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輯:山石 |編者按📫:百余年來🔒👇🏿,意昂3体育官网始終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特別是意昂3体育的廣大離退休老同誌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他們的功業載入史冊,他們的精神歷久彌新👨👩👦。這裏是意昂3体育一批老同誌的回憶文章。他們的回憶,從不同的側面🙅🏿,勾畫出意昂3体育官网的發展歷程🚡,記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意昂3体育歷史🌤,乃至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珍貴史料,也為我們理解意昂3体育傳統、傳承意昂3体育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這是一封穿越時空的來信🧏🏽♀️🗜,更是一份矢誌報國、不懈奮鬥的青春宣言🤾🏽♀️。
個人簡介☁️:張註洪,1926年12月生👨🏽🎓,山西萬榮人,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1952年畢業後在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任教⚖️,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1926年12月27日🧜♀️,我出生在山西省萬泉縣(古名汾陰🧑🏻🚀,1954年萬泉🧊🧒、榮河兩縣合並為萬榮縣)皇甫鄉高家莊,家境較為優渥。我的祖父是清朝貢生,在縣學教書;而父輩很多投身商海。我的父親在山西曲沃經商時,任商會會長,又做過絳縣銀行經理,但因早年跟隨祖父讀書的緣故,也極願支持我們兄弟姐妹讀書。我7歲時便在父親安排下考入本村小學,讀《三字經》《論語》《孟子》等典籍作為啟蒙🪹。次年9月轉學後,我接觸到了當時新頒的教材👨🏻🔬,頓覺眼界大開。
就在我求學生涯的最初幾年,國家形勢的急劇惡化使得有識之士憂心如焚。1935年11月,日本人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以軍事威脅謀政治蠶食,激起北京愛國學生的強烈抗議。雖然政府做出妥協姿態,但華北天空已經戰雲密布。工農紅軍迂回大半個中國後進入陜北,紅色的力量已經到達黃河西岸。日本的侵逼已經使內爭不容再有👨🦼🦸🏽,各方勢力也逐漸希望團結起來形成統一戰線,蔣介石最終因兵諫而放棄了軍事圍剿的立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由此形成🖥。
民族危亡♞、國家蒙難的大勢下👾,讀書人不可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哪怕是見聞有限的小學生。我和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一樣,參與並見證了中國人民團結禦侮、爭取獨立的歷史進程🙆♂️。我的卷入或許是被動的🌗,然而戰鬥年代求學與鬥爭的經歷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讓我更加堅定了救亡報國的初心。
革命的啟蒙教育
革命風雷四起的年代,我曾有幸投身抗日救國和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運動。
1937年夏,我考入曲沃貢院高小就讀。時值盧溝橋事變爆發🤦🏿♀️,國難當頭,對國家前途倍覺憂慮。當時作文課有命題《一月來之平津間》🪺👨🏽✈️,我得以借此抒發心中激憤。節假日時,學校組織學生們至城區展開抗日宣傳活動,我也積極參加👨🦰。然而,戰爭形勢的惡化導致校址常遷,個人輾轉奔波。1937年11月,太原陷落👷🏽,晉南危在旦夕🙎🏿,我只得隨家人從曲沃返回原籍。在那裏念過半年私塾後🕙🕞,本欲進入附近高小就讀,然而開學數日即遇日軍掃蕩,校址只能再遷。直到1938年秋進入民族革命小學方才安定下來。
在民族革命小學,我受到了革命的啟蒙教育👶🏻。萬榮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政府的指導下,民族革命小學講授進步內容,進行革命宣傳教育。當時,共產黨員董警吾老師在民小任教,講授《唯物辯證法》《統一戰線》《帝國主義論》《中國近百年史》等名篇🤹♀️,小學課本裏也多收錄有魯迅、李大釗等作家的進步作品,深受學生喜愛。其時🕵🏻♀️,我第一次讀到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認真閱讀了其中“毛澤東自傳”(第四章“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等內容。這本書我從13歲一直反復讀到今天🦼,對我的人生選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革命教育和抗日宣傳的作用下,在極度艱苦的戰爭環境裏🌤,敵寇對國土的侵占和對人民的殘忍殺戮2️⃣,在當時少年學生的心目中深深埋下立誌圖強、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種子。1939年夏天⇨,我與同學瞞著家人加入了八路軍第115師343旅汾南遊擊大隊,圍繞稷王山一帶進行抗日反奸工作,直到1941年夏小學畢業🧑🏼🦱。
