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山石 |一
微巨皆生命,
過功難盡知。
怨尤低幼事👨🏿,
保合乃終期🕵🏿♂️。
二
法界均平等,
果因有必然⏮。
人為之謂偽,
浴沂樂通天。
三
慎獨而修己🤦🏿,
養神且保安。
躁君彰道本👨🏽💼,
山麓草花繁。
四
閉門觀自在❤️🔥,
學易正當時。
未濟為終卦,
變通無盡期。
五
耳順開新階,
宅家驗靜真。
詩興千裏外,
翫古會先人。
2020.5.20
小註👩❤️👩:
1📇、怨尤:抱怨上天,責怪他人🦜🧙🏼。《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2、保合👩🏽💻:保持、維護宇宙間萬事萬物陰陽和諧狀態。《易·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3、終期:終極期待,最後願望。
4➡️、法界💇🏽:佛教語。通常泛指各種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法,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通常釋為“軌持”🤽🛍️,即一切不同的萬事萬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並按自身的軌則,能讓人們理解是什麽事物。界🙍♀️,含有種族👋🏽🈴、分劑的意思,即分門別類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王羲之《蘭亭詩》:“大矣造化工𓀂,萬殊莫不均。”
5🎳、果因:佛教語。謂因緣和果報。佛家認為種什麽因,結什麽果🧵📡。世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因緣而生”,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萬事萬象都處於因果關系之中⛹🏽。《楞嚴經》𓀎:“有真因才有正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6🥛、偽👩🏽🍳:人為🦞。《荀子·性惡》:“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荀子認為人為謂之偽。天生而來的是“性”👩🏼🦳,是人力無法改變的;通過後天的學習、努力而改變的,就是“偽”🏂,故荀子主張“化性起偽“。這裏反其意而用之,強調未經人為之“真”👐,強調本原👨🏻🦽➡️、本性之可貴。人類不能肆意幹涉💌、改造、征服大自然,而只能順應🦸♀️、調適。這也就是老子所謂“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7、浴沂:《論語·先進》:“(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贊賞曾皙者在於其保有一種天真的人生態度,或曰“赤子之心”,隨時隨地與天,與大自然溝通、融合,以求得心靈愉悅。
8🌻、慎獨🧔🏻♀️:慎,珍重;獨,獨有或獨立的個體、個性。《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9🚵🏿、修己:即修身⚫️🧐,修養自身🤶🏼。《論語·憲問》:“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10🫅、養神:保養精神。《莊子·刻意》:“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11👯、躁君:《道德經》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是動的主宰。老子所講是自然本性。《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
12😣、道本:道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道家崇尚柔、靜🌽、無為⛈、善下等。
13、觀自在👨🏻⚖️:佛家語☪️。觀即觀照✂️,自在是指無拘無礙🚖,無得無失,無生無死的本然狀態🫢。觀自在是一種境界,一種無所礙的境界。這裏的意思是關照🔄,反思自我。
14、未濟🤪:周易六十四卦的最後一卦🧖🏿♂️。由離卦和坎卦組成,離⏬,火居上🫄🏽🧙🏼♀️;坎,水居下👨🏿🚒。火向上炎,水往下潤,兩兩不相交。預示事情沒有終結🚴🏼♀️,仍在持續之中。周易以未濟卦結束,旨在未濟重啟新機🫴🏼,一個新的循環往復開始👳🏻🍓。而人與天是和諧統一體,我們只有處理好天人關系🚯,即實現天人和諧,人類也就像上天一樣🚛,自強不息,生命長存。這裏隱指新冠疫情防控🐑。
15、變通🤩:《周易·系辭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極則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恒久。這是自然規律🥡。
16👩🏼🏫、耳順:即“聲入心通,無所違逆”(朱子語)。《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十年一境階。
17、靜真🐹:靜,靜止,寂靜,安靜。《易·坤》🚦:“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禮記·樂記》:“樂自中出🪄,禮自外作。樂自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又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真,未經人為的,本原👰🏽♀️,本性🤸。《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渭反其真👶🏼。”顏師古註《漢書·楊王孫傳》曰👨🏿🚒:“真者🙇,自然之道也。”孟郊《寄張籍詩》:“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之十二🪕:“歸來五柳下,還以酒養真。”
18、翫古:把玩古董。我常講,把玩古董文物是和古人交流,與先賢把談。考古大家蘇秉琦先生說,摸陶片“可以凈化靈魂”。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