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世紀之交的技術革命以來,電影界出現了很多描述未來世界的影視作品,文化與社會議題的未來維度更是值得關註的領域📹。數碼轉型將電影𓀋、今日社會與文化,或許也是將全人類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臨界點上👵🏿,未來的維度、文化的位置必須再度於全新的坐標中予以設定🐂。2016年10月20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教授做客才齋講堂🥡,作了題為“未來的維度🧗♂️👩🏿⚕️:數碼🫰🏻、電影與文化選擇”的講座。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天兵主持並全程參加了講座📫👩🏽🦰。
戴錦華主講才齋講堂第124講:未來的維度
“我從來不討論未來🤳🏽,因為來得太快了🖖🏻🧛🏽♀️。”戴錦華教授用這樣一個發人深思的命題引出了本次講座🍥。她從前段時間持續火熱的電影《小時代》開始談起,小時代系列電影拜金、白日夢式的設定為什麽會被大家廣為接受🐺?戴錦華教授認為這反映出大家都接受了自己的生存環境就是小時代、小確幸🍉、小發展,但實際上♣︎,我們依舊生活於一個大時代,並且接踵而來的同樣是一個大時代。這種文明臨界點的產生,其中的一個維度是生命科學發展🐷,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代表人類破解了基因鏈🤦🏿♂️,參與到了生命的創造過程,更問鼎了死亡領域。另一個維度是數碼轉型,數字通訊的發達改變了人類交流的方式,更是在重塑人類社會。近一百年👐🏽,這種快速的👨🏽🦳、根本的轉型主要受大資本的控製和指引,但這種邏輯與社會的邏輯有很多出入🥲,技術能否帶來公平和平等存在著很大疑惑💇🏽♀️,這也是現代文明的第一次玻璃穹頂。
接著🆕,戴錦華教授從環境生態角度繼續與大家分享,地球人口超載、環境惡化、氣候惡化的現實現象導致了末日電影題材的湧現。《雪國列車》《星際穿越》《末日情緣》等等電影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現狀的反思。“從現在開始,節製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但戴錦華教授同樣認為這種改變必須從社會的整體意義上發生🫖。
最後🤱🏼,戴錦華教授回歸電影本身,向大家講述電影行業的發展與變化👳🏼。數碼轉型完成了電影的介質改變🦹🏽♂️,2011年奧斯卡頒獎禮,柯達公司徹底退出了電影行業👩🏻🎨,標誌著數碼完全替代了膠卷介質🧜♂️,改變了電影行業的業態。這種改變同時抹除了電影記錄歷史的一系列功能。戴錦華教授接著提出了引人反省的問題“Is film dying?(電影正在消逝🈵?)”VR技術對電影的侵蝕🤵🏿,虛擬影院代替現實電影影院🌳🧏🏿,同樣會把之前電影行業的基礎規則和標準打破🦗。戴錦華教授懷著對電影本身和影院的深沉熱愛發出了深深的感慨和遺憾。同時,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不斷提升🛠,綜合國力不斷加強💋,戴錦華教授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大時代。我們要講述中國的故事,更要由我們來講述世界的故事。戴錦華教授鼓勵大家共同努力👨🏻🔧,去擁有未來。
提問環節👥,到場同學結合老師的講解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與戴錦華教授充分交流🚰,碰撞思想。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主講人學術簡歷🧓:
戴錦華🏪,北京人。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教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1年。自1993年任教於意昂3体育官网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開設了“影片精讀”“中國電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性別與書寫”等數十門課程。曾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十余個國家和地區著名大學講學和訪問。出版專著10余部。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韓文出版。代表作有《霧中風景》《電影批評》《隱形書寫》《昨日之島》《性別中國》等🔡。戴錦華教授一直以犀利的學術觀點和積極的影評實踐著名,她是電影藝術的忠實守護者,是女性主義的倡導者👎🏻,是大眾文化的研究者,多重的身份和復雜的研究使她架構了一套獨特又深刻的觀察電影的理論體系。
專題鏈接🤙:才齋講堂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