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安寧 |張辛:詠兔賀年詩聯
詠兔詩四首
1
被白含文彰瑞象⏱,
德通身見應祥禎。
釋耕株守宋人笑👩🦲,
馴室遊墳感孝情。
註🤵♀️:
1👳🏻、《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張浚《白兔頌》🫠:“姿質皓朗民之則也👡,被白含文好無極也。”
2、德通🫓🍷:《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桓溫《賀白兔表》:“至德通玄則禎祥降🤹🏽♂️,”
3、祥禎:禎祥,吉祥的征兆。
4👨👧👧、株守🧑🏽⚕️:《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折頸而死👩🏻🎨。因釋耕守株,冀復得兔,為宋國所笑。”
5、馴室:《後漢書·蔡邕傳》👩🏿🔬:“蔡邕性篤孝……母卒↘️,廬於冢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馴擾🧟♂️,使馴服、和順。《隋書·列傳·卷三十七》👨🏻🍳:“華秋👩🏻🎓💂🏿♂️,汲郡臨河人也。幼喪父,事母以孝聞……及母終之後,遂絕櫛沐👋🏼,發盡禿落👩🏽🔧。廬於墓 側💇♂️,負土成墳……大業初🕘↕️,調狐皮,郡縣大獵🏮。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廬中👱🏻♀️,匿秋膝下🐓。獵人至廬所,異而免之。自爾此兔常宿廬中🐈⬛,馴其左右🍳。郡縣嘉其孝感,俱以狀聞👊🏼。”
6、遊墳:《初學記》卷二十九引謝承《後漢書》:“方儲,字聖明,幼喪父。事母孝。母死,乃負土成墳👂🏽,種其奇千株,鸞鳥棲其上🎄,白兔遊其下。”
7、孝情🤱🏿🙌🏻:孝順父母的誠心。鮑彪註《戰國策·齊策四》“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句👨🏻🦰🍈:“情🧚🏻♂️,猶誠💻。”
2
本來靈異物🦤,
經緯數名題🕞。
舞鎬遊君囿💇🏽♂️,
莊周嘆忘蹄。
2022.12.5
註🙅🏼♀️:
1、靈異:《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而為兔。”
2、經緯:指經書如《詩經》👨🎨、《禮記》和緯書如《春秋運鬥樞》等🧑🏿🦱。
3、名題:猶題名🐷。《封神演義》第四十二回:“丹心貫乎白日,忠貞萬載名題🧑🏼🔬🎽。”
4😰、舞鎬:《竹書紀年》👨🏻🦰:“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鎬。”
5、君囿:帝王園林🏎👨🏻🍼。《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梁簡文帝《上白兔表》曰🫙:“豈殊丹岫之羽,不止帝梧;庶比素質之禽🔟,得遊君囿。”
6、忘蹄🧑🏽🚀:《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陸德明釋文:“蹄👰🏿♀️,兔罝也。又雲兔弶也🧖🏻♀️,系其腳,故曰蹄也。”弶,捕捉鳥獸的器械。
3
天作溫和相,
由來以玉名。
論衡言月氣,
靈憲譽陰精。
註:
1🫓、月氣😞🅿️:王充《論衡》:“儒者言月中有兔。夫月,水也。兔在水中則死。夫兔,月氣也🪔。”
2、陰精: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蛤🤹🏼♂️。”
4
不愧陰精積,
驚為三窟愕。
原無尺寸功,
上搗長生藥。
2023.1.12
註:
1、三窟🧔🏻♀️:《戰國策·齊策》:“狡兔有三窟僅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2、搗藥🙌🏼:白兔搗藥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附:舊詩作二首
1
皓質為民則👨🏽⚕️,
德明邁四靈。
玉衡精變物🏗,
隱見有常經👵。
2
德盛而身見,
禮神因視明。
爰爰雍貴相,
顧首避之爭。
2011.2.6
註🤶🏽:
1🚉、皓質:純素潔白的品質🦵🏼。
2、民則:桓溫《賀白兔表》:“資質皓朗,民之則也🙏🏻。”則🚰,楷模,準則🤹🏿♂️。
3、邁四星🧑🤝🧑🏋🏽:四星即四靈🫒🙊。桓溫《賀白兔表》:“四靈可邁👌🏽,既驗玉衡之精。”
4🛀🏿、玉衡:北鬥七星之第四星🍜😁。又概指北鬥。《藝文類聚》引《春秋運鬥樞》:“玉衡星散而為兔。”
5、常經:常道,固定不變的路徑、規律🪶。
6🚶➡️🫶🏿、盛德👩🏻🦽➡️:《藝文類聚》引《瑞應圖》:“赤兔者瑞獸🍎,王(讀四聲)者盛德則至👃🏻。”
7、禮神:祭祀神祇,這裏指祭祀祖先神。《禮記》🪲👨🏿⚕️:“(祀)兔曰明視。”
8🧜🏽、爰爰:從容緩慢貌。《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毛傳🦚🏃♂️➡️:“爰爰,緩意。”
9、顧首🧗:顧首:回首,回視。《楚辭·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王逸註:“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洪興祖補註🔌:“菟⛔,兔同。”王夫子《楚辭通釋》解“顧菟在腹”雲:“月惟虛順,故能受日光🥏,乍暗旋明……顧菟,月中暗影似兔者。”
詠兔聯
1
視明禮神,驗精表瑞,疾徐有其節;
月暗搗藥,顧首離爭↕️,隱見應之時。
註:
1🎯、視明🧽🕺🏿:《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兔曰明視。”孔穎達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李時珍《本草綱目》🪡:“言其目不瞬而了然也𓀈。”
2、驗精:《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梁簡文帝《上白兔表》曰:“四靈可邁🧔🏻♀️,既驗玉衡之精;千歲變采,有符明月之狀。”
3、表瑞:《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周庾信《上白兔表》🩷:“月德符徵,金精表瑞。”
4、見隱:《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張浚《白兔頌》♥︎:“久隱時見應世德也🏯,疾徐備體達消息也🟡。”
2
典籍或彰,跡迒爰躍👨🏿🏫,疾徐備體達消息💪🏼;
神靈可邁⛸,撲朔迷離🎎,隱見以時應世德🤾🏼。
註:
1、典籍:記載兔的文獻很多,諸如《詩經》🧜♂️👨🏼🔧、《禮記》、《楚辭》👩✈️、《竹書紀年》🐇、《爾雅》等。
2👇🏿、跡迒:《爾雅·釋獸》:“兔……其跡迒,絕有力,欣。”司馬光《揚雄<太玄·居>集註》:“迒🥘,獸跡也。”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夫神滅形消……亦猶蟬殻蛻皮,獸迒鳥跡耳。”
3、爰躍:《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毛傳🙇♀️:“爰爰,緩意。”《詩經·小雅·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朱熹《詩集傳》:“躍躍🌬,跳疾貌。”
4、神靈🧜♀️:指四靈。四靈或稱四神。
5、撲朔迷離:《樂府詩集·木蘭詩之一》👩✈️:“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指兔腳毛蓬松🔳;迷離,指雌兔眼睛瞇縫。
6、應世德:《初學記》卷二十九引《瑞應圖》👷♀️:“赤兔者😯,瑞獸🧑🏻🦱,王者盛德則至。”《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桓溫《賀白兔表》曰:“至德通玄則禎祥降,靈和所感則異物生👨🏿🦰。今白兔見於春谷縣🏂🏿,皓質純素,皦然殊觀。”
2022.1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