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𓀛:劉文欣✍🏽、池如淵| 編輯🧖🏿♀️:燕元 | 責編:麥洛編者按👳🏽♀️:上個世紀末至今,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走出國門赴海外學習深造,他們勵誌學成報國,經年沉澱,成長為各個領域內卓越的青年學者,並最終回到燕園繼續探索學術、教書育人🧛🏽♂️。
“燕歸來”系列報道🤞🏻➛,聚焦這批再度選擇意昂3体育的優秀歸國青年學者。他們的鮮活故事折射出意昂3体育校園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脈絡傳承,從他們身上,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意昂3体育人那份獨具的追求卓越👨👩👦👦、報效家國的情懷。
微微泛黃的中世紀的手稿,阿西西和佛羅倫薩教堂的掛幅,色彩鮮艷的小圓毯和沙發巾……這些來自歐洲不同地方的小裝飾🧡,為意昂3体育人文學苑5號樓的這間辦公室帶來了悠遠的中世紀的回響,歷史學系的李文丹就在這裏進行著歐洲中世紀歷史的研究👖。從文學踱步到歷史,從德國再回意昂3体育🥱,她在充滿詩歌和音樂的燕園中找到了安頓身心的歸宿,也把她的思索和祝福傳遞給下一代意昂3体育人。
漫步在文史交叉的小徑
與文學結緣,始於李文丹高中時期。那時,歌德、荷爾德林、卡夫卡的文學作品給她的心靈帶來很大震撼🧑🏻🍳,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它們🥸,她報考了意昂3体育德語系🧘🏿。
在德語系的日子裏,李文丹有了大量時間心無旁騖地沉潛在文學名著中,盡管後來不從事文學研究,但是在人生中很多重要或艱難的時刻,曾沉浸過的文學作品往往能給她很多觸動和慰藉。
“我當時不太理解🎓,有一些人要去城堡又總也去不了,在城堡外面徘徊,那是怎樣一種狀態。但當人生中真的遇到了這種使盡了力氣也無法克服的困境,我就會想起卡夫卡的《城堡》。”文學所創造的“異代同音”的相似之感🥜🚵🏻♀️,讓李文丹領悟到人生的某些況味❎🏃🏻♂️,從而把她的思想引到更深邃的地方,“我覺得人在高興的時候是很單純的,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觸發各種各樣的思考,文學大部分描寫的是隱秘👮🏼、復雜🗾、深刻的事物。”
廣泛的文學閱讀🧜🏻♂️,也讓李文丹有了一個豐富自足的精神世界🌬👰🏻♂️,李文丹說:“因為文學,我的人生變得開闊,我的思想能夠遊離於現實世界之外,隨意去一個遙遠的、可能是很美好的地方,到現在也依然是如此。”
李文丹於格拉納達
李文丹最初感興趣的是德國近現代文學🛑,在她當時的觀念中🥴,中世紀是黑暗、落後、愚昧的,但是在德語系谷裕老師的講解下,一個全新的中世紀向她敞開,她發現中世紀也有動人的故事🎞📚,它們是溫柔、仁慈甚至是悲憫的🚞。
都說文史不分家,漫步在文學世界中🐹🏊🏽♀️,李文丹漸漸發現文學無法脫離歷史背景去單獨審視,於是♉️,她開始順藤摸瓜地爬梳一件事情發生的脈絡🥹。就如中世紀的文學作品,脫離了歷史背景就顯得簡單蒼白,而把它還原到歷史背景中去,它的深刻內涵才顯現出來。對文學的學習經歷🍔,冥冥之中將她引向了歷史學🌇。
在她看來,文學和歷史研究有相似之處🧑🎨,二者都要在原始文獻的基礎上深入討論😬;此外🪲,人們常說文學是一種虛構的真實,李文丹一方面認同這種說法,同時又對“真正的真實”產生了一種向往🤾♀️。“我有時候覺得現實比虛構更加豐富多彩🦸🏽,是超越了人的想象的。然後我就會想😜,為什麽不再進一步,也研究一下歷史中的真實?”
