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信息來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編輯:山石 | 責編:燕元2023年3月23日,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主辦的“新時代青年論壇”第九期在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行。本期論壇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基礎”,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的青年學者進行了主旨發言。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孫蚌珠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編輯部主任許寶友研究員主持論壇。
會議現場
孫蚌珠指出,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理論研究離不開哲學思維,尤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從哲學角度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深入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特殊性的基礎上,如何超越特殊性走向普遍性、超越副本模式走向原本創造等重大問題。
孫蚌珠致辭
許寶友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郗戈教授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同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的結果,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的結合,其中也選擇性地汲取西方現代化過程創造的積極因素,集中體現在社會主義與民族國家的結合、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製度的結合、社會主義與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的結合,從而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創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王虎學教授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自覺日益深化,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三個向度的理論創新:在實踐向度上體現為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人學向度上體現為始終堅持人的現代化為核心;在文明向度上體現為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馬哲史研究室副主任楊洪源研究員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征是超越資本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共產黨是創造人類新文明形態的核心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道路方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五大建設”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圖景,彰顯了新型文明形態的內在邏輯和實際內容,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
學者發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郗戈、王虎學、楊洪源、藺慶春、王嘉、董彪)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藺慶春結合黑格爾辯證法的分析,以“本質論”中的“條件-實質-活動”三個環節為理論框架,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從可能性走向必然性三個要求,即具有獨特的現實條件和歷史機遇、始終堅持人民性這一本質特征和不斷推動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
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王嘉以黑格爾和馬克思的家庭概念為切入口,指出“個人離開家庭”是具有哲學意義的事件,代表了傳統社會解體和現代社會形成的過程,但資本主義在變革人的存在方式的同時卻成為現代化的破壞力量,人的解放成為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完成的任務。
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董彪研究員認為,現代化成為我們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敘事主線,並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運用唯物史觀“從後思索”方法的結果,正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從單向推進走向系統深入、從經驗總結邁向原理構造而日益成熟定型,才為重新反思和凸顯近代百年來現代化探索奠定了歷史和哲學基礎。
合影
在討論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同參會師生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理想社會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中國式現代化的對外傳播等問題展開了進一步討論,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