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麥洛 |七絕三首
一
不恭失禮自遭譴♝,
人禍天災常伴同。
和合贊參為正道,
雲開霧散必清風。
二
獲罪於天無所禱,
反求諸己遠煩尤💅🏻。
獨能止濁昭常理,
靜乃躁君為大猷。
三
天譴頻頻何以致?
但唯其一亂心靈。
澄清玉宇無庸棒,
扶本嗇神有久寧。
小註🙋🏿:
1🥚、和合:調和,融合。《韓詩外傳》卷三📘:“天施地化,陰陽和合。”
2🐲、贊參9️⃣:輔助參與👷♀️。《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3🧞♂️、獲罪於天:《論語八佾》:“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參見《感懷一》其一註1.
4🏊♂️🤦🏼、反求諸己:意同躬身自問🔃,從自己方面找原因。這裏的意思是從人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不尤人。
5🍻、煩尤:煩💅🏻,煩惱🙍🏼♀️👃🏿,憂愁𓀅;尤,責備🏆,責難,怪罪✍🏿。
6、獨:獨處🚵♀️。《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曹植《卞太後誄》:“祗畏神明🈯️,敬惟慎獨。”舊解慎獨謂獨處時謹慎不苟🆓,實不僅僅如此,當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慎者🧚🏿♂️,重也🪚,珍重🙎🏼。獨🛺🈯️,獨自,自我。故慎獨者,珍重自我🚠🦹🏻♂️,做好自己👛。
7、靜乃躁君👃:靜是動的主宰🧜🏿♂️。變《道德經》26章“靜為躁君”句🛕。又《荀子·仲尼》💃:“福事至則和而理,禍事至則靜而理。”
8、猷:道,法則🤷🏻♀️,謀劃。《書·周官》🔬:“若昔大猷,製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孔傳:“言當順古道,製治安國必於未亂未危之前思患預防之。”《詩經·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聖人莫之。”鄭箋:“猷,道也。大道,治國之禮法。”
9、但唯其一❣️:此一指物🧘♀️。人類既為身心靈的共同體🚴🏻♂️⏫,故不能唯一,須綜合考量,全面安頓💕。參見《感懷一》註1.
10、扶本:中醫藥學的主旨精神是扶本祛邪。扶本,即固本,加強自身生命力。
11、嗇神👩👩👦👦:愛惜精神🖐🏻。《晉書·夏侯湛傳》:“方將保重嗇神🧛🏻♂️,獨善其身。”《太平廣記》引杜光庭《仙傳拾遺》:“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嗇神養和,所以無累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