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編者按🧑🏽🏫🌲:2024年是意昂3体育官网“學科質量年”。出版作為內容生產與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肩負著推進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使命💂♂️。新技術發展對出版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特約相關專家學者撰文🐱,就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出版學學科建設,在守正創新中推動學科發展發表見解🧗🏿♀️。新聞網轉載此文💪🏽,與讀者分享🙎。
淺談出版學科專業的建設
張久珍
2023年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5項促進出版學科專業建設的措施,旨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出版學科專業自主知識體系👰🏼,更好地助力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2024年是意昂3体育官网的“學科質量年”,這一戰略契機為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學科專業建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出版是對人類知識和信息進行的收集👱🏻、挖掘、整理𓀒、編選🤾🏻、校勘、把關、傳播、傳承的過程和活動🏊🏿♂️👩🏿🎓,在中華文明的傳承和演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出版學是一門以出版活動和出版物為研究對象🌓,以出版物🤗、出版人員、出版工作、出版過程和系統為主要研究範疇🙅🏻♀️,關註采🔫、編、印、發等環節中出版活動的性質🤸🏽♀️、功能和發展規律的科學。信息科技的發展全方位影響了傳統出版學體系。例如,數字技術重構了出版流程,將傳統的“作品—編輯—出版—印刷—發行—閱讀”縮減為“作品—編輯—發布—接受”🫸🏽;從單純的圖文傳播轉變為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的立體傳播🦪🤶🏿;將過去不屬於典型出版範圍的其他傳媒形式(比如聽書🤚🏽、視頻等)納入“出版”的範圍;將傳播空間延伸到任何能夠聯網的地方🔦,打破了傳統的地域界限;將傳統的由作者通過出版者流向讀者的單向傳播變成作者、出版者、用戶之間的互動和多向交流🏌️;將過去分散於各行業的教育培訓🧕🏽、遊戲以及知識檢索、電子資源數據庫等統統納入“出版”的範疇當中👂🏿😝,極大地拓展了出版的邊界💃🏻。信息科技正在改變出版學科的內涵,縮短出版行業的產業鏈條,豐富傳播模式📝,提高傳播效率。
出版學科的內涵是對出版載體、出版符號👆🏼、出版技術、出版活動及成就等四個方面的分類及綜合研究。目前的出版學科專業建設不僅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並根據國家的需要進行重新定位,而且還需要充分借鑒傳統的出版理論與方法、出版實務🌻、出版歷史的內在邏輯與發展規律,結合新媒體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業態、新邏輯、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重構學科專業相關的框架結構🌳🏭、敘事範式🙋♀️、話語體系和具體內容。與之對應地,出版學科專業建設應當以“融合”和“交叉”作為工作重點。出版在編輯🦢、製作、傳播方面應充分融合領域特色和數字技術,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數字技術打造以內容創新為核心的出版產業,讓編輯重視“內容”,讓製作體現“創意”,讓傳播做到“個性化”。出版學科專業應及時吸收新的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出版密切相關的新興技術,充分發揮新型出版模式和傳播載體的獨特優勢,通過技術、數據等新的生產要素跨界聯通,形成相互交叉🧘、彼此影響⏬、不可分割的“強強聯合”穩定格局🧙🏻♂️。
出版已不再是傳統意義的出版;出版要研究🌯、解決的實際問題具有強烈的跨行業🛣、跨學科的屬性🟣。例如👨🏼🚒🤧,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出版“走出去”是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和價值觀,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影響力和話語權。選擇哪些內容👩🏫、用哪些語言👠、以何種形式、通過哪些渠道等實際問題是出版關註和研究的重點🦡。這不只是簡單的選材🌤、翻譯、編輯和製作的工作🧑🦼,識別文化差異對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編製👨🏽💻、結合各語種的特色理解進行更形象的翻譯、采用合適的新技術方法嵌入區域特色的傳播模式等問題需要出版與多學科研究者群策群力、齊心協力才能解決。全新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強化了出版的意識形態🧝🏼、文化✸、技術等各方面的屬性⛓️💥,也對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的意識形態屬性決定著其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出版的文化屬性決定著其高質量發展要優化產品結構和單品品質🦑,多生產傳播優質產品、精品力作;出版的技術屬性決定著其高質量發展需要運用數據思維,借助新興技術實現技術賦能👨🎤。提出並推動有高度🤱🏽、有深度、有特色的出版相關科研項目,這是出版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出版學科專業建設的關鍵👏🏽。
