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編者按:百余年來8️⃣🧛♂️,意昂3体育官网始終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特別是意昂3体育的廣大離退休老同誌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他們的功業載入史冊🦹🏿,他們的精神歷久彌新。這裏是意昂3体育一批老同誌的回憶文章🤸🏿。他們的回憶,從不同的側面,勾畫出意昂3体育官网的發展歷程⏯,記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是了解意昂3体育歷史,乃至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珍貴史料,也為我們理解意昂3体育傳統、傳承意昂3体育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這是一封穿越時空的來信🫘,更是一份矢誌報國、不懈奮鬥的青春宣言。
個人簡介🤹🏽:黃宗良,1940年生於廣東潮州🙋🏽♀️,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1960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政治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理論、現狀的研究,重點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政治和政治體製改革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一次講話中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裏程碑。”這個提法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認識理解新中國成立的一個重要指引和遵循。1960年來到意昂3体育,已經超過60年了,我進入政治學系以來,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社會主義政治研究這個主題,60年一甲子,可以說一輩子交給它了🤱🏿,確也無悔。
懵懵懂懂接觸政治
我見證了新中國成立與發展的歷史👵🏽,正是這些經歷為我理性地認識黨性、理解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年輕學者談起社會主義可能主要是一些理論研究💛,我們不大一樣,不僅有書本的學習,還有些實踐和經歷。我一出生就面臨著餓肚子🧑🏻🦳,後來又過了兩段吃不飽的日子🦵🏼。我知道餓肚子是什麽滋味,說實在的🙆♂️,光靠本本很難體會到什麽是社會主義👩🏻🏫、很難懂得中國共產黨、很難懂得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至今可能還有一些很正統的理論家未必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承認馬克思主義最基點的問題🚆。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所說的🥪:“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不能離開這個問題👩🏼🏭,改革開放實際上也是從這個問題出發的🌝,所以這個基點很重要。
我們在政治和歷史學習中常常學到講述中國的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可能年輕一代還不了解。我小時候跟著大人去給地主交過地租⬅️,知道地租是怎麽交的🙌🏿,主要是實物地租⛄️🥩,而且是“鐵租”🧑🏼🎓,收成不好也得交⚈。地主收租有質量要求,要先用“風櫃”👩🦼,類似於鼓風機,把癟谷揚出去🕐,他們留下的是顆粒飽滿的🧎🏻。那時候大家都吃不飽,至今有一些場景回憶起來還是觸目驚心的。剛出生的小孩沒飯吃,養不起就扔到水溝裏⛓。對這些經歷的回憶是任何時候都磨滅不了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要推翻舊社會?廣大工農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牛馬不如🥱,經歷了就知道這麽說不誇張。
