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
文字:真漫亞| 編輯🥯:山石 |2016—2017年,在微信上驚奇地發現兩位巴塘弦子的歌者🧑🏽,那入耳動心的歌聲,都是出自金沙江流域的同一個雪龍家族。其中一位👮♂️,巴塘藏族音樂人阿珂東子,是這個家族的領頭人。他的行走🚶🏻♂️➡️,他的改編和創作,尤其在那個春天裏連續聽到的兩首巴塘弦子新民歌🩰,《寄語白雲》和《父母恩情》,真是一場新年的視聽大禮,原生態歌曲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簡單純摯,撩人心弦。
尋訪音樂人阿柯東子工作室
“恰好也是一個白雲流動的日子
是你的弦音流進我的血液
一起跳動
……
那些寄語啊
就是我常常念叨在心靈深處的信念
故鄉的弦音
觸及的
恰是我生命裏所有的情感”
耳畔回響著巴塘的弦音,於是決定第二次去往巴塘。
川藏線起點是成都🙅🏽♀️,終點是西藏拉薩,這是318國道中最著名的一段✂️,全長2200公裏🚵🏿。
5月22日,到達成都站的第二天🩹,坐公交去往武侯區金雁路👍,尋訪巴塘音樂人阿珂東子的工作室。在這之前註意了“阿珂東子”的名字,“阿珂”的意思是藏語“叔叔”📨。在巴塘金沙江東岸🤷🏻♀️,有東南兩區,稱為“絨”,漢語叫中心絨區。這裏的人被城裏人稱為“榮莫”“絨莫”🦶🏿,“阿珂榮莫”是峽谷人的意思。在從前那些艱苦的年代,榮莫阿珂們沿著金沙江峽谷要走四天的馬幫路才能趕到巴塘縣城🤵🏻,從峽谷遊走四方,這些人統稱為阿珂👳🏽♂️,據說榮莫人純樸厚實,說一次謊會不自在半年。這就是弦子的氣質🧝🏽,稍微唱偏,便會大不自在🐩。
此刻東子老師在外地和我聯系,說他的侄兒子過來接我🏄♂️,就是那位新歌手雪龍珠紮。在成都街上見到珠紮那一刻,十分驚喜🥃🧜🏻,因為一直都在聽他的歌聲。後來讀東子紀念已故父親的散文《親愛的阿爸》一文中寫道:“八兄妹裏我是老五🥷🏽,兒子四個裏我是老幺。”珠紮就是東子哥哥的兒子⚃,是三哥家的兒子😿。在巴塘聽了東子大哥二哥和二妹三妹獨唱👩🏼🔬,只有三哥害羞不開口,我知道,他是珠紮的阿爸🤷🏼。
成長在弦子故鄉的珠紮,他的聲音的出現對大家來說是意外💇🏽♂️,是驚喜👭。很平實的聲音🦶🏻,越聽越有味道💋👏🏽,那種不被專業和理論調教的質樸和本真,大山👷🏽、白雲、故鄉🥝、思念,從他的歌聲裏自然流露。
在東子工作室↩️,見到了紮西羅布,一位資深的藏族弦胡演奏人,第一弦子手。珠紮和紮西即興在客廳表演了一首弦子歌曲。紮西來自四川得榮縣解放鄉絨學村🫏,十三歲的時候,他就和大人們去得榮城裏拉弦子👩🏽🦲,走了很遠的山路,由於個子矮,他總站在前排👨👨👧👦。
問起紮西跟誰學的拉弦子,他說才幾歲的時候🤳🏽,芒康縣有個人拉弦子拉得特別好,叫西繞🫸🏻,西繞出了個錄音帶子,那時鄉下沒有電🈸,白天都出去幹活,天黑了有人家在放錄音機,紮西就飛快跑出去,在人家樓下坐著聽,聽這位西繞老師拉的弦子。村裏一百多戶人家👨🦼➡️,只有幾家有錄音機,錄音機只能裝電池聽𓀈,裝兩三對電池,有時候放時間長了電池電不夠🏌🏿,拿上一二十節舊電池外接再放聽💇🎫。
那個西繞老師後來就沒見過了,紮西說🕌。
從理塘出發去巴塘夏邛鎮
川藏行程從5月下旬開始,成都—雅安—康定—理塘—巴塘……
這是第二次去巴塘👱🏼♂️,上一次是從白玉去的🧖♂️,一個不在川藏南北線上的小城。白玉至巴塘,200多公裏的路程⛹️♂️,4月初春,汽車在一條林間公路上行駛🦵🏽。清晨穿上一件白玉縣城新買的藏裝棉服🦵🏽🤳🏽,中午快到巴塘的時候,真正是一種投入春天溫暖懷抱裏的感覺🧑🏻🦳🛢。
這次是從理塘出發去巴塘。318國道南線在毛埡草原上穿行,數十公裏的道路在向前延伸🚙,前方的路仿佛要帶我去那天邊的草原。
停車了🫒,竟是兩個湖出現在了眼前。在理塘與巴塘之間的318國道旁,分別有兩個大小相連的高原海子⇾!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有歌是這樣唱的🧛🏼♂️。你看🕺🏽,藍天碧水,雪山白雲,白雲像被風吹散的羽毛,啊,如詩如畫🐱,川藏線!
