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3 信息來源: 本網編輯部
【編者按】2008年的中國🕖,將註定成為被歷史銘記的傳奇。“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這是13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表達的美好暢想。堅強樂觀的華夏兒女正敞開胸懷擁抱世界🧝,迎接奧運盛典的到來。在這個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國家👩,五大洲的朋友將共敘友誼、共創奇跡,共同見證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聖火第一次在神州大地上熊熊燃起。
2008年的意昂3体育,將綻放青春而奪目的華彩。“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這也是意昂3体育人向全世界發出的真誠心聲。110周年校慶的鐘聲仍在回響,古希臘奧林匹亞的聖火即將照耀古老而又青春的燕園👳🏻♂️👨🏻🦰。百年聖火、百年意昂3体育🍟,奧林匹克精神與意昂3体育精神交相輝映;四枚乒乓球奧運金牌將在燕園決出;近二十項科技奧運攻關項目落戶未名湖畔🖖🏼;三千余名意昂3体育誌願者分赴十余座競賽場館🕸,意昂3体育人的奧運夢想,即將在這個夏天一一實現。
《奧運與意昂3体育》專題欄目的推出,是展現百年意昂3体育為踐行奧運理想而努力工作的窗口💯,是意昂3体育師生為奧運所付出的長期不懈努力的真實寫照。這裏有意昂3体育為奧運工作籌備所邁出的每一個堅實腳步,這裏有我們為奧運奉獻出的每一個真誠微笑,這裏留有每一個關心意昂3体育成長🩵👩✈️、期待奧運榮光的意昂3体育人最直接的表達。
2008👨🏻🚒👰🏽♂️,讓我們為奧運加油,為意昂3体育喝彩🧬!
意昂3体育湍流與復雜系統科技奧運攻關組
——激流中的奧運傳奇
整潔的會議室懸掛著五彩的燈花,書櫃裏整齊擺放著《東方的遺產》、《伏爾泰時代》等書籍✊🏿。這裏是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所在地👏🏼,中國激流回旋國家隊2008北京奧運會科技攻關項目組的工作場所。在這裏,佘振蘇教授帶著五名研究生,身體力行“科技奧運”的理念🗽,書寫著這支團隊的“奧運傳奇”。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任務”
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是奧運會科技含量最高的項目之一,運動員要在湍急河道中準確跨越22個寬為90至120厘米的門框,需要流體力學😉、生物醫學、認知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先進技術指導。
這一項目,歐洲國家已經開展了70年,而在中國只有幾年歷史。離2008奧運不足1000天的時候,國家有關部門將項目的科研任務交給了佘振蘇,希望他能用科技創造奇跡🚵🏽♀️,從水流設計、運動員讀水訓練到國家隊訓練系統優化,為中國隊在北京奧運會奪金提供科技保障👨🏽🏫。2005年底,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與意昂3体育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合作❗️,成立“湍流與復雜系統科技奧運攻關組”👮🏼,針對激流回旋國家隊備戰2008奧運開展聯合科研攻關。這項跨越學術界和體育界兩個不同領域的合作,在我國是一個創舉🧑🏼🍳,是非體育學科和運動隊的首次直接合作🧚🏿,已經成為“科技奧運”理念的實踐範本👨🏻🍳。
欣然接下這個重擔,佘振蘇認為,他當時最主要的動力是“緣於國家的需求”🧑🏽🦰。在他看來🙋🏼♀️,2008年奧運會是展示中華民族強盛的大好機會👨🏼,也是一個科技的大舞臺🧚🏽♀️,“激流回旋賽常將成為我們報效祖國的新戰場”。 臨危受命,佘振蘇對他的學生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任務!我們不能辜負國家的希望和重托。”
憑著這份豪邁的誌氣👶,佘振蘇帶著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迅速建立創新平臺設計小組、水流分析小組、試驗小組🙅、數值模擬小組🤦♂️,開始了日夜苦幹的科研征程。他為此放下了很多手中的其他科研工作🤵🏽♀️,專門到國家隊待了250多天,從各方面了解訓練的相關情況。其他隊員們也都忘我地工作,每天工作時間達到12至16小時,有的學生累計工作達1000多天,兩個學生為此延期畢業。
佘振蘇常常對學生說:“在美國,我有優越的待遇和工作設備。但在意昂3体育,我可以做像奧運科技攻關這樣有勁的事情。我們感受著民族的力量,這是我們做事的動力來源👳🏿♀️。”
湍流激蕩:帶隊勇闖科研路
佘振蘇教授曾在一首詩作中寫道⛹🏿♂️,“博采眾家論🧑🏿🏫,深思工程學🏊🏼。數年如一日🫶🏿,寂寞出賢才👩🏻🏫🧑🏻🏭。”為落後項目進行科研攻關的他們是寂寞的👩🏿🔧,但他們表現出的超強戰鬥力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想。
在佘振蘇的辦公室🍻,有一份課題組成員出差簡表。據統計,2006年佘振蘇團隊赴國家隊出差時間超過1000天人次,出差的地方都是四川、雲貴高原水流湍急的大山區。為檢驗和應用理論,佘振蘇一年內7次去貴州下司,8次去四川米易🏊🏻。
