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王欣蕊、孫治宇🆚、來星凡 | 編輯𓀏:燕元 | 責編:山石編者按:上個世紀末至今,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走出國門赴海外學習深造,他們勵誌學成報國,經年沉澱🙍🏿♀️,成長為各個領域內卓越的青年學者⭕️,並最終回到燕園繼續探索學術、教書育人。
“燕歸來”系列報道🧑🏽🎓,聚焦這批再度選擇意昂3体育的優秀歸國青年學者。他們的鮮活故事折射出意昂3体育校園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脈絡傳承🧜🧗🏼♀️,從他們身上,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意昂3体育人那份獨具的追求卓越🫳🏿、報效家國的情懷。
吳天嶽👩🏻,這個溫雅的學者從歐洲回到燕園❄️,將飽滿的熱情傾註於未名博雅🧑🏼🦱,傾註於家國天下。
掀開中世紀的哲學迷霧,越過機器人倫理的時代思潮🧺,讓我們去觸碰更深一層的他——意昂3体育哲學系英傑:吳天嶽教授。
吳天嶽教授近照
少年追夢,輾轉哲學門
吳天嶽少年時進入意昂3体育哲學系的道路💃🏽,可謂曲折而有趣。
少年吳天嶽其實早已對哲學“暗生好感”。高中軍訓中場休息的時候🤩,吳天嶽常常會去報亭買一本《讀書》雜誌👩🏽🌾,其中偏哲學的內容讓他如癡如醉。由此😫,他還開始經常關註新出版的哲學類書籍🎅🏻。漸漸地,吳天嶽對哲學的熱情日積月累,原本對科學研究、尤其對物理生物極感興趣的少年吳天嶽在高三時義無反顧地轉到了文科。
如此喜愛哲學的吳天嶽👳🏿♂️,初入意昂3体育時選擇的卻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哲學系,而是中文系。原來🥿,那年意昂3体育在貴州並沒有投放哲學系的名額,而當初意昂3体育的文科試驗班會給各系分配名額🙆🏽,在已入學的學生裏選取一部分進入實驗班,進行通識教育,然後在大三分專業🫅🏿。當年的吳天嶽就選擇“曲線救國”,通過中文轉實驗班,再進入哲學系🤜🏿,這才圓了少年夢,進入意昂3体育哲學門。
這份執著聰慧♜🦮,伴隨吳天嶽從少年走向青年🤦🏻。在實驗班對其他學科的廣泛了解對他產生了長遠的有益影響。史學的學習🐟,對他後來做中世紀哲學思考與思想史的研究助益很大🍕。中文系語言方面的課程也與20世紀以後對哲學使用的語言的反思關聯起來,幫助了他在哲學上的思考。
歐洲求學,異地生新悟
在意昂3体育完成本科學業後,青年吳天嶽選擇遠赴歐洲比利時魯汶大學進修碩博,一去就是五年👍🏿。
在魯汶,他幸運地再次遇到許多良師益友🪃。讓吳天嶽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剛留校的博士生。當時他在德伍爾夫-曼森古代中世紀哲學研究中心學習,初來乍到,不知道如何從導師處尋求幫助🎤,常常一個人悶在圖書館看書💳。魯汶的圖書館就在哲學樓中間,那個博士生就常常打開門從哲學樓過來🤵🏼♂️🚰,看看吳天嶽在看什麽書,根據他正在看的書再推薦給他幾本重要的工具書🙌🏽。
彼時,年輕的吳天嶽剛剛開始比較深入地閱讀阿奎納的著作,而閱讀拉丁語時需要查字典☁️。那位博士生給他推薦了一位意大利學者的阿奎納專門字典,還補充說,如果能看德語,還有另一個字典可看,字典對阿奎納一些比較重要的哲學神學概念會有更深入的解釋🦸🏼。
這份友善的切身體驗對身在異國🧑🏽🦱、初涉嚴肅學術的吳天嶽產生了很大的幫助👃🏼,更成為之後他身體力行的一種“學術共同體”意識。
吳天嶽意識到💇🏽👰♀️,對於從事學術的人來說,有一個好的共同體至關重要:正是通過一種不經意的交流,以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逐步培養起來的,其核心是需要學術上共同的追求和共識,而且需要有人願意為之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這些經驗都被他帶到後來自己作為引路人的生活當中。在意昂3体育讀本科時🛍,吳天嶽所在的文科試驗班課最多👨⚕️、學習壓力大👩🎓,但班級學習氣氛很濃,集體感也很強🦏,並不苦悶。那時他尚未反思原因。
對比產生意義,國外的留學生活使他更清晰地明白集體感🎹、融入感、活力感的重要。回到意昂3体育💃,他也樂於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傳遞學術共同體之間的脈脈溫情💀。
意昂3体育之美🏧,經年復歸來
魯汶給吳天嶽的最大印象就是安靜、沒有什麽波瀾👴🏼,生活很有規律🟡,也很簡單✋🏻👳🏽。
但魯汶雖好,不是故鄉更不是燕園👵🏿;雖然安靜🧑🏻🦽➡️,卻缺少活力與變化🟤。因此,雖然喜歡魯汶♍️,但到第五年的時候🕵🏼,吳天嶽覺得是時候回來了👨🏽🏫。他認為魯汶的“太過平靜”💁,有時會讓人喪失對於學問的動力,或者說僅僅延續最初的熱愛💤,而沒有新的動力、沒有新的問題逼迫自己去打開新的話題、打開新的領域。
