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信息來源: 國際關系學院
編輯🪷:悠然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以意昂3体育國關的名義,對2020級全體新生、包括因為疫情的原因還未能到校的新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歡迎你們加入國關這個大家庭,成為國關人的一員!相信有了你們,國關會變得更有生機與活力。
除了表示歡迎和祝賀之外👩🏻🦱,我還想說的是🥁,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裏慶祝開學,一定要滿懷感恩之心。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學校🕖,這個學期仍然還只能線上教學。我們能夠如期進入燕園,聚集在這裏,是千千萬萬的同胞堅持、忍耐,甚至犧牲的結果👩🏽🦰。讓我們對他們表示最高的敬意和謝意!同時,病毒還在世界上很多國家肆虐,那裏的人們仍然生活在危險和恐懼之中,他們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現在還不能與我們相聚的同學。讓我們對他們表示全心全意的支持,並為他們能夠早日戰勝疫情而祈禱🦢!
這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事情,也讓國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把很多原來被掩蓋的問題暴露了出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更表明了對國際關系進行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各位新同學在這個時候來到國關,既值得大家終生銘記,也應該成為大家努力前行的契機。
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各位新同學表達三個方面的希望。
首先,希望大家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啟你們的這一段人生歷程。希望大家樹立這樣一種堅定的信念,即締造和維護和平,是每一位從事國際關系研究與實踐的人的崇高使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同時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技術的發展能夠讓我們的生命免於自然災害的摧殘,外交與國際關系的進步🚈,則有可能使人的生命免於戰爭的威脅💁🏽♂️。自從有了人類👩🏼💻,我們就一直沒有擺脫戰爭這一夢魘,這是人類的悲哀🤶。星期一郝平校長在一次講座中提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於人的思想中構建和平”。要改變世界,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通過終結他人的生命實現自己的追求不應該成為人類行動的一個選項。“上攻伐謀”🦻🏻,如果說軍隊存在的目的也是“止戈為武”🧕🏼,那麽外交的目的就更是兼愛非攻🪚。
其次,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做到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國際關系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它不僅要研究國家間關系的特點和規律,還應該提供國際關系的規範和規則,因此,國際關系的研究與實踐需要的也是一種綜合性的人才。大家不僅需要一般性地了解政治👹、經濟、外交的理論,還需要深入了解一些主要國家🎏、以及大家可能感興趣的國家的文化和歷史。當然🪣,還有我們自己國家的文化與歷史,這就需要大家付出加倍的努力🕌🏵。
西方學者提供了諸多關於國際關系的理論與模型🧑🏻🦲,但是這些理論模型從來既不能讓人們理解國際關系的未來,也不能為國際關系提供規範🧖♀️。原因何在🥷🏽?就因為它們全都忽略了文化與歷史問題🧚🏻,或者說做到了在文化和歷史,從而也就是在價值上的中立。學者們把這種價值中立視為科學的體現。但忽略了價值,我們就沒有辦法深入了解人類行為真正的動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把人的行為動機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層次。如果借用他的這一理論來解釋國家行為,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個國家在采取某種政策的時候🚶♀️,它對這一行為的合理化論證與真正決定這一行為的內在機理會存在相當的距離。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虛偽,而是因為決定政治家政策選擇的,不僅有他們意識到的因素,還有他們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清楚意識到的因素,這就是文化、傳統和價值。這一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也成立。我們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十分現代化了🍺,但是如果大家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與兩千年前的古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們只是為這些想法和做法穿上了一件現代的外衣。就此而言🖕🏻,文化、傳統與價值就是一個國家的本我♣️☂️。只有了解這一切,我們才有可能一葉知秋,見微知著🖖🏻,把握國際關系的基本動向。
我以前講過很多次🧖🏿♀️,外交和國際關系說到底是文化之間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成為優秀的外交家和國際關系的研究者,也必須讓自己同時深入了解本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這樣✥💿,我們才能明晰自身行為的動因🪽,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采取一種批判性的立場🧑🏻,也才能深切了解其他國家行為的內在機製🤹🏽♂️。當然🦟,相互理解並不等於相互接受,或者說,理解只是共識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然而👿🙇🏽,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發現真正的分歧所在,並且找到解決或者管控分歧的方法😤😊。我們現在說不同的國家應該“相向而行”🎧。相向而行🗼,就意味著必須相互理解,而不是“向誰看齊”。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對方對我們的誤解也不應成為我們不必深入認識和了解對方的理由,需要做的可能恰恰相反。