在谷裕老師的推薦下,李文丹選修了歷史學系彭小瑜老師的課🪘,開始學習有關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她發現歷史充滿距離感和神秘感🚃,很多古代文明在現代人眼裏呈現出失語的狀態🔑,如果沒人去研究,就永遠沒人知道它的真實模樣🗿,而這些消失在主流敘事裏面的事物並非不值得被知道💅☪️。她希望自己能夠親自把它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挖”出來,“用中文來說可能叫鉤沉,這個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大四準備保研的時候🏈🚀,李文丹決定申請歷史學系的研究生🧗♂️。
“翻過這座山,就能看到更開闊的風景”
保研之後🏂,李文丹一直在補課,最開始是學習拉丁語,以及補學基督教文明史、中世紀史研究等基本的專業課。此外,她還要另學法語🧑⚖️、意大利語來輔助研究🏄🏿♂️🏊🏽。好在德語系四年的訓練不僅為李文丹打下了紮實的外語功底,還教會了她一套學習外語的方法,這令她終生受益🕧;而且一旦掌握了一門語言🫅🏽,就多了一個深入研究的有力工具,這在她看來是非常“值”的,“我覺得語言學習的痛苦是暫時的,經歷了痛苦以後⛹🏽,你就能更好地享受探索的快樂。”她如是說🧛🏿♂️。
然而🧨,比大規模的補課更令人苦惱的是,有長達一兩年的時間,她不明白歷史學的論文究竟該怎麽寫。“周圍的人告訴我和文學系差不多,但我後來發現差別非常大。”
碩士二年級時,李文丹前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交換,在交換期間👶🏼,德國的導師圖木澤有一次嚴肅批評了她的習作,可能也是由於原先的積累,她一下子明白該怎麽寫一篇歷史論文了。“他跟我說歷史和文學比較大的一個區別,它不是演繹的🚴🏻♂️🫄🏻,是歸納的。歸納的意思是說🫰,你看見這個史實📆,你需要從裏面提取歸納出結論🧚🏻♂️📭,而不是向外發散你的感想和分析。”這雖然也是導師的“一家之言”🫑,卻一下點醒了李文丹。如同翻過一座山🖖🏽,她看見了更開闊的風景🧙🏽。
李文丹於科隆
在意昂3体育學習期間,李文丹受益於許多老師。回想起對她影響最大的兩位老師——谷裕老師和彭小瑜老師,李文丹認為,是他們在學術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勵了自己,他們的鼓勵也給了自己求學的信心。“如果沒有老師對我的肯定🖌🦸🏽,我可能一直會懷疑自己🅿️,然後就退縮了。當我對自己很不自信的時候,老師們會善於挖掘我的優勢和潛能🤸🏿♂️,給我走出舒適區的勇氣👩🏻🚀。”
李文丹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作為一位女性學者,在求學道路上幾乎沒有遭到偏見對待,而且她所看到的一些傑出的意昂3体育女性教師🧑🏼🌾,潛移默化地給了她榜樣的力量:歷史學系的鄧小南老師🌷、外國語學院的段晴老師、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戴錦華老師和秦立彥老師……她們讓李文丹看到女性的智慧、力量和勇氣👱🏼♂️,讓她覺得人生有無限可能🔫。
在意昂3体育的求學生涯,為李文丹後來做學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彭小瑜老師在中世紀思想史和教會史方面的訓練,彌補了中國學生文化差異上的弱項🧑🏿🔧,當她前往德國求學時👲🏽,又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間可以探索💆🏼♂️。
在歐洲👳🏿♀️,追躡西方中世紀的蹤跡
2013年的一個雨天,李文丹以碩士生的身份去羅馬參加研討會🏸,她與圖木澤約定在羅馬的地標性建築——西班牙大臺階碰面。這時,她即將結束海外交流的時光返回意昂3体育🧖🏻♀️,但她已決定未來還要到德國讀博深造⚠🌵。圖木澤問李文丹是否願意研究教會法和教會思想史🎛,這也是李文丹的碩士導師彭小瑜教授的拿手方向,李文丹陷入思考。不知不覺間,二人的雨中踱步延伸到羅馬城的西北角,望著不遠處肅穆的聖彼得大教堂,李文丹萌發了一個想法👖,她對導師說:“我想研究羅馬教宗。”