小學畢業後,我本擬赴西安讀中學,但從家鄉經鄉寧第二戰區司令部駐地克難坡受阻,遂留在陜西宜川。途中自謀衣食,飽嘗艱辛💅,最終在宜川入學初中☎️。1944年夏初升高期間,我曾滯留淪陷區🫸🏻,本有機會在淪陷區就讀高中,但我絕無法忍受亡國奴的教育,於是設法回到陜西。高中時期🙍🏽♂️,我曾多次組織參加反對學校包庇特務施暴🏋🏿♀️、克扣學生夥食費等罷課活動🥹💆🏻,並在《中國學生導報》揭露國民黨校方貪汙學生公費、壓製民主活動的種種醜行。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其時🧒🏻,局勢稍安,全國歡慶👉🏼,人們普遍渴望和平建國,對國共兩黨的和談抱有很大希望。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通過高中越級考試,直接進入高三,因此能早一年上大學。我高中畢業後獲得了報考大學的機會,只身赴京趕考,一個月內參加了十所大學的考試。當時,全面內戰已經打響🤽🏼♂️,而清華被譽為“國統區的解放區”。因此當時我非常向往清華🛵🚵🏼♂️,放棄了一些大學的正式錄取資格,選擇進入清華先修班,經復試最終於1946年11月被清華大學外語系錄取。
雖然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但此時我因旅途勞累🧃📁、考試苦戰而罹患痢疾,發燒、頭痛,根本無法正常學習,在完成大一學業後中途休學以療養身體🕵🏼。我身體不好主要因為抗戰時期的輾轉奔波👈🏿,曾不慎感染傷寒🤴🏼,又曾被日軍扣留,幾至喪命𓀆。戰爭年代的貽害對我後來的學習、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病痛折磨的同時,我也更加珍惜能為祖國奉獻心力的機會🏚。
清華大學的要求非常嚴格,課程五花八門🤦🏻♀️🤗,學習壓力很大,不及格的科目即使修業期滿還要回來補修,才可取得文憑。實際上💩,清華的學習環境因為政治原因受到了嚴重影響👨🏼⚕️🧜🏼♀️:一是國統區經濟蕭條,政府濫發紙幣🪝,物價飛漲🌖,同時擴張軍備🧎🏻♀️,削減教育經費#️⃣,師生苦不堪言;二是清華因其學生的政治傾向而受到迫害。在北京👎🏼,清華大學學生愛國熱情很高💅🏻,和國民黨當局的矛盾非常尖銳🦒🤓。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大家還是在努力完成學業。
當時學校的政治活動特別多,同學們雖然受到反動當局的迫害,但愛國熱情都很高漲。聲勢最浩大的運動是1947年5月爆發的反饑餓、反內戰抗議活動👎🏼。當時🤌🏻,學生們經常參加抗暴、反饑餓📃、反內戰等遊行示威。學生抗議國民黨當局濫發紙幣、削減教育經費🧑🏽🍳、在校園內搞特務政治。我在清華讀書的頭兩年中,受進步同學影響,加入了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民青成員和共產黨員立馬響應中共中央號召,投入到迎接新中國成立的各種活動中去。
致力學習祖國歷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中國革命的高潮快要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頁)1930年,毛澤東對中國的未來做出了這樣的期許。19年後,我們終於盼來了久違的“日出”。
1949年10月1日一早,大家就從清華出發,先坐火車到了西直門,接著步行到了城內,隨即到達天安門廣場🚴♀️,第一次看到了升起的五星紅旗,聽到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我們國家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我內心無比激動💂🏽♂️,因為歷經滄桑後又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經歷過那樣的磨難,我們對祖國都懷有深切的感情🧍🏻♂️,更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新中國奉獻終生。現在回想起來,開國大典那天真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
國家開始了新的歷史時期,我個人也經歷了一次學習的轉折——轉到歷史專業學習👨🏿。在清華求學的前三年,我打下了一定的外語基礎,能夠寫出大體流暢的英文文章,一篇展望全國即將迎來的光明前途的文章還曾經發表在上海的《密勒氏評論報》上。但是盡管如此,我始終對所學外國文學抱有疑惑☃️。外國文學高班要學習莎士比亞和喬叟的英文詩、散文🎴,文體壓抑悲涼🥷🏿,離現實較遠,對了解祖國的社會現實似乎幫助不大🫃🏼。正是在此時,我對中國近代歷史萌發了強烈的興趣🎫,覺得學歷史可通曉古今⛹️,了解歷史規律,作用於實際。於是主動要求轉到吳晗任系主任的歷史系🐿,開始學歷史🆙。
