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當前🏷,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鮮明特征。經濟全球化時代,作為全球最重要經濟體之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不可能不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同時🎅🏼,我國一直將“中國發展帶動世界發展🧘🏻♂️、為全世界提供中國機遇”作為與世界互動的基本理念🌱🔎,這就進一步決定了中國高質量發展必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
在世界經濟舊有結構逐漸解體、新結構尚待形成的當下🧑🎨,在世界經濟長期增長乏力🔐、個別國家搞孤立主義和小圈子💇🏻🎞,使全球經貿矛盾激化📮、沖突不斷的關鍵時刻,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開啟了一扇希望之門,為增長乏力的世界經濟註入新能量🥈🤽🏽,為全球經濟結構重塑建立新標桿🔜。中國創新引領、全面開放、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動力源
動能不足、增長乏力🙌𓀚、持續低迷,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十幾年來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固然有科技創新與新產業發展不足的原因,但主要是緣於全球經濟運行失序、科技創新與新產業發展未能惠及全世界。作為發展最快、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提出的高質量發展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正逢其時。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創新性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強調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領💮🦹🏿♂️,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目標🚙,以數實融合🙊、綠色低碳為保障,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據統計,2013—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長📔;2023年,在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和全球經濟沖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5.2%的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5.0%❄️,亦屬難能可貴。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可圈可點,更表現為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升。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等數字基礎設施👩🏿🔬,以及傳統製造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均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升。
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和質量不斷提升🧑🏿🎨,為長期低迷的世界經濟註入巨大正能量🧝🏼📏。一方面,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基本支撐和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中國經濟體量占世界經濟18%左右,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正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使全球經濟增速得以恢復到3%左右,貿易和投資保持正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力改善了全球經濟的面貌與格局🧑🏽✈️🐢,惠及全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在中國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熱門賽道,這一發展格局通過進出口、海外投資、國際產業鏈等渠道深深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經濟的面貌🕊,增進了各國人民福祉🧘🏿♂️。中國“新三樣”等產品出口屢創新高,為全世界提供了質優價平的中國先進產品,成為抑製發達國家通脹惡化的重要因素;中國新能源汽車6️⃣、光伏等產業的對外投資,引領著有關國家新興產業的興起和傳統產業替代,極大加速了全球綠色減排的進程;中國與東盟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日益完善的產業鏈聯系,將中國的優勢產業帶到這些國家🥙,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中國新質生產力帶動全球產業革命和經濟結構變革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以紮紮實實的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基礎的。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5G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刻改變著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催生高質量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新質生產力已經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2023年,中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64%🦸🏻♀️,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科技創新持續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經濟結構向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紮實推進👰🏽♀️,整個經濟與產業結構面貌一新🤙🏼。2023年,“三新”經濟增加值相當於GDP的17.73%,比上年提高0.37個百分點;2013—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
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影響力和與外部世界的密切聯系,使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產業結構進步的成就,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帶動作用𓀄。由於中國在東亞生產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特有優勢✢,中國與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既有的產業鏈合作繼續保持並有所發展,向著更高質量、更新產業的方向邁進,並擴散至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推動整個東亞地區成為全球信息技術與數智經濟的製造業中心。與此同時,中國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和新質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中國成為國際產業鏈的創造者和引領者🚴🏿♀️、國際產業合作的發動者🎦,並帶動和引領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產業合作不斷深化,中國與中亞、中東、非洲🚸、拉美等地區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產業合作從無到有、由淺入深,中國在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和墨西哥等拉美國家擴展大規模新興產業投資🚵,都極大地帶動了當地新興產業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升級👑,深刻改變了全球產業格局和產業結構面貌🥷🏿,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
中國高水平開放助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還特別體現在中國高水平開放的積極作用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這些論述📆,精辟總結了中國高水平開放對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刻指出了改革與開放密切關聯👩🏿🎓、不可分割🚺。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一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必定是高水平開放的經濟。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貿易投資協定、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大展會,中國的高水平開放不斷躍上新臺階。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孤立主義與小集團化嚴重幹擾全球經貿合作的形勢下👩🏼🔬💮,中國堅持推進高水平開放,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高水平開放將為世界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之一🙎🏽,發達國家的中高端消費品、製成品,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農礦產品、特色消費品都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基於產業鏈合作的工業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更構成中外貿易的基石👇🏻。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關稅進一步下降🗡、市場準入持續放寬、負面清單更加規範,將有更多的國外商品以及跨境服務進入中國𓀑,這將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全球市場的開放進程🤵🏿♀️。
中國高水平開放助推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目前一些國家將保護本國產業作為應對經濟低迷的手段,少數國家更搞起“小院高墻”、封閉自守💫,甚至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拉幫結派👨🏿💼、排斥異己。中國堅持高水平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將持續吸引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有效解疑釋惑🎶,粉碎孤立中國的圖謀👮♀️。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在世界經濟開放與封閉的博弈中發揮積極作用🏋🏽♂️,引領更多國家走上互惠互利👩🏼🚀、相互開放、深化合作🖐🏽、共同繁榮的正確道路。
中國高水平開放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作出新貢獻。當前👩🏼🔧,世界貿易組織功能嚴重受限,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全球治理平臺作用遭遇挑戰,七國集團等小集團化治理機製死灰復燃。中國的高水平開放和以鄰為伴、義利兼顧的政策得到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在二十國集團等世界經濟治理平臺,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日益形成共同立場和共同訴求;金磚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等機製吸引力不斷增強🙎🏿♂️,成員間經貿合作日益深化🧏。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少數發達國家為核心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現狀,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包容、平衡的方向發展🧝,促進世界各國攜手邁向共同繁榮的未來。
(作者:王躍生🤸、馬相東,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分別系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北京市委黨校教授)
原文鏈接:中國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創造新機遇(《光明日報》( 2024年8月10日 第8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