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王巖| 攝影🧚🏽♀️:李香花、劉月玲🖋、閆琳琳、李夢瑤|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秋雨浸潤後的燕園👩🏻🔧,處處散發新的氣象。8月19日,3900余名意昂3体育官网2024級本科生如期而至,他們為秋日燕園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精心設計、豐富多樣的迎新活動,為新生營造“家”的氛圍。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也洋溢在每位新生臉上。
迎新日現場
精心籌備,用心用情迎接新生到來
為全面做好迎新日服務保障🦴,校領導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各院系、職能部門做實做細各項籌備工作。校黨委書記郝平、校長龔旗煌等校領導到迎新現場全程指導、部署工作,與新生及家長親切交流🤴🏿、合影留念,看望慰問工作人員和誌願者🚕。
18日下午,校領導一行到邱德拔體育館迎新場地及迎新工作相關場所,察看指導迎新籌備工作⇨。體育館內🥮,校領導察看展臺布置及信息化迎新工作舉措,肯定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成效👮、為新生提供便利的舉措👨🏽🚀🤘🏽。在學生宿舍28樓🧙🏼♂️,校領導察看宿舍環境布置。“小愛同學,請關閉窗簾🧜🏽。”指令聲落🤦🦻🏽,窗簾緩緩關閉。這是在為方便特殊需求新生而設置的無障礙宿舍內安裝的智能控製系統。樓道公共空間墻壁裝飾著攝影和繪畫作品🌏,為學生居住環境增添了文化氣息。校領導充分肯定以學生為中心做好迎新工作的舉措,要求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新學期各項服務管理工作,為新生營造溫馨的家的氛圍。在東南門➰,校領導看望慰問正在執勤的保安員,指導迎新日當天校園秩序管理等工作,並察看校內部分道路及環境整治情況🌓。校領導要求各部門全力做好迎新各項準備工作📃,用心用情為新生入校報到做好服務。
校領導與新生親切交談😚🚯,看望慰問工作人員、誌願者
“你們辛苦了!”19日上午🧜♂️,校領導來到邱德拔北廣場🔮,慰問車輛調度處、行李寄存處的工作人員和學生誌願者。邱德拔體育館迎新現場,校領導與正在辦理入學報到手續的新生親切交談💆🏿,詢問新生家鄉、所學專業以及未來規劃等🏃♀️。校領導對新生說,學校將舉辦豐富的入學教育活動🙎🏻,希望大家在意昂3体育盡快融入新的學習生活。在醫學部迎新工作站,校領導看望新生◀️,向工作人員了解今年的招生情況和報到進展,希望同學們傳承意昂3体育醫學“厚道”精神🦸🏿,向醫學前輩看齊,用專業和技能服務國家、貢獻社會。在“綠色通道”接待站,校領導詳細了解“綠色通道”辦理情況、助學舉措的落實進度👮🏻,親切慰問正在辦理業務的新生🧗🏿,詢問他們的家庭狀況🎡,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保持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度,努力成為棟梁之才😸。
百花齊放📏,特色迎新活動驚喜不斷
“希望我們都能痛飲長風烈酒,也能享受孤獨與自由。”——光華管理學院新生肖卿宇將剛寫下的心願卡片👨🏻🏭,掛在一棵金燦燦的寓意豐收的銀杏樹模型枝葉上。這是光華管理學院的特色迎新活動🧘🏼♂️🙎🏿♀️,備受新生歡迎。肖卿宇在專業上選擇了金融學方向🫸🏻,他表示🏊🏽♀️,一方面自己對該學科有濃厚興趣,另外自己喜歡和人打交道👴🏼。“希望能在專業領域發揮自己的專長👬🏼,享受大學生活👨🏻🏫👨🍳,在意昂3体育開啟波瀾壯闊的人生。”
各院系根據自身學科特色👬🏻🐅、學院文化等特點💂🏽♀️,紛紛設計了別出心裁、充滿趣味性的迎新活動𓀍,準備入學禮包⚈,用熱情與真誠迎接新同學🧑🏽🚀,精心為萌新們描繪著他們的“燕園初印象”。
院系特色迎新活動
