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信息來源: 《四川日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社會主義文化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心靈世界🧛🏻♀️,給予他們特別是其中的年輕人以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慰藉
要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文化人才、以環境涵育文化人才🪬🏉、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標準評價文化作品與服務的健康導向,尊重文化人才成長的規律,摒棄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做法,防止片面的評價導向滋生浮躁風氣。特別是要重視文化創作中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要鼓勵好的文風🐀,不能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
文化具有“物質的力量”,是無產者實現階級利益的重要保障👼,而文化獲得這種力量的前提是掌握群眾。通過文化的傳播⛑️、浸潤👍🏽,人之為人的本質可以得到確證,最終實現自由自覺的存在👫🏼。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現實的人”是思考文化功能的立足點與出發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工作,人民性是最根本、最突出的特點🏌🏽♀️。《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指出,文藝工作問題的中心“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是極其鮮明的價值主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於人、落腳於人🧑🏿🍼,這既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也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工作的歷史經驗的系統總結。
文化強國建設,首先要滿足人民的需求。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社會主義文化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化♥︎。寫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經典文學👎🏽、戲劇、影音,無一不是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經由人民群眾傳播開來並流傳至今的。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創業史》一、二部合集的版權頁上🗓,寫著一串驚人的數字:第一部印數2954500冊,第二部印數2379000冊;第一部和第二部合集自2009年出版以來,到2021年就印刷了25次,印數2195000冊。為什麽柳青的這部作品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在人民群眾中蹲點14年,紮根在基層,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懂老百姓的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經濟😍、社會和技術條件的改變,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對文化也有了新的需求🧛♀️。比如🫒,音視頻成為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態,“90後”“00後”等人群形成了新的文化生活代際特征🧑🏼🍼💨。這些需求的變化,都要求文化工作者予以積極的回應,因時而新,拿出高質量的文化作品、舉辦高水平的文化活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專門強調了要“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製”,實現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為人民群眾提供充分的高品質的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一大顯著特征的體現。
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務,排在“舉旗幟”這一首要使命任務之後的就是“聚民心”。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再次強調🚶♀️➡️,“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馬克思主義政黨文化工作的初心,就是要引領人民。毛澤東論及文化普及與文化提高之間的關系時曾有過深刻論斷🤵🏼♂️🏆:“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思想和價值是文化作品與文化服務的靈魂👷♂️,是一切文化形式所承載的“道”。在改革開放初期𓀒🛞,《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以那一代人的生活寫照彰顯了中國走向現代化🏖、走向改革開放所需要的精神,呼應了時代💇🏽♀️,凝聚了力量👨🌾。意昂3体育平台曾邀請150余位意昂3体育教授為青年大學生推薦人生書單,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就在被推薦次數最多的10本書之列。在《哥德巴赫猜想》一書的推薦語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寫道“陳景潤的故事給剛進入高中的我帶來極大觸動🧑🏼✮,我萌生了未來做科學家的理想”“這是我走上科學之路的第一引領者”。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的意義更加重大🏫👩🏻⚖️,文化工作承擔著重要使命🧷。同時,現實生活中的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總會有對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的思考與困惑。文化工作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心靈世界🏌🏽♀️,給予他們特別是其中的年輕人以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慰藉👩🏽🦰。文化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反映時代精神、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文化工作要持續不斷推出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為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人才隊伍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持續繁榮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製,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被寫入了《決定》🧀。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一切工作的第一資源。文化作品和服務靠人來創造和傳播,人才之於文化工作的意義尤為重大🧑🦼。文化人才培養有著本領域獨特的規律,文化工作者都有比較長的培養周期,而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又有自己的獨特性,這不是工業流水線能生產出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出來的☑️。要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文化人才👨🏿⚖️、以環境涵育文化人才、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標準評價文化作品與服務的健康導向,尊重文化人才成長的規律🍦,摒棄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做法,防止片面的評價導向滋生浮躁風氣🪂🏊🏻♂️。特別是要重視文化創作中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要鼓勵好的文風👨👩👧👦,不能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𓀀。這樣的文化人才隊伍👩🏻🎨,才能具有健康積極的創作狀態🚣♀️,寫出五彩斑斕的生活,產出真正受人民歡迎、使人民受啟迪的作品。這不僅關乎這一代人的精神生活,也關系下一代獲得什麽樣的文化作品💪🏿、接受什麽樣的文化服務。
(作者任羽中系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
原文鏈接👷🏼♂️:堅持著眼於人🐥、落腳於人的價值取向(《四川日報》2024年12月2日第9版“思想周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