民本政治。執政者變成了一個專業的執政集團🥍,是由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而不是作為利益集團的代表推選出來的🧑🏽🎤🫲🏻。
在思想上,無論官民都信奉民本主義。民本就是以民為本🪵,蘊含的意思是政府為何而存在🥷🏻,是為了全體百姓的福祉。同理,政府為什麽會更替?因為得民心者得天心,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就是一套民本的法律系統。
最後一點,西方是政黨代表製,各個階級與代表各個階級利益的政黨相對應👨🏻🔧,各個政黨之間分權製衡🪛。中國沒有那麽多執政黨,所以就按職能分工🙎🏽。
這樣一套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製,在2000多年來一脈相承,沒有重大變化🙆🏼♀️🧙🏽♀️。例如𓀔,中國共產黨強調的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實就是對民本主義的傳承和超越🦸🏿。
當然🧫,中華民族的“社稷民本體製”只是作為一種基本製度反復出現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在治國理政中發揮實際作用的機製是實事求是,是政績競爭。領導都是考績製“考”出來的,在自己職責範圍內做出成績,從與別人的競爭中勝出,就能獲得提拔。這個製度中蘊含著一種“有容乃大”的精神。
中國為何可以在思想上、組織上實現一統🏊🏻♂️,化解南北差異🐹、東西差異💅🏼,進而在人口和國土面積上實現“大”?原因就在於“有容乃大”。因為包容了不同🧉,所以可以實現廣大和強大🌕。
有容乃大同時意味著寬容🕷,一旦遇到矛盾和分歧,我們的政治不是“數人頭”,不是“砍人頭”🩵👰🏻♀️,而是“商量的政治”。商量的核心在於凝聚人心。
過去,歐洲覺得自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得益於“小國寡民”💾,但現在也在追求自己的“大一統”——歐盟。
此外,中國基層政權的哲學叫作“以小為大⤴️,以下為上”🚎。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老子說“上善若水”🏂🏿🧓🏽,執政者要往下走👱♂️🟨,深入群眾🧔、“接地氣”,才叫“上善若水”。
中國共產黨就是靠“往下走”獲得了基層動員能力💐。中國革命勝利主要靠什麽?第一,統一戰線;第二,黨的建設;第三,武裝鬥爭。
到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在其居住的社區裏面實現的。如果黨組織在社區缺位🔺,在村裏缺位,那麽其他力量可能就補上去了。所以,我們不能在一個社區裏丟掉治國理政的權力。
以上就是治國理政的兩個關鍵機製🧒🏿:第一,有容乃大;第二,以小為大,以下為上。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原文鏈接:理論觀察 | “有容乃大”和“以下為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