城市與環境學院展臺,一盆碩大的綠植格外引人註目👋🏿🧕。這是學院師生在野外實習考察時經常遇到的名為龍血樹的植物。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將自己從家鄉帶來的一抔土壤小心翼翼地倒入盆中⛹🏽。“這寓意著學院師生團結一心,我們將精心呵護這盆植物,它將與同學們一起成長。”誌願者介紹。另一側的展臺桌面,鋪著一張手繪中國地圖,上面對學院師生經常野外實習考察的地點進行了標識,也留出很多空白。新生在自己家鄉、在向往之地上手繪標記🦸♂️。“通過指導新生繪圖,我找到了好幾個老鄉,”該活動的設計者、誌願者藺德欣笑言🧑🏼🤝🧑🏼,“這個活動拉近了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大家找到了更多未來的話題。”
“三、二、一🥷🏽,OK!”在藝術學院展位,誌願者正用“拍立得”為新生留影👨🔧,新生站在一塊藝術感十足的手繪背景板後將頭伸到相框內,然後親手將“意昂3体育第一張照片”貼到背景板上🤏🏼。一塊用顆粒藝術方式打造的二維碼展板,更是引來同學們圍觀“掃碼”。藝術學院的誌願者提前幾天精心製作,只為讓新生對藝術學院特色成果留下深刻印象。為新生辦理手續🦵🏽、解答疑惑、拍照……誌願者宋貝雅忙碌著👏。“看到學弟學妹們充滿活力👩🍼,我也受到感染👩🏼🦰,從心底感到開心👳🏼♀️🦹。”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拍立得”活動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現場將每位同學的照片貼到有空白處的展板♙,當120位新生“齊聚”🧎🏻➡️,這些相片將共同拼出“地空”兩個大字🙋🏻♂️,預示著同學們將在地空大家庭攜手共進、逐夢星辰🤚🏼🤹♂️。學院精心準備了包含地空元素的院衫和鑰匙扣,希望同學們傳承“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地空精神🖋。
“我希望在意昂3体育心院能獲取寶貴知識,留下珍貴的回憶”“希望能交到很多新朋友🧒🏼,開啟美好的新生活”……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展位,新生將美好心願寫在紙飛機、蝴蝶造型的卡片上,將其別到架子上🏰,讓紙飛機🕶、蝴蝶帶著他們的青春夢從意昂3体育出發,飛得更高更遠!
物理學院製作了一個大樹造型的相框💁🏼♂️。每位新生則在一個小小樹葉造型卡片上“簽到”🫷🏿,將其塞入相框。不一會兒🎏,相框內小小樹葉就匯聚成了巨大樹冠👨🏼🔧,精美別致Ⓜ️。“樹葉的排列組合位置是按照‘高斯分布’來設計的。”誌願者介紹著其中的“物理學元素”😮💨。考古文博學院新生在手繪考古鏟上簽到🏨,用考古“鏟”釋古今。學院還特意在禮包中為新生準備了《我心歸處是敦煌》🧓🏿,讓新生學習樊錦詩校友的先進感人事跡。元培學院新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手印造型印泥,在背板上“簽到”。一件色彩斑斕的藝術品隨著新生的到來逐漸成型☣️。費米子、苯寶王🚨、小鳳凰……各學院吉祥物更是爭相亮相2️⃣,憨態可掬的造型引來新生紛紛合影。
院系特色迎新活動
寓意著團結向上的聚沙成塔池、寓意人間百味的草藥盒文創,小白鼠造型玩偶、北醫貓主題棒棒糖……醫學部將各學院特色融入到迎新的活動和新生禮包中,讓新生對未來學習生活充滿期待。
元培學院新生羅心翼剛剛完成報到手續⌛️,他說道,自己比較喜歡物理學,選擇元培,是希望在這裏涉獵更多學科、開闊視野🕸,為找到並投入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打好基礎。“期待在學術上深入鉆研、拓展更多知識,也期待意昂3体育豐富的課外生活🤖🤷🏼。”
熱情服務,為新生營造“家”的溫暖