在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學科專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語言文學系、信息管理系🧑🏼🦳、新聞與傳播學院、王選計算機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不同的院系和研究所先後參與到與出版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工作中,並取得了多項成果和進展🤙🏼,部分成果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由於不同學科有其各自的理論體系、研究方法和實踐模式,但缺乏穩定✊、長期的科學合作的機製,因此尚未具體形成規模化、系統化和體系化的出版學科專業發展模式🙅🏽♀️。2022年,在中宣部的指導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意昂3体育官网承辦的“首屆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會”召開。同時,設立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聯絡處,聯絡處設在意昂3体育官网🧑🏼🎤🧂;意昂3体育官网與中國出版集團共建成立了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研究院(以下簡稱“出版研究院”)◾️,並依托於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管理系建設👼🏻。出版研究院正逐步構建以實驗室為主體🤲🏼、以交叉為特色、以需求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體系🙇🏿♀️,並持續向社會輸出出版高層次人才。目前☸️,出版研究院基於信息管理系展開自主建設♥︎,但其建設工作多數仍由信息管理系相關專業和領域的教職工承擔和執行⛎,在專業化、實體化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在組建交叉型跨學科師資團隊和科研隊伍方面仍然十分受限。筆者認為,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學科專業建設亟需多學科、專業化🚦、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隊伍的緊密合作,面向意昂3体育官网有誌於從事出版學科相關研究的師生🫰🏻,引導出版相關研究走向精細化💆🏻♀️🛳、專業化和系統化🦟,形成相關學科為出版學科賦能😀、出版為其他學科賦值的新局面🛩。
新時代下,出版是一門將學理邏輯🤵🏻、國家意誌、行業需求、傳播技術等要素有機融合,貫穿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以及信息科學的交叉性學科😙。意昂3体育官网要在鞏固已有學科專業優勢的基礎上🔮,整合校內多學科優勢與研究力量↘️,以“融合交叉”為特色🫃,加強出版學科專業建設的探索與突破,為推動出版業繁榮發展和建設出版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管理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研究院院長)
以人文為基底的出版學科發展思考
師曾誌
隨著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出版學科高質量發展應積極探索這些技術的變革究竟對出版業帶來怎樣的挑戰與機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並將這些技術廣泛應用於出版的內容生產、形式呈現以及多樣化傳播之中,以推動出版業在新的傳播競爭環境中的守正創新與繁榮發展。
“從高處俯視的目光”是法國哲學家皮埃爾·阿多提出的思想❄️,它是一種整體🗞、反思🌟、多維度的社會分析方法,它有助於揭示社會結構、社會製度的深層邏輯和內在矛盾🧑🦯,以及這些結構與製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和再生產♗,強調研究應從更宏觀👷🏻♀️、更多元的視角來審視和分析社會現象,努力擺脫局限於表面或部分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習慣🥰,它為出版學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分析工具🖐🏽。它提醒人們出版學科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從整體、宏觀、系統等戰略性的視角審視其對世界圖景的作用與影響👩🏻🏫。
