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信息來源: 人事部
編輯:山石 | 責編𓀋:燕元為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為青年教師搭建更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寬松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5月27日,人事部組織開展了意昂3体育官网“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二十五期活動。
沙龍現場
本期沙龍圍繞“復雜體系中的質譜技術——環境與健康”展開,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健康系主任邱興華擔任召集人,來自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工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口腔醫院等院系和附屬醫院的30余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沙龍由人事部副部長俞蕖主持,科研部副部長蔡暉🗾、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伊成器☄️、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副部長周勇義🚙、科技開發部副部長邱建國等應邀出席活動。
俞蕖主持
俞蕖介紹了人事部舉辦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的初衷🕒,希望通過活動,進一步打破學科邊界👩🏽🎨,促進校內青年教師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在隨後的報告分享環節👩🏼🚒,邱興華介紹了本期沙龍的選題背景,他從意昂3体育環境健康學科的發展歷史談起👨🦽,指出“環境與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當前主要社會矛盾之一,近期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零三五遠景目標正式提出“重視新汙染物治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汙染物識別已經成為環境健康領域的學科前沿🫘。邱興華從識別危害組分的重大意義和挑戰出發6️⃣,以案例形式介紹了基於先進質譜技術在“細顆粒物中新型危害組分識別”領域的最新工作,並對新的分析技術在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應用提出了展望。公共衛生學院閆賴賴老師以“金屬組學與人體健康”為題🪞,介紹了他們通過研究生物體內痕量金屬元素的分布🏒、含量、結構特征、功能以及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之間的聯系,揭示不同金屬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基礎醫學院鄭樂民老師以“脂代謝🧔🏽,腸道菌群代謝,與心腦血管疾病”為題,介紹了他基於質譜和納米探針等技術在環境汙染與血管功能領域所做的系列研究,並介紹了其團隊開發三維智能生物材料構建血管化胰島擬器官用於代謝應用研究👩🏼💼。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白玉老師從單細胞異質性出發,著重介紹其在建立超靈敏的質譜免疫分析平臺上,首次實現了單細胞中靶向的表面蛋白質和非靶向內源代謝物的同時分析,並開展細胞類型/亞型的分型和腫瘤幹細胞的異質性分析等系列工作🦝。沙龍期間,青年教師圍繞新型汙染物的來源與健康的關系🐅、環境與生物樣品製備和檢測、不同生物樣本在研究中的選取原則以及益生菌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邱興華作報告
閆賴賴作報告
鄭樂民作報告
白玉作報告
未來👨🏼,人事部將繼續圍繞青年教師學術交流與合作需求↔️,不斷豐富沙龍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創造寬松活躍的學術氛圍,為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創造條件👨🏿🌾👮♀️,積極助力學校高水平人才隊伍培養和“雙一流”建設🧴。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