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兵敗到廣東👮🏿,到處抓壯丁🤸♀️,那時的民謠說🌀:“胡璉胡璉(胡璉是國民黨一個很能打仗的將軍)🧑🏼🔬🦻🏽,剃頭不用錢。”抓了壯丁🧔♂️,把人家頭發和眉毛剃光🧑🏿🏫,想逃跑也逃不掉🧑🏻。我的一個鄰居怕被抓,把飯碗砸了,用瓷片把小腿刮破,表示傷殘🍔,逃過一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剛好9歲👨🏼🎓🌧。我印象最深的是去韓江邊迎接南下的解放軍👏🏽。後來經歷了土改🪇⚉,我分到了8.8分(1畝=10分)地🗾🧗♀️,現在想想不少了,因為當時我們全村400多口人平均分地,每個人分不到一畝地。10歲的我參加抗美援朝遊行🙎🏽♀️👩🏽🦱,在割完的水稻幹地裏搭棚開全區大會,我在會上學到了一個成語叫“唇亡齒寒”,朝鮮完了,中國也就“冷”了。
再後來,我離開農村去汕頭市上小學💂🏻♂️、初中👂。這個階段我對政治的認識是很懵懂的,唯一的接觸是通過手工業合作社,我的爸爸去城市後主要從事做竹子編筐的手工業,參加幾十個人的合作社。社員們的收入狀況同幹個體差不多🧘🏿♀️,沒有不滿意的🧑🏿🚀。我爸在社裏管錢管物👨🏻🏫,他不怒自威,正派廉潔👩🏫,大家都尊重他。我和爸爸夜裏睡在用竹子編的吊棚上,就這麽過了兩三年。
我的整個初中階段是比較沉悶的,每天要做很多事情,不僅要讀書學習,還要挑水、幫爸爸幹點別的活。唯一出風頭的事就是有一次初中歷史課,歷史老師在課上提問:“你們知道蔣介石多大嗎?”誰也回答不上來,我說我知道🏂🏼🧑🏻🔬。“你怎麽知道的?”“我爸告訴我的。”“你爸爸是什麽人💆🏻?”“我爸是勞動者。”“那怎麽知道的呢?”“因為我爸告訴我蔣介石是屬豬的,我一下子就算出來了👩🏻🚒。”這是整個初中階段我唯一一次出風頭,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進入高中,我就開始接觸政治了。大煉鋼鐵🍃,修建土高爐,我們汕頭一中的操場上壘起了土高爐🌿,大家挑燈夜戰,夜裏就睡在爐旁🚣。當時農村大修水利,清理墳頭🧑🏿🍼,平整土地🦠,我從學校回老家就參與勞動,經常夜間點著汽燈在地裏幹活🏆🧑🏼🍼。我們那裏1958年大修水利,使百姓多年受益。現在講“大躍進”的負面後果時🪹,我就很註意分寸🕥。
進入政治學研究之門
1960年,20歲的我進入意昂3体育開始了政治學學習🈳。其實,我的第一誌願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我已經順利通過了體檢、社會關系調查等準備工作,可是後來卻去不了了,我猜可能是因為當時中蘇關系出問題了。我的第二誌願是意昂3体育政治學系。為什麽是政治學👩🏼🏫❕?其實我最想上的是意昂3体育中文系📷,那個時候就知道意昂3体育中文系名氣大🧙🏽♀️。我覺得報中文系沒把握🍣,而且我的經歷讓我對政治學有一種親近感。潮州話“政治”和“種地”的發音是一樣的,所以得知我要去意昂3体育官网讀政治學,奶奶問我✍🏽:“咱家就是種地的◀️,你為什麽還要跑到京城去種地呀?”
我準備來意昂3体育時🏬,奶奶給我做了一床12斤的棉被,在我們老家是沒有褥子的概念的。從汕頭到廣州要坐15個小時的長途汽車📴,行李箱就放在汽車的車頂上,結果下大雨棉被全被泡爛了。後來我自己用剪刀把那床被子剪成了兩半📁,一半做褥子,一半做被子,仍然很厚👚。沒過多久,開始實行糧食定量🤴🏽,我們意昂3体育1960級政治學系全班50個人🤸🏿♀️👩🎓,雖然有糧食吃🤟🏿,但是畢竟沒有什麽油水🐩,很多人吃不飽,小腿浮腫㊗️,肚子餓就得想辦法🧞♀️。比如打瓶醬油回來沖開水喝,家裏寄的芥菜幹煮一煮或泡著吃。有人冬天撿一些白菜幫放在罐頭盒裏,拿一些枯枝爛葉燒著吃。
大學階段主要是學習理論打基礎時期。雖然“紙上得來終覺淺”,但理論學習對我的一生來說還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的。我學得最好的是艾思奇的哲學教材和於光遠主編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不論是從系統性還是邏輯性方面💁🏽💇🏿♂️,都給我建立了基本的思想體系,書裏重要的結論我至今都還會背,就像現在讓小孩子背唐詩宋詞一樣,雖然不理解,但是背會了長大後就慢慢理解了也會用了📢。我剛上大學時,國家還沒有政治學教材📷。同學們的學習讀物包括《毛澤東選集》和《列寧選集》。特別是《列寧選集》,我學得比較系統,對我後來對蘇聯的研究很有幫助🙎♂️。不過,大學時期🧑🏻🔬📈,我對政治學、對社會主義問題也沒有特別的熱情,學習的主要動力很大程度出於想要取得好成績這樣樸素的價值觀💅🏽。