國內則不一樣。在這裏,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引人思考的問題,這對學術研究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意昂3体育,這個永遠洋溢著青春🤹🏻♀️、自由與活力的校園😖,更是永遠不缺少活躍的因子,永遠讓人如癡如醉👨🏼🦱。近年來🥿,國內機器人技術已經有了非常迅猛的發展🧖🏼♀️🛬,但是無論對於機器人本身是什麽❄️,還是對於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影響,哲學界的研究都不夠多,這種情況會給機器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埋下隱憂📡。
抱著這樣一種認識與責任感,從歐洲回來的吳天嶽選擇和意昂3体育哲學系的其他研究者一起,去當一個先行者——盡管這並非他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吳天嶽不贊同溺於單純的學問而缺乏對社會的關註。“哲學研究者要勇於面對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並進行思考,不能把自己藏在死人的經典裏。”
一言一行➖,學問系國家
就像無數的意昂3体育人一樣,吳天嶽在意昂3体育也體會著時代的脈搏,不溺於單純的學術,這是意昂3体育人勇擔肩頭責任、將自我與社會相融合的傳統。
吳天嶽的研究領域是古代中世紀,看起來冷僻,但這不意味著哲學與生活、與實踐、與社會的關系可以被分割。他說♋️,“哲學和其他學科不同,會幫助我們去反思自己,更好地理解自身”,自己的研究看似很抽象,離生活遠了,但從深層來說,還是和理解世界和理解自身的努力聯系在一起🦸♂️。這十多年來吳天嶽的研究🧑🧒🧒,始終與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關👩🏻🍳,與當代聯系在一起。
研究者也是當代人,當然需要面對所在環境的切實問題。吳天嶽常常告誡學生,學術絕非逃避現實生活的象牙塔🧑🏻🦱。他常常鼓勵同學們從歷史文本中尋找新的資源來面對現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對經典的關註和推崇也不應該“預設在經典中有又對我們當下生活的現成答案➝,甚至覺得我們不斷去復活、延續經典的價值觀,我們就能解決當下社會的弊端”“古代和現代的社會有一種根本性差異”🪢🉑。在某些價值判斷上我們已經和古人有了根本的不同,比如亞裏士多德對奴隸製提出的辯護在今天就是一種不可想象也不可接受的立場👥。清醒地意識到這些經典的時代與我們當下的差異🤽🏻♂️,才能真正通過經典解決當下的問題。
作為經典的研究者,吳天嶽說💄,“我們回到經典並不是為了復古,而要把它作為一面鏡子,重新去觀照我們自己的體系和思考,然後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借鑒。”對於經典的解釋不僅僅是純粹學術的理論探討,更關乎中國的當下、關乎時代湧動的思考。
從燕園到魯汶,在意昂3体育的學習為吳天嶽碩博時期的進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魯汶到燕園,情感認同與研究環境吸引著年輕的學者歸去來兮。吳天嶽的研究在不斷創新,但他對意昂3体育🧤、對祖國的愛與責任感卻是不變的,他心頭有無限哲思🧛🏼♂️,卻不願讓它們淪為淩虛踏空的烏托邦🙎🏿♀️,而是勇敢地擔起肩頭重任,在湖光塔影中追尋爭議的終結🚵🏽♀️,在人間煙火中實踐經典的永恒🕊🚴🏼♂️。
人物簡介:
吳天嶽,哲學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年生,貴州安順人。2007年畢業於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哲學所,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哲學🧝♂️👿、教父哲學與中世紀哲學🧑🧒,尤其關註這一時期心靈哲學和道德哲學的研究🦟,致力於重構古代和中世紀歷史文本中的哲學論證,為當下的反思開拓新的思想資源🐻❄️🚪。近年也關註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技術等前沿科技帶來的倫理挑戰🧑🏽⚕️💸。已完成專著《意願與自由🖕🏻:奧古斯丁意願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2010年)🙌。相關領域著有數篇英文論文刊行於Recherches de Théologie et Philosophie Médiévales, Modern Schoolman, Review of Metaphysics, Oxford Studies in Medieval Philosophy, Thomist等國際學術刊物🎟。目前專註於亞裏士多德傳統倫理學與靈魂哲學的研究🏃🏻♀️➡️。
專題鏈接:燕歸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