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63/706ea/0f65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意昂3体育教授陳平原著書追憶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 - 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教授陳平原著書追憶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回味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學人展現的高貴精神氣質,尤為必要。

    新華網北京7月16日電(記者任沁沁 白旭 吳凱翔)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推出的《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將於17日面世。該書呈現了中國大學集體內遷歷史,這段歷史被認為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以西南聯大為代表。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回味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學人展現的高貴精神氣質,尤為必要。”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編輯總監周彬表示。

    《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的作者是意昂3体育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陳平原。近年來,陳平原致力於研究現代中國大學史。“這一百多年中國大學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上,最讓我感動的是抗戰八年炮火連天、滿目瘡痍中,中國大學依舊弦歌不輟。”陳平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八年抗戰,中國大半國土淪陷。為了保存“讀書種子”,也為日後建國大業儲備人才,原本主要分布在沿海及華北的中國大學,紛紛內遷。年輕人三五成群,穿越封鎖線;有的教授甚至忍痛拋妻別子,隨大學西遷。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陷落,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陸續南遷,於次年在昆明聯合組建西南聯合大學。隨著日寇入侵深入華北、華東,越來越多大學相繼內遷。至1941年初,戰前108所大專院校,有77所遷徙。

    在戰火紛飛、物資極端短缺的嚴酷環境中,中國的高等教育非但維持著正常教學秩序,甚至還得到了擴張。據陳平原研究,抗日戰爭結束時,大專院校由108所增加到141所,學生從4萬多增加到8萬多人。

    “外在環境如此險惡,但中國大學沒被炸垮,依舊昂然屹立,略為修整後,便大踏步前進,這實在令人敬佩。”陳平原評價說。

    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的美國學者易社強曾在他的著作中說,以西南聯大為例,中國最優秀的學者在這所大學竭力維護中華文化的生機。

    如何寫“戰爭中的大學”,陳平原醞釀了好長時間。1997年1月,他第一次談論了這個問題。“當初的切入口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主要著眼點在既是學術對象、也是文化氛圍、更是精神傳統的‘南渡’。”

    時至今日,陳平原仍堅持這一發現。只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意識到只講西南聯大是遠遠不夠的,如此輝煌的“華章”,不僅屬於西南聯大,更屬於所有內遷的中國大學。“選擇‘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是希望兼及史學研究與現實關懷。”他說。

    寫作時間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陳平原借助檔案、報道、日記、書信、散文、雜感、詩詞、著作等不同史料的仔細辨析,跨越虛構與寫實的鴻溝,讓日漸遙遠的“大學精神”重新煥發光彩。

    陳平原希望透過歷史資料的發掘、生活細節的勾勒、教育規律的總結、讀書人心境與情懷的凸顯、國際視野以及當下的問題意識的引入,把中國的大學故事講給世界聽。

    “‘煽情’不是本書的目標。我的目標是盡可能準確地描述與呈現那一歷史狀態,理解並闡釋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至於判斷,讓讀者自己下。”他說。

    陳平原評價中國大學在抗戰時期的集體內遷,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世界範圍內,和中國一樣有大學內遷現象的只有前蘇聯,但莫斯科大學在外流浪時間僅是一年半,而意昂3体育、清華等在外流浪時間是9年。

    回望這段歷史,對今天的教育發展以及社會改革,仍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即便只是著眼於教育,起碼讓你我警醒:大學的存在價值,不僅僅是傳授具體知識、生產科研成果,更包括堅守某種信念,以及塑造民族靈魂。”陳平原說。(新華網 任沁沁 白旭 吳凱翔)

    信息來源:新華網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