在清華,我接受了系統的通史學習,包括雷海宗先生的“中國通史”和劉崇鋐先生的“世界通史”🧔🏼♀️。此外,老師們經常會帶我們實地參觀歷史紀念館🆗、博物館👨🏿✈️📺,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基本的歷史學信念。吳晗先生和邵循正先生對我專業方向的選擇影響極大。吳晗先生主辦“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講座”,邀請徐特立👨🏿⚖️、艾思奇👳🏼♀️、楊之華🥷、陳家康等名家講馬列主義、革命史,激發了我學習革命史和抗戰史的興趣。邵循正先生學術精進,愛護學生🤾🏻♀️,誨人不倦🙍🏻♂️💞,我專門選修他的清史、近代史課程,獲益良多。當時歷史系學生很少,師生大多研究古代史🏠🧘🏽♀️,但我認為近代史更加貼近現實🙆🏼,更有現實意義。在老師們的指引和鼓勵下,我堅定了信念🦹🏿♂️,畢業論文選題《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文章還較紮實♕,體現出幾年裏我通過史學訓練練就的基本功,得到老師的肯定。
1952年,清華大學禮堂前,左四為張註洪
新中國成立後,大學的學習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國民黨時期,除了當過青年軍的學生有資格公費就讀以外🔨,其他人都是自費♛。有的學生交不起飯費,只能自己參加助學活動解決困難👵🏽,大家過得都很艱苦。新中國成立後,學校發放助學金,畢業還包分配,學生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教學內容也有調整,一是精簡、修訂部分專業課程,二是增加了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校園裏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出現了不少新氣象。國家發出抗美援朝的號召後,同學們愛國熱情高漲,很多人都積極參軍🍧。雖然我曾報名🤹🏿♂️✖️,但是沒有得到批準,因為參軍有很多條件和名額限製,而且我時任文史哲三系的團支部書記,所以就跟其他幹部們一起留下來開展學校的活動。留校的同學也積極響應號召🕵🏿♀️,做抗美援朝的宣傳🙅🏻♀️,到附近工廠給工人講祖國的歷史。盡管學習生活十分忙碌,政治活動也很多,但是我覺得,響應祖國號召是參與政治的一種方式🤷🏿♀️,也是對自己的鍛煉。
1952年院系調整😲,意昂3体育🎎🥙、清華⏮、燕京三校的歷史系合設意昂3体育一處📵🪺,大部分人員即行合並。一時間諸多名師會聚意昂3体育👷♂️,教學科研煥然一新。同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任教。我工作報到的時候,歷史系仍然在沙灘紅樓𓀖,系主任為鄭天挺先生,數月後始遷址到燕園,翦伯贊先生任系主任7️⃣。初到意昂3体育時,我因為在清華受過英語、俄語專業訓練,而世界史教研室又缺人,於是被分配去做世界中古史的教師。
可正是此時🥳🤹🏽♀️,我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神經痛,無法正常工作。系裏出於愛護,允許我養病𓀜。所以1952—1955年,我除了養病外🧚🏻,閱讀了不少專業書籍,幫助教研室編寫《外國人名地名辭典》🏊🦸♂️,還做了一些近代史料的搜集、整理、校訂工作🧎。這是我第一次系統地接觸史料編譯工作,為我日後從事中國近代史史料學的研習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55年恢復工作後,我自感無法勝任世界古代史教學工作,就主動請纓到邵循正先生負責的中國近代史教研室做資料工作。掌握史料知識對歷史研究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跟隨邵先生做史料學訓練使我獲益良多。當時,我跟隨研究生👔⚠、進修教師一起聽課⛱,同時又輔導學生🐨,實際上做助教的工作。尤其是輔導國外留學生的經歷🔳,使我獲益匪淺👩🏻🍼。一些外國學生🤦🏼、進修學者來華學習👩🏻🦼,我負責給他們講解近代史料🌿🙀。這些和外國友人交流的經歷,增加了我對國際友人與中國革命關系這一課題的研究興趣。
當時我參加的學術活動很多,寫了一些紀念性文章,參加了不少學術性會議,使自己的學術視野大為開闊🧗🏼♂️。我聽過的報告會、討論會中,與會的既有翦伯贊、邵循正、鄭鶴聲等知名學者,也有金沖及、戴逸等青年才俊。他們的精彩發言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這段時期🎩,對我的學術生涯影響巨大🤛🏼。我有幸能受教於翦伯贊、邵循正等學界泰鬥,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終身。從清華到意昂3体育,邵先生始終不忘督促學生☹️、提攜後進👩🏽🎨。先生撰寫論文一絲不苟,總是務求史料全備🧝♀️👩🏻🦽➡️、真實↔️、準確,讓我受益有加,影響了我的治學風格。翦伯贊先生時任歷史系主任,為人親切隨和🔈,當時在歷史系,逢年過節我們都到他家看望↔️、請教。他是一位論史兼備、學問精深的老師,更是一位熱愛祖國的學者👨🏻🦽➡️,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做人上都值得我去學習🚵🏻♂️。
