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安寧 | 責編:燕元為響應我國堅持生態環保優先的發展戰略,貫徹落實意昂3体育官网關於開展“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的工作部署,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聯合黨支部立足專業特色,踐行青年擔當,助力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攜手燕園街道黨支部共同開展“紅色1+1”共建項目,力爭將燕園街道創建成具有示範效應的生態文明標桿街道。
黨建引領發展,共商共繪藍圖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聯合黨支部在學院黨委統籌謀劃下,與燕園街道開展共建活動,充分發揮環境專業優勢,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11月20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與燕園街道開展“社區餐廚垃圾處理”座談會,探討社區餐廚垃圾處理新模式。燕園街道辦主任楊興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黨委副書記李楊等出席會議,相關單位工作骨幹、黨員代表共計20余人參加會議。
楊興文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與燕園社區共建的發展方向進行闡述交流,期待環院師生將燕園街道作為探索社區垃圾分類模式的實踐平臺和基地,通過理論把握與實踐積累為街道治理賦能,為北京市垃圾分類和處理貢獻智慧。李振山以環境專業的探路人角度,結合自身多年在垃圾處理科研領域的探索,強調垃圾分類需要從思想上抓關鍵點、在實踐中找體系,築牢思想上的關鍵點在於適時對居民行為進行引導,挖掘實踐中的體系需要將頂層設計和群眾智慧相結合,實現理念到行動的跨越。
與會師生還就社區餐廚垃圾處理、垃圾減量等問題展開討論,了解當前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瓶頸和問題,並探討校園內和社區中餐廚垃圾的處理模式以及垃圾分類的改進思路。座談會為共建項目的順利開展舉旗定向,雙方將共同引導學院師生和社區居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增強環保衛生意識,深入推進將環保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與燕園街道開展社區餐廚垃圾處理共建座談會
凝聚多方智慧,賦能首都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說:“環境就是民生。”為進一步改善轄區內居民生活環境,倡導垃圾分類理念,推動落實垃圾分類工作,2021年4月2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支部師生與燕園街道實地開展“廚余垃圾堆肥再利用”活動,於意昂3体育官网暢春園社區宣傳和普及廚余垃圾分散式堆肥的再利用方式,相關宣傳活動得到北京衛視專題報道。
4月15日,本科生聯合黨支部聯合燕園街道辦開展“燕園街道無廢社區建設”座談會,會議期間,學生黨員代表向街道辦介紹了地方社區垃圾分類優秀案例,明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做好垃圾分類、提倡節約環保的重要意義,並交流討論了學院倡議的燕園街道無廢社區建設探討方案。
北京衛視專題報道黨支部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廚余垃圾堆肥實踐
本科生聯合黨支部還前往蘇州橋西進行垃圾分類相關走訪調研,交流基層資源回收利用經驗,宣傳綠色消費理念,凝聚基層力量,服務首都社區治理。入黨積極分子江劍飛參加調研後頗有感觸:“一趟走訪讓我大開眼界,最令我驚嘆的是,蘇州橋西社區到處是屬於‘社區’而非‘小區’的元素——基層自治、群眾參與,打破墻與墻、樓與樓之間的隔閡,更打破人性中慣常的惰性與冷漠,讓每一位社區居民都能夠找尋到自己的歸屬感。”
本科生聯合黨支部前往蘇州橋西進行垃圾分類相關走訪調研
構築綠色體系,實現知行合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製、推動習慣養成。”共建雙方切實考慮街道餐廚垃圾處理的可行性和風險性,采用定點定時收集、誌願者監督等措施,結合宣傳教育、居民調研、獎勵機製等多種形式,將綠色消費理念深植於每一位社區居民心中。
2021年4月23日下午,在垃圾分類實行一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共建雙方在承澤園社區組織開展社區“垃圾分類·循環回收”活動。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韓淩現場演示通過“家庭堆肥”實現廚余垃圾變廢為“肥”的方法,指導社區居民進行廚余垃圾本地消化再利用,最終實現社區廚余垃圾減量化,達到減輕市政垃圾運輸處理壓力的成效。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童昕介紹了參與環保公益回收的基本流程,采用公益金、兌換環保積分和現有收回人員合作等方式調動居民分類的積極性,推動居民習慣養成。
燕園共建雙方開展“垃圾分類·循環回收”主題活動
此外,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聯合黨支部在韓淩和童昕的指導下,於2021年11月26日前往燕園街道堆肥實踐基地開展社區堆肥實踐,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營建和諧人居環境。支部成員分別前往承澤園社區和蔚秀園社區收集落葉,為後續的堆肥工作做好準備。
生活垃圾分類不僅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落葉堆肥不僅是物質的循環利用,也是一種社區建設的治理實踐。預備黨員燕書欣對堆肥實踐進行了總結感悟:“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社區堆肥活動,能夠走進基層宣傳環保知識、動手實踐循環經濟是很難忘的經歷,是我們環境學科青年人運用所學、服務社會的新窗口、好機會。”入黨積極分子盧艷煜由衷感慨堆肥活動的社會意義:“在收集樹葉的時候,我聽說一位奶奶的花因為這些堆肥而開得旺盛,於是我知道了社區居民是樂意參加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活動還有助於廚余垃圾的再利用,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積極分子王靖翔對生態服務的價值有著獨特的心得體會:“當親自動手,在落滿樹葉的林地上將枯樹葉用釘耙鏟起,摞成小山時,我們才真切感受到了為環保躬身獻一份力的滿足感。經過帶隊老師的講解,我們得知這些枯樹葉經過一個冬天的發酵,就將蛻變成可供花草生長的肥料。作為環境學子的我們,有機會參與到大自然的物質循環中,有了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更深切的感悟。”
黨支部開展社區落葉堆肥實踐
黨建引領發展,青年服務國家。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聯合黨支部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通過循環經濟專業實踐響應時代號召,與燕園街道合力探索新時代下基層治理新模式,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共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新社區,助力首都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攻堅戰、持久戰,黨支部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學科特色,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砥礪初心使命,貢獻青春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