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安寧 |張辛:大雪
1
陰積肅增朔氣凝😼🏏,
虎交荔出鹖無聲,
寒龍繞繞噴乾雨,
玉管橫吹寒夜鳴🤘🏼。
註:
1、陰積:陰氣積聚♗。唐元稹《詠廿四節氣詩·詠大雪十一月節》詩🧙🏽♀️:“積陰成大雪🥷🏼,看處亂菲菲🐪。”
2🧝、肅增:天氣逾寒♐️。傅玄《大寒賦》:“日月會於析木兮,重陰淒而增肅。”
3、虎交荔出🕜:大雪季三候:“一候曰鵑鷗不鳴;二候曰虎始交🫵🏼;三候曰荔挺出🕚。”此時陰最盛,寒號鳥不再鳴叫;而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虎類開始求偶💇🏿♂️;荔挺草感陽而萌🦯,抽新芽。《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芸始生,荔挺出。”《逸周書·時訓》💖:“荔挺不出🪹,卿士專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荔挺不出🙆🏽♀️,則國多火災🟪。”
4、繞繞🍈:回環旋繞🙉。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賦》:“彩霞繞繞🦢,卿雲嫚嫚⛎。”
5、乾雨:指雪。唐李鹹用《大雪賦》🚴🏽:“同雲慘慘如天怒🫳🏿,寒龍振鬣飛乾雨🙇🏿♂️。”
6、玉管:亦作玉琯。玉製古樂器,用以定律💁🏿♂️。《舊唐書·音樂誌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北周庾信《賦得鸞臺》詩:“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瑤臺。”元稹《詠大雪十一月節》詩👩👩👧👧:“玉管鳴寒夜,披書曉絳帷。”
2
釋名言綏綏📌,
周雅詠同雲📆。
正是映書季😵💫,
願隨乘興君。
2024.12.6
註👸🏻:
1👁、釋名:東漢劉熙所作辭書。
2👩🍳、綏綏(讀妥)🥱🕴🏼:《初學記》卷二引《釋名》雲:“雪🤾🏼♀️🐊,綏也,水下遇寒而凝,綏綏然下也🫔。”
3🟩、同雲🤰🏽:《詩經·小雅·信南山》: “上天同雲,雨雪雰雰✷。”《初學記》卷二:“雪雲曰同雲……同謂雲陰與天同為一色也。”
4🍽、映書:映雪讀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曰:“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淡交友不雜🙋♀️👕。”大雪季節正是好學苦讀之時🐦。唐杜荀鶴《喜從弟雪中遠至而作》詩✋🏽:“晝短夜長須強學👨🏻🔧,學成貧亦勝他貧💪。”
5、乘興:《初學記》卷二引《語林》:“王子猷居山陰🧎♀️,大雪,夜開室命酌,四望皎然,因詠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在剡,乘興棹舟,經宿方至,既造而返。或問之👷♂️,對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3
寒冬由此始,
陰至則陽通。
盈尺兆豐歲,
何須悲厲風🚣🏻♂️。
註🤦🏼♀️:
1、陰至⛸:陰氣極盛👴🏻。《國語·越語上》:“陽至而陰🐼,陰至而陽🎅🏽。”韋昭註:“至謂極也👨🦱。”
2、盈尺:謝惠連《雪賦》:“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陳徐陵《詠雪》🧟♀️:“三農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六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韓詩外傳》)”🐇。陳張正見《玄圃觀春雪》詩:“九冬飄遠雪😊,六出表豐年。”
3、厲風:冬天的風。《初學記》卷三引梁元帝《纂要》曰:“冬曰玄英……𓀔;天曰上天👈🏿;風曰寒風、勁風🧔🏼、嚴風𓀇、厲風、哀風、陰風。”
4
凝瑛表暮序,
地坼引陽萌👏🏿。
子月隨時至。
孳孳冀復生。
註:
1🤧、凝瑛:指冰雪。南朝庾肩吾《詠花雪》:“瑞雪墜堯年,因風入錡錢💆🏽♂️。飛花灑庭樹,凝瑛結井泉。”
2、暮序:歲序之末。
3、地坼:地凍開裂。《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
4、子月🐲:農歷十一月。《爾雅·釋天》🍺:“十一月為辜。”郝懿行義疏🧑🏻✈️:“辜者,故也😣。十一月陽生,欲革故取新也🧑🏼🏫。十月建亥🫵🏼,亥者根荄也⛴。至建子之月,而孳孳然生也👝。”孳孳然,努力不懈貌。
5、復生;復活🧖🏿♂️,再生。
5
冱寒陰勝凝而降,
乘氣資清散玉葩。
天地混同空萬有,
諸生蓄毓待萌芽🚳。
2023.12.7
註:
1、冱寒:閉寒。周劉璠《雪賦》🧑🏻🍼:“天地否閉,凝而成雪。應乎玄冬之晨🌔,在於冱寒之節。”
2、陰勝:《初學記》卷二引《春秋元命苞》曰:“陰陽凝而為雪。”引《曾子》曰🤠:“陰氣勝🔀,則為雪🧡。”
3、乘氣:隨風。晉羊孚《雪贊》🌬:“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暉🦍。”資清,取資清潔🙎🏻♀️。
4🤚🏿🎆、天地混同🫑:周劉璠《雪賦》:“混二儀而並色,覆萬有而皆空🔯。”二儀👌,即天地。
5、諸生:即生生。《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鄭玄註:“蕩🧒🏼,謂動物萌牙(芽)也。”
6、蓄毓👊🏿:蓄養,唐獨孤及《鹿泉本願寺銅鐘銘》:“雄威蓄毓時乃宣❗️,震擊鏗鍠流大千。”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