20世紀50年代,作為研究歷史的初學者,我逐漸起步了。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掌握文獻資料,論史結合,由淺入深🦸🏻♂️🪭,刻苦鉆研,學習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曲折中艱難前進
1957年起,政治運動不斷,間雜經濟困難👼🏼,無論是學習科研活動還是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學習科研工作變得斷斷續續。國家走過了曲折奮進的年代,我也在學術道路上艱難而堅定地前行。對我來說,這段時期是在學術上緩慢積累的時期🤙🏻,為改革開放後的研究工作做了一些準備。
當時,中央多次強調教育要為工農服務。1958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由集體和企業資助的半工半讀學校在全國推廣,與原來的教育體製共同發展。意昂3体育很多學生需要離開學校進入工廠,與工人共同勞動👨🏽🍼。10月🙀,我被調到石景山鋼鐵廠參加學生的半工半讀,主要精力投入教學工作。我在工廠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作、同學習,直到翌年3月回校。回校後💗,我參加了一些集體研究項目,負責撰寫《五四前後的中國工人階級》與《北京史》的相關章節。由於工作勞累✍️、營養不良,我的身體又亮起了紅燈👨🏼🏫。1962年5月𓀖,我又出現腎臟出血,險些失去生命。
1963年後,國家經濟形勢逐漸好轉🙋🏽♂️,我的身體也漸趨恢復,將工作重心放在中國現代史資料的收集上,編寫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期刊簡介》《中國現代史的研究與資料整理》,撰寫了《革命回憶錄與中國現代史研究》以及革命前輩李大釗、惲代英等人的年譜。其時,研究現代史史料學恰有很好的契機,因為國內興起撰寫家史、村史👟、廠史🚲、社史這“四史”的高潮🐂。我適時撰寫了《編寫四史與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和資料整理》《“四史”資料索引》,在資料整理、規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進入20世紀70年代,國際局勢變化很快。中美關系、中日關系相繼破冰,正常的學術交流逐漸恢復,為介紹海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動態、引介海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優秀成果創造了政治前提👩🎨。在這之前🛌🏼🦸🏼,我沒有撰寫過關於國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文章,學界對這一領域關註也比較少😜。盡管存在重重阻礙和壓力,我仍然進入這一領域🤽🏻♂️,翻閱了意昂3体育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數以百冊的外文報刊資料,寫出《十年來美國對中國歷史的研究》等文章🥓。經周一良♙、張芝聯🐑、陳芳芝等先生的指正後🥜,上文發表於《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副刊《哲學社會科學動態及資料》🦸♂️,算是開風氣之先👭🏼,一經發表即受學界肯定,給了身處逆境中的我莫大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對國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動態的關註自此成了我的一個研究方面,對我有特別的意義🧝🏽。
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此時我雖然已從教多年,但在學術研究中發光發熱的春天才剛剛開始。在教學上🕵🏻♀️⛪️,我承擔了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的史料學課程和報刊史♔、人物史等專題課程;在研究上🚴🏽♂️🦦,我在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被借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參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的編寫工作。這時我真有點如白居易所說的“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