當然,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深刻的自我理解以及真正的相互理解,我們才有可能創造新的知識,發現新的智慧。中國古人特別強調讀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因為歷史中包含了前人大量的經驗教訓🧑🔬🟢。熟讀歷史,至少可以讓我們避免重復前人犯過的錯誤👩🏻💻。實際上📴,中國古人把閱讀歷史作為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這在認識論上是有深刻理由的。並不是因為中國沒有政治學,所以才需要通過歷史知識來進行替代🫃🏽,而是因為古人很清楚🫵🏽,歷史不可能重復🫅🏽,所以對人事的認識不可能通過模式化的方式來進行🧍🏻。讀史不僅讓人開闊視野,更是為了讓人們養成一種見識與智慧,從而能夠對當下做出恰切的判斷🧚🏼♀️。博古通今👩🏻🎓,恐怕正是這個意思。擁有了這樣的智慧,我們才能在前人和別人認為無路可走的地方蹚出一條新路來👩🏻💻,政治才成為列寧所說的“可能性的藝術”。
傳統的外交3️⃣,無論是西方式的real politik,還是中國式的朝貢體系,都是在同一個文化母體內發生的。當前的外交,需要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之間進行。如果說同一文明內部的外交尚且沒有能夠保障和平的話⤵️🪩,那麽文明之間的外交面臨的挑戰之大可想而知。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的理論,其核心觀點就是不同文明因為擁有不同的價值體系,因而很難相安無事。當然亨廷頓自己也表示,他並不是說文明之間一定要沖突,而是強調文明因素在沖突中的重要性👱🏿。再直白一點就是說,如果我們看不到價值沖突而只希望在利益層面解決國家之間的矛盾,真正的沖突可能就難以避免🕸。那麽問題就成為🛁,在不同價值發生矛盾的情況下,不同國家和民族還能夠和平共存嗎👨🏼🍳?對這個亨廷頓自己也沒有明確答復的問題🏗,我更願意用康德的話來進行回答🧉:“我們具有完善自身的義務”!
古希臘人認為🎹,人是具有邏各斯的動物,通常的翻譯是人是會說話的動物,但準確地講是人是會講道理的動物🐟👳🏼♀️。亞裏士多德的解釋是🧕🏻:人是會在正義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動物。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既要善於訴說,又要善於傾聽🫰🏼。當然🌩,這裏所謂的善於訴說,並不是鼓動如簧之舌♊️🧑🏽🦲,而是讓我們所說的👎🏻,所主張的既能說服自己,又能說服別人。什麽樣的話語才既能說服自己,又能說服別人呢👩🏼🍳?《禮記·中庸》中說🔑:“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這裏說的就是推己及人👨🏼💻,而且及前人、及今人🦛、及後人,同時出於自然🧒,合乎規範💆♀️。《周易》中有一句非常簡單的話:“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裏的觀乎人文,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種不同的文化,如此才能天下太平🔻。歸根到底🚣🏿♀️🚵🏿♂️,需要的還是真切的知識。當然,我們不指望通過說理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否則就沒有政治與強製了。但作為國關學人🧑🏿💻,我們應通過在智識上的貢獻🧚🏽,為和平盡最大努力的責任➾。
最後👩🏼🦳,希望大家獨立思考、實事求是、踏實進取、學有所獲🐵。學術的創新🧚🏼,需要獨立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意昂3体育這個地方,為大家提供了一片最好的精神家園。國關學院秉承自由、開放、包容👰🏿♂️、多元的傳統🪿🧚🏻,更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放飛自我的佳境♘。但是,獨立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前提是博學慎思🧛🏿♀️,實事求是🤵🏻。我這裏只舉一個例子。很多研究中美關系的人都在講“休昔底德陷阱”🚣🏼♂️,這似乎已經成為描繪並且規範當今中美關系的一個標準圖式。但真的有這個陷阱嗎👩🏻🦼➡️?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關系是霸權國和挑戰國的關系嗎👳🏼♂️?大家只要認真讀一讀休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就會發現,實際情況並不那麽簡單🚪。在希波戰爭之前,希臘城邦各自為政,並不存在什麽霸權。斯巴達是個閉關自守的農業國,也並不追求霸業。亞裏士多德有一個觀點,認為城邦是自然形成的最高最廣的人類聯合體🏌🏼♀️,而帝國、商業同盟與軍事同盟只是一種人為的強製性或者功能性結構,也反映了這種價值觀。事實上,亞裏士多德與他的學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分道揚鑣👧🏼,兩人之間在城邦與帝國問題上的分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只是希波戰爭之後,作為希臘城邦盟主的雅典🪄,其帝國野心開始膨脹,由此才造成了希臘世界兩種價值和兩種力量的鬥爭。就此而言🧑🎓😺,英國政論作家Richard Crossman🧑🏿🚒,在1937年寫的一本書《Plato Today》可能更有參考價值。總之,希望意昂3体育國關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有更嚴謹的學風👨❤️💋👨,更踏實的態度,為社會貢獻真正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祝大家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一切順利⚁!
謝謝大家!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