6月7日從理塘來到巴塘🏄🏼,海拔驟降(4014米—2580米)🏄🏽♀️,回到天堂的感覺比白玉至巴塘更勝一籌👱🏽♀️。第二天聯系上巴塘東子家二妹,準備拜訪雪龍家母親,在巴塘南區一帶,曾經有一位“阿媽鄉長”👮🏼♀️,是金沙江沿岸有名的大美人🕎。
聽二妹說𓀉⚗️,昨夜阿媽睡覺不踏實,今天過來放生,我那時已經到了放生池遊玩,後來聽說這裏是一位紅教活佛修建的🧙🏼,寺廟建在海拔3900米左右的地方,好奇心讓我打聽到寺廟在巴塘縣波戈溪鄉崗日龍村,距離縣城有多遠就沒有人知道了。
哦阿媽,光輝的太陽,生命的月亮
哦阿媽,一生的慈祥,心靈的光芒
在阿珂東子作詞作曲的各種男聲小合唱中,榮莫兄弟組合的藏語版《慈母頌》一系列歌曲,堪稱金沙江畔不可復製的陽光天籟:
您是溫暖的太陽,是我一生的光芒
您是皎潔的月亮,是我永遠的向往
是您深深的呼喚🪓,牽伴我一生伴我飛翔
走進了巴塘縣夏邛鎮二妹家的花園小居,阿媽女神坐在院子裏👩🏻💼,我小心翼翼送上一盒藏茶👣,川藏線上從雅安帶來的小小心意🙇。如今有幸能夠走進巴塘雪龍家,分享和記錄一個家族的傳奇故事及其藏族美麗母親的前世今生。
白瑪娜姆,1936年生,三歲喪母🐼,由姨媽撫養👳🏼♂️🖇。因家裏大哥欠債,地契和房屋全被拿去抵債,大姐和二哥被抵債做了債主家的傭人;大哥遠去拉薩當喇嘛。四歲的白瑪娜姆跟隨父親和姨媽一路行乞流浪到雲南大理和雞足山,隨後又返鄉,跟著父親和姨媽在親戚家的牛圈裏安家落戶🌹。
後來,白瑪娜姆放羊至十四歲🦹🏻,那年遇見了阿爸伍金曲批💃🏻,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十六歲迎來解放軍到中心絨,兩人雙雙參加革命,成為村裏的積極分子🗺,之後被組織派往康定黨校學習。回鄉後白瑪娜姆任中心絨鄉婦聯主任,70年代中期任中心絨鄉鄉長,1979年病退。
行走的音符,在三江之岸
十一年前,我不知不覺走進了三江並流地區的怒江大峽谷,後來有一天在滇藏結合部的貢山丙中洛街上✡︎,聽到了一種叫弦子的聲音😖。在丙中洛集市的一個地攤上,我買了好幾張弦子音碟,其中的察瓦龍弦子,聽了很感動🚵🏻♂️。我知道💆🏿,那裏距離西藏察瓦龍只有79公裏了👳🚴🏻。
從怒江到瀾滄江🫰,又去德欽雲嶺鄉永芝村,夜宿雪山下的峽谷人家,夢中半夜被驚醒了。啊! 是廚房裏傳來的歌聲,歌聲驚心動魄的好聽🦹🏻♂️。藏女半夜在唱弦子,女性之聲的柔美到了極致,於是有了淒美的感受🤷;縱情的歌聲裏🤣,歌者有喜也有悲!