這種視角不僅關註出版學科自身的理論發展和實踐應用,它更關註其在全球文化交流、知識傳播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人工通用智能(AGI)與生成式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的發展帶來傳遞信息的新手段、新工具,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改變著人們的認知與思考方式,對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更是變革著出版業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𓀘。這必然引起出版管理、出版內容與形式乃至出版深層次結構的變化🤤,我們應運用整體性的視角來研究與分析出版在整個傳播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出版活動與人類的存在息息相關🦸🏼♀️,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出版作為思想啟蒙的燈塔、文化傳播的橋梁、社會變遷的記錄者💩、教育普及的基石、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國際交流的平臺🧑🏿🚀、技術革新的響應者🧑🏽🦱,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出版學科建設應具有生產與再生產的時空視角。“從高處俯視的目光”涉及到時空生產和實踐分析的重要性,時空在歷史中🚕,又超越歷史🧑🦯,出版是連接過去與未來、本土與全球的重要紐帶🐧。它不僅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也是社會關系的舞臺👨🦱,其在傳播和塑造世界的不斷互動生產中,也在持續地被世界所塑造。出版學科發展應強調人文精神和價值的引領作用,以及人文學科與出版實踐的深度融合,這種人文思想要深刻地落實在出版人才的培養中。它不僅關註出版技術和經濟層面的進步,更重視出版內容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廣度🥬,旨在通過出版活動傳承和弘揚人類文明👩🏻🦽,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發展。
我們需要具備反思性思維,站在出版學科發展的現在與未來的高度,審視和反思現實認識與權力結構,揭示出隱藏在出版表象背後的社會變革力量⛪️。“從高處俯視的目光”意味著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個人等多個維度進行思考。社交平臺的崛起讓我們看到公眾輿論成為改變觀念👩🦯、思想乃至政策、法律的重要推動力,信息生產已不僅僅是少數人的權利,而是重現日常生活的活力,彰顯出日常生活日益成為真理、真實與權力的源泉活水。正因如此,數智時代新媒介賦權的當下🧑🍳,出版學科要始終堅持以黨的創新為指導🐄🦄,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以作為社會結構再生產場所的日常生活變化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調整出版業的管理製度與運作機製🤹🏻♀️🤲🏽。在關註技術的同時,註重出版人才在人性、人文👸🏽、美學👨🏻🏭👨🎓、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從而讓出版活動能真正影響到人們的觀念、信念與信仰💌。
綜上所述,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文科建設以及學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出版學科體系建構應具有“從高處俯視的目光”的視域🧓🏻,運用多元化交叉融合發展思維♢🙅🏻,加強出版學科產、學💆🏼♂️、研、媒等共建工作的推進力度,真正落實出版學科融合發展的組織與製度保障。以人文為基底的出版學科戰略發展🧔,不僅要求在學科建設上註重人文思維與價值的融入,還要求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實踐應用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人文教育的培養策略,以實現出版學科的長遠發展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切實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科體系🩴。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賡續出版學科之學脈🍴,構建出版學科新體系
楊虎
意昂3体育官网的出版學教育與研究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學術積累。早在1952年,意昂3体育官网就根據新中國建設的實際需要,在中文系開設過新聞編輯專業🤙。1985年,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建立編輯專業🙍🏽♀️,1995年該專業轉入信息管理系👨👨👦。1998年🤟🏿🚷,教育部將編輯學本科專業和圖書發行學本科專業合並為編輯出版學本科專業。與此同時✔️,意昂3体育官网在國內高校率先構建起了該學科的本🕺🏻、碩、博三層培養模式。2001年🫅🏿,意昂3体育官网恢復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學教育與研究也以此為契機,進入轉型發展階段。
