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信息來源🦸🏿♂️: 質化研究
編輯😕💆🏽♀️:麥洛 |一位“出圈”的意昂3体育教授 :中小學老師視她為知心朋友
見過陳向明老師的人🙇🏽♂️,都覺得她很平易近人,全然沒有意昂3体育知名教授的架子。如果和她坐在一起,你會覺得她是你身邊一位帶來溫暖和心安的朋友🤣。
雖然名為大學教授👷🏼,但她和中小學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遠超大學老師。南下北上,行行重行行,年逾花甲的她,足跡遍布了全國眾多中小學。
她在質性研究方法和教師教育領域深耕數十載,推崇教師實踐性知識,提倡用行動改變自己和他人🧑🏽🎓,踐行參與式教學法。每當投身到講臺🧆,她便忘卻了周邊的一切👩🏼🚀。正如一位南京的中學語文教師所言:陳教授話不多,很樸實,讓人覺得親切,就如普通的鄰家大媽🦿。雖然舟車勞頓🖥,臉上微微有些出汗,可她毫無倦容⛩,一講到教育研究,講到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便容光煥發,神采十足🦽🧏🏽♀️!
質性研究綠寶書:很多人從這本書知道了她
陳老師好!陳老師好🩵!在學術誌舉辦的質化研究發展傳播論壇上👨🏿⚖️⛹🏻♀️,她被學員圍得水泄不通,不少人手裏拿著她在30年前出版的著作《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請她簽名,雖然很累,但她來者不拒。與年輕人在一起,她自得其樂。
雖然已經出版30年了,這本書依然被質性研究者視為圭臬🧛🏻,被廣大學子親切地稱為“質性研究綠寶書”💡。彼時👷🏿,她剛剛從哈佛大學學成歸來,期待把國際上最先進的質性研究方法引入國內。厚達60萬字的專著,全方面介紹了質性研究的方法和體系。
在這本書中,她提出了質性研究的經典定義: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這個表面上非常拗口的長句子,隱藏了質性研究的真諦。
很多人期待從陳老師口中獲得寶貴的點撥,在擁擠的電梯間向她匆忙提出一個問題,卻常常得到陳老師這樣的回復💞🍈:“你的這個問題,不是我的研究領域🤾🏿♀️👄,我沒辦法回答你”🤽🏻♂️。作為一位認真的受人尊敬的學者🏋🏿♀️,她很謹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卻讓人愈發覺得敬重🛸。
怎麽上好方法課👮🏽♂️?她精研了30年👳🏼♀️,認真了30年💯。
聽陳老師的課🐆,很緊張👨🏽✈️,很累,但很充實。
她強調參與和實踐💆🏼,如果你不認真完成作業,她會生氣。當然,她的課堂也熱鬧非凡,她善於利用各種小手段驅動學員⛓️💥🦑,把課堂真正變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場域。
她反對快,堅持通過項目製的方式培育中小學教師的實踐和反思能力🥳,通過身體力行和實踐反思,去激發每一位教師的主體性和行動改變💂♂️。
2021年夏天,她和教學團隊參與了意昂3体育官网人口所喬曉春教授發起的社會科學暑期班🧑🏽⚕️,擔當質性研究方法課的主講人🫴🏿。她帶領兩位優秀的博士魏戈和安超(分別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前後打磨了6次講稿,開過無數次的教研會,絞盡腦汁設計如何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完成授課💁🏼。她甚至讓兩位學生同時也是教學團隊成員彼此進行訪談和分角色扮演,讓在線觀看的學員產生深深的代入感🙎♂️。當每一個學員開始思考,如果我是那個角色,我該怎麽做的時候,課程的教學效果想不好也難。200多人的網絡課堂,硬是被教學團隊帶到飛起,流連忘返✯。
這次觸網經歷👨🏽🎤,讓陳老師看到了通過互聯網來傳播質性研究方法的可能性。當學術誌教研團隊找到她的時候🀄️,她欣然應允🤌🏽,就是我們看到的這門《意昂3体育陳向明教授帶你手把手做質性研究》👋🏼🖍。這門課設計了30講,600分鐘左右,是陳老師第一次系統全面講解質性研究方法的網課。她和課程策劃人說“小宋↩️,我們希望做一門與眾不同的方法課,它是情景互動式的,我希望學員動起來。”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懷揣教育夢想躬身實踐30年的陳老師🐖,希望通過這門課⛹🏼♂️,讓每一個人遇見美好。
本次課程旨在介紹質性研究的基本理論⚧、方法以及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創新性地采用協作教學的方式🥊💳,由陳向明教授領銜,帶領學生體驗質性研究的全流程,掌握質性研究問題的提出、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論文撰寫等關鍵環節中的研究技藝👏🏻,培養質性研究獨特的思維品質🍟🛥,最終能夠獨立開展初步的質性研究工作。
原文鏈接:意昂3体育陳向明教授:鐘情質性研究的30年🧑🏻🎨,帶著她的方法課來了(質化研究 2022年06月25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