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編輯🕵🏻:麥洛 | 責編🈹:淩薇編者按✝️:近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製、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新時代意昂3体育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生院推出“意昂3体育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系列報道,集中展示各院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的特色和成果,供相互學習借鑒交流🧑🏽🔬🙂,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
教學是大學的立校之本✌🏽➾,科研則是一所大學的強校之本。科研創新對大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當中🧑🏼✈️➛,激勵科研創新應當成為研究生綜合教育改革的首要參考指標‼️。對此,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改革😇,法學院逐漸形成了以激勵科研創新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綜合教育改革體系,主要包括考評機製改革🦒、引導機製改革和評價機製改革三方面內容。
考核機製改革——製定《學術創新成果綜合評價實施細則》
博士生學術創新成果的考評機製👩👩👦,直接關系著博士生的榮譽和畢業審核🧚🏽♀️,對於博士生在讀期間的科研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和激勵作用。因此,法學院製定《學術創新成果綜合評價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將博士生的科研考評機製從形式化考評轉變為實質化考評。《實施細則》的製訂🏌️♀️,一方面,將博士生的科研考評機製變得更加規範化、直觀化,能夠有效地引導☣️、激勵博士生進行學術寫作與科研創新👨🏻🦽➡️,使其以更積極🚣🏽、從容的心態爭取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另一方面🖕🏽,對博士生創新成果的各項評價指標加以優化👇🏽🟢,使其更趨合理、科學,促使評價結果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博士生的真實科研能力🤸🏼,從而也更容易得到全體博士生的接受和認可🖕🏿。
博士生學術創新成果考評
《實施細則》的特色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1)繼續與學分掛鉤🍛。每學期開設《法學專題研究》👨👧👧,博士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在入學後、第八學期(碩博連讀生第十學期)開學前的任意學期內,申請結課,以獲取學分。(2)雙途徑申請學分。第一種途徑是博士生在讀期間獨立發表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且達到《實施細則》中的發表要求🧑🏼🔧;第二種途徑則是博士生在讀期間未完全達到發表要求,但是另有研究成果通過了所在專業和法學院教學委員會的實質性認定。(3)申請實質性認定🧑🏿🎨。該認定由博士生所在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組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申請時間靈活,導師組可以選擇利用論文講評會🦹🏽♂️、學科綜合考試、開題會或預答辯等機製同時進行;認定程序嚴謹,遵循“導師組認定並形成書面報告——提交法學院教學委員會討論決議”的固定流程🧑🏭。
引導機製改革——新設《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
學術論文寫作和發表是法學科研創新的重要途徑和表現形式,同時也能通過論文發表實現與同行學者的交流和對話。法學學術論文是否具有創新性👩🏫,好的法學研究方法將會起到關鍵作用👯♂️。法學論文寫作能力是博士生從事科研活動應當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掌握正確、恰當的研究方法有助於使科研活動事半功倍🦶🏻。為了更好地指導博士生從事科學研究🤏,進行科研創新,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法學院特意開設了《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以期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
《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在每學年的春季學期開設,授課對象為全體法學博士生,課程性質為專業必修課👨🔧,計2學分。《法學論文研究與寫作》課程采用授課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法學核心期刊編輯形成教學團隊👨🏼🏭,圍繞法學論文的選題、立意🏄🏽、布局、材料、規範及編讀往來的主題展開,覆蓋論文寫作與發表的各個主要環節。《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大膽革新傳統的“教科書式”論文寫作方法,引導博士生運用法教義學、法社會學、法經濟學等多元化視角進行學術探索與科研創作,激發博士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授課過程中🚣🏼,知名編輯會對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點撥🗺,讓博士生了解學術界最新理論動態,學會以編輯的視角換位思考、衡量自己選題的價值📊,進而對自己後續的創作形成更為清晰的思路。
評價機製改革——論文講評製度覆蓋全專業
論文講評製度是針對博士生培養所建立的一項進程和質量把控機製👸🏽,是法學院博士生必修課《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的結課方式。一方面🧑🏿🍼,在導師負責製的前提下✌🏽,進一步補充導師組集體培養的渠道🥏,開闊博士生的學術視野,增進本學科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另一方面🤴🏽,敦促博士生在入學後第一年即有目的地尋找論文寫作方向🤚🏽,提前規劃在讀期間的科研任務👨🏻🦱,分散科研壓力👨🏼🚀,養成科研習慣💞,避免放任自流,以便順利完成學位論文。
在線論文講評
論文講評製度由法學院訴訟法學專業開創🚘,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完善,已經產生顯著的實施效果。因此,法學院製定《博士研究生論文講評製度實施辦法》,將論文講評製度覆蓋至全專業,在全院層面予以推廣、實施🍲。論文講評製度主要包括四個環節:(1)提交論文。一年級博士生在第一學年春季學期結束前撰寫完成一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提交給導師組。(2)論文講評會。講評會由本專業導師組組織,導師組針對博士生提交的論文進行提問、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在講評過程中,應註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對論文寫作和自查、自評過程中的疑惑問題展開進一步討論,輔以傳授導師自身論文寫作技巧與經驗🤵🏼♀️。(3)嗣後修改完善。導師組應對博士生提交的論文給出優、良、及格和不及格的成績評定🔈➞。講評會後,博士生應依據導師組的修改意見,對所提交的論文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完善,並於答辯會後一個月內將修改稿提交給導師組審查。(4)成績結論🐓🫳🏼。論文講評會的基本內容🌃,以及修改後審查的結論,由講評會秘書記錄並交由教務辦備案存檔。
除了上述三項改革措施之外,法學院還進行了科研激勵機製改革👩👩👦🧑🏻🦱,增設年度優秀論文評選製度。該製度是對法學院其它獎勵機製的一種有益補充🤩,也是法學院開展多元化科研激勵機製的一種有效探索和嘗試。相比其它激勵機製而言,該製度基本是以博士生的學術水平高低作為全部評價標準,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博士生的論文和其它直接科研產出成果🚑,激勵效果更加直接👨🦯➡️🙋♂️、明顯🛅。
今後,激勵科研創新將會成為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綜合教育改革的風向標,並且逐漸形成多元化➖、層次化的激勵體系,為法學博士生從事科研活動提供充分的動力和支持,推動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培養更上一層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