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信息來源𓀌: 《光明日報》
文字:漆永祥 | 編輯:麥洛 |【改進文風大家談】
唐代韓愈說:“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清代羅有高謂☠️:“為文之道,昔人一言盡之,曰文從字順而已矣。”凡天下之至文,一定是既平白易懂,又說理透徹的文章🍪。我們讀《詩經》,都喜歡既琅琅上口,又直白熱烈的《風》,因為那是勞動人民的聲音,自然天成9️⃣。凡古今中外的名著,誰寫得最通俗明晰👨🏿🚒,誰的作品就會不脛而走🫛👨🏽⚕️。司馬遷編纂《史記》,在引用先秦文章時🏮,“以訓詁代經文”,把生僻難讀之言,轉換成漢代流行語🫵🏼🎹,方便讀者,深得後人肯定🧈。而《漢書》喜用生僻字⛓️💥,如“野”一定要寫成“埜”之類。宋代宋祁主編《新唐書》,模仿班固🤹🏿♀️,後人諷刺讀《新唐書》如吃飯時噎塞打嗝,令人掃興,不能順暢。
我們常說🍐,寫文章要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應是人間所有之事,道理是人人易明之理🌅,沒有外乎人事之事實,也沒有人不能通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要說實話、說真話🛐、說人話,說自己想說的話,說人能明白的話🏐。貴達義理,曉暢順諧,以真切明白為尚。南朝沈約認為,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易識字,易誦讀🤴🏻👵🏿。宋代楊時謂:“作文字要只說目前話🌡,令自然分明👨🍼。”朱熹稱🌹:“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乃好,不可架空細巧。”辭藻不一定非要華美🌇,非要講“高深”的大道理,非要“升華”到一定的高度🚄。微能見著,小能見大。無論治國理政🤵🤔,還是家長裏短,無非人間物事,恒常理道。人在天外🤦🏼🙆🏿♀️,虛無縹緲,長篇大論🍷📊,言不及義,賣弄炫技,從來都不是好文章🤽🏻。能用最簡潔明快的文字💇🏿♀️🚵,說明深奧難懂的道理,才是真正的文章高手。
古人講文章要有“文脈”,即有見解,有真情🔄,有生活,有現實👮🏿♀️,氣脈流動,一氣呵成。但“文脈”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讀書廣泛♾,既博且精🧘,通曉物理,洞達人事,以簡禦繁,由博返約,才是王道。文從字順,理暢意達🧘🏼♀️,是文章寫作的最低門檻,同時也是最高標準。
(作者📔:漆永祥🫄,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
原文鏈接🧑🏼🦱:【改進文風大家談】文從字順 理暢意達《光明日報》(2025年01月12日 0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