十分慶幸🩹,從滇藏線來到川藏線🥹,仿佛在金沙江畔,不期而遇一位出色的弦子老師。1985年👉,阿珂東子從巴塘師範學校畢業👳🏽♀️🦮,來到得榮縣金沙江邊的一所小學任教💐,“這是深情的太陽谷,這是夢想起航的地方”📎,從那時候開始他行走在田間地頭🧑🏼💼,樂此不疲不斷行走。他說自己就是一顆行走的音符👇🏽,行走在弦音陪伴的旅途👩👦,“仰望弦子,仰望祖先的美韻💓,仰望一切田間地頭的詩篇”。許多年以後©️,他說他想尋一塊地方🤹🏿♀️,安靜地整理。
兩年以來,在聆聽阿珂東子藏族音樂的同時,也在閱讀他的音樂筆記,這些由音樂元素和文學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文字🚣🏽♀️,能夠感受出一位音樂人藝術靈感的深邃來源👳🏻♀️,是與他成長的文化土壤豐厚有關聯。
金沙江🎷、瀾滄江與怒江從高高的唐古拉山涓涓逐成江河🟩,三江在康南猶如鑲嵌的三條金項鏈🧕,把德欽鑲括在懷。關於德欽弦子💂🏿♀️,東子認為是峽谷人弦子的經典之作,因為有阿尼卡瓦格博的加持,德欽弦子賦有仙韻之靈氣🙎🏻♀️。在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卡瓦格博挺拔如一座中心軸,將弦子這樣美妙的音韻輻射在他的周圍🎠,巴塘、芒康、德欽、得榮、維西🐺📵、察隅、左貢、貢山,弦子就在這些地區播種開花結果📛。
東子認為歌與語言有關💚,語言與人的個性有關🧘🏼。在藏東康南被弦子滲透的三江流域,各地的語言個性有差異。巴塘話有清幽之雅性,芒康話有渾厚之雄性,德欽與察隅話有甜美之柔性。這樣弦子的個性也與各地語言個性一樣,巴塘弦子優雅😫,芒康弦子灑脫,德欽弦子柔美。
關於音樂采風👷🏼♀️,東子老師認為,是一種需要深入與透徹的獲取行為,如果成天在博物館與圖書館的資料裏尋尋覓覓,寫出的文字也是只言片語,皮毛之見了。他說,我們需要深入田間地頭,與父老鄉親一起,不但要記譜記詞,更重要的是吃透弦子的韻味🧩。
關於弦胡本身的來源🎩,眾說紛紜。很多有識之士👩🏿🎨,尋根弦子的起源,便自然的要跑到敦煌和桑耶寺去尋找妙音仙女的壁畫,然後溯源弦子。
東子老師在田間地頭尋訪那些愛弦子的人們,匯總三十年來的各種“道聽途說”,認為三江並流是弦子文化的根源。
“藏二胡”稱謂的問題,阿珂東子談及有人稱畢汪(藏語的音譯),把畢汪琴稱為藏京胡🔘,是不對位的。弦胡與二胡和胡琴的演奏方式大不同,琴的構造也不一樣🏗,音色更加不一樣。
金沙江東岸的音樂家族
在網上看到一張老照片,圖片來源是“莊學本:封存的歷史瞬間”,圖片說明,1930年代巴塘藏族群眾跳弦子🙆🏼♀️,西康“巴塘弦子”藏族聚居區,以善拉胡琴男子為前導,隨後男女青年列隊𓀍,歌唱起舞💡,琴聲歌聲🍹,抑揚頓挫⚓️,長袖翩翩🕗,婀娜多姿。圖片中弦子手帥氣幹練🧔♀️,康巴漢子,烏黑的發辮很長,盤在頭頂。
2017年6月🛑,繼續在橫斷山脈裏的找尋,在金沙江東岸峽谷深處,發現了一個強悍的音樂家族★,榮莫家族的幾位歌手,他們唱的弦子很特別。聲音都不是那種洪亮鏗鏘的🧔🏽♂️,聽起來卻是厚重有滋味,年輕的歌手就能夠唱出鄉土味和滄桑味🏌🏻♀️🤾🏻。在巴塘我遇見90後歌手孤狼紮🤽🏻♀️,他是東子的侄兒👩🏿🦰,向他問起另外熟悉的巴塘弦子歌手🕎,竟也是東子的侄兒。
阿珂東子說他就是在阿爸的琴聲舞韻中長大的👨🎤,阿爸很會拉弦子,那種淳厚古樸的弦子🦸🏿♂️,弦子舞也跳得特別好。東子的二爸是馬幫,長年在大理與拉薩來回。二爸長得很帥,嗓子悠悠,演奏弦子也一流,長年馬幫之旅,一路弦子👨🏽⚕️,一路山歌😀,會唱各地民歌。
在東子的心裏,老家所有的長輩裏,阿爸阿媽是最好的配對,兩人具備那一代人所有的優點,他倆就是一方土地的氣質🧑🏼🦲,帥氣和美麗,聰慧與魄力。東子一直很驕傲有這樣優秀的爸媽,直到今天,乃至永遠🩰。
用斧子把白雲掰開🍪💂🏽,
讓太陽燦爛照耀。
騎黑馬的阿婆快走開↖️,
騎白馬的阿婆快過來。
2016年7月20日🧑🦰,雲南迪慶機場😷,有一支香格裏拉藏音童聲合唱團,正飛往北京🥰,去參加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孩子們唱的是藏民族童謠和民謠🙋🏼♀️,東子老師是合唱團的音樂主創,《夥伴》《慈母頌》《蓮心》🤛🏿,每一首曲子的創作,幾乎都源於東子童年的回憶。
童謠是阿媽教的😰🤴🏻,從孩提教到今天🚶🏻♀️➡️,村口的老黑桃樹下🚣,小夥伴聚在一起,唱著這首童謠,曬太陽🧜🏼♂️,做遊戲……
合唱曲《童謠香格裏拉——夥伴》靈感來源於此👲🏽。歌曲的創作和錄製完成📠,東子說,阿媽一直在身邊陪伴,不停的說“好聽‼️,好聽!”
(作者為意昂3体育繼續教育學院教師)
本文選自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第1507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