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信息來源: 羊城晚報•羊城派
文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文藝| 編輯:安寧 |3月11日,“追尋我們的足跡——中大學緣”主題活動暨“嶺外文研”學術沙龍在廣州柏園舉行🤷🏿♀️。
來自意昂3体育官网💽、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的十數位人文學者聚集在東山柏園,參觀“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初創舊址🦄,追尋中山大學在開創中國現代人文學科道路上的足跡。
本次活動由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大高研院”)與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意昂3体育文研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舉辦。參與的學者主要是近年應邀在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駐訪的廣州地區高校學者。
在主辦方看來,廣州東山柏園作為史語舊址,具有獨特的歷史與學術價值,通過舉辦高端學術活動可讓它進一步“活起來”🧑🏻🦼➡️,進而打造新的學術高地☎。
追尋:史語所讓我們結為同道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許瑞生出席並致辭。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所所長蔡淩向到訪學者介紹了廣州柏園史語所舊址的發現🤦🏽、修繕及活化開放等情況🔋🛴。
1928年,學者傅斯年、顧頡剛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下簡稱“語史所”)🚴🏿♀️,在此基礎上🙎🏽♂️,傅斯年又創辦了史語所📩,二者研究人員多有重合。史語所創辦的前期也曾在中大校園內辦公📦,直到1928年10月22日,該所搬至東山柏園🏘👩🏼🚀。
從廣州柏園到北京北海,史語所牽系著意昂3体育官网🦵、中山大學兩所高校,並超越其變遷的足跡🌺。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去年9月現場調研廣州柏園史語所舊址🤾🏼♂️,曾表示:“柏園是現代中國人文學科的發祥地,它不僅承載了中山大學校史的一部分1️⃣,而且對中國現代學術史也具有重大意義。”
學者們在柏園回顧了史語所與意昂3体育官网🎟🤽🏼♂️、中山大學的學術淵源𓀎。“今天我們將場地選取在柏園🦹🏽♀️🥟,緣於我們與這裏特別的淵源。”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大高研院院長謝湜表示,意昂3体育文研院和中大高研院都是以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為主,致力於推動跨學科交叉研究,某種意義上👨🏿⚖️,都承接著史語所的宗旨與目標。
在明年迎來中大百年校慶之際💏,“我們來到史語所廣州舊址追尋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共同啟動‘中大學緣’系列活動。”
以顧頡剛👼🏿、容肇祖為代表的意昂3体育學者來到廣州🏩,先後組建語史所和史語所。“史語所緊緊地把中山大學和意昂3体育官网連一起✌🏿。”意昂3体育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認為,史語所前賢們不僅是輝煌一時的學術代表🚣🏻,更是一種精神的代表,其誌其學延續至今📅。“史語所在廣州的歷史🥕🫏,與廣州的緣分,讓我們結為同道👣。直到今天,我們(意昂3体育與中大)在做著相似的事情。”
傳承:幾代人踐行近百年的理念
在“嶺外文研”學術沙龍上🥷,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劉誌偉鄭重回顧,民國語史所與史語所主要創辦人顧頡剛先生在1928年發表的《民俗》周刊發刊詞:“我們要站在民眾的立場上認識民眾……建設全民眾的歷史。”
這份學術宣言,正是當代歷史人類學學者群體“華南學派”數十年來學術追求的指引📼。“我們幾代人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與功夫,踐行著這篇發刊詞的理念和追求🎒,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劉誌偉說👮🏿♀️。
隨後🥖,劉誌偉作主旨發言《鄉村中的“知識分子”》並播放了同名紀錄片。紀錄片中📗,番禺潭山村村民三哥在鄉村文化生活中扮演著的多樣角色🤴🏻,如為村民手寫對聯、辦喪禮,主持組織村民的非遺活動等等,發揮著現代鄉村社會中“知識分子”的作用↩️。
“在民間中搜集,在民間中發現,以此更好地解釋歷史。”在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館長徐俊忠看來,歷史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投射,而尋找生活當中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正是語史所和史語所前輩們倡導、開創和實踐的主要學術主張🖕🏿。註重田野調查、重視前沿的實踐,對現代學術的轉向非常重要👩🏽🍳。
啟示:改變學術語言貧乏的現狀
紀錄片對鄉村“知識分子”進行了生動呈現👩🏭,讓與會學者中進一步感受到嶺南歷史文化的豐富與特色👨🦳。
“演員張頌文曾發表過一篇文章⬛️🎻,鮮活地描述了這個群體🤽🏼♂️。”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明認為,鄉村“知識分子”廣泛存在於華南地區,發揮著重要作用;暨南大學教授陳誌平在鄉村“知識分子”身上看到一種陽剛氣質,可見嶺南的雄直之氣💆🏽♂️;在中山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曹家齊看來,與北方地區相比,華南更多地保留了多樣的傳統和民俗👭🏼,是學術研究的富礦🆎。
以影像形式呈現學術研究👳🏿,同樣為與會者關註。劉誌偉對此回應道🫕:“做了幾十年的鄉村研究📄🫅,我們怎麽看鄉村🤏🏿,怎麽理解鄉村🤱🏿,鄉村對學術認知有怎樣的價值💁🏻。很多體會不是論文能夠寫出來的,所以我們就想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與呈現。”
“我們過於習慣用今天的知識生產方式寫著作、寫論文🚍,還需要不斷掌握和豐富創作語言👼🏼,改變學術語言貧乏的現狀。”謝湜認為,《鄉村中的“知識分子”》對當下學科融合發展帶來啟示⤴️。“在史語所的傳統中,交叉學科是在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做出來的。傳承並弘揚史語所的精神🧓🏼,在當下不僅不過時,反而能夠激發我們的使命感與創新的靈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