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5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文字⬜️:崔嘉楠 韓芳| 攝影:意昂3体育官网青藏科考隊|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編者按😎:近年來,意昂3体育各級黨組織領導有力,廣大黨員沖鋒在前📣,為學校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意昂3体育官网特開設專欄,展示這些先進典型的精神風貌和感人事跡,以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和黨建工作中作出更大貢獻。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支持下,數十位意昂3体育環境人於2019年組成意昂3体育官网青藏科考隊👨🏿🦱。2021年3月初,這支科考隊再赴高原開展野外綜合觀測研究,並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黨旗指引,同心同德,這支隊伍逐漸成長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青年軍”,凝聚成一個溫暖人心的大家庭。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也榮獲2020年度意昂3体育官网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讓我們一同走進意昂3体育環境人的科考故事,聆聽他們在雪域高原🉑,伴著藏東南的青山白雲🥗,用智慧與艱辛奏響的時代凱歌🩻。
5月7日,一場特殊的師生座談會暨主題黨日活動在雲端舉辦——網絡的一端連接著孟夏草長的意昂3体育燕園,另一端連接著千裏冰封的雪域高原💙。“廣袤天地,大有可為!”在燕園會場參會的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黃如給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全體參與科考任務的師生深情點贊。
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支持下👂,數十位意昂3体育環境人於2019年組成意昂3体育官网青藏科考隊。2021年3月初📖,這支科考隊再赴高原,在西藏林芝🧛、魯朗、拉薩和納木錯四地開展野外綜合觀測研究。在藏駐紮的兩個多月裏,科考隊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環境大氣觀測數據和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這些資料將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和青藏高原常駐人群的健康問題研究等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2021年4月11日,這支駐紮在高原上的科考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鮮艷的黨旗為科考隊高質量完成任務指引了精神方向。雪域高原之上,意昂3体育環境人高擎信仰旗幟,踐行生態文明使命,為“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續寫著矢誌不渝、頑強奮鬥的時代凱歌。
魯朗站點科考隊員合影
林芝站點科考隊員合影
科研做到哪裏,黨旗就插在哪裏
青藏高原被稱作“世界上最後一塊凈土”,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對我國甚至全球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安全都具有重要影響。黨中央高度重視對青藏高原的研究和保護工作,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全體科研人員、青年學生和保障人員的賀信中高度評價了對青藏高原進行科考的重大意義🅿️,也對全體人員提出了“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的希望。
