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信息來源: 法學院
編輯:山石 | 責編:麥洛4月18日,由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葉靜漪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我國殘疾人社會融合問題研究新冠疫情專題線上研討會召開。
項目首席專家、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葉靜漪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中國殘聯信息中心副主任戴連君,中國人民大學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黎建飛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人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蕾,新華通訊社新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周燕群,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中國殘疾人數據科學研究院博士孫計領等17名專家學者參加本次在線研討會。會議由陳功教授主持。
課題組部分人員線上合影
葉靜漪指出,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製,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全球治理能力及全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對專家學者提出新挑戰與新要求,“如何發揮所學和專業特長為疫情防控作出應有貢獻”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思考。葉靜漪表示,課題組各位專家在疫情期間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密切研究疫情發展形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結合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開展了相應的課題研究,適時通過各種渠道為政策製定與完善提出相關建議,為聯防聯控和社會治理貢獻力量,發揮了社科重大課題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她同時強調,本課題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疫情之下,危與機並存,希望課題組把握機遇,進一步匯聚各子課題當前研究成果,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力爭為政府治理和全球疫情防控作出更大貢獻。
陳功指出,當前的課題研究需要總結和反思,總結成功經驗,反思現有不足;建議課題組從整體視角展開思考,以目標、需求和問題導向推進各項子課題研究,在完成課題任務同時,滿足社會發展和疫情期間治理新需求,圍繞疫情期間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有針對性地深入開展研究。
與會專家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下針對殘疾人群體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復工復學、脫貧與托底保障以及信息傳播關照等議題進行交流與總結。
黎建飛認為,本課題契合當前疫情期間的社會融合需求。此次疫情中,殘疾人的社會融合問題凸顯,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後續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本研究具有現實迫切性和前瞻性。黎建飛分享了三個案例,對疫情時期殘疾人社會融合的製度空間提出五個層面的思考:一是信息融合,信息獲得應是保護自我的第一關口;二是資源融合,註重層層防線的資源融合;三是保障融合,讓殘疾人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並在製度上加強建設;四是救助融合;五是救治融合,即殘疾人在確診後能快速得到救治。
張蕾從殘疾人的健康融合層面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解決醫療分配引發的殘疾人倫理困境問題,在醫護人員與患者缺乏物資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殘疾人處於更加弱勢地位;其二,如何在社區健康管理體系下對殘疾人健康風險進行評估。她建議殘疾人的健康評估結果可以在健康服務中享有優先級,使殘疾人群健康權益得以實現。
戴連君指出在本次疫情期間,存在殘疾人出不去、幫助進不來的困難,強調信息融合的重要性。他指出,殘疾人融合首先是信息融合,其次要考慮信息融合的管理問題,最後才是服務便利化和精準化問題。他希望將課題研究成果與中國殘聯相關工作結合,使其能夠盡快落地並服務國家發展。
孫計領分享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實踐情況。該校殘障學生占比為5.6%,共有420名殘疾人學生。疫情期間,學校高度重視殘疾人學生的在線教育,采取一人一案的方法,根據每個殘疾大學生的需求製定了不同的教育方案。他希望今後能加強實踐層面的總結並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國家相關製度的發展作出貢獻。
周燕群重點關註了疫情期間殘疾人融合的媒體報道和相關的公益傳播項目。首先,子課題密切關註了為殘疾人群體設立的“光明影院”公益項目的進展及相關信息;其次,子課題收集了新華社對殘疾人社會融合方面的報道內容,發現目前主要集中在脫貧攻堅方面,殘疾人社會融合方面的關註和信息缺口較大;此外,子課題發現日本新聞媒體在疫情期間密切關註殘疾人如何感染,政府也出臺相關殘疾人保障政策。她表示,子課題會繼續從信息層面進行研究。
工人日報主編王瑜從經驗和措施角度梳理了疫情期間國內對於殘疾人的信息服務和關照。信息傳播與培訓方面,官方與社會組織提供了針對不同類別殘疾人的居家康復訓練視頻、音頻及手語防護指南等服務;政策方面,3月1日《國家信息互聯網傳播標準》的發布,為殘疾人群體的信息無障礙提供了技術支撐;康復訓練方面,中國殘聯和地方各級殘聯提供了在線指導康復訓練;實際探索方面,各地逐步探索多種方式,形成多層面、個性化的殘疾人康復服務形式;就業方面,各地舉辦的線上技能培訓服務和網絡招聘會幫助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打開就業渠道。此外,王瑜發現在殘疾人社會融合方面尚未建立完善製度化、系統化服務體系,尤其缺少對心智障礙群體針對性救助的支持系統等。
陳功圍繞會議主題提出幾點建議。首先,疫情防控的社會融合問題也要分階段研究,例如病毒的萌芽期、爆發期、控製期、恢復期等階段;其次,研究不僅應涉及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包括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發展、復工復學,還應包括今年脫貧攻堅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兩個層面;再者,研究應註重前瞻性,要結合平時與危機時的需求形成完整體系,分階段進行總結;此外,研究要關註從下到上的總結,尤其是社會組織和誌願者做出很多有效舉措,要將其整合成一套適合向更廣地域和層面推廣的規範;最後,研究要將經驗與不足相結合,即把製度優勢、誌願者的經驗優勢與發現的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最終落實到建議之上。
葉靜漪認為,社科重大項目就要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新冠疫情不僅僅是對公共衛生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社會融合水平的一次大考,是對項目研究是否能夠快速回應社會重大需求的一次大考,她充分肯定了各子課題的重要性和課題組的整體研究進展,認為當前課題研究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希望課題組繼續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良好的研究質量,在研究過程中為國家決策的完善提供更多科學可靠的建議。此外,課題組還應把握當前機遇,深度關註社會現實問題,將各項研究落到實處,凝聚課題組智慧,充分發揮課題研究的作用,在理論與實踐層面服務國家發展。葉靜漪建議,課題組應深度結合當下疫情防控,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思考,積極整合當前研究,盡快形成更多更好的階段性成果並以要報等形式呈現決策參考。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