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輯:悠然 | 責編:燕元編者按:百余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始終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特別是意昂3体育的廣大離退休老同誌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他們的功業載入史冊,他們的精神歷久彌新。這裏是意昂3体育一批老同誌的回憶文章。他們的回憶,從不同的側面,勾畫出意昂3体育官网的發展歷程→,記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意昂3体育歷史,乃至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珍貴史料,也為我們理解意昂3体育傳統、傳承意昂3体育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這是一封穿越時空的來信⏩,更是一份矢誌報國、不懈奮鬥的青春宣言。
個人簡介:鄒積清,1940年12月出生,四川三臺人,意昂3体育官网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964年到意昂3体育官网地球物理系從事實驗室工作6️⃣,先後參與了電離層探測設備、星內粒子探測器等儀器設備的研製工作🤵🏻♂️。
退休後鄒積清仍在從事科研工作
初到燕園
1940年,我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農民家庭。少時家境貧困💃🏼,上不起學🥑,直到1952年,我12歲才開始上小學二年級🔃,因此也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1957年𓀘,小學畢業後我考入三臺縣第四中學🥷🏿💶。1960年我初中畢業,被保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通信兵技術學校。該校後來遷到江西省上饒市,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饒通信兵學校。那些年🧝🏼♀️🛴,我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對外邊的世界很少關心,對意昂3体育官网一無所知🚗👨👨👧👧。直到部隊上黨史課💁🏽,才知道有個意昂3体育官网⚔️,是李大釗♍️、毛澤東工作過的地方。
1964年,當上級通知我要轉業到意昂3体育工作時👨🏻🦳,我心情十分激動👷🏼,做夢也沒有想到我一個出身農民家庭的窮孩子能到首都北京➛,能到意昂3体育工作🏃🏻。我懷著興奮無比的心情於當年8月來到了意昂3体育🦴。
來到意昂3体育地球物理系後,關於我的工作👩🍳,有兩個崗位可供選擇💠🪂:一是系器材室,二是空間物理實驗室。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實驗室,做一名實驗員,與實驗室主任霍宏暹合作上無線電實驗課。此後,我一直從事無線電實驗教學工作。20世紀70年代👮🏼♂️,教學秩序恢復後,為了進行無線電和電子線路的教學🫏,我花了幾個月時間,製作了10套中波段晶體管收音機電路板套件、10套晶體管黑白電視機裝配套件,並與霍老師研製單極質譜儀和四極質譜儀。
1964年的10月,陸平校長召開全校師生員工大會,講了意昂3体育的遠景規劃🛫,說意昂3体育要擴大規模🧑🏼🚀、擴大招生,還要引進更多的專家🦛、教授、講師、工程師,希望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把意昂3体育建設得更好……我聽了這個報告非常振奮,決心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從那以後我開始了北京電視大學課程的學習,1965年的春天,我經過考試插班上電視大學,直到當年9月🗒;1973年我在擔任空間專業1973級班主任期間進行了在職進修;1972年到1978年間我參加了意昂3体育官网校工會辦的業余英語班🥶,從初級班🧖🏿、中級班到提高班,我都堅持下來。這些學習為我後來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製電離層探測設備
