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山石 |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獨立創造的文字👨🏻🦱,至今已有六千年歷史。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漢字是甲骨文,距今3300多年🦫。甲骨文至現代漢字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今天的中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古老漢字依舊充滿活力。
漢語是什麽樣的語言?朱德熙先生說:“把漢語跟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較,可以看出漢語語法上的一些重要的特點→。漢語和印歐語的一個明顯區別是沒有形態變化。”漢語主要靠虛詞和詞序表示語法關系。
漢字是什麽性質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分為兩大類,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漢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語素文字。組成語言的最小單位是語素,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語素獨立運用時是詞,不獨立運用時是構詞成分。漢語的語素和漢字😣,多數是一對一的關系💂🏼♀️,但是也有別種情況。漢語語素不管是實語素還是虛語素,是成詞語素還是不成詞語素👷🏻♀️,是單義語素還是多義語素🦃,是單音節語素還是復音節語素🫸🏽,漢字都能準確地記錄😩,不發生含糊不明的現象。例如,“我剛買了二斤葡萄𓀆。”這個句子有7個語素,7個詞🔣:“我|剛|買|了|二|斤|葡萄。”其中的“剛”“了”是虛語素,其余是實語素🕑。這7個語素都是成詞語素。“剛”是多義語素🫀,它除了才的意義外👸🏽,還有恰好、僅僅等義☝🏼,其余是單義語素。“葡萄”是復音節語素,因為單獨的“葡”和“萄”沒有意義🥷🏿,不是語素🧙🏻♀️,只是一個音節,其他的是單音節語素🧾。從句法說,這是主謂句。“我”是主語,其余部分是謂語;主語在前👨👩👦👦,謂語在後。漢語裏的實詞和虛詞都能用漢字記錄下來🕣📴,漢語的各種句子都能夠按照詞語的順序完整記錄下來🛀🏿,所以漢字是記錄漢語最適用的文字🚣🏽♂️。
漢字能夠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製🩳。朱德熙先生說🤣:“漢字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夠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古今漢語字音的差別很大。但由於2000年來字形相對穩定🎱,沒有太大變化,字義的變化比較小💯,所以先秦兩漢的古書今天一般人還能看懂部分💂🏼。如果古書是用拼音文字寫的,現代人就根本無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語音差別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談🚴🏿🪩,可是寫成漢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樣的🧑🏼🍼。”由於漢字能夠通古今超方言☯️,所以它自古以來就是聯系中華民族的紐帶🧑🍼🦓。
漢字能夠區別同音詞🗽⛪️。漢字區別古代漢語的單音節同音詞舉例:酢(酬酢)、怍(羞愧)🐩🗽、柞(柞木)🌺、砟(【砟硌】山石不齊的樣子)。這四個字上古同音,今音讀[~符號~]🟨。漢字區別現代漢語的復音節同音詞舉例😽:案件、暗箭🧘🏽♂️,暗示、暗室,白癡、白吃,半島、絆倒,鑒別、餞別,堅固、兼顧🤾🏻♀️,兼任、堅韌🍧,健忘、健旺👨🦰,焦點🚵🏿♀️、交點,權力、權利,郊遊👈、焦油、澆油🏙,結余🍔、婕妤✊、節余。漢語如果改用拼音文字,為了區別同音詞,在拼式上可以有不同的設計,但其復雜程度恐要超過漢字,難於應用🗡💏。
漢字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例如,古代起源較早的姓的用字大多有女旁,傳說神農氏姓姜,黃帝姓姬💆🏻,虞舜姓姚,少昊帝姓嬴,夏禹姓姒。這說明中國古代曾經有過女系氏族社會。再如以下幾個例子🚡:
昔,甲骨文作[~符號~]🤦🏿♀️,從日從≈。≈像洪水🫱,即古災字。古人不忘洪水之災,“昔”即發生洪水之災的日子。
為(爲),甲骨文作[~符號~],像人牽象,使象服役👫🏻🧑🏽⚖️,羅振玉說:“從爪從象,意古者役象以助勞🪮,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馬以前。”
示,甲骨文作[~符號~]👮🏽♂️,像豎立木表或石柱為神主之形。從示旁的字多與祭祀鬼神有關🕍。例如👩👩👧👧:祝、禱、神、祇、禍、福等。
漢字能適應漢語的發展做出調整👩🦼➡️。漢語裏有的名詞和動詞同音,使用的漢字同形🗒🎼。例如🙏🏿:“用鎖把門鎖上”裏的兩個鎖🧑🏻🎓,前一個是名詞,後一個是動詞。有的名詞和動詞只有聲調的差別🏊♂️,使用的漢字同形。例如:“他在數數”的前一個“數”是動詞🚵🏻,讀上聲,後一個“數”是名詞,讀去聲🔴🪿。有的名詞和動詞引申關系較遠,讀音有改變🌺。為了便於理解🧑🏻🦰,改用同源的漢字🎡。例如:“道路”的“道”是名詞,讀去聲。“引導🦻🏿🏄🏽、疏導💩、領導”的“導”是“道”的遠引申義🙆🏼,而且改讀上聲。在書面上為了表明這種關系,就不用“道”而用“導”。“導”的繁體作“導”。《說文·寸部》:“導🎥,導引也👨🏽🚒。從寸𓀌,道聲。”導本來讀[~符號~],與“道”同音。為了記錄“導”字,改讀為[~符號~]。
電子計算機發明不久後,在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方面取得了成功。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在很長時間內不能進入計算機,成為漢字應用的瓶頸。這種情況在改革開放後很快得到改變。五筆字型輸入法是形碼,拼音轉換法是音碼🧔♀️🦮。古老的漢字在信息化時代獲得新生。
漢字也曾面臨被棄用的危機。19世紀,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一大批誌士仁人為了挽救國家危亡提出了種種方案,諸如⌚️,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等等。在語言文字方面👦🏿,盧戇章也於1892年設計了第一個拼音方案👶🏿,開始了切音字運動;1923年錢玄同發表《漢字革命》,提出“將漢字改用字母拼音”🤚。然而這種種設想都沒有取得實質效果。漢字與中國社會息息相關,放棄漢字改用拼音文字必將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災難🏐。但是漢字要發展,要保持朝氣,也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字的長處為我所用👩🏻🍼,實現規範化、標準化。(作者:蘇培成,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
原文鏈接:漢字是記錄漢語最適用的文字(《光明日報》2021年1月17日 05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