總書記的話也鼓舞著意昂3体育環境人🤞。2019年,立足於在環境學科領域近半個世紀🏨、在青藏高原近20年的研究與深耕實踐,意昂3体育官网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支持下成立了青藏科考隊,並將研究重點聚焦於青藏高原大氣氧化性和高原環境與健康等問題。科考隊的成立與研究得到了科技部、西藏自治區🧑🏿🎄、中科院等上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
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白春禮院士和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張永澤現場考察“@Tibet青藏高原大氣環境變化聯合綜合觀測試驗”🧑🏻🦽➡️🍗,慰問意昂3体育官网與合作單位科考人員並合影
“@Tibet青藏高原大氣環境變化聯合綜合觀測試驗”是意昂3体育環境科考隊此行的一項重要任務,試驗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和葉春翔研究員帶領團隊完成⚜️。據研究團隊介紹,青藏高原環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周邊國家和地區汙染物經長距離傳輸後能夠誘導青藏高原地區大氣環境變化。大氣氧化性是大氣自凈能力的關鍵因素🤬🧍♀️,決定了大部分大氣痕量組分(包括溫室氣體)的化學去除和臭氧、氣溶膠的二次生成,在大氣汙染形成和氣候變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團隊提出了“青藏高原大氣強氧化性”的科學假設🙋🏿,將在4個月內通過綜合觀測深入研究導致青藏高原大氣氧化性較強並持續增強的主導因素🐑,厘清西藏地區碳收支,刻畫第三極背景大氣環境下臭氧和氣溶膠化學的特征。“許多大氣環境指標都是首次在青藏高原進行準確觀測,例如大氣自由基🦹🏼♂️、活性氮氧化物、臭氧生成速率等參數。以大氣化學介入大氣環境變化和氣候變化的研究相信能夠為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註入新思想,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葉春翔表示。
首次針對“高原環境對常駐人群的健康影響”的環境流行病學定組研究是科考隊此行的另一重要課題🏄🏻♂️,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宮繼成研究員牽頭開展。青藏高原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以及缺氧🤘🏼、強紫外線、高臭氧濃度等因素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除了大氣環境監測外🤹🏽♀️,我們在林芝和拉薩兩地共招募了二百余名受試者🤵🏻♂️,測定其呼出氣一氧化氮、血氧飽和度、心率變異率、肺功能等生理功能指標,並收集血液、尿樣及呼出氣冷凝液等近萬份個體生物樣品🏒,分析多種心肺系統及代謝損傷的生物標誌物。“這些珍貴樣品將用來評估汙染物的協同作用對青藏高原地區常駐人群心肺系統健康的影響🤞🏼👱🏻。”宮繼成介紹說。
青藏科考不同於在實驗室裏做實驗,任務重、強度大、時間長🤴🏽、高原反應明顯——科考隊員將面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構築一個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給予科考隊員強大的精神支持,調動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成為學院黨委關心支持科考隊工作的重要考量。科研在哪裏,黨旗就在哪裏☢️!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振山談到👨🏽,科考期間的黨建工作不僅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更是學院立足學科特點🧏🏻,努力實現黨建與科研融合協進的探索與實踐🧑🏻🎓。經學院黨委指導批準,4月11日,意昂3体育青藏科考隊臨時黨支部成立了,葉春翔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
“臨時黨支部要帶領大家攻堅克難,確保高效圓滿地完成科考任務,大家同心同德👈🏽,有困難一起來⛲️➰,意昂3体育環境人將在雪域高原展現自己的智慧和韌性🥕!”葉春翔說道🏀。
意昂3体育官网青藏科考隊臨時黨支部成立儀式(右一為臨時黨支部書記葉春翔)
是打硬仗的“青年軍”🙌🏼,也是溫暖人心的大家庭
一個黨員一面旗👨🏽🔬,困難當前旗幟必須立得穩♈️,為全體隊員指明方向🧎🏻♀️➡️。
