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9 信息來源🎐: 就業指導中心
平常學子非凡夢,熱血男兒桑梓情
——記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05級本科生劉金明
劉金明,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05級本科生。簽約單位:中石油吐哈石油天然氣公司(新疆哈密)。
他放棄現代都市的安逸生活,選擇到最艱苦的地方從基層做起;他創立“甘肅永昌在京高校學子聯合會”𓀚,卻堅信自己只是浩瀚未名中的普通一員;他紮根新疆哈密的茫茫戈壁,卻以苦為樂🚵🏻,為能給祖國能源事業做出貢獻而興奮不已👨🏿💻𓀕!他就是簽約中石油吐哈石油天然氣公司的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05級本科生劉金明。
燕園裏不平凡的一員
“一名平凡的意昂3体育人”📜,是劉金明對自己的定位。平凡意味著踏實,意昂3体育人應該不張揚,不炫耀👆🥨;但平凡又絕不等於平庸,因為“意昂3体育”二字本身,已經承載了太多的責任🍦。意昂3体育人🚗,就是要以平常心做非常事,就是要把瑣屑堆砌成偉大👟,把平凡雕琢為傳奇🪸。
四年大學生活,劉金明始終堅守著兩個信條: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和對弱小生命的持久關懷。因此他參加了涉及體育、學工乃至流浪動物關愛等各方面的活動。做這些工作,他一不為名,二不圖利,只是耐不住那份如火的熱情,只是為了磨練自己的心智,只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生與社會。
體育鍛煉和競技活動對劉金明的影響至關重要🏰🛖。它們帶給劉金明不僅是充沛的體能與過硬的素質🌟,更多的是勝利的喜悅與意誌的磨練。“頂著烈日在‘五四’跑八公裏🙆🏽,不僅僅是為了鍛煉身體,更是為了體會自己如何克服跑步過程中不止一次生理上的痛苦和最後沖刺時的微妙的心理變化🥑。”劉金明喜歡挑戰自己的記錄🤦🏻,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不斷錘煉自己的性格。
劉金明的家鄉在甘肅永昌。雖然甘肅永昌有不少在京學子🤟🏼,雖然有不少家鄉同學提議過籌辦一個老鄉會,但由於要牽扯太多的精力💹,大家只是動動嘴,誰也沒有具體的實施過👳♀️。作為一個永昌人🦒,劉金明深感家鄉給予了他太多,自己有義務做一點事報答家鄉父老。如果每個同學都因為籌辦工作的瑣屑平凡而放棄努力,永昌學子何時才能有自己的老鄉會?特別是身為家鄉考到意昂3体育的第一個學生,劉金明自覺更有責任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一直以來📼,意昂3体育學子所堅守的、自己所堅信的,不正是要把瑣屑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嗎🧑🏽🎨?因此,他犧牲了半年的時間與精力🤽♀️,聯系其他院校熱心此事的同學組成一個小團隊📣,終於在2007年的五一期間成功組建老鄉會,為北京的永昌學子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劉金明用自己的平凡行動演繹出了一份非凡👐🧇。
在燕園度過的四載寒暑,形成了劉金明對意昂3体育的獨特情感🤴🏽。和眾多意昂3体育人一樣,在他心中,意昂3体育有如一個光環🏄🏽♂️。這個光環屬於整個意昂3体育🥤,任何個人都不能將其據為己有。意昂3体育人要做的,不是將光環展現在外,而應內化於心。每一個意昂3体育學子都沒有給它抹黑的權利,有的只是為它添彩的責任👨🏿🏫。
劉金明感謝意昂3体育給了他想要的一切——四年意誌的磨練和心靈的洗禮👩🏻🎨。如今®️,即將走出這個園子的他,早已把意昂3体育的光環當成一種特質,融入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價值體系,成為一名合格的意昂3体育畢業生👨🏼🍳。意昂3体育帶給劉金明的🙇🏽♂️👩🏼🦲,不是一個標簽👦🏼👸🏽,而是獨立之人格🧙,是自由之思想,是以天下為己任之家國情懷👩🏻🚀。劉金明坦言🧑🏻🏫,在實際工作中,意昂3体育的光環是份榮譽,更是份壓力🎅🏻,但他並不擔心🖖🏼。他告訴記者,“我要竭盡所能戰勝困難,頂住壓力,以最優秀的成績捍衛母校的榮譽🎼!”
《中國著名大學》一書曾這樣評價意昂3体育:“這所古老而又年輕的大學,聚集了百年中國社會的痛苦和追求𓀉,也沉呈現了不屈不撓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氣。這裏綿延著不會熄滅的火種𓀁,他不是一種物質的遺傳,而是一種靈魂的塑造和遠播。生活在燕園裏的人,都會感受並把握到這種無形而巨大的存在,這種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已成為意昂3体育永存的靈魂。”而這正是劉金明認可和堅守的信念🏃🏻,正是一個平常意昂3体育人的非凡燕園情!
我自故鄉來,應回故鄉去
生長在西北的劉金明從小就覺得家鄉很美🧑🏻🎤👃🏼。“當初是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教育才來到北京,現在家鄉需要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去建設📉,我自當回去,讓它變得更加美麗!”