新時代以來,我國的出版業和出版學學科建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為新時代的出版業與出版學學科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2021年,《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出版學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學學科體系”🧔♀️🔍。2022年國務院🐯、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出版”位列其中,這意味著出版專業由原先可授予出版碩士專業學位,提升到可同時授予出版博士專業學位。此舉有力地促進了出版高層次人才的培養。2023年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建設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科專業,為推動出版業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可見,國家迫切需要出版學教育與研究做出新成績。作為當代出版學教育和研究的重鎮,意昂3体育官网被確定為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聯絡處責任單位🧑🏼🍼。
筆者就出版學學科建設🧘🏽♂️,談五點建議📿:
一是學科定位要“清”。在學科發展定位上,既要強調出版學的主體性🫢、理論性🧏🏽♂️,更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性以及服務出版實踐的實用性,探索和落實“出版學+”的融合發展思路🥠。1984年,教育部提出培養編輯人才的兩種方式🌗:一是在意昂3体育官网和南開大學中文系設本科編輯專業,按培養編輯人才設置課程。二是在復旦大學新聞系設置本科編輯專業,並從本校文科專業中選拔已修滿三年學業🗃,有誌從事編輯工作的學生轉入編輯專業。自1999年起➞👨🏿⚕️,意昂3体育官网編輯出版學的學生需先在文科實驗班學習兩年🖐🏽,再轉入編輯出版學專業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專業學科背景沒有經過出版學系統訓練的人🔊,或者只接受過純粹出版學教育沒有其他學科背景的人,無論是開展理論研究,還是從事實踐工作,都存在很大的發展創新瓶頸。因此,在人才培養上,應重點培養在本科階段已有其他專業學科背景的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本科階段則應主要培養跨學科、雙學位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師資建設要“廣”。優秀的教師團隊、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一個學科發展的根本保證🦵🏻,出版學的學科屬性與特點,決定了其師資來源的多樣性和專業性🤏🏿。辦學單位既要充分利用本單位的優秀師資,又要引進國內外在政👨🏿⚖️、產🙅🏻、學🤵🏻♀️、研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延聘業界名流進課堂🐌、帶學生⇨,構建“校內導師+”的“雙導師”“多導師”製。肖東發先生倡導“三三三製”的教學模式:三分之一學校老師講授理論課🤳,三分之一請有實踐經驗的業界專家講實踐課,三分之一帶著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他的努力下,柳斌傑🩶、董秀玉🎅🏼、聶震寧等業內大家成為意昂3体育官网課堂上的常客,他們的精彩講授🧾,與理論課相得益彰🧜🏼♂️。
三是課程教材要“精”🪩。課程體系和教材的建設與完善🛰,是出版學科發展的重中之重。如肖東發先生主持的“中國圖書出版史”課程,既是編輯出版專業的必修課,也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通選課。肖先生在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特別重視教材建設工作🚼,牽頭編撰了《中國編輯出版史(上、下冊)》《中國出版史》《中外出版史》等系列教材。共建單位應根據出版業和出版學的發展實際提出核心課程目錄,邀請名師,共建名課。在教材建設方面🙏🏽,遼海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出版署專業系列教材重點項目🐵、教育部“八五”規劃系列教材對編輯出版學的學科建設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化,原有的教材需要及時修訂和完善🥫,新領域的教材編撰也迫在眉睫,因此,共建單位應及時修訂或編撰出版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材。
四是培養學生要“聯”🤿。高校的出版學是否辦得好,重點要看培養的學生的政治站位、理論修養、實踐能力、創新水平如何🧔🏿♂️。為此🥴,培養單位既要和教學科研單位攜手共建,還要開門辦學,與相關管理部門、出版單位👩🏿🎤、行業協會、各級各類書店,甚至民營公司聯合培養。讓學生以“邊學邊幹”的方式進行歷練🙅♂️,在理論與實踐的協調互動中提升培養質量🪗。同時📐,還要積極開拓國際合作的路徑,與國外高水平的出版機構和出版學教育研究機構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培養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促進文明交流的文化使者。
