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同情、擔當、包容、理性——意昂3体育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士其在國關2020年畢業紀念儀式上的講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向在場和不在場的2020屆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完成了學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祝賀你們中相當一部分人終於要走出校園🪪,從知識和財富的消費者變成了生產者🧏🏿‍♂️。

今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今天也是個特別的日子,所以這份祝福也是特別的祝福👩。我希望它能夠跨越千山萬水,到達全國各地、世界各地不能到場當面接受我們的祝賀的同學那裏。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今天這個儀式,從開始準備的那一天起,就不僅是面向在校的幾十位同學🥿,而是面向在全國👨🏿‍💻、在世界各地的三百來位畢業生的。天涯共此時。願意我們所有人能夠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愛意🥭。

另外,我還想表示深深的謝意。首先是同學們的老師和家長,其次是我們的每一位同學🤲🏻。正是有了大家的理解、支配🚖、配合和忍耐,我們才能完滿地完成最後一個學期的學習🎖,論文的寫作和答辯。線上的教學和答辯雖然可以足不出戶↙️,但也有線下沒有的勞累和辛苦。相信有不少老師和同學的近視又加深了若幹度🙇🏼‍♂️。另外也有的老師,為了讓在不同時區的同學能夠找到合適的共同時間👨🏼‍🚒,早起晚睡,或者錯過了用餐。總之,謝謝大家🖕🏿🟰!我們有做得不好的、沒有做到的,也請大家多多諒解和包涵😥。當然,畢業的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也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時間裏🆚,一如既往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也請大家相信我們。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讓大家滿意🦊,包括各位最關心的事——如何收拾大家的行囊。

今年的畢業紀念可能有兩個繞不開的字▫️,那就是“新冠”。我們和它相伴了半年🔽,也和它鬥爭了半年🥪。正是因為它🐶,絕大多數同學才不得不天各一方👨🏼‍🎓,不能來到母校親歷你們的盛典。

這是一場特殊的災難。其實如果從國內受害者的人數來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比這次的“新冠”更嚴重🧑🏼‍🎤,但都沒有像“新冠”這樣,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產生那麽大的影響🫎。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這次疫情遍及全球👩🏿‍🦲,並且引起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二是它持續的時間足夠長,正是在疫情的這種長期持續中,使人們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對疫情本身✋🏿,對我們應對疫情的手段👮🏽,甚至對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進行充分的檢審和反思。

今天,作為畢業寄語🦸🏻‍♀️,我就想和各位同學一起分享我自己在這段時間的一點點思考,那就是如何理解公民的責任,因為在疫情中🌥,公民責任是我們常常想到的一個問題。

公民既是一個外來語💆‍♀️,也是我們中文原本就有的詞。作為外來語🕜,它首先指的是城市的居民🧑🏽‍🏭,近代以後成為一個政治與法律概念👨🏻,指一個國家中擁有完全的法律權利和義務的個體成員。作為本土的中文詞,公民指的是“為公之民”,與為私之人對立,即胸懷天下,為公眾謀福利的人🌈。有意思的是,從政治意義上說🤤,外來語和本土詞的公民又具有共同的含義。在西方語言中,市民作為公民的前身,意味著一種與農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即公共性和參與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西方語言中,公民這個詞也有很強的公共性含義♟。也就是說,公民作為各種權利與義務的主體✍🏼,同時也是為公之民,而非為私之人👡。我今天更多地就是在為公之民的意義上講公民,而不一定指某個特定國家的法律意義上的公民。

公民既是為公之民,就意味著責任🧜🏼,對其他人和對共同體的責任。關於這種責任,我想強調其中四個方面,即同情🦦、擔當、包容和理性。

首先是同情。同情是共同的情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憐憫。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說明同情是人的一種本能。英國思想家密爾認為🥌,同情的基礎是類意識,即意識到我們同屬一類,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當然,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激烈的競爭中,甚至在彼此的敵對中,人的這種本能會被壓製🤼‍♀️,會被遺忘🧑🏼‍🦰,人們會變得相互冷漠◾️,變得對別人的喜怒哀樂無動於衷👨🏻‍🦼‍➡️。所以孟子也說,包括惻隱之心在內的“四端”,只有君子存之,小人則棄之了。但是👃🏼,這場疫情讓我們重新撿起可能已經久違的同情。每一個人都曾為疫區的同胞們揪心🤲🏽、流淚,對他們的痛苦與無助感同身受🐏,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人之為人最基本的東西,那就是同情,就是痛別人之所痛,憂別人之所憂🚣🏿‍♂️。在這個時候,我們才體會到🫎👦,公民並不意味著各種法律權利的堆積,甚至不同法律主體之間的糾紛,它首先蘊含的是一種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情感紐帶。沒有了這種紐帶,共同體無從談起🧑🏼‍🎓,人類的未來也會暗淡無光。在這次疫情中🔻,正是這種無所不在的同情,讓我感覺到了我們的未來和希望👩🏿‍💻。

