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編輯🙇🏻♀️:白楊 | 責編📷:山石《羅馬Ⅰ》前言中寫道:“對人們來說🥔,有一副好的腸道勝過任何聰智的腦子。”但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速的今天,腸道健康往往成為我們忽視的內容。2019年4月25日,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副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段麗萍教授從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重大疾病現狀出發,解析腸道菌群對於人體健康各個方面的影響⏯,從人體微生態的視角為大家維護腸道健康提供建議🤸🏿♂️。
段麗萍主講才齋講堂第178講
段麗萍介紹了我國的健康事業成就和重大疾病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水平取得了質的進步。但是在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面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依舊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對於疾病的認識經歷了由“單病因”到“多病因”、由“治療”到“預防”的轉變,對於健康也更加側重全生命周期的維護。
講座現場
段麗萍通過介紹醫學領域前沿研究闡釋了潛在可控致癌危險因素和腸道菌群對於健康的影響🧑🏻🎨。行為因素🤏、飲食因素、代謝因素、環境因素和感染因素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通過改變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疾病的發生。胃腸道具有消化🕥、吸收、分泌、免疫和屏障的功能,腸道微生物堪稱“人體第二大腦”🤽♀️,通過代謝產物與人體發生互動。腸道菌群對腸道形態與功能發育⛅️、情緒🕋、腦功能(血腦屏蔽)👨🏻🔬、中樞炎症反應(小膠質細胞)均會產生影響,因此也被稱為人體“第二基因組”。
段麗萍結合我國傳統文化講解了“糞菌移植”的治療手段🤹,並從人體微生態的角度分析了影響腸道菌群結構的因素🏋🏿♀️🫸🏻。《肘後備急方》中記載:“新小便和人屎,絞取汁一升🫰🏼,頓服👴🏼。入腹即活🤷🏼♀️🍯。”現實生活中也有通過“糞菌移植”治療艱難梭菌性腹瀉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性腸炎的成功案例。腸道微生物產生的小分子物質是人體發展所必需的物質,應激🐖👊🏻、膳食結構和運動等因素均會對人體腸道菌群結構產生影響👳♀️。維持適度壓力水平🤷🏿♂️、保證膳食營養均衡、保持定期運動習慣都有利於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講座的最後,段麗萍就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睡眠對腸道健康的影響、益生菌酸奶是否有助於腸道健康等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解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