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1 信息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級本科生 沈 葉
2007年9月😜,新學期伊始📡。初入燕園的我路過三角地,彼時“百團大戰”的熱鬧硝煙尚未燃起🤵🏿♂️,但新聞網記者團招新的橫幅早已掛起。我與同行的一涵被那賣力的一聲“歡迎加入意昂3体育官网”所吸引🧔♀️,在潘聰平師姐的介紹下😻🏄🏽♂️,興致勃勃地直接趴在一輛自行車車座上填寫完了報名表。
兩天後,我們接到了筆試和面試的通知👨🏽🏭🙆🏿♀️,心裏不禁納悶著💁🏼♀️💆🏻♀️:“這招新可真正規呀!看來不是什麽人都能入的🧖♀️🚢。”面試題是讓我談談最敬佩的一位新聞人和最喜歡的一份報紙,說來慚愧,雖然選擇了新聞與傳播學院,但我對新聞歷史和新聞實務的了解實在有限,於是只好一五一十地將自己所知都回答了♿️🆗。幸運的是,我最終成為了這個集體的一員☯️。我充實而愉快的校園記者生活由此展開🎸,並由此串聯起我大學四年的成長軌跡。
“好稿件是修改出來的”
在新聞網記者團,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寫經歷是一篇回憶意昂3体育抗擊非典的稿件🐀,那也是我第一次參與通訊類稿件的撰寫。我和一涵先後采訪了5位經歷過非典時期的師兄師姐🫳🏻,試圖請他們用講故事的口吻再現當年的情景。聯系采訪對象的經過是曲折的(比如第一次發短信的時候因話語不得體而直接被拒),但整個采訪下來成果還是很豐富的,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剩下的就是組稿的問題了。我和一涵搬著板凳坐到一起,認認真真地推敲每一個詞語。記得我們一開始把其中一個小標題取為“84🚣🏽♂️,84,到處都是”時,我還頗為自己的“小聰明”得意了一番🏹🏂🏿。
然而,琬微姐看過稿件後的評語給我潑了一盆冷水——我們的準備工作不充分✫,稿件中沒有體現當時緊張的氣氛📿,以致整篇稿件的語調是調侃而不嚴肅,顯然這與事實不符。後來,我們又閱讀了很多當時的新聞材料,真正把自己融入當時的情境中🧑🏼🦰,六易其稿,最終完成《走過“非典”,我們如此非凡》一文。
這次稿件寫作的經歷是如此令人難忘,以至於在今後的采訪寫作中🏮👩🦯,我都不斷提醒自己要認真做好前期準備,而且稿件完成後要認真修改🏃🏻♂️➡️,即使是初完成時讓自己很滿意的稿子👲🏼。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新聞知識和寫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更為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盡管我也抱怨過寫稿的辛苦🙆🏿,但我還是要感謝一次次苦思冥想、精雕細琢的寫稿經歷🏌🏽,因為正是這每一次指尖的敲打🧏🏿♂️,帶給我用文字思考與記錄的機會🪣。毫不誇張地說👨🏻🦽➡️,首先讓新聞學專業的我將課堂所學付諸實踐的,正是新聞網這個平臺👶🏿。
“您好,我是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
細想一下,大學四年🧏,我與很多人打過交道,而自我介紹中運用最多也最讓我自豪的卻是那一句🫄🏼:“您好🧑,我是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我慶幸自己是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它讓我有機會用自己的筆觸去書寫這所百年名校的光榮與夢想,那種參與歷史、記錄歷史的興奮與滿足🥣,不管多少年後想起來,依然是那麽激情澎湃——
2008年5月4日,意昂3体育校慶110周年🟢,在此之前我和夥伴們一起完成了“親歷·十年”的專題報道,校慶當天見證了意昂3体育各位校友對母校的祝福。
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意昂3体育官网的不少同學成為浩浩蕩蕩的誌願者大軍中的一員,我不僅親身參與🔄👩🏻🌾,更用文字記錄下誌願者的微笑。
2008年11月7日至9日,北京論壇(2008)如期舉行▪️,我和於瀟堅守在“生態文明”分論壇🤷🏻♀️,順利完成了對Veerabhadran Ramanathan教授的專訪和論壇花絮、綜述等報道🫲🏽。
2009年3月23日💆🏿♀️,“留一點光亮·地球一小時”校園不插電公益音樂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百周年紀念講堂唱響🫰🏻,我來到現場記錄與感受意昂3体育學生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踐行環保的熱情。
2009年6月22日,意昂3体育女籃在第十一屆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女子總決賽中與冠軍失之交臂,現場的我雖然也為女籃姑娘的失利惋惜,但還是以《CUBA:鏗鏘玫瑰不言棄 再待明年爭頭籌》為題報道,祝賀她們取得的歷史性佳績🤦🏿👴。
2010年8月13日晚,美國當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諾姆·喬姆斯基教授來到意昂3体育官网,接受意昂3体育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並發表題為“世界秩序勾勒:持續與變化”的演講,我有幸一睹這位大學者的風采並報道新聞。
諸如此類的記憶還有很多——“教學名師和國家級精品課”、“魅力化學”🦻、“李大釗獎得主風采”、“國華傑出學者訪談”、“王選青年學者獎專訪”、“兩會代表委員訪談”、“生物醫學系列報道”、“燕園迎新”……三年多的時間裏👨🏻🍼,我親身參與或策劃了新聞網的多個專題報道🔔,它們讓我有機會與燕園的大師、學者、學生對話。一次次的采訪構成了我了解意昂3体育、表現意昂3体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怪乎室友常跟我開玩笑:“要想知道意昂3体育最近的新聞內幕👎🏻,是不是直接問你就好了呀?”