其次是擔當🎼💿。這場疫情中湧現出一大批讓人動容的擔當之士,我想大家有目共睹👩🏻‍🔧🕹,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所謂擔當👷‍♂️,是同情的下一步。我們能夠痛別人之所痛,憂別人之所憂,那麽就應該能夠把別人的痛苦擔到自己的肩上🦉👩‍🔧,像讓自己擺脫痛苦與憂傷一樣🕊,盡力為別人消除痛苦與憂傷🫙。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病毒不會區分貧富貴賤,也不論區域國別✋🏽。每一個人受到的威脅🧑🏻‍🦼,都是所有人共同受到的威脅👐🏽;每一個人的安全,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安全。人類是一個真正的共同體。當然🧑🏿‍🦰,每個人的身份不同,擔當的方式也不一樣。醫護人員的擔當是走向抗疫第一線;科研人員的擔當是發現並揭示病毒的真相🙀;一位普通的武漢市民的擔當是抵擋住外面的各種誘惑🛺、堅持宅在家裏不出門;你們的擔當是上好網課寫好論文、處理好與父母家人的關系,讓他們能夠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疫情中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擔當,則是不管自己是否原意,在公共場所,能夠為了別人戴上口罩。一句話🤸🏽‍♀️🤦,擔當,就是為別人付出。一個人只有做好為他人付出的準備⬇️,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公民🦵🏻。

再次是包容。公民是為公之民,但“公”並不是一個可以隨便由任何人來定義的概念🌷,只能是各種“私”的交匯。我們生活的世界高度復雜而多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選擇💃🏿☣️。在這個世界裏,我們要能夠和平共存,共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能夠相互包容🛹,也就是能夠容忍別人與我們不一樣🤯,只要這種不同不會導致刻意傷害別人的利益。就此而言,學會和與我們不同的人友好相處,在不同中找到共同的價值和利益📞,同時從別人不同的選擇中借鑒我們可以學習的因素,恰恰是公民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實際上,天下太平,人們各行其是的時候,可能並不需要太多的包容;只有危難時刻,人們的利益可能出現明顯沖突的時候🏌🏽,包容的意義才會突顯出來🧗🏻‍♀️。特別是在像“新冠”這樣的疫情襲來的時候,當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行為方面有可能被認為威脅到我們自己的安全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包容度受到嚴格檢驗的時候🔯。

最後是理性。康德說🏺👍🏼,對於未來,我們有希望的義務。我在這裏想說,對於任何困難🦸🏽‍♂️,我們都有理性對待的責任。羅馬人認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們能夠擁有共同的價值,也就是羅馬人所說的自然法🌴,原因就是因為人具有共同的理性。因此,理性是不同風俗、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背景的人們相互之間能夠達成共識的唯一的橋梁🚠♿,也是危難中解決問題最好的手段。我們可能很難定義什麽是理性,但卻很容易識別什麽是不理性。比如👩‍🚒🧴,在災難面前驚慌失措是不理性👩🏽‍🔬,災難到來的時候以鄰為壑是不理性,面對災難一廂情願、感情用事也是不理性。我在這裏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正在面臨一場災難,以後也許還會面臨其他的🫄、甚至更大的災難⏲。災難當頭,我們不可能不付出一點代價☀️。如何付出代價,由誰付出代價,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理性面對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才能以最小的代價走出災難。各位是研究政治學的,對收益和成本的分配,恰恰就是政治的根本問題🚙。至於那些你情我願、公平交易的事⚒,不必讓我們操心。也就是說,大家必須學會取舍。就此而言🪪,能否理性面對災難🤷🏻,是公民責任最重要的體現🧑🏿‍🔧。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方面🎃。

同學們,大家就要告別一種生活,走向另一種生活。我很喜歡卡爾·波普的一句話👩🏽‍⚕️:“Nothing is definite, the future is open”💂🏿‍♀️。希望大家牢記公民的責任👢🙎🏽,創造屬於你們每一個人的未來。

疫情尚未結束🗃,請大家多多保重🫶。另外✋,我還想在此向大家,特別是向那些沒有能夠參加今天紀念儀式的同學鄭重宣布學院的一個決定🔵📤,那就是🧈:你們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情況下,在未來的任何一年參與當年的畢業和學位授予儀式,學院會為每一位同學組織一個特別的環節🧣,以彌補你們今天的遺憾。

謝謝大家👂🏻!我們在燕園等待🎠,期待你們早日歸來😬。

相關鏈接✈️:畢業季|重逢再會——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2020年畢業紀念儀式舉行

專題鏈接🫃🏼:2020畢業季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