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銀行 歐盟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
編輯:悠然 | 責編:燕元2021年7月8日上午,中國銀行、歐盟中國商會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聯合主辦“中歐綠色經濟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來自中歐雙方政要、商業領袖和專家學者就“助力中歐綠色合作、踐行碳中和目標、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等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度對話。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銀行歐盟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董誌勇教授應邀出席論壇並發表高層次專家演講。
歐洲理事會前主席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中國銀行行長劉金、盧森堡財政大臣皮埃爾·格拉梅尼亞(Pierre GRAMEGNA)、中國駐歐盟使團臨時代辦王紅堅、歐洲投資銀行(EIB)副行長裏卡多·莫裏尼奧·費利克斯(Ricardo MOURINHO Félix)和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等發表主旨演講。發表高層次專家演講的還有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朱莉•貝克(Julie BECKER)。論壇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由FIPRA國際咨詢公司主席羅伯特·馬德林(Robert Madelin)主持。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銀行歐盟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躍生教授,國合部副部長、中心副主任李昀,中心副主任陳儀副教授及中心其他工作人員列席了本次論壇。
會上,董誌勇作題為“大力加強中歐合作,共同實現碳中和願景”的演講。他表示,歐盟在碳減排方面擁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對提升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速度至關重要。他認為,中歐雙方應將加強合作,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堅持和促進多邊主義合作,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全面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規定,促進全球的氣候治理。以下是他的演講全文。
董誌勇:大力加強中歐合作,共同實現碳中和願景
參會的各位嘉賓: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應中國銀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及歐盟中國商會邀請,在這裏與各位分享關於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以及大力加強中歐合作,共同實現碳中和願景的一些看法。
(一)中國政府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
眾所眾知,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和發展危機,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成因,而這又會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並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損失。另外,氣候變化還會造成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對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和糧食生產等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降低碳排放已成為全球普遍關註的話題,聚力碳中和目標,是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必然抉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通過碳中和等氣候行動強化減碳力度。中國是《巴黎協定》的重要締約國,近年來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控製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2019 年碳排放強度比 2005 年下降48.1%,提前超額完成承諾目標,在非化石能源比例和森林蓄積面積方面也同樣超額完成承諾目標。2020 年 9 月 22 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了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其後在多次重要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並細化了“雙碳”目標。落實 2030 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製定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錨定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已然成為中國“十四五”期間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成為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 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核心議題。
(二)中國政府實施低碳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提出“雙碳”目標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將實現能源、經濟領域的深度低碳乃至零碳轉型,中國經濟、社會將迎來全面低碳變革。從碳排放現狀來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2019 年中國碳排放量占世界總排放的 28.8%,約為美國的兩倍,歐盟的三倍,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的碳減排量遠高於其他經濟體。目前中國仍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中後期,能源需求仍處於增長期,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高耗能原材料產業的比重較高,因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重道遠,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碳綠色轉型必將逐步進入深水區。中國碳強度較高主要原因是由於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高、產業結構中重工業占比大。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使能源結構過度偏煤,也是中國碳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2020 年中國煤炭消費量為 28.29 億噸標準煤,占總能源消費量的 56.8%;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生產了全球約 56.5%的鋼鐵(2020 年)與 55.7%的水泥(2019 年),很多相關行業都較難實現凈零排放。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極具挑戰性的。中國盡管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收入只有歐美水平的 1/5 甚至更低,伴隨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碳減排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雙碳目標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硬約束,更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中國要盡快碳達峰,並最終實現碳中和,需要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需要經濟增長模式的徹底轉變。
預期未來技術變革不是線性變化的,需要有突破性的技術變革。
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一場影響廣泛而又深刻的綠色工業革命,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促進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全面轉變。中國碳排放總量大、強度高,未來十年是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階段,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將持續產生碳排放增長的剛性壓力,而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未來 5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13.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前景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所面臨的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為此需要在經濟體系、能源體系、技術體系等方面全面變革,加快構建高效低碳循環工業體系,推進構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交通和建築系統。為推動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措施落地,據有關方面估計,全社會在未來 30-40 年內將需要進行百萬億量級的低碳投資。碳達峰碳中和將帶來一場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重大變化,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還將通過推動與“雙碳”相關的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積極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加速中國經濟的低碳零碳轉型。
(三)中歐合作將成為中國低碳綠色轉型的重要助力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是當今世界大勢所趨,每個國家都有責任和義務應對這種挑戰,這必將推動世界各國就氣候問題進行更為緊密的合作。從當前全球各國所作努力來看,很多國家正在努力促進碳中和行動方案落地、實現碳中和目標願景。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 100 多個國家或地區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並針對低碳/零碳發展技術需求出臺了相關發展規劃。
歐洲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歐盟 27 國作為整體早在 1990 年就實現了碳排放達峰,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領跑全球,擁有世界上參與國最多、規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歐盟為實現 2050碳中和目標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於 2018 年 11 月發布了“2050 年凈零排放”政策性文件,2019 年 11 月發布了“2050 歐盟綠色新政”,製定了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明確能源、工業、建築、交通、消費等重點領域的技術需求,加速能源領域的立法、修法進程。“綠色新政”提出氣候變化的挑戰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並強調歐盟將樹立榜樣,成為全球綠色發展的有力倡導者,引領全球綠色轉型進程。
因為嚴格的氣候政策和經濟發展,歐盟國家具有先進豐富的碳減排經驗,這些經驗和長處對於提升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速度至關重要。中國與歐盟今後將加強合作,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堅持和促進多邊主義合作,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全面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規定,促進全球的氣候治理。中國還將與歐盟共同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創新高校、政府與企業間合作機製,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激發城市、企業、社會組織在國際合作的主體作用,打造全方位中歐綠色夥伴關系,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為推動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