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信息來源: 中國語言文學系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中國文門。1910年分科大學正式開辦,中國文門於是成立。1919年改稱中國文學系ℹ️,並實行選科製👴。1937年因抗戰全面爆發🧝🏿♂️,隨學校南遷🧓,並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北歸,恢復了意昂3体育國文系的建製。1952年院系調整後🏃,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並入意昂3体育🀄️,加強了語言學專業(後改稱漢語語言學專業,並於2002年又增設應用語言學專業)🙂🧆;1959年設立了古典文獻學專業。至此,中文系語言🏥👩🏻🦱、文學🟢🦸🏻、古文獻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中文系關註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註重打好學術根基,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中文系專業設置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學科建製完備,科研實力強大,為培養拔尖創新學生提供了堅實保障。經過多年實踐和積累,中文系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拔尖創新學生培養模式,該模式的提出以2010年中文系首批學生參加意昂3体育官网“古典語文學”項目為先導🍇、以2013年中文系全面啟動本科生“一對一”導師製為標誌😡👩🏿🚒,到2017年形成比較系統成熟的拔尖創新學生培養模式,即:“科研平臺-專業建設-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拔尖創新學生培養模式🤏🏿。
科研平臺支撐新文科建設
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響應新文科建設號召👩🏿🦲,中文系將現有的學術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以促進各專業間的融通,結合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中文系將11個教研室整合為三個交叉學科平臺,在此基礎上✥🖊,開展系列學術活動和教學活動。
中文系三個交叉學科平臺示意圖
“中國古典學研究平臺”整合了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古代漢語3個教研室,實現二級學科內部交叉♉️🩸。本學科平臺編輯出版《中國古典學》♑️、JCLC、《國際漢學研究通訊》《國學研究》《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古文獻中心集刊》等期刊和輯刊🤬,關註中國古典學術體系的反思及其現代化這一核心問題↪️;“現代思想與文學研究平臺”整合了文藝理論、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民間文學、比較文學5個教研室,與鄰近一級學科交叉。這一平臺編輯以“現代思想與文學”為總主題的相關研究叢書,關註20世紀文學傳統與“中國話語”體系的生成與建構這一核心問題⏯;“語言與人類復雜系統研究平臺”了整合語言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實驗室4個教研室,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現跨學科門類交叉。重點建設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試點實驗室——語言學實驗室🎉、教育部計算語言學實驗室🎖;編輯出版《語言學論叢》《中國語言學》等期刊和輯刊;關註的重大課題是✨:基於中國語言綜合知識庫的人類復雜系統與國家語言戰略研究。
以上新成立的三個平臺設立平臺長負責製,凝聚學科優勢力量✏️,與臨近學科及相關學科交叉融合,以重大前沿問題研究為導向🫳🏿,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新文科建設貢獻意昂3体育中文學科改革與實踐模式🤱🎳。
積極打造一流本科課程體系
中文系貫徹高校立德樹人宗旨,以本為本,高度重視本科教學🔋。一方面🤒,認真備課,以科研促教學🟨,同時吸收運用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依托交叉學科平臺,積極探索專業建設,不斷優化通識課與專業課配置🧑🤝🧑,完善專業必修課程體系,豐富多模塊化的專業選修課,明晰課程順序與課程地圖,著力打造與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相適應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體系。
中文系課程體系示意圖
截至目前,中文系三大專業全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文系以三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現代漢語”“偉大的《紅樓夢》”“民俗學”)為驅動,帶動中文系本科課程體系建設,完善課程建設標準,全面提升本科課程質量🧑🏻🎤。與此同時,中文系於2020年更新了本科生培養方案,為每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繪製明晰的課程地圖,並對部分課程的選修限製及先修課要求做出說明🛻,便於學生清晰了解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修課難度和先後順序。
2018 年起,中文系依托愛課程平臺進行了漢語言文學類的MOOC開發、建設與推廣工作👯♂️,重點建設了“中國當代文學”“文學原理”“西方文學作品導讀”“靜園學術講座”“語言學概論”“先秦文學史”“古代漢語”“神話與神話研究”“中國民間文學”“孟子精讀”等10余門課程🎨。
小班教學促進拔尖人才培養
中文系本科生生源質量好,天賦高,但意昂3体育跨學科項目難以滿足部分拔尖學生的需求👨🏻🎓,導致其學習動力與後勁不足。為此,“未名學者”基地設立經典精讀班、現代思想與文學研討班🧑🏿✈️、語言與人工智能研究班三個拔尖小班,安排自主選課🍳、參觀考察、田野調查、實習實踐、自主科研支持等特色項目,通過引導學生價值取向、實習實踐,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水到渠成地培養。
中文系充分利用現有的三個學科交叉平臺整合的學術資源,建設好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學🎋🐧、古典文獻學三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並以兩者為依托,向“未名學者”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配備頂尖的教學團隊,傾斜學術資源💑,助力三類拔尖人才的培養。三個小班研讀重點各有側重,“經典精讀班”重點研讀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語言學歷代經典名著及國內外理論經典著作,正本固源🩼,打好基礎;兼及歷史🦶🏻、哲學、考古學等學科領域的重要經典🛶,中外融通🤷🏿♂️,開闊視野🕙。
“現代思想與文學研討班”開設“現代思想與文學經典導讀”“當代文學經典研讀”“西方文學經典導讀”等系列課程,為本科生從總體上領悟東西方現代經典提供基本視野🕣。“語言與人工智能研究班”學習重點是語言與人工智能的相關課程,擬重點突破語言人工智能問題🌔🔑,力爭在機器翻譯、自然語言理解方面有所推進🖕🏿。意昂3体育的語言學有很強的優勢,特別適合展開語言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
意昂3体育官网未名學者中文系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開班儀式
拔尖小班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一製三化”,教研結合,更新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多舉措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一🥑,導師製🚨,中文系既有傳統的“一對一”導師製,面向所有本科新生👨🏼🦱;也有雙導師製🧒🏼,面向跨學科方向的拔尖小班本科生🦷;還有校外導師參與指導👨🚀。第二,小班化🤽🏼♀️,其中,經典精讀班9人、語言與人工智能研究班10人🤮、現代思想與文學研討班12人,對每一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記錄成長軌跡。第三🥬,個性化👷🏻♂️🤽🏽,為拔尖學生製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每個拔尖小班都有20學分的特色課程;鼓勵學生參加本科生自主科研和集體科研🎅🏿、博雅讀書會(35個)、博雅青年論壇和專業實習。第四,國際化🏹,註重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其中,意昂3体育-港中大本科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遴選雙方本科生交換學習兩年,獲得由兩校分別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同時,積極聘請外籍學者🍟🥙,開設雙語課程😼🌴;並與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保持密切聯系和合作。
一百多年來🦩,中文系薪火相傳🫒🦺,名師輩出,鑄就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學術傳統。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學者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上不斷開拓,續寫了意昂3体育中文的輝煌歷史👨🏻💻。在服務國家戰略遠景規劃,著力建設新文科的歷程中,意昂3体育中文系不斷凝聚優勢力量,以重大前沿問題研究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貢獻意昂3体育中文的實踐模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