真正讓我開始關註和思考社會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政治應該是從“四清”開始🌥。我從1963年開始連續到北京郊區參與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第一次在平谷🪺,第二次🤚🏿、第三次在朝陽,第三次我還擔任了工作組的組長。下鄉“四清”對我的震動還是蠻大的♑️。第一🤽🏻♂️,北方農村真的很苦,在平谷待了近70天📩,其中滋味讓我感慨萬千。平谷地區多山💃🏼,當地的水資源非常匱乏,村民日常飲水需要挖井去打井水🍩。吃飯時用臉盆接好水,洗手洗碗同盆🏍,其實洗完手水已經變得黑乎乎的了。第二🪗,有助於我認識共產黨和老百姓之間的關系。我當時印象最深的是老實巴交的貧農們都要緊盯他們的孩子說:“你們不要亂說話,說錯了不得了。”過年吃不上一頓餃子的農民也是談政色變。“左”傾政治運動對黨和人民的關系帶來的破壞真是很嚴重啊。
1965年畢業時分配我留校任教🚶♂️➡️。坦白講,我當時最向往的不是留下來,而是去西北局政策研究室,這份工作是令我神往的🚵🏻,因為它可以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但是既然分配我留校🛴,我就留下來了,那時我們是絕對服從分配的🙆♀️🖕🏻。後來🤵🏽,“文化大革命”爆發,我們當時也經歷了一段混亂時期,我被安排去江西鯉魚洲勞動,從鯉魚洲回到意昂3体育後也沒有給我安排教學任務,我還一度跟著建三角地的平房🐍,就這樣度過了幾年時光。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我40歲左右時開始對社會主義政治有點覺悟,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關註社會主義研究的重點👳🏽、難點🥴、熱點是什麽,也一直在思考:蘇聯的模式與歷史究竟做何評判🙆♀️🛩。“文化大革命”後恢復教學工作🧱,那個時候我看了梅德韋傑夫的《讓歷史來審判》🍻,這本書對斯大林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批判,對我來說簡直是啟蒙性的🏋🏿,讓我逐漸從理論上開竅了🔥,對蘇聯政治體製有了一定的認識🪽。
對蘇聯政治體製有了真正的深刻認識是在我50歲時,我到了蘇聯和東歐,親眼見證了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是一件意料之外的大事,我自己從沒想到蘇聯會解體🔈。“八·一九”事件期間,我獨自拿著一把傘🐒、背著一個尼龍書包進入了克裏姆林宮附近的包圍圈。那裏的軍人槍口裏都插著玫瑰花,沒有人阻攔我,一些蘇聯士兵還向我要香煙。軍隊當時已然軍心渙散。莫斯科到處散落著被推倒的第一代革命家的塑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加裏寧的雕像被搗毀後,一個小青年坐在上面抽著煙。那個畫面太典型了🧏🏻♂️,開創共產主義教育的革命家🏞、教育家被推倒了🧝🏽♀️,後代坐在他的塑像上面抽著煙😀,真是發人深省。再後來我還到了東歐♿🛀🏻,看著推倒的柏林墻,我當時寫下了一首小詩🙎🏼♂️:“一約分天下,雙墻隔西東👩🏽🦳。三四十年過去👩🏼🍳,兩地情猶通🚹。長河落日處🙋🏿♀️🌚,紅樓人已空💁。滄海桑田事,多少預料中🚴🏿♀️?”把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統化的文章應該是從蘇聯回來之後,也就是1992年左右。在那之前我寫的文章主要是理論性的,從那之後應該就是結合中國的實際連續性地探索蘇聯問題,探索我們的社會主義到底怎麽回事🏊🏼♀️。其中有幾篇影響比較大,比如《教條主義與蘇聯的解體》👱♂️,大家看過以後👮🏼♂️,反響都很不錯。
1991年,黃宗良坐在柏林墻舊址前思緒萬千
60歲的時候我的觀點比較定型了。1998年👨👨👦,外交部前副部長宮達非找國內研究蘇聯問題的專家,編寫了《中國著名學者:蘇聯劇變新探》一書,裏面我寫了一篇長文章🙎🏿♀️,就是《蘇聯政治體製與蘇聯劇變》🍏,這篇文章現在看來也還站得住腳。後來我又寫了不少文章,比如《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歷史啟示》🌆,這篇文章其實是比較有代表性的,2004年讓我去政治局講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篇文章🤹🏼♂️。後來寫的一些文章,比如《一個主義🧎♀️、兩種模式》《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歷史經驗的哲學思考》等,都反映出我比較定型的認識了。