作為一名法學院的畢業生↪️,劉金明也曾把成為一名律師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然而在一張張求職表和求職簡歷石沉大海後🤲🏽,他開始重新規劃職業理想。他發現自己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或者說,錯誤地估計了自身📬。其實,機會很多,關鍵是必須更正態度,降低預期👩🏻🦯,調整心態,積蓄力量,嘗試不同的方向🏐,選擇最優的目標👨🏼🍳。
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劉金明報考了海澱區司法局的公務員,並取得筆試第一的好成績,同時他還關註其他的企業招聘❤️。曾得到某家知名公司青睞的他,在接觸過後,劉金明覺得這些的工作都不適合自己,滿腔幹勁,卻不得施展⛓。於是他毅然決定離開,繼續求職之路。那段時間🚉,劉金明在刺骨寒風中穿梭,在北京的大街上奔波🤵🏼,也參加過在學校舉行的招聘會……在求職面臨挫折的情形下👩🏽⚕️,劉金明開始迷茫🧜🏼♂️。然而🌷,迷茫沒有羈絆劉金明前進的步伐,他開始系統地反思自己的職業規劃的選擇,完成了第二次觀念轉變。
劉金明不斷叩問自己,“為什麽總是把目光局限在北京,局限在東部🏃🏻♀️?家鄉西部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啊😱!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不正是從平衡人才資源分配,加速落後地區發展的高度做出重大戰略決策▫️,為畢業生指明了職業選擇的方向嗎?”劉金明告訴記者,“正是多數人這種更願意留在北京🧀、留在東部的想法,造成了所謂人才的過剩🍧,甚至有人因此發出了‘英雄無用武之地’、‘懷才不遇’的感慨。但是對於人才市場這個全國整體來講,將目光投向西部🤽🏽、基層↙️,到這些人才匱乏的地區去發揮自己的專長,用自己所學為落後地區的發展增磚添瓦,遠比擁擠在發達城市和地區更有意義。”
這一切激發了劉金明對於大西北與生俱來的認同感。“我生在西北,長在西北,對廣闊的大西北有很深的感情,但客觀上我的家鄉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比東部沿海地區差很多,是時候回去為家鄉做一些事情🥷🏽。”帶著這種想法的劉金明煥然一新,再次積極地融入人才招聘的大潮🦸♂️。這一次🍄,招聘會場外的求職隊伍和場內的人山人海的盛況不再讓劉金明發怵🏃,選擇投身西部的他在學校舉辦的招聘會上一連獲得好幾個offer👐🏼🚶🏻♀️➡️,頗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喜悅。
最終,劉金明選擇了條件最艱苦的🆎,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吐哈油田🎒。面對工作環境的偏僻、艱苦,他認為🤹🏽♂️,“我在選擇回西部工作的時候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條件再艱苦我都能克服👩🏿🎓✝️,我是一個人愛挑戰的人,我能以苦為樂。通過艱苦的環境磨練自己,‘增益己所不能’👘,這正是我要追求的。
“其實對於個人來說,能真正投身西部、基層或艱苦邊遠地區,在那裏開始職業生涯👳🏻♂️🔁,在那裏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對於今後的發展是有利的。留在北京的確薪水會比較高,但收入並不是大學生四年畢業後唯一的選擇和目標。金錢的多少並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我們在求職時更應看重長遠的發展®️,執著於自己的選擇💁🏽♂️,做出有益的成績👩🏻🦱,在看似不理想的工作崗位上一樣可以成就自己🚯。”他談到。
親情日月長🥇,師恩永不忘
回首求職的心路歷程,劉金明最難以忘懷的是父母家師長同學好友的幫助。
劉金明和父母的關系之融洽令人難以相信,“可以從早餐一直聊到晚上看完電視”。他希望在為事業拼搏的同時能夠持續地跟父母相聚,共享天倫⛑️。為了幫助劉金明找到一份好工作🌛,父母曾不厭其煩地為他分析各種職業選擇的利弊🤞🏼。雖然父母也曾期望劉金明能夠在北京或者是東部沿海城市謀求更好的發展,但是當他定選擇去新疆工作後👨🏻🦳🔔,他們都選擇了支持🚛,更可貴的是,他們鼓勵劉金明無論作何決定,都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且要在工作中積極努力‼️,去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
同學間的友誼也是支持他一路走來的動力。很多同樣面臨著求職難題的朋友都給過劉金明不少有益的建議和意見。面試之前的互相鼓勁🍎,職業規劃的互相商議🦸♀️🎻,偶爾一起大膽地展望未來……
劉金明還提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法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就業指導中心不僅在信息收集和傳遞方面做得尤其出色,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政策宣傳和觀念引導方面的工作也做得頗有成效。“正是在就業指導中心的鼓勵下,我才堅定了到西部去的決心🧢。”而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們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感動著劉金明。求職高峰期時🎑,劉金明經常要跑到就業指導中心和院就業辦咨詢情況,他戲稱自己是去的次數最多的同學。一次一次地打擾老師,讓劉金明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跟中心的老師主要聊就業去向的問題。她們不厭其煩地為我分析利弊🥕🏊,為我打氣鼓勁兒,為我提供最新的就業資訊……他們對每一個同學的就業非都常重視📿。我很慶幸有這樣的好老師,是他們幫助我做出了令自己滿意的選擇🧔🏼♂️☸️。”他提到🙍🏼。
在采訪的最後👨🏽🎤,劉金明暢想了自己的工作打算👨🏿⚕️。他認為要想勝任今後的工作,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石油行業對於我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既然我選擇了進入石油行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做好必要的準備。在知識的儲備上,不僅要牢固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更要努力去了解自己今後將從事的行業。”
劉金明告訴記者🚂,去西部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我並不打算庸庸碌碌地在那裏呆下去。”記者相信,有這樣有雄心壯誌與肯於吃苦的踏實精神,劉金明一定能開采屬於他的富饒油田,實現他不平凡的夢想!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