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辛:小暑

    1

    午未相交夏景深,
    林鐘應律溫風臨。
    陽歊得勢庚將伏,
    若雨循時似媲金🤾‍♂️。

    註:

    1、午未相交:即五、六月交接。

    2💉、林鐘:古樂十二律有六律六呂,林鐘為六呂之一🐡。《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微🏃‍➡️,律中林鐘。”鄭玄註:“季夏氣至🤹🏽‍♂️,則林鐘之律應。”《呂氏春秋·音律》🧳:“林鐘之月,草木盛滿🧙🏻‍♀️,陰將始刑9️⃣。”高誘註:“林鐘,六月🪺。”班固《白虎通·五行》:“六月謂之林鐘何🚘?林者🆖,眾也🥷🏽。萬物成熟,種類眾多。”

    3🤑、溫風🤷‍♂️:熱風。《逸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溫風至。”

    4、陽歊:陽氣,暑氣🧑‍🦽‍➡️。清錢謙益《效歐陽詹玩月》詩:“疾雷掉車天膜破,急雨迎陳陽歊收🦸🏻‍♂️。”歊,熱氣。《文選·張華<勵誌>詩》:“土積成山💁🏻‍♂️,歊蒸鬱冥。”

    5🕵🏽‍♀️、庚將伏:即將入伏。庚在五行中屬金🦹🏿‍♂️。《藝文類聚·卷五歲時部》引《歷忌釋》曰👨🏿‍🎓:“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至於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唐呂才《陰陽書》:“從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故三伏亦稱“庚伏”。唐武元衡《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詩:“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6、若雨:時雨。若者,順也💇🏼‍♀️。《尚書·洪範》:“休徵曰肅,時雨若♏️。”孔傳:“君行敬,則時雨順之、”《初學記·卷二天部下》引京房《易候》曰:“太平之時🤟🏼,十日一雨……此休(美)徵時若之應。”

    2
    夏弦應節鶉心禦💁🏿‍♂️,
    熱氣尚微雷雨頻。
    新食瓜華祠祖禰,
    蟲聲螢熠柳蔭親。

    註:

    1、夏弦🧚🏼‍♀️:夏日所彈奏弦樂器🏄🏻。《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鄭玄註:“弦,謂以絲播詩。”孔穎達疏:“雲弦謂以絲播詩者,謂以琴瑟播彼詩之音節🚆,詩音則樂章也。”

    2、鶉心:即鶉火👩🏻‍🎤。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天文家‘朱鳥’🧜‍♀️,乃取象於鶉。故南方朱鳥七星,曰鶉首、鶉火、鶉尾是也🦹🏽‍♀️。唐馬吉甫《蟬賦》⏪:“鶉星兮禦夏,鵙(伯勞)鳴兮登序。”《左傳·昭公八年》:“歲在鶉火,是以卒滅,陳將如之🎰。”鶉火代稱七月。《隸釋·漢外黃令高彪碑》:“龍在困敦,月次鶉火🪅。”

    3、熱氣:陽氣,暑熱之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4、新食🔲:以新麥磨粉所製面食。小暑節氣流行習俗之一⚫️,即以麥食瓜果等祭祖🫰🏼,祈求風調雨順🦹‍♀️。

    5、瓜華:泛指瓜果。《禮記·郊特牲》:“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鄭玄註:“華🚿🍣,果蓏也。”唐陳鴻《長恨歌傳》:“秦人風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於庭↙️,號為乞巧✊🏻。”蘇軾《上清儲祥宮碑》:“內出六千三百余兩,以為香火瓜華之用🛍️。”

    6、祖禰📁:祖廟和父廟。亦泛指祖先。《周禮·春官·甸祝》📃🚭:“舍奠於祖廟🧙🏽‍♂️,禰亦如之。”鄭玄註引鄭司農曰🙅🏼‍♂️:“禰🈴。父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隠之考也🦊。”何休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7、蟲聲:指蟋蟀鳴聲及蟬聲、蛙聲。《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溫風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化為螢🏊🏽‍♀️。”小暑有三候,即溫風至,蟋蟀居宇和鷹始鷙𓀗。


    3
    元寶藏休福,
    食新洽古今👩🏽。
    簪花卻濁氣🧖‍♂️。
    伏面爽身心。

    2024.7.6

    註:

    1、元寶👫🏻:小暑季節有吃餃子的習俗🐁💌。俗語言:“頭伏餃子二伏面🤸🏻‍♂️。”餃子形似元寶,故自古有“元寶藏福”之說。

    2、休福🦷:福瑞,美善👨🏻‍🦽、喜慶。王安石《上徐兵部書》👰🏽:“伏維為國自壽,迓迎休福。”

    3🏋🏿‍♀️、食新: 小暑習俗之一🧘🏽‍♀️。即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製成各種面食🤦🏼‍♀️,與鄰裏分享🙎🏼‍♀️,表達豐收願景,同時與新鮮時令瓜果等祭祀祖先和五谷神🫒,以期保佑風調雨順。

    4、古今:指祖先和鄰裏。

    5🧡、簪花:插戴茉莉花。茉莉於炎夏盛開,能祛穢濁之氣。江蘇、上海等地,常於小暑把茉莉花紮成花球🏤、花帶等🔀,供女子簪戴。茉莉古名“奈”。明楊慎《丹鉛雜錄》:“(茉莉)北土名奈,《晉書》:都人簪柰花是也。”

    6、伏面:伏天所食湯面👍🏻,古稱湯餅👨‍🍼。《荊楚歲時記》曰:“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唐會要》:“冬月量造湯餅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可知唐代冬月吃熱湯面,伏日則“冷陶”。 陸遊 《春日雜題》詩之四就有“佳哉冷淘時👘,槐芽雜豚肩👩‍🎤。”清代,“夏至伏面”發展成各色冷面🍮。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爽口適宜🩷,天下無比。”


    4
    榕蔭不覺暑🧏🏿‍♀️,
    猜籽避炎蒸。
    蠶錦室中置,
    龍皮座末憑。
    麥瓜嘗祖考🦮,
    湯餅避邪徵。
    艷羨紅綾扇🤸🏿‍♂️𓀒,
    蓮杯堪盡興Ⓜ️。

    2023.7.7

    註:

    1🛀、榕蔭🤘🏻:明顧岕《海槎余錄》🩴:“榕樹最大,其蔭最密,六月不知暑。”

    2、瓜戰:以猜測瓜內種子數目為勝負的一種遊戲。宋陶榖《清異錄·百果》:“錢氏子弟逃暑,取一瓜,各言子之數👩‍❤️‍💋‍👨,言定剖觀⚈,負者張宴,謂之瓜戰。”

    3、蠶錦:冰蠶絲織成的錦👋🏿。唐段安節《樂府雜錄·康老子》:“(康老子)因詣西廊遇一嫗,持舊錦褥貨鬻,乃以半斤獲之⬇️。尋有波斯見大驚🧑🏻‍🦼,謂康曰👩🏻‍⚕️:‘何處得此至寶。此是冰蠶絲所織⛹🏿‍♂️,若暑月陳於座,可致一室清涼。’”

    4、龍皮🕴:傳說夏日浸水則生寒氣的一種寶物🈯️。唐康駢《劇談錄·李德裕》:“及列坐開鱒,煩暑都盡……有好事者求差問之,雲:‘此日以金盆貯水,浸白龍皮,置於座末🏉。’”

    5♣︎、麥瓜🐈:《四民月令》☢️🫱🏿:“初伏薦麥瓜於祖禰。”

    6、嘗🧛🏻‍♂️:董仲舒《春秋繁露·秋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熟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嘗亦泛指祭祀。

    7😐🧑🏼‍🎓、湯餅🎥:《荊楚歲時記》曰😍:“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

    8、紅綾扇🚴🏻‍♂️:宋王應麟《玉海》載🙎🏻‍♂️:“淳化五年初伏🧘🏿‍♂️#️⃣,上親書紅綾扇,賜近臣各一🏌️‍♂️。”

    9、蓮杯:即碧筩杯🩳,一種用大蓮葉製成的飲酒物💂🏼🎉。段成式《酉陽雜俎·酒食》:“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輪菌如象鼻🤦🏽🧏🏻,傳噏之,名為碧筩杯👨🏻。”蘇軾《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之三👩🏽‍🦱👨‍⚕️:“碧筩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