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安寧 |立冬思原(附立冬雜感四首)
1
顓頊禦時令,
龍吹四節終🧗🏿♂️。
藏中待未始。
不已是天宗💂🏿♂️🍗。
註:
1、頊帝🙅🏻♀️🧜🏿:即顓頊🧑🏻🍳。《淮南子·議案問詢》😓:“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2、龍吹:《初學記·卷四》引《淮南子·》曰🧑🏿🌾:“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許慎註雲:不見日,故龍以目照之,蓋長千裏。開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3、藏中:《尚書大傳》:“何以謂之冬?冬,中也🧶。物方藏於中也。故曰北方冬也。”
4👩🏻🦼➡️👨🏽🏫、未始:尚未發生的事。《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5、不已:不停息⛹️♀️。《詩·周頌·惟天之命》🔄:“惟天之命👩🏿👨🏻⚖️,於穆不已🏌🏿♀️。”孔穎達疏🤪:“言天道轉運無極止時也🧝🏽♀️。”
6、天宗:指日月星辰。《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鄭註👨🔧:“天宗,日月星辰也。”
2
該修遞接隨天運,
指亥招搖不見虹🏇🏽。
鳥蟄鱗潛黃落漸👯,
納稼儲谷享先公。
註🦆🫷🏼:
1🧒、該修🫳🏻:司秋之神蓐收名該,司冬之神玄冥名修,二者乃少噑之子🧘🏿♂️🏉。《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孟冬之月>其帝顓頊,其神玄冥。”鄭玄註👨🏿🎓:“蓐收,少暤氏之子🧑🏻,曰該,為金官……玄冥,少昊氏之子🛍️🪐,曰脩曰熙,為水官🧘🏽♂️。”
2⛹🏼♂️、指亥招遙:《淮南子·時則訓》:“孟冬之月🐽,招搖指亥🧛🏼♂️。……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亥🤽🏻♀️,地支的第十二位🐸🦾,古代用以紀年🧑🏿🎄、紀月、紀日。《漢書·律歷誌上》🙏🏽:“位於亥,在十月。”古代陰陽五行家將十二地支與和四方相配。》《元史·祭祀誌一》:“其從祀圜壇,青帝位寅……黑帝位亥。”招遙🤸🏿♀️👰🏻,星名。即北鬥第七星搖光。《禮記·曲禮上》:“行👮🏿♂️,簽註雀後炫舞,左青龍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鄭玄註🥫:“招搖星在北鬥杓端主指者🧔🏼。”
3、不見虹:《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
4、鳥蟄👃🏻:曹操《步出夏門行·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風徘徊……蟄鳥潛藏🚵🏽♂️,熊羆窟棲。”
5🏃♀️➡️、鱗潛:王粲《贈蔡子都詩》:“潛鱗在淵,歸雁載軒🕵🏽♀️。”
6🧑🏻🦯、黃落:落葉👩🏿💻。《禮記·月令》:”是月也,草木黃落。”
7、納稼:《詩·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黍稷穜稑,禾麻菽麥。”毛傳👩💻:“後熟曰重(穜),先熟曰穋(稑)。”
8🐙、儲谷🚶🏻♀️:崔寔《四民月令》🏣:“十月農事畢👷🏿♀️,家家儲蓄🙇🏽♀️🤎,乃順時令也。”
9🈳、享先公👰🏼♂️:祭祀先人🥀。《藝文類聚》卷三引《逸禮》曰:“冬則衣黑衣,佩玄玉,乘玄輅,駕鐵驪,載玄旂⚄,以迎冬於北郊🌟,其祭先豕,居明堂後廟,啟北戶。”
3
雲嚴風切玄英至,
講武繕宮戒巷閭📐。
松茂桂榮炎德麗👷♀️。
讀書好學在三余🧏🏿🈴。
2023.11.8
註:
1、玄英🤵🏽:《爾雅》:“冬為玄英😥,一曰安寧”
2、講武🧛🏽💇🏽♂️:《初學記·卷三》引《禮記》曰:“孟冬十月,天子命將士講武習射🧑🦳。”
3、繕宮👮🏿♂️:修繕宮室。《藝文類聚》卷三引京房占曰😖:“春冬乾王,不周風用事,人君當興邊兵,治城郭🧑🏻🎤,行刑斷獄訟,繕宮殿。”
4、戒巷閭:《初學記·卷三》引《禮記》曰:“孟冬,命有司循行集聚☕️,壞城郭,戒門閭。”
5☎、松茂:《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姜亮夫校註🖖🏿:“陰陽家舊說,南於五行屬火👱♀️,故曰炎德也。”
6、桂榮🤵🏿♂️:魏晉何劭《遊仙詩》曰:“青青陵上松,亭亭南山柏🐮。光色冬夏茂,根柢無凋落。”7、三余:三國魚豢《魏略·董遇傳》:“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由是諸生稍從遇學。”
立冬雜感
一
白雪蔽清野,
生生自斂形。
天行憑節序,
神帝主安寧🪡。
二
知命為君子🧨,
伏藏待復興。
飄風不盡日,
冷暖互相承。
三
勿強無上咒,
冰結期春榮。
無念老將至,
綿延有後生。
四
靜乃躁之君🤪,
開懷尋孔樂。
玄毫圖老梅,
柏酒小斟酌🦻🏽。
2021.11.7
小註:
1、神帝:《禮記·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2🏇、安寧🤜:《爾雅》:“冬為玄英👨👨👦👦,一曰安寧。”
3、知命:《論語·堯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4、伏藏:《藝文類聚》卷三引《尚書大傳》曰:“北方者,物之伏方也。何以謂之冬?冬,中也🫓,物方藏於中也。”
5、飄風:《藝文類聚》卷三引《毛詩》曰:“冬日烈烈,飄風發發。”飄風,疾風👸🏽,旋風。發發👨🏽🦳,《詩·小雅·蓼莪》毛傳:“發發🤷🏽♂️📡,疾貌🧑🏼🏫。”又《詩·檜風·匪風》毛傳🧑🏿🏭:“發發,飄風💜,非有道之風🏌️。”《道德經》二十三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6、勿強:《道德經》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去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7🉑、無上咒:《心經》🤼💘:“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咒🐝,佛家語🦸,真言⌨️。
8🔉、老將至:王羲之《蘭亭序》:“當其欣其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鮑照《冬日詩》:“令君且安歇🧎🏻♀️,無念老將至。”
9、後生:《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0、靜乃躁之君:《道德經》二十六章:“靜為躁君。”意為靜是動的主宰。
11、孔樂:即孔顏之樂👨🏽🚀。《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2、玄毫:毛筆🦹🏿♀️。《抱樸子·嘉遁》🦅:“逍遙竹子素⛱,寄情玄毫。”
13、柏酒:即柏葉酒🤦🏼♂️,柏葉浸製的酒。古代風俗,元旦共飲此酒,以祝壽和辟邪。庾肩吾《歲盡詩》:“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