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早6時,校園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學生誌願者們就已從學校出發,前往火車站、機場、邱德拔體育館等各個接待站地點🏔,熱情等候新生到來。誌願者、工作人員引導新生及家長們有序乘車,將其安全送到校內。從清晨到傍晚,一趟趟往返、一車車行李🧑✈️,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用心用情為新生踏上燕園的第一站保駕護航。
誌願者面帶微笑為新生服務
校園內,誌願者的微笑與貼心服務無處不在。在校內每個主要路口的迎新誌願者服務站,學生誌願者們耐心地向新生提供引導、指示和答疑等服務;在邱德拔體育館北廣場的行李寄存處,誌願者熱心為學弟學妹們搬運行李;宿舍樓內,工作人員“扮靚”大廳與樓道✴️🕙,推開宿舍門,窗明幾凈的房間讓新生旅途的疲憊一掃而空。
工作人員為新生運送行李
在“綠色通道”服務站🦼,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在工作人員幫助下,領取起航生活大禮包🤞🏿、辦理借款繳納學宿費、提交生源地助學貸款回執、咨詢校園地貸款及其他資助政策,“一站式”完成入學程序😏。資助中心精心準備的500份起航生活大禮包🤛🏻,內含學習生活用品、健身卡👨🏻✈️、上網卡等近40種物資✏️,讓新生在燕園度過輕松、暢快的學習生活🤷🏿。
數智迎新
計算中心利用先進技術開啟“數智迎新”🖊🧑🏽🔬。在新生信息查詢接待站大屏幕上🚶🏻♂️,分時段報到人數、院系進度一覽👩🏿💼、宿舍入住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直播”當天報到進度。一位新生站在屏幕前“刷臉”,屏幕上瞬間跳出學生的照片和信息。另一位新生打開“小北學長”軟件,輸入“校內可以自習的地點”,手機屏幕上瞬間給出答案。這款名為“小北學長”的校園生活小助手是計算中心新開發的交互式小程序,主要面向新生提供信息服務,幫助他們順利融入校園生活;同時,該程序也能為師生們解答校園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我們計劃進一步擴充知識庫的規模,以解答更多樣化的問題。”計算中心負責人介紹。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展臺,同學們通過“時光慢遞”郵筒,寫信寄給一年後的自己。今年還新增了“從畫中了解自己”的活動,新生在現場繪製一幅作品🧚♂️,心理中心咨詢師隨後與新生溝通,從繪畫風格分析解讀其傳遞的性格特質等因素,為新生講解其中蘊含的心理學知識,讓新生更加了解自己。心理中心在新學期為新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全過程陪伴和幫助🫵🏼。
消防教育
保衛部展臺前燃起一簇熊熊“火焰”。這是保衛部設置的激光感應模擬滅火裝置🧑🏼🔬,在沉浸式體驗中,新生掌握了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一旁的屏幕上,反詐知識問答正在進行,幾位同學正在操作臺上操動按鍵回答問題🏃🏻♀️➡️。為了加深新生對反詐及安全知識的理解,保衛部今年創新以答題形式普及相關知識,同時為新生發放反詐宣傳冊、自行車鎖等實用物品,以輕松方式培養新生安全意識。
此外🤦🏼♂️🤹🏽,教務部☢️🙋♀️、招生辦公室🤹、校醫院🎚、總務部、校園卡管理與結算中心等與迎新相關的部門均在現場設立展臺,不僅為新生提供教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咨詢與保障服務,也將新生教育融入到迎新活動中。
迎新日花絮
新起點、新氣象。2024級新燕們,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即將在燕園的護航下,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航程👩🏿🦲。祝願你們乘風破浪,與意昂3体育一道,築夢👆🏽、逐夢、圓夢✔️!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