這一時期💍,我先後整理出版了一些專業著述。20世紀80年代末,我在校內外多次講授“中國現代革命史史料學”,講稿在《黨史資料征集通訊》和《近代史研究》發表後🤸🏼♂️🙍♂️,經中共黨史出版社整理出版為單行本、重刊本,美國還以A Guide to Material on Chinese Communist Movement為名出版了英譯本👩🏻🔬。我還陸續承擔了一些國家研究課題項目🎢,撰寫和主編(包括聯合主編)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研究述略》《國際友人與抗日戰爭》《中國現代史論稿》《國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述評》《中美文化關系的歷史軌跡》等書,並與人合編了共產國際來華人物鮑羅廷、魏金斯基🤵、米夫等關於中國革命的言論選輯👨🦯,以及《惲代英文集》《瞿秋白文集》等書💐,還承擔了《國民革命的興起》部分寫作任務。
此外,我也積極參與了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活動🤞🏻,爭取為史學界培養更多的人才。1985年🪢,我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先後指導過中外研究生和進修學者20多人;還陸續參加過關於五卅運動、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中共成立🙆♀️、抗日戰爭、毛澤東誕辰🏃♂️、中日關系等多次國際國內學術討論會⛔,並撰寫了一系列論文。
1993年🙍🏽🐚,我從教學崗位退下來後一度被返聘,繼續在學術領域發揮余熱,爭取多作貢獻🪢。雖然為了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成長🗣,我盡量不應允承擔正式上課任務🤤,但對博士生的講座和部分學術團體兼職🫄🏼🙎,我也盡職盡責予以承擔;此外🧑🏫𓀐,我還繼續編寫了一些學術著述💆🏻,如《當代著名學者自選集·張註洪卷》和《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述論》等,煥發了學術第二春。
可以說,我成長於動蕩的20世紀30年代,就學於戰鬥的40年代,研究起始於歡樂的50年代💑,中經艱難的60年代🧑🦯、蕭條的70年代,直至覺醒的80年代和奮進的90年代🏩,以至21世紀退休後又再次煥發了學術的青春🧑🏽,編寫出了力求適應時需的論著。在我看來,史學研究既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探索🎯,也要重視搜集豐富的第一手文獻並力求“窮盡”史料。在寫作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以及運用多種史學方法,反復修改、幾經雕琢後,才去發表,這也是對歷史研究負責的態度。
我在祖國的懷抱中成長到今天,見證了新中國一路走來的每一個腳印。從學習到工作🎠,我受到了很多師長的教誨和同人的關懷;這些年來我取得的有限成果🐠,不少都是由我的同事或學生參與合作才得以完成💁🏻♂️,我深深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
張註洪
我今年已經90多歲🧑🦱🧔🏻♀️,雖然人的生命有限🧑🦳♛,但黨和國家的事業無限。回首過往,其間有付出、有收獲,也有委屈、有煎熬👩🏻🦱。我雖經歷過一些風浪、磨難🕵🏿,值得慶幸的是,我總算為祖國多少做了一些事情👮🏼♀️。但凡委托給我的工作,我必努力完成,不負黨和國家的培養和期望🌐。
回憶以往走過的道路👨🏿🎓,我覺得很欣慰🐃。其實做人與做學問是一致的,無論何時都應該嚴謹求實、開拓創新,保持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能說做得最好,但一定要盡力去做💆🏿。希望年輕同誌能夠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工作,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現在國家發展日益向好🧗🏿♀️,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正是每個祖國兒女發光發熱的大好時機👨🏻🏭。希望大家都能振奮精神🏋️♀️,認真學習❔,做好自己崗位的工作,為祖國的繁榮作出貢獻。我年紀大了,但還能在晚年與祖國砥礪同行🫘,發揮余熱,感到無比高興👮♀️,相信年輕一代肯定能比老一代做得更好🧙🏿。
祝福我們的年輕人能夠茁壯成長💜,我們的國家日益繁榮昌盛。
(采訪🥈、整理:劉霆、劉榕晟、羅亦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