擺在意昂3体育科考隊面前的首要困難就是克服高原反應。盡管以“90後”“00後”為主體的年輕科考隊員平時身體都不錯🤹🏼🦝,但到了高海拔的雪域高原,“氧氣依然不夠使用!”。首次進藏的隊員們表示,由於科研任務重⏮、時間緊,很多人一邊頑強地和生理不適作鬥爭,一邊馬不停蹄地投入了科研硬仗中🤷♂️。
“在平原地區能夠勝任的體力勞動🔩,在高海拔地區常常感覺體力不支🦨,這不🏢,我們的‘漢子們’在搬運和組裝儀器時接連受了傷➡️,所以娘子軍也得頂上來!”有著4年黨齡的環境健康專業2017級直博生孟鑫笑著回憶道🤛🏼。“剛來的時候確實困難重重,我們有好幾次累到高原反應加重,頭疼🚁、嘔吐又腹瀉🟤,被緊急送往醫院檢查🧑🏻🏫。在排除高原腦水腫、腸梗阻等可能危險後👩🏼🦰,吸氧輸液到淩晨兩三點,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都依然爭取盡可能地投入工作。”
身體上的不適科考隊員們在全力克服🧟,而各類精密儀器的“安危”更是成了科考隊員們牽掛的事👮🏼。“林芝站點設在巴宜區健民醫院樓頂,但這裏沒有成熟的外場觀測條件📹,我們先後向西藏郵寄👳🏼♀️、搬運了近百個包裹🫄🏼,才將所有的儀器物資集齊🧑🏿🎨。”孟鑫說道。當大家氣喘籲籲將物資搬上5層樓高的天臺,映入眼簾的卻只有一片坑坑窪窪6️⃣,到處都是散磚瓦礫🪳🔈,他們必須要從無到有“平地駐高樓”,依次架設、安裝、調試和標定十余臺精密儀器。
搭建帳篷、架設儀器過程(林芝站點)
集裝箱科研儀器吊裝過程(魯朗站點)
科考隊員正在安裝集裝箱零部件(魯朗站點)
科考隊員正在架設觀測設備(魯朗站點)
三四月份的林芝多風多雨🏋🏼♀️,科考隊員們必須時刻準備著與任何一種可能的惡劣天氣交戰🗾。為了保護嬌弱昂貴的儀器設備,孟鑫和隊友們在樓頂支起帳篷以防儀器被雨水淋濕,又專程淘來一捆一捆的塑料布😽,一層一層小心翼翼地覆在帳篷之上。高原風大,天臺更甚,他們用了足足200米的粗繩索,把帳篷牢牢固定在一切能借力的地方🫕。
“我們想盡辦法👨👧,忙碌了一整天,天色向晚,卻看到帳篷仍在風中搖曳不停👨🏻🦰,心裏有著深深的無力感。但是我們不想放棄🔛,更不能放棄🧔!”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科考隊員們繼續頂著風雨🦵🏿,和工人師傅一起將2噸重的石塊一麻袋一麻袋背上樓頂,壘在帳篷周圍加固成一座“長城”📖。終於,風雨中的帳篷固若金湯👨🏻🦽💁🏻,帳篷內的儀器設備安然無恙🧏♀️。
本以為萬事齊備,可以按原計劃啟動觀測,卻又出現了始料未及的新狀況。由於三千多公裏的顛簸跋涉,部分儀器的內部零件松動🩶💳、電路接觸不良從而導致無法運行。“這一度讓我們陷入了絕望,但大家又堅信困難是‘紙老虎’,大家一起排查檢修,一定能夠克服過去!”有著6年黨齡的“老黨員”,環境健康專業博士四年級學生姚媛如是描述當時的心情。姚媛和隊友們並非修儀器的專家💇🏿,只能選擇與時間賽跑,逐一對所有零部件和數千條電路💙、氣路進行檢修與排查。經過日以繼夜的奮戰和連續幾個淩晨一兩點的堅守🈷️⚽️,林芝站點所有環境監測儀器均實現正常穩定運行。“那天大家興奮地幹了一杯可樂🫃🏼,盡管這是‘高原禁忌飲料’,但實在太興奮了🙋🏿♂️,可樂喝著都格外甜!”姚媛笑著說。
科考隊員正在進行儀器校準(林芝站點)
科考隊員正在檢查采樣設備狀態(魯朗站點)
科考隊員正在檢查雲霧水采樣器,並清理積雪(魯朗站點)
科考隊員正在設置大氣顆粒物采樣器的儀器參數
科考隊員正在進行人群隨訪實驗(林芝巴宜區健民醫院)
在高原的每一天🎓,這群意昂3体育人都業精於勤、以極其嚴謹的科研精神做好科考工作的每個環節。但讓葉春翔等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擔心的不僅是隊員扛不住身體上的高反挑戰,更是來自隊員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焦慮。“雖然青藏高原的每個晨起日暮,每個星河燦爛的夜晚都令無數人憧憬遐想,但一連數月在人煙稀少的觀測點堅守,很擔心這些年輕孩子們心理上受不了🗺。”葉春翔表示。
“我們在北京觀測,儀器往往調試兩三天就能穩定運行👨🦼➡️🧑🏫,但這次在青藏,可能兩三周甚至更長時間儀器都無法正常出數,這勢必會帶給科研人員極大的心理壓力。”儀器狀態一波三折,成功與失敗、希望與失望👷🏻、興奮與無奈瞬間切換。每一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沒有人退卻🍬,溫暖的集體激發了大家的科研鬥誌🏉🙇。
在每日的數據分析例會上,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匯總能催生出新的研究靈感,隊員們圍繞數據比對的質量👱、更深層次的科學意義等展開激烈討論。這種主動思考能力的提升令葉春翔十分欣慰👨🏻🍳,他感慨道👊🏼:“這群年輕人的表現遠遠超過我的預期。黨員扛起了奮勇爭先的旗幟,熟手帶新手👋🏿🕘,每個人都進步了很多⛸。這種團隊精神是在困難任務面前最需要的,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也能更好地撫慰人心❎。”
