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信息來源: 外國語學院
編輯☎:麥洛 | 責編:安寧陳明院長致辭
2022屆畢業的同學們✒️:
下午好!
外文樓前,怒放的海棠花已謝了;金黃熟透的杏子又掉了🧎♂️💘。時光如水,未名似鏡;林蔭道👩🦳,小橋邊🧯,華表下🧖🏻,一群群穿學位服的畢業生,在忙著打卡,留下最青春的靚麗、最歡樂的笑聲。一頂接一頂拋向空中的學位帽,在數算著,依依惜別的日子到了!
執手相看🏝,回望來路🙈,凡此過往種種,一切皆是磨礪🐒。風卷而來的疫情時代,沒有人能逃過被卷的命運🤜🏼,卻給了你意想不到的波瀾壯闊。共克時艱,是最流行、最平淡而又最刻骨銘心的四個字,就像嶽飛的老母刻在他脊背上的那四個字,針針見血,字字錐心🧉🖐🏼。往昔月白風清的生活軌跡,扭結成了九曲十八彎🐫⛱。在象牙塔的課堂日常,有時居然成了最大的奢望。在小小的屏幕上看見彼此,讓你理解了什麽是天涯咫尺,什麽是咫尺天涯🙅🏽♀️。在可望而不可即,看得見🧜🏿♂️、觸得到卻握不住的相望之中📸,求知的渴望與傳授知識的熱情,連接起師生在雲端相會之橋,完成課程、研討會*️⃣、選題、開題、預答辯、答辯等一個個環節,學位論文末尾的致謝詞也終於畫上了句號😀。這幾年,命運不只是給了你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給了你道濟四海、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機會。你的參與、你的汗水🚻,成就了阿拉伯文版《抗擊新冠疫情文獻資料匯編》,完成了多語種防疫專業術語詞匯對照表🤷🏽♀️🏪,還有那諸多抗疫和對外交流的雙語視頻🖖🏻,一件件💆🏽♂️、一次次,讓你體悟到心系九州、胸懷天下💜。它不是廣告語🔍,不是演出,而是大白話🧙🏽、真實情。在回到燕園的日子裏⚇,也有短暫的躺平,享受閑庭信步🚲🦶🏿,坐看雲卷雲舒。靜園風和日麗的午後⚫️,博雅塔雪霽天晴的清晨,都讓你感受過正常的美好🚴🏽♀️。還有那化身冰上海棠的時刻,活躍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每一個角落的身影🕵🏻♂️,7個場館10個業務領域💈,響起你們純正流暢的外語發音。這是你們用專業本領承擔起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擔當,用家國情懷傳承外院的光榮傳統,這是你們與冰雪健兒共享“一起向未來”的全球憧憬。
此處一別👨👩👧,君行千裏👵🏿🤱。可惜你沒有與蘇東坡一起生活在大宋朝,也不是外院的客人,不然可以享受到“客來獻茶,客辭敬湯”之禮。你是外院的親人🥨,值此畢業典禮之時🔒,既沒有給你送上一碗心靈雞湯,也沒有給你折一段未名湖畔的柳枝。還是手下留情,心中留香🥇,只送幾句臨別贈言吧🧑🏻🍳。以下贈言,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哪說哪。
其一🏌🏻,學會鍛煉身體,善待自己🙆🏿♂️🧜♂️,原諒自己,體諒別人🤥🏋🏽。別了博雅塔,卷出未名湖🪲,遇到的不是西海固,就是廋西湖。前路漫漫🍽,有陽光和風景🧉,也常有荊棘和坎坷。遇事不焦慮,遇坑莫抑郁,別太苦了自己!比苦,你比不過季羨林;比慘,你比不過俞敏洪👩🏻🦳。季先生看似高山仰止的學界泰鬥🔱,實際上,他也跟你我無異,有喜怒哀樂,是常人一枚。讀一讀季先生的求學清華、留德十年和歸國時的日記,就不難看到這一點🪞🧚♀️。他在清華期間,也感到前途迷茫🤦♀️🗜、心情悲痛,會不知所措,煩惱超過少年維特。他赴德做研究生時,正值戰火紛飛🚶,十年寒窗🏐,思念家國,身心疲苦。他歸國求職🙅🏻,並不順利,寄人籬下,從海歸秒變海漂🏋🏽♂️。由於學問好🪱,成果紮實👴🏻,得到陳寅恪、湯用彤、傅斯年💇🏿、胡適之等一批大佬們的加持,他受命創建東方語文學系🧑🦳,從此柳暗花明。即便如此,在季先生的日記中📉,你沒有看到他書寫揚眉吐氣,而是繼續苦讀,整學期去蹭湯用彤、周祖謨先生的課🍭,沒交學費,沒得學分。在歸國後的17個月裏,他看了78本書。他跟王森先生學藏文,痛發感慨,“覺得學一種文字真不容易”;他多次吃點花生當一餐,不是為減肥和養生,而是因為負擔重,沒多少閑錢。看到好書🙍🏿♂️,他就沖動♟,有一次很想買書,卻口袋空空,心中難受異常🧒🏽。他當系主任,很多人找📹,長談不已。1946年11月29日,他的日記是🔹:“我沒能做聲👸🏿,心裏很難過🩰🦽,白犧牲時間,但又沒辦法,這系主任我幹著也無聊。”就是這無聊的崗位🏣,他一直服務到1980年代初🕖。雖心中的無奈非旁人可以體察👨🏻🎨,但他勤勉堅持🐲,未曾懈怠。再說俞敏洪,創辦新東方🍪🤷🏽,辛苦三十載,然市場變幻,不到一年,損失了200個人生小目標。