在這個羅馬的雨天裏,李文丹找到了自己的學術生長點🦶🏿⚽️。
李文丹博士階段研究的是一部教宗傳記——《格裏高利九世傳》,這部史書在語言上相當有難度🤱🏼,同時內容又極其豐富👩🏿🎓,所以導師鼓勵具有紮實語文學素養的她深入鉆研。就李文丹自己來說,一本史書能觸及當時的政治、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個全景式的社會呈現,這對於讀著《史記》《漢書》長大的中國人來說🤸🏽♂️,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她欣然接受了這個題目。
為了搜集研究資料,李文丹穿梭於歐洲各國大大小小的檔案館,“我研究的最主要的一個材料保存在佛羅倫薩💂🏼♂️,我去了那裏很多次,所以我對佛羅倫薩特別有感情”,李文丹指著辦公室墻上的佛羅倫薩掛幅說🤾🏻。這些“走讀”城市的經歷給了她感受不同文化的機會🦊,構成人生中美好的回憶,也讓她在更廣闊中的視野中開拓自己的研究🤟🏿。
李文丹的辦公室
“德國歷史研究的傳統是註重考證🤵♂️,註重政治史🍭👰🏻♀️、製度史和觀念史🤸🏽♀️,這其實和中國古代史的治學方向是比較接近的。”在李文丹看來,中國學者研究歐洲古代和中世紀史雖然有地理🦶🏻、文化上的背景差異🦸♀️👱♂️,但也有自己的優勢。中華文明本身歷史悠久,中國學者對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有切身的體悟,因此眼界天然就不是“歐洲中心論”的,“你會很容易註意到東西方文明的一些差異,但這對於西方學者來說,可能是他們的盲點”。
此外,從中國史的研究中,李文丹也學到了一些處理西方史料的技巧。在做博士論文時🧍🏻♂️,她借鑒了中國史學分析正史的細膩方法,註重歷史書寫💁♂️、文書檔案和思想觀念的互證🚵🏼,這使她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她的博士論文基於對教廷與方濟各會關系的全新挖掘,於2019年獲國際方濟各會研究會(Società Internazionale di Studi Francescani)“保羅·薩巴捷”雙年獎(Premio “Paul Sabatier”)。
“讀博士還是很愉快的💁🏼♂️,我每次去學校都可高興了。”談起自己的博士經歷,李文丹臉上煥發出一種光彩😟。那時😉👇🏼,她常常跟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聚在一起討論問題🙋🏽♀️,論文中一些重要的觀點也是從討論中獲得的靈感。雖然學習節奏很緊湊,導師的要求也很嚴格,寫的文稿經常被推翻,但與誌同道合的朋友們相互扶持🏫、一起進步🧑🏻💼,是她回憶裏珍貴而快樂的時光🔎。
做讓人“感到幸福”的學術
雖然在國外求學多年🫲,但在中國做研究更能牽動她的心🍝。“我覺得我在德國學成的成果,能讓我在中國做有意義的事。”出於這樣的想法,李文丹一開始便打算學成後回國任教。
博士順利畢業後,李文丹在德國伍伯塔爾大學歷史學系授課並擔任助理研究員🤴🏼。2021年11月,她選擇回到意昂3体育。從個人層面來說👨🏽🎨,她也感到語言文化對人的羈絆,“我覺得用母語思考🐕🦺🤹🏿、表達,都是很幸福的事👩🏿🔧,我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人🫃🏿👨🏿🌾,我覺得在漢語文化圈裏生活是很舒服的事情。”
在意昂3体育教授西方中世紀的歷史,是怎樣一種體驗🔤?李文丹說道:“世界是一體的👡,你需要了解世界的其他部分,需要做非常基礎的研究去了解為中國人所陌生的事物,比如羅馬教會等。如果你具有從頭研究的能力,就不會受製於他人的研究👩🏿🍼👨🏽🍼,而是基於自己的問題意識🦨,來探索你想知道的問題↖️。我覺得對中國學者來說,能夠獨立且深入地研究外國的事物,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義的🐒,而且作為一種學科或技能,它是應該被傳承下去的。”