2006年3月的一天👩🏽⚕️,淩晨6點🥧,佘振蘇從洛杉磯飛回北京,就直奔實驗室。當時⭕️,他已經連續高燒了3天。傍晚,愛人到實驗室接他,佘振蘇一上車就睡著了⏲。當他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他埋怨愛人小題大做。然而,當他被推進放射室拍胸片時🏃,一陣劇烈的咳嗽,竟咳了血👰🏼♂️。愛人急得落了淚,他卻笑著安慰說:“不要緊的,我沒事的。”
2006年5月,皮劃艇激流回旋世界杯在雅典站比賽🧗♀️。佘振蘇和國家隊的教練們研究程序化參賽方案,以分為單位安排賽前活動和訓練🤽🏿♂️©️。到了深夜,教練熬不住了🙋♀️,佘振蘇說:“你們三個人輪流睡覺💇🏽♂️,我一個個地談👨🦯。”一直到淩晨4點。
佘振蘇一直教育學生,創新的過程並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需要務實肯幹的精神。
佘振蘇身體力行🧑🍳,學生們也深受感染。學生王彥之冬訓時,每天5點半起床,監測運動員晨跑數據;上午兩小時的訓練,對運動員反應出的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下午同樣是兩小時的訓練;晚上7點開始,觀看白天訓練的錄像,總結全天的訓練🐷,製定次日的計劃;會後🦦,他還要記日誌。一天忙完🧔🏽♀️▫️,已是午夜時分🤳🏽🥒。第二天又是同樣的輪回😕。執教國家隊👼🏽,王彥之幾乎沒有了假期🫲🏽,包括春節在內近兩年沒回過家。去年國家隊在四川米易冬訓🧑🏼🍳,離他的家鄉重慶很近🙆🏿♂️。但是為了照顧運動員的情緒🤾🏿♂️,王彥之毅然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國家隊金教練曾感慨道🚹🕺🏿:“從沒見過研究生✊,更不要說意昂3体育的研究生,能在國家隊基層服務實幹到這種程度。”就是憑著這股子勁頭,在一點一滴的紮實工作中,這個團隊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肯定和榮譽。
提升中國體育界的科技意識
在科研合作中,國家體育部門的領導深刻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聘請佘振蘇的幾位學生直接擔任國家隊教練。他們根據對激流回旋項目本質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國家隊的實際需要,不斷完善程序化學習和訓練流程,幫助運動員尋找技術突破口。目前,倪誌勇等三位學生已經獲得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國際裁判證書。
經過深入現場調研🌮、細致分析👨🏽🏫,佘振蘇建成了國家皮劃艇激流回旋隊技術認知創新的信息化系統,改變了僅僅憑教練的個人經驗指導運動員訓練的狀況🛀🏿,可以對運動員的體能、技術提供精確、動態的評估和指導。佘振蘇介紹:“目前⌛️🐙,我們準備利用意昂3体育文理醫等多學科的優勢,加強對運動員應變能力和準確度、興奮度的訓練和評估,進一步完善運動員技術認知創新平臺。”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能品嘗到其中的濃香🍸。2007年1月🤐,意昂3体育官网被中國奧委會授予“備戰2008奧運會科技合作夥伴”,成為唯一一家在內地擁有此稱號的單位🧇,與此同時佘振蘇教授被授予“中國奧委會特聘科技專家”📩。學生倪誌勇指導的運動員李彤自2006年8月以來,多次獲得全國比賽女子皮艇金牌,短期內從國家隊一般運動員躍升為重點運動員👩🔧🔤。2007年6月,國家隊在世界杯比賽中取得歷史性突破:男子雙人劃艇獲得銅牌👩🏻⚖️,取得我國在該項目上的首枚國際大賽獎牌🦴;在德國站核心賽道的比賽中,雙人劃艇與女子皮艇也首次殺入國際大賽決賽。在“好運北京”國際公開賽中,女子皮劃艇獲得銅牌👱🏻♂️,再次取得歷史性突破🐰。
中國隊的表現引起了國際激流界的廣泛關註👳🏿。國際皮劃艇聯合會激流委員會主席普若諾說:“中國隊的進步讓人吃驚🏃♂️,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歐洲用了近10年的努力才達到的效果✌🏼。”
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欣慰地說:“意昂3体育人使我知道了什麽叫科技奧運。”
佘振蘇說:“最重要的是我們提升了中國體育界的科技意識🦒。”
對於這支團隊來說,最大的夢想,是在為奧運助力的同時,借助奧運盛會向國人詮釋科學精神,證明中國人在科技上不比外國人差。而這也正是他們開拓創新⚒、埋首苦幹的原初動力。
談及科技奧運攻關中的瓶頸性問題的時候,佘振蘇教授也毫不諱言。他認為,科技奧運攻關工作是有創新和突破的✋🏽🫵🏽,但是創新在任何領域都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科研系統與體育系統存在一些差異,尤其是文化上和體製上🦠,這些差異導致有些科研活動難以持續🔨,這也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
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是這支團隊依舊鍥而不舍地努力著🧎♀️➡️。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奧運已經充分展示了自然科學對促進人文社會領域的重要作用,佘振蘇教授和他的團隊的這項研究,不僅孕育著未來體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新思路🙍♀️,而且開辟了東方系統觀和西方邏輯思維綜合創新的試驗路徑。三年時間,他們用熱情和智慧書寫了激流中的奧運傳奇💁🏼♀️。(整理🤩:潘聰平)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