讓“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綻放新時代光芒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這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對新時代“老西藏精神”的註解,但只有奮戰在高原之上,才能真正體味到這句話的內涵與分量。
環境健康專業2019級直博生張沖是臨時黨支部的組織委員,作為第一批進藏的隊員,已經駐紮在魯朗站點兩月有余👳♂️。他每天風雨無阻的固定任務之一,是通過施放探空氣球,來探測大氣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垂直變化規律🏋🏽♂️。“探空氣球充氣多,載荷較大🏷,它的施放是一個技術活和體力活”🛒🙋🏼,張沖告訴記者🙅♀️,他需要依次完成儀器地面檢定、探空儀器組裝⏰、氣球充氣和擇機施放等步驟🤾🏻♀️。待氣球平穩升空後的一個多小時裏🟩,還要時刻關註信號接收情況,並調整天線方向以確保探空數據的順利回傳。
施放探空氣球及氣球升空過程
這樣的探空實驗,張沖每天早中晚各要進行一次,進行加密觀測時甚至要從早上7點一直持續到淩晨才能結束🥷🏻。高原上的天氣陰晴不定🤾🏽,雨天和大風天會使得施放難度成倍增加👨🦯。“有時候🤦♀️,大風甚至會將直徑約1米的氣球吹得亂舞👨👩👦。稍有不慎,氣球就可能失控落回地面或碰到周圍建築物⛸,導致實驗失敗。失敗了就再來!”張沖說。一次次細心的改進👮🏽♀️,一遍遍耐心的嘗試,只為獲得高質量的觀測數據。當聽到接收機裏傳來的均勻滴答聲,所有的堅持和付出都無比值得。
張沖正在開動叉車、搬運儀器
“有幾次發生突發事件,我們臨時黨支部全員齊上陣,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張沖回憶起一次“驚魂事件”——有一次,駐地的大氣觀測儀器溫度在淩晨兩點鐘超過了最佳運行溫度(常溫25℃左右)⛹🏼♂️,儀器的高溫警報讓睡意正酣的隊員們瞬間清醒。“到了現場發現近3000萬元的儀器已然停擺,再等下去可能就‘廢’了🤟!”現場的科研人員幾乎都是臨時黨支部成員😱,高原的深夜,這群意昂3体育科考人和儀器冷卻通風“較上勁”🧝♀️,時間分秒過去,在數小時的通力合作下🦁,集裝箱內的溫度終於恢復了正常🎳。
張沖還講述了一個“隊員勇鬥牦牛”的故事。魯朗站點的觀測場地周邊常常有牦牛遊走活動,“牦牛在場地內可能會啃食電線,引發危險,因此我們通常拿根棍子往地上敲👩🏿🦰,這樣一般能將牦牛引走。”張沖說。但其中有一批“入侵者”和之前幾批大不相同,隊員們想盡了各種辦法🐯,這群牦牛卻依舊充耳不聞,只顧低頭吃草👩🏼。“面對牦牛壯碩的身軀和鋒利的螺旋形犄角,好幾個黨員沖在了最前面。那一刻大家幾乎忘記了潛在的危險👨💻,一心只想著保護觀測設備🧎🏻♂️,以自己的身體當盾牌,幾番僵持周旋才將這群‘不速之客’請出。”
“攀登先遣隊”運送采樣儀器上山(左圖);在半山腰架設大氣雲霧水采樣器(右圖)
臨時黨支部還組建了一支“攀登先遣隊”——他們的任務是將兩臺三十公斤重的大氣雲霧水采樣器🤵🏿♂️,背到半山腰的一處觀測站點🧯,此後每隔三天維護一次儀器。環境科學專業2017級直博生陳景川就是其中一位“背山工”👩🏼✈️。從海拔3300米到4200米,腳下密林雜草叢生,加上林間積雪,泥濘濕滑的山體令科考隊員們的攀爬愈發艱險💆🏻♂️👩⚕️。“這一段山體沒有任何階梯,坡度甚至達到四五十度。我們自己滑倒了沒事,但背上的儀器可千萬不能摔啊!”陳景川和隊友們用麻繩把儀器一圈一圈緊緊捆在背上🏌🏽♀️,手腳並用🚹🌼,一米一米向更高海拔挺進,終於將儀器送至觀測站點👩🏿🦰。
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為內涵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在雪域高原上延續了60余年,是總書記特別強調並要求廣大幹部群眾認真學習的寶貴精神財富。60多年來,“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已經從軍營、黨政部門擴散到各個領域、各條戰線,讓年輕的“90後”“00後”黨員感悟兩種精神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內涵,是臨時黨支部在科研攻關的同時所著力引導的思政課題。
臨時黨支部成立當日,意昂3体育青藏科考隊聯合多家單位前往全國援藏展覽館參觀