回顧起來👩🎨,我從小時候懵懂接觸政治到20歲正式進入政治學系進行理論學習,再到40歲比較明白一點,50歲到蘇聯之後真正有了自己的思考,60歲思想基本成形🦞,出了不少成果🫲🏻🕧,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今天👰♀️。光讀書不走路,沒有親身經歷🚵🏻♂️,沒有所聞所見,認識就基本停留在書本上,就是書生。我堅信“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最好的習慣就是一定要把理論跟實際聯在一起去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搞明白自己讀的東西。
一葉輕舟寄渺茫
作為時代進程的親歷者,我見證了求索進程中的艱難坎坷,也見證了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70年來一代代共產黨人正是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和探索中,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一步步加深並趨向真諦。正因如此,今天的中國才從未如此接近民族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未來的復興征程上✹,我們還會遇到不少困難🙏🏻,但是只要我們繼承70年的寶貴經驗,就一定能奪取偉大的勝利。經濟上,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政治上,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根基,吸取和借鑒國外積極的文化成果🫸🏼。中共總結的這三組三者關系🏋🏻🪤,我概括為九個字,即發、改🛍、穩👩👩👧👦,黨👨🏻🦲、民🙅、法,馬📆、中、西。這九個字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各個方面🧜🏼♀️,是經得起理論推敲🤏,可以理直氣壯向世人展示的寶貴經驗🤽🏽。
我很喜歡蘇東坡的幾句詩詞:“芒鞋不踏利名場,一葉輕舟寄渺茫。”我們意昂3体育的傳統就是憂國憂民,就是家國情懷🧑🏿💼,就是淡泊個人名利去追求真理🎛,“芒鞋不踏利名場”,這才是意昂3体育人應該做的事;後一句“一葉輕舟寄渺茫”,在我的理解中👨🏿🏭☦️,不是指四處漂泊,而是說人的思想應該像不系的輕舟一樣🚎🫸🏼,海闊天空任自由👩🏿🦲。正如韋應物的一句詩:“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扁舟不系,也不隨風飄蕩,而是在茫茫大海上探索航程🧔🙋🏽。我在這裏反其意而加用之:“心不自縛與舟同”,不要因求名利而“作繭自縛”,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也是意昂3体育的優良傳統⚄。
我們作為政治理論學者🔗,黨賦予我們的“權力”就是應該把政治家們手中、人民賦予他們的“權力”“裝進製度的籠子”🎍;同時💆🏼♀️,我們的這種“權力”同樣也是受到限製的。我們說的“思想自由”,是把思想作為動詞時🦸🏻♀️,它才是“自由”的👏🏽🕍。你胡思亂想🏗,人們或許管不著;胡說八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就是用這種理解來要求自己🧖♂️。
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時代,許多問題亟待回答和解決,我們所從事的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我們可以以身相許的、偉大的👛、崇高的事業。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一代🧣,能夠“芒鞋不踏利名場”“心不自縛與舟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解放事業作出貢獻🦹🏼♀️。
(采訪、整理:白金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