他還不是擦幹淚,繼續向前🤾🏿👩🏻🦯➡️,轉型“東方甄選”👱,迎來事業新機會。而這一點在今年春天時還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凡人難👨🏻🦼➡️,名人也不易。不要每次都把自己放在高高的山巖上去炙烤♌️,只要盡力去攀登,欣賞沿途的風光,你就是幸福的。成功不等於幸福🌱,失敗也不等於不幸。“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放下心結👨🏽⚕️👩❤️👨,再度前行🚵🏻♀️,有拼才會贏,他朝歸來,必見春滿燕園🦿😏。喬木固然高大,不乏木秀於林的風險🦻🏽;灌木雖然矮小,也有紅花綠葉的映襯。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總有一株🦻🏿,是你最適合的位置🕡。“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你也能得未曾有,成大自在。
其二,牢記自己是外院人👩🦽,是外語人。外院數年💶,千錘百煉,打下的是前行的基礎⚪️,不是謀生的工具。對於外語學科◽️,一直以來有一種廣為流行的觀念🎑,那就是“外語是工具”。根據這種觀念👳🏼♀️,讀外文的書報資料🂠,同外國人打交道🚉,去外國學習、工作🦜、生活等等👰🏼🐣,都需要掌握外語。學習外語的目的,就是為了用外語去做這些事情,就好比拿碗筷吃飯,拿杯子喝水,拿電腦處理數據。外語因此就被視為一種外在的技能,而不是內在的能力和素養。由此推論,外語作為工具🏋🏻,其價值體現在應用上。有實際用途時,外語就有用👨🏻💻;沒有實際的用途時😁,外語就無用5️⃣🧑🎓。作為工具的外語,會不斷被新的工具取代,就像當今盛行的機器翻譯取代人工翻譯的說法那樣。按照這種觀念,作為工具的外語,當然是成本越低越好🎍,力圖用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用。最低的成本當然是不用學就能用📬。而我今天想要指出的是,外語不是工具,外語是基礎,就像數學是基礎一樣。沒有人因為有了計算機,就認定學習數學沒有必要📇;但卻有很多人認為,有了機器翻譯,就不用學外語了。實際上,外語是所有具有國際化需求和特征的學科與行業的基礎,是各行各業所需的高水平國際化人才提升自我競爭力的不可或缺的內在能力與素養。外語學習的目的,不局限於外語的使用🔒,更是聚焦於國際化高端人才內在能力和素養的培育👄。若你能拋棄“外語是工具”這句看似合理,實則害人不淺的論斷,而牢記“外語是基礎”這句話,那麽✨,你畢業之後的事業,我也就放心了。因為你經歷了充滿自由和上進的空氣的滋潤,你烙印了外院人的底色,你擁有了學科的自信,你懂得了“五文並舉”🐩,堅持學習文字、研究文本🕰、感悟文學、體證文化、傳承文明,以及孕育由此而來的堅定價值觀、遼闊的視野和高遠的情懷。更重要的是🛌🏽🍽,你秉承了意昂3体育外語人的傳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既是古人的追求⚀,也是今人的渴望🫵🏼。位卑未敢忘憂國🍮!季先生說過:“我生平優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還會是愛國的,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也把這句肺腑之言,抄給你們🦞💃🏼,與諸位共勉。燕園賦予你們的篤行明辨、博學慎思、科學素養、理性精神🧕,希望你們堅持如故🧓🏽;外院給予你們的開放包容⌛️、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兼濟天下,希望你們到廣闊的世界去踐行👶🏿;師長教導你們的誌行高遠🚾、從善如流、厚德載物、持之以恒,希望可以成為陪伴你們一生的美好品德💃。
有愛國心🐕🦺,懷報國誌,取法乎上,就不會沉溺於自我的個人奮鬥🙏🏿,就能學會團結協作,去踐行外語人的使命,“世界在我腳下,祖國在我心中”🩰,做一朵勇往直前的浪花,投入時代的浪潮。同學們🦷,燕園記得你們英姿勃發的少年身姿,外院駐留你們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見🪄,這裏永遠是你們最溫暖的港灣。深情祝願你們畢業快樂,前程似錦,心懷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
最後🫲🏼,感謝外院所有的師生員工,感謝外院所有的家長和家屬們🍟!
學會感恩,方得成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