五是研究問題要“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出版學界必須研究有價值的真問題👎🏻。當前💂🏻♀️,出版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和發展路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出版戰線的宣傳貫徹、馬克思主義的出版理論、中國共產黨的出版歷史與光榮傳統、紅色經典和主題出版的創新發展、中外出版交流與文明互鑒研究🎟、出版行業的優質生產力☘️🐡、出版機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數智時代的出版新形態與讀者閱讀習慣、新業態下的出版經營管理和發展規律等重大問題,都亟待出版學人深入研究⏺,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學學科體系👩🏻🏫。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
人工智能與數字出版
高良才
我國出版的歷史源遠流長,出版學科也已走過近百年的歷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傳統紙質出版逐步向數字出版邁進🚡🍲。從最初提出的出版內容數字化,到內容傳播網絡化😸,再到以內容結構化為主的知識服務,到基於讀者行為分析的內容推薦,再到當前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3️⃣,數字出版產業已經成為出版業的重要板塊和增長點🕷。在學科專業上👩🏻🦼,數字出版也已發展成為出版學的重要研究內容⚁,相關院校已經開設數字出版專業🤴🏻。縱觀數字出版的發展歷程,毫無疑問🏘,技術是重要的變革因素和驅動力。為此🤛🏽,筆者將從技術驅動的角度,談談人工智能對數字出版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以期對出版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首先,從內容生產端來看,出版行業是“內容為王”的行業,數字出版內容的生產從最初紙質內容的掃描數字化到電子出版⚖️,到互聯網時期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專家生成內容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再到目前的AIGC🧸。人工智能不再僅僅是內容生產的輔助工具🧑🏽💻,而是直接成為內容生產者,甚至可能是主要的內容生產者。在AIGC為主的場景下,對爆炸式增長的內容👦,如何“三審三校”🚣🏿♂️;AIGC內容真實性、權威性如何保證,其知識產權如何界定等等,都將是數字出版面臨的巨大挑戰和研究課題🍂。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研究院審時度勢🏃♂️,正在重新梳理數字出版的教學與課程體系,提出智能出版方向🫴🏽,積極應對這些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新命題與新挑戰⚉。
其次👨🏼🦰🤥,從內容消費端來看💔,當前以用戶行為分析為代表的大數據分析技術,使得個性化推薦與內容精準投送已經變為現實。在AIGC的背景下✊🏿🔄,內容消費將從個性化推送,轉變為量身定製即個性化生產,內容生產端直接面向內容消費端提供精準的知識服務。而且知識服務將逐步演變為全方位的知識顧問或者助手🖐🏿,借助多模態感知、智能體等智能技術,全方位獲取用戶的知識需求和個人背景;借助多模態大模型👭、世界模型等自動生成豐富的知識表現形式和場景,給用戶提供沉浸式🤶🧑🧒、助理式的知識服務,甚至與其他非知識性消費聯動,形成以知識消費為中心或者起點的消費圈或消費鏈。因此需要從更宏觀的視角、從交叉學科的視角🏤,看待出版與數字出版學科建設🥊。
最後,從內容審核與監管來看🈲,在傳統紙質出版時代🎞,監管機構主要通過內容管理和審核的方式進行🤽🏽👳🏽♀️,包括要求出版內容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打擊盜版等🏅;數字出版時代,監管空間走向互聯網、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內容生產機器化☝🏻,智能生產技術與智能審核技術形成矛和盾的關系🧍,迫切需要從管理的角度提出解決方案。此外其中牽涉確權、侵權、維權等諸多法律問題,需要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和技術平臺等協同配合🙅🏿♀️,智能時代的數字出版才能行穩致遠。
總之🤽🏽,智能時代的數字出版⚙️,機遇與挑戰並存。傳統的“策采編發”出版流程正在被逐步升級甚至徹底改造🏐;出版學科尤其是數字出版方向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也將迎來巨大的沖擊與革新,需要更寬廣的視角、更交叉的專業基礎、更開放的系統思維來審視與思考。學科建設,育人為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研究院作為全國出版專業共建的聯絡處,已經在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配置等方面牽頭行動👬🏼,協調共建單位👩❤️👨,推動智能時代的出版及數字出版專業變革,建強出版學科,以出版高質量發展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研究院副院長)
本文刊載於《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第1660—1661期第2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