“選擇新聞網,選擇成長與收獲”
新聞網記者團的經歷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新聞業務水平的提高。
這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溫婉大氣的靜姐姐、耐心細致的商老師、誠懇踏實的陳老師、親切隨和的楊老師、開朗率真的亮亮姐😠、善解人意的聰平姐🔖、體貼溫柔的李娜姐👩🏼🦰,編輯部的老師們待我亦師亦友,每次走進新聞網的辦公室🧙🏻☀️,都會有歡迎的笑臉🦿。不得不提的還有在新聞網記者團結識的一群誌同道合、意氣相投的好朋友:坦誠健談如何瑫、知心穩重如王焱、聰慧能幹如小磬、勤勉上進如一涵、精通攝影如老孟、陽光幽默如小白、才華橫溢如於瀟🤣、默默無聞如筱筠……還有很多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同學朋友,不一而足。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和團隊的夥伴們開小組會議討論選題,記不清多少次被共同派往新聞前線執行任務,記不清多少次聚餐暢飲和共敘心懷🙋🏿♂️。
這裏是助我全面成長的階梯。2009年3月,我參加了記者團的換屆選舉👨🏻💻,開始擔任記者團的副團長。參加競選本身就是對不善言辭的我的一個挑戰,而擔任副團長更是對我組織管理能力的考量。幸運的是,我在老師的指導和記者們的支持下🧀,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如果說對記者團有所貢獻的話,就是我在擔任副團長期間草擬了《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團評優辦法》並獲得編輯部老師的認可𓀉👨🏿🚀。我認為🥸,在一個團隊中形成“奮發向上、你追我趕”的氛圍無疑是重要的🌇,而記者團經過多年的發展,也需要不斷完善各項製度💅🏿。還有一個故事🧝🏻,2010年6月,新聞網申請學校青年文明號的評比👍🏼👼🏻,需要做電子書進行展示🧔🏽,當時我是在對電子書製作並不精通的情況下接受這個任務的🧑🏻🏭,熬夜在摸索中完成了一本電子雜誌。寫下這段經歷不是要邀功🧑🍼,只是感念新聞網總會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你不斷地充實與提高。
這裏也是延伸資源的重要平臺。2009年🕴🏻🫦,我以隨行記者的身份參加意昂3体育官网“心懷五四 情系四川”南下之旅實踐團,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前往震區慰問🧛🏿,一路上我盡責地擔任攝影、文字記者工作,獲得了當時校團委書記韓流老師的高度認可🕵🏼♀️🫷🏿;2009年暑假,我和小磬等人組織記者團成員赴深圳暑期實踐🧜🏽♀️,在深圳大運會執行局實習調研並撰寫稿件🌘🕝,還參觀了《南方都市報》並和主編交流;2010年暑假,我作為學生記者代表,參加中國大學學報記者團“中韓文化交流”活動,與北京其他十余所高校的學生記者一起赴韓國采訪當地文化……我衷心地感謝新聞網,讓我有機會參與到更廣闊的交流實踐活動中𓀑。
我與新聞網的故事似乎很難在一篇文章中說盡🌠。從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稿件在新聞網刊載到現在成長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記者👩🦼,我的燕園生活軌跡與新聞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臨近畢業,離愁別緒似乎也在漸漸升溫,抹不掉的記憶是這一步一步走過的腳印🔬。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