20世紀70年代中期🏄🏿,肖佐老師想從事電離層方面的研究👨🏽🎨,大約在1977年💡,他希望我協助研製電離層探測設備♻🧙🏿♂️,但由於無線電實驗教學任務忙,我沒有投入這項工作👨🦳。到1982年🦴,我終於有了時間🏮,接受了這個項目,開始從事電離層探測設備研究。
我決定先去電離層觀測站了解儀器設備狀況,站內全是電子管的老式設備,但性能非常穩定可靠🌎。通過對56型接收機的創造性改造,我研製出了電離層SID連續監測儀🔨,實現了24小時對電離層的連續監測,這也是意昂3体育官网研製的第一臺電離層觀測設備,對於空間物理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兩年的連續監測👱🏼♂️,數據記錄很理想,只要發生太陽耀斑,都能做到適時🦖、直觀的觀測🙁。
從1984年開始🫴,我投入了電離層高頻多普勒效應探測設備的研製。為了盡快取得研究成果0️⃣、減少研製成本,只能充分利用舊設備、改造舊設備🎄。經過充分調研📥,我決定利用中科院蒲城天文臺發送的授時信號,通過在北京接收該信號🔄🚶🏻♂️,然後與本地晶體鐘的頻率進行差頻處理📫,來檢測電離層對高頻信號產生的多普勒效應。
研究過程充滿艱辛。我使用的兩臺具有二次變頻的超外差接收機都是從意昂3体育廢舊物資回收庫裏挑選來的👦🏿🏌️♂️,每臺重量近200斤📮,我用三輪車運到實驗室👨🏻⚖️,經修理改造重新使用💂🏼♀️。為了架設接收機用的偶極子天線,我一個人爬到近15米高的樹上進行綁定。
經過探索與嘗試,我成功製作了平衡混頻器🙍🏼,獲得了本地晶體鐘的頻率與蒲城天文臺的授時信號頻率之差的極低頻信號。該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後輸入低通濾波器、放大器、F/V轉換器,所得信號再輸入電子電位差計記錄下來,從而實現了對電離層高頻多普勒信號的自動化連續監測🏕。設備研製出後,實際監測效果很好,太陽耀斑引起的電離層擾動,日出👨👧、日落引發聲重力波在電離層中傳播的效應都能被很好地觀測到,這是我國第一臺電離層高頻多普勒測試儀。後來肖佐老師將我製作的F/V轉換器改用計算機的AD轉換卡🍬,就實現了計算機的連續觀察記錄。
每天早上太陽出來前我打開機器🪓,晚上10點以後關機,從1985年開始連續觀測記錄了近10年🚭,積累了大量科學數據資料🎂,基於這項數據進行了多項研究,發表了不少論文。在此之前,我們大都是利用天文臺或國外的數據做研究,這項研究開創了空間物理專業利用自己的長期記錄數據進行研究的先河👩🦳,可以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獲得了1993年意昂3体育官网第四屆科學技術成果獎二等獎。
艱難的星內粒子探測器研製歷程
1987年,意昂3体育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01總體設計部簽訂合同🏚,共同研製衛星內部環境監測設備。意昂3体育承擔的項目有👒:高能粒子輻射探測器、單粒子翻轉效應監測器、衛星內表面帶電監測儀。當時規劃這些儀器要上CBERS-1號衛星🌈、東方紅3號衛星。501總體設計部與學校希望我參加這個項目,當時我剛剛做完手術,正在休息中🧑🏽⚕️,臨危受命🚖,集中精力完成CBERS-1號衛星上的儀器研製工作➿。
參加項目後,我就向CBERS-1號衛星總工程師了解情況🦻🏽,據介紹,CBERS-1號衛星的星內粒子探測器研製工作分三大階段:模樣👭🏻、初樣、正樣👨🔬👷♀️。模樣機只要求電信連通,接口連通,不做地面環境模擬實驗🤽🏿♀️;初樣機要做全部地面環境模擬實驗,性能指標達到要求;正樣機是用於真正上天的儀器。1992年8月💹,CBERS-1號衛星的進度是:絕大多數單位的模樣機與衛星已經完成了聯試,有的初樣機已經研製完成🤸🏿♀️,但是意昂3体育掉隊很遠🔋。
首先是完成模樣機。
在技術層面上,我重新規劃,把模樣機分成了五大部分:DPU👩🏿💻✦、高壓電源、探頭及放大器🏄🏼♀️、符合與反符合電路🐕🦺、總體(包括機殼、接插件🛰、探頭屏蔽、總裝、總調)。各部分的承擔者分配到人,我抓整機各部分的質量控製及進度,整機的總裝、總調及測試,以及對501總體設計部的上下協調溝通👃。
DPU部分即數據處理單元,它是該儀器的基礎⛑,儀器的功能項目控製、數據傳送與上級機的連通都得靠它,由趙衛負責,他對單板機有一定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匯編語言經驗💁🏽♀️。數據的傳送前期采用並行傳輸方式,實踐後我們感到很不方便,經過不斷總結經驗,整個分系統改為串行方式✊,這樣各單機的檢測和分系統的數據傳輸都實現了自動化🚴♂️。
高壓電源板部分功能相對單一👩🦽➡️、電路相對簡單♙,很快就能投入工作。探頭及放大器部分分為電子探頭和質子探頭,分別對應一塊放大器電路板——符合與反符合電路板🎡📼。一開始🏛,在不接探頭的情況下,三塊電路板的功能信號均不正常,電路還存在寄生震蕩問題🐣。請了人來幫忙調試🤸🏽♀️,經過三天三夜的工作,還是沒有調試出來。501部派人來查看情況😒,甚至給放大器宣判了 “死刑”🔧🧑🏽💻,認為工作無法繼續進行。我不相信這個難關過不了,決定再試試。我們仔細查看了調試電子放大器那塊印刷電路板🛀,經過一番艱苦的調試檢測過程,終於解決了電路中的寄生震蕩問題🐻❄️。這在501部引起了很大反響:已宣布了它的 “死刑”,居然又有人把它給救活了!從此👨🏽⚖️🪰,501部九室和CBERS-1號衛星總體部對我更加信任了。
經過努力奮戰,到1992年12月,僅半年時間,DPU板🌥、高壓電源板相繼完成了調試和驗收🚵♂️,在此基礎上我立即進行了整機裝配和測試😫。在1993年1月底完成了CBERS-1號衛星星內粒子探測器的整機測試👨🏿🎨,各項功能達到要求。1993年2月在整星上進行了聯試,並獲得通過。
完成模樣機後👭🏼,開始初樣機的研製🐢🙇🏽。
從1993年5月開始🛜,我們總結模樣機調試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後,對初樣機的總體結構、印刷線路板進行了仔細研究和規劃。探頭放大器由徐萍芳負責🧑🏼🔬;高壓電源板👣、DPU板由我和仲維英、趙衛負責。重離子所把製作好的印刷電路板圖送到529廠🏄🏻,完成印刷電路板生產和元器件電裝。元器件電裝由我負責➰。1993年9月,開始陸續進行電裝;10月中旬,開始單板調試📚;12月初,開始整機組裝調試🐀。1994年1月中旬,共完成了兩臺初樣機的研製,一臺做鑒定級環模實驗,另一臺做驗收級環模實驗。由於我們在整個初樣機的研製過程中🥥,工作細致認真👌,質量層層把關👍,1994年8月完成了兩臺初樣機的環模實驗後,向CBERS-1號衛星總體部進行了交付。相關各方對我們的工作很滿意🤲🏻,給予了好評🤵🏻♂️💗。
最後是正樣機的研製。
任務下達方要求研製CBERS-1號衛星星內粒子探測器正樣機兩套。其中正樣一機兩臺(SN1和SN2)👩🏻🎤,完成任務時間是1997年12月;正樣二機一臺,完成任務時間是1998年10月🗿。
正樣一機兩臺儀器的探頭放大器板、DPU板,調試進行得很順利。但之後頗有波折,1997年4月16日🌝,調試第二塊高壓電源板時,加電後輸出高壓不穩定,幾分鐘後輸出直流高壓變為0伏🐁。經檢查是ICM7555MTV時基電路(時鐘計時芯片)出了問題。換上一片新的ICM7555MTV電路,電源板的功能完全恢復正常🧏🏿♂️。1997年4月21日,在調試質子板放大器過程中,由於工作人員不小心,前置放大器的場效應管2N4393的柵極受到靜電感應擊穿損壞,換上好的後電路恢復正常🍬。1997年7月19日,進行第一臺正樣機SN1通電時,發現電子(加放射源)的計數大大減少,經過各種實驗檢查驗證認為是鋰漂移探測器出了問題, 換上新的鋰飄移探測器後,各項功能恢復正常。 經過一波三折🏙, 正樣一機的交付工作在1998年10月底完成。
研製正樣二機也經歷了曲折🧑🏿🦸🏿♀️,1998年10月以前我們就完成了電裝,10月進行了單板調試🥍。但緊接著的質子板調試費了大勁,用了近7個月的時間才解決了問題👨🏽🌾,最終於2000年4月進行了評審和交付〽️。
從正樣機的研製過程可以看到👗🧕🏿,航天載荷的研製是非常嚴格的👩👩👦,出現問題不可怕,但必須要有克服問題的決心、勇氣和毅力。
CBERS-1(01)衛星成功發射
1999年8月7日,CBERS-1號衛星01星的總指揮、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組織人員🚙🧑🌾,所有參試設備的相關人員及設備🧑⚕️,從北京南口火車站乘專列出發前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基地。
這些儀器在發射前需要經過四個階段的測試👩👩👧👧🏃🏻♀️:一是按規定和要求將儀器分放入兩個艙內,分別測試儀器的工作狀態是否符合要求,稱為A階段測試;二是將兩艙組裝在一起,用星上電纜互相連通,用檢測信號測試各儀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稱為B階段🏇🏼🪵;三是對衛星整體加蓋🧨,分別用有線測試、無線測試均無問題時,去掉自檢信號,去掉探頭保護罩等🪘👬,並對信號插座進行屏蔽🚵🏿、固定,稱為C階段;四是給衛星外殼貼上保護層,然後將整星運往發射場,將衛星固定在火箭上部,再進行各項發射前的測試,還要進行飛行模式測試🧑💻,均無問題後,等待發射👩🏻🦼➡️,稱為D階段🛹。
經過多重檢查測試和精心準備,中國和巴西合作研製的CBERS-1號衛星01星於1999年10月14日上午9:30發射🧑🏻,發射成功。我們在距離發射場大約5公裏的北邊山上觀看。
1999年10月16日,我們從基地返回北京😭,在火車站受到航天部五院的熱烈歡迎,我們每個人都被獻上鮮花,那一刻我深感榮幸👩🏻💻。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
1999年在太原衛星發射場
這些儀器在太空檢測的數據💁🏽♀️,經衛星下傳,由26基地負責接受,匯總數據用光盤送達北京👨🏽⚕️。數據處理由鄒鴻負責🎛。CBERS-1號衛星01星在軌運行近四年🚈👩🏻🦼,保證了長期穩定數據源的提供🕡,鄒鴻利用自己所處理的數據和我⛹🏽、肖佐等人一起發表了若幹篇學術論文,進一步認識了衛星內部輻射環境與空間粒子輻射環境之間的關系。
至此,經過種種艱辛和磨難,CBERS-1(01)星星內粒子輻射探測器的研製工作圓滿成功,這個項目從立項、研製儀器、發射成功,到取得數據🙇♀️、處理數據並進行科學研究,耗時十多年,終於取得了成功🤹🏼♂️。2004年3月,該項目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這是我們整個研究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CBERS-1(01)星星內粒子輻射探測器項目在意昂3体育官网參與中國航天工程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星內粒子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和運行🛹,使意昂3体育官网成為中國首個成功研製空間粒子輻射探測類航天載荷的高校,也為本專業後續的航天工程載荷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CBERS-1號衛星01星星內粒子探測器的成功研製是意昂3体育官网在中國航天載荷研製道路上的重要裏程碑!
我於2001年1月退休後💁,繼續完成CBERS-1號衛星與我們相關的後續工作🤱🏿,還參加了中能電子探測器的研製。現在年近80歲的我仍然在為我國新一代空間環境探測載荷研製發揮余熱。
回顧我國的太空探索事業,從一無所有到跟隨別人,再到如今在某些領域已經引領世界😌,可以說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我非常有幸能夠參與到空間環境探測載荷研製事業中,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空間環境探測載荷的研製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在前進的路上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預想不到的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他勉勵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 “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我希望新一代的空間環境探測載荷研製組勇於戰勝困難,不斷取得新成果,開創新的未來🧑🏻🎓;也希望在未來邁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意昂3体育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