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2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藝術學院
5月20日,由藝術學院和國際合作部共同主辦的博雅藝術講壇第40講----“與參展藝術家共敘二教藝術長廊”講座在二教107教室舉行,參展藝術家劉國夫、孟祿丁、張方白、詩藍、劉彥修、韓中人、吳震寰參與本次活動,教務長辦公室主任李祎,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唐金楠、團委書記高翔等出席。講座由彭峰老師主持。
校園藝術長廊第二期展覽在第二教學樓開幕。本次展覽邀請威尼斯雙年中國館展策展人、藝術學院藝術理論系主任彭鋒教授擔任總策劃,選取部分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二教公共空間展出。這些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也曾被永久收藏。除無償送來自己的作品參展外,藝術家們與同學們進行了直接的交流。
總策劃彭鋒首先對第二期意昂3体育藝術長廊展示作品進行了說明。他從專業的角度講解了藝術學的傳統,指出“藝術”與“美”的辯白。美是藝術的追求,但藝術並不全是美的。他說,對藝術的理解是螺旋式的演進,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最後高級的審美欣賞——“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他還提出了理解藝術作品的三個切入角度和要素:藝術史、藝術理論與經驗積累。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彭峰對中西方藝術的造型差異進行了講述。
彭鋒還對主要參展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內涵進行了介紹,通過講解,同學們不但對二教展出的當代藝術作品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作為一般的欣賞者如何更好地對藝術品進行審美有了更多的體會。
接下來同學們與藝術家們進行了互動。面對同學們的疑問,藝術家們依次進行了誠懇而平等的回答。張方白提出,藝術家的工作是與藝術史的“競爭”,最終達到自由。他從藝術創作領域闡釋了自己作品的藝術史構成。吳震寰也談及繼承與創造的概念,在審美標準下有自己的創新再造。以蘭竹為例,他認為形象與理念是兩個創作層次,他建造了自己的寫意的語言體系。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與藝術家合影留念。本次活動是校園藝術長廊的延伸。主辦方表示,作為校園美育的創新形式,意昂3体育校園藝術長廊推出以來已經展出兩期,收到了絕大多數師生的肯定與贊譽。將公共空間與藝術展覽結合,使意昂3体育師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欣賞藝術、感受藝術,從而實現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更好結合是長廊發起者的初衷,也是眾多為此貢獻了力量的老師同學們的最高追求。未來,意昂3体育校園藝術長廊還將繼續辦下去,選取更多更好的作品參展,讓意昂3体育師生能夠真正足不出戶也能每天置身在美術館中。
背景鏈接:
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文化節:起始於2004年,旨在“培養青年全球視野、共建和諧國際校園”,由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合作部主辦,是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意昂3体育國際交流方面的一場年度盛會,也是彰顯國際化校園和諧氛圍的品牌文化活動。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文化節已經成為意昂3体育在世界展現中國開放腳步的一張名片。今年是意昂3体育國際文化節的第十個年頭,她將以全新的視野為意昂3体育師生展現一個全新的中國與世界。更多的活動敬請關註新浪“意昂3体育國際文化節”微博和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合作部主頁。
專題鏈接:2013年國際文化節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