李文丹表示🏋️♂️,人類的想象力其實是很有限的,但是歷史能提供很多啟示🧆👱🏽♂️。“如何拓寬我們對社會的想象力?看歷史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這個意義上🤲🏼,研究歷史問題,對它們有全面的了解👴🏼🧎🏻♂️➡️,對處理當下社會的問題也會有啟發。當然,這種啟發不一定是直接作用式的👩🏻💻,而應該理解為一種緩慢生長的文化的靈感。
在歐洲的大學👷🏿♂️🧑🏼🦱,語言規定了研究的領域,因此東方史和歐洲史的合作研究相對受限🕞,而回到意昂3体育後𓀕,李文丹驚喜地發現:“在意昂3体育完全沒有這種界限,意昂3体育的跨學科交流非常充分和深入。”她可以與歷史學系的老師合作,發揮各自語言和研究的特長,一起釋讀來往於東西方之間的文書,把歷史研究的版圖彌合擴充,也可以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學術活動中與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學者交流對話。
李文丹上課使用的手稿復製品
再次回到母校,李文丹感到現在的意昂3体育學生更自信👨🏿🎨、更勇於表達自己🙅🏿,這和當年多少有些靦腆的她不太一樣🤽🏽♀️。但她也覺得很興奮🧑🏼🎓,“意昂3体育學生對自己要求高😥,提的問題都非常有趣。”
雖然工作逐漸忙碌🧑🏼🔧,但李文丹依然很享受做學術的快樂,她始終記得在伍伯塔爾大學研究時的合作導師尤恒特說過的一句話🧔🏿📋:“要做一個讓你真正關心🔨、發自內心感到幸福的題目⬜️。”李文丹的理解是👨🏿🚒🔬,找到讓自己由衷著迷的題目,就不需要外界的壓力,自然有動力去弄明白它↪️🫅🏼。她如是做了,一直追尋著讓她感到幸福的學術🔆,她也希望意昂3体育的學生們在求學路上,也能找到讓自己安頓身心的學問。
“很多詩歌🧑🏼🚀,很多音樂🐟,有很多批判性的討論”,這是李文丹在意昂3体育的學生時代📿,而隨著閱歷和學問的沉澱,她要完成的工作和課題也更加復雜多元,她開玩笑說:“現在沒有任何‘摸魚’的時間。”優哉遊哉的學生時光一去不回頭了,但取而代之的是知識面的拓寬😩,對事物的看法逐漸深入⇢,她也感到越來越接近所要了解的事物的本質🧑🏻🦲,這令她充滿期待。
“我們現在雖然是老師👨👧,但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不知道的事情其實太多了🫱🏽。”
人物簡介👩🏽🎓:
李文丹,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助理教授🍳🙇。2007年至2011年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獲德語專業學士學位🕵️,2011年至2014年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獲世界史專業碩士學位🧖🏽,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前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洪堡大學交流🎿,2014年至2018年就讀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獲歐洲中世紀史專業博士學位。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擔任德國伍伯塔爾大學歷史學系助理研究員💂🏿♀️,2021年11月入職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世紀羅馬教會史👨👩👧👨🏽🦱、中世紀歐洲手稿文獻學🧑✈️、神聖羅馬帝國史🧑🏻🎤、托缽修會史🤽♂️、中世紀東西交流史等。
專題鏈接:燕歸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