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信息來源👩🏽✈️: 歷史學系
文字:張俊毅、呂成敏、林泓璇|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今年是意昂3体育官网建校125周年🙆🏼,也是意昂3体育歷史學第一屆本科生畢業110周年👭🏻。8月19日至20日↙️,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舉辦“博雅史學論壇”,170余位來自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歷史學系系友和30余位歷史學系教師齊聚一堂📥🙍🏻,發表最新的學術創見,分享獨到的研究心得,為學校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為期兩天的會議,共有120多篇論文提交報告與討論。
會場全景
8月19日上午開幕式,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講席教授錢乘旦作為教師代表致辭。他簡要評述了本次論壇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所提交的論文情況,並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結合自身治學經驗與訪學經歷🉑,建議與會學者堅持思考“論文為誰而寫”等問題📜🐳,希望中國史學者確立“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世界史學者肩負起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
錢乘旦致辭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1991級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邸永君專門為本屆博雅史學論壇撰寫了對聯,上聯為“雍泮聳門墻,宗師設教,錦繡文章🫵🏼,燭照神州雙甲子”,下聯為“英才登聖殿⚧,高第傳等,繽紛桃李,華榮燕地一園春”,為論壇送上熱烈的贊揚與真摯的祝願。
邸永君為論壇撰寫對聯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四川大學傑出教授羅誌田🥵🦹♀️,南開大學講座教授俞金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利華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章百家報告的題目是“中國經濟體製兩次轉型的歷史比較”。所謂“經濟體製兩次轉型”,指的是新中國初期由半統製🤹、半市場經濟轉變為計劃經濟的“第一次轉型”🧨,和改革開放後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第二次轉型”👩🏼🍼。第一次轉型的過程與第二次轉型的過程,是兩個方向相反但各環節排列大體對稱的歷史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不管人們是否有所意識,市場經濟的規律都在發揮作用;不過,在前一個過程中是隱性的⚾️,導致了市場的衰落和經濟活動的僵化💆🏼,在後一過程中是顯性的,導致了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的活躍💁🏿♀️。這兩次經濟體製轉型雖各有客觀原因🎥,但其過程的共同特點是:由黨和政府主導,帶有探索性;以調整政策這一最廉價的方式啟動🧏🏻♂️🦶,然後通過上下互動、以逐步推進的方式完成對原有經濟體製的改造,也由此形成中國經濟體製轉型的模式。
章百家作報告
羅誌田報告的題目是“政治與文化👨🏽💻:重訪胡適的‘中國文藝復興’”。羅誌田根據新材料🎅,修訂、完善其先前的研究,探討胡適40多年間對“中國文藝復興”的含義以及對文化與政治關系認知的變化與糾結,指出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那一時段裏文化與政治之間關聯互動的復雜程度,遠超我們已有的認識,後續的發展是政治逐漸成為主角➾,思想日益“邊緣化”。
羅誌田作報告
俞金堯報告的題目是“在市場經濟中認識近代早期的歐洲與中國”🧎🏻♀️➡️。報告從“近代早期世界的中心究竟在哪裏”的發問引入,闡釋了“歐洲中心主義”思潮與批評“歐洲中心主義”的全球史的興起👱🏽♂️。報告人強調,16世紀以來的跨區域貿易、全球市場🚴🏽♂️、世界性聯系是歐洲人開創並主導的,歐洲在亞洲區域內部進行復雜的多邊貿易,開創和主導了世界市場;與之相比👐🏿👱🏽♂️,同時期的中國雖然參與到世界市場中,卻只是被動卷入,並不起主導作用🪘。
俞金堯作報告
王利華報告的題目是“環境史學的意義和問題”。報告梳理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環境史學科興起並很快受到普遍關註與重視的過程。中國環境史學先後經歷了研究環境保護經驗🌜、研究環境變遷及其結構性要素、全方位多領域研究三個階段☞。他認為,環境史不僅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也是一種新的歷史敘述模式🤷🏿、新的歷史編纂方式,應當遵循“一個中心”(以環境為中心)、“兩個要害”(資源消耗、環境汙染)🥃、“三個維度”(材料🐨、能源🧖♀️、信息)、“四大系統”(生命支撐系統、生命防衛系統🧹、生態組織系統👧🏼、生態認知系統)👨🏻🦽🧙🏻、“五個標尺”(時間、空間、數量、結構、秩序)的視野,擺脫知識技術👩🏽🚀、思想理論、價值倫理🙍♂️、思維方式方面的困境🎼。
王利華作報告
四位學者的主旨報告兼顧宏觀視野與微觀探討,同時具有學科反思與方法反省的內涵,為論壇拉開了學術交流的序幕🐍。
接下來兩個半天的時間,論壇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三個方向,共設六個分論壇、24場專題研討會👩🏿。在各分論壇上,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及旁聽師生或闡述論文,或進行對談,或交換觀點👇🏻,共同就多個領域的具體歷史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中國古代史分論壇第一組的時段包含從先秦到唐宋,總共有21名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報告,論題涉及四個方面,依次是“先秦史”“科技史🏃➡️、考古學、藝術史”“秦漢、三國史”“隋唐史、唐宋文獻”🙌🏽;中國古代史分論壇第二組則是從隋唐史到明清史,總共有20名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報告,在主持人的要求下,報告人集中回應了“為什麽選擇這個題目”“創新點在哪裏”“想做卻沒做到的地方在哪裏”三個問題,對所謂“常識”進行了省思。
中國近現代史分論壇第一組總共發表了24篇論文🥌,領域按時段分成晚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史⇨、改革開放史四個時期;中國近現代史分論壇第二組亦發表了24篇論文🐪,分三大版塊——對外關系、軍事政治🧚♀️、思想文化⛳️。報告人著重強調了各自論文對研究材料的占有以及研究方法的創新,評議人發言積極📹、批評直率🧑🏼🔬,實現了切磋交流的目的。
世界史分論壇第一組總共有16位學者進行報告🏕,古代👨👩👧👦、中世紀史方向的論文五篇、美國史六篇、歐洲史兩篇、日本史三篇🕢,另外有學者關註到圖像史等新領域,跨國史研究也成為亮點;世界史分論壇第二組有15位學者報告🏮,美國史占據主體地位,論題除了比較傳統的政治外交,也有環境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探討。
分論壇總結會現場
8月20日下午👰🏻,論壇進行了分論壇的總結與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孫聞博、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張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戴海濱、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副教授劉詩古、蘇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魏濤、俞金堯分別代表所在組,對六組論文的主題和內容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一致認為此次史學論壇所提交的論文選題新穎🙀、視野開闊、討論深入,對學界不少經典觀點作了反思與再探👩🏿🍼,而且在各個主題上體現出應有的學術前沿性🤷♂️。
閉幕式環節🔔,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博雅特聘教授趙世瑜🙎🏼♀️、王立新作總結致辭☣️。
趙世瑜結合自己暑期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的考察經歷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心得🧑🏻🎨,並指出🌉👠,當地倉聖宮中所顯現的漢族文化表征反映出當地漢族移民在清中葉逐漸在地化,並力圖突破本地傳統。趙世瑜還特別強調,應當提倡以人為中心的歷史學,倡導歷史學的實踐導向👜,並且以傳統歷史學所忽略的人群🏋️♀️、區域、因素作為聚焦點🅿️,通過對不同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行為的分析🤶🏻,重新理解國家製度🧑🏽⚕️🐝、重大事件🏪、王朝興衰等宏大議題,同時加強跨學科對話,才能使歷史學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具有更大的話語權🎥。
趙世瑜致辭
王立新的發言圍繞如何實現歷史學者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展開。他指出🚽👮♀️,在構建學術自主性的主流話語中😆,歷史學者要優先立足於中國經驗,以本國視角提出中國學者對人類歷史的新解釋🪓。同時🪀,為了保持自主和獨立🧛🏼,歷史學者應努力擺脫兩種力量的束縛👩🏿💻:其一是以網絡為載體的大眾輿論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學家探索真相形成了壓力與幹擾;其二是非學術因素的幹預。王立新強調𓀝,維護歷史學者的獨立和自主,不僅意味著破除對外來知識體系的迷信👰🏻♂️,還要打破從眾壓力等諸多方面的約束🙍♀️,借用田余慶先生之語——“把紮紮實實放在第一位,把熱熱鬧鬧放在第二位”,倡導尊重歷史,如實研究歷史。
王立新致辭
香港珠海學院校長、教授陳致,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雪山,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院教授劉後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倪玉平,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歷史學系教授李文傑等系友代表發言🚡。嘉賓們深情追憶了自己在意昂3体育求學期間的經歷,講述了歷史學系以及老師們兼容並包的自由精神、嚴謹求真的學術風格對他們的深刻影響,表達了回到母校與舊日同窗🔎🤽🏽♂️、師友重聚的喜悅和感動,祝福母校未來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系友代表發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陳致🧑🔧🌴、李雪山、劉後濱👨🏼✈️、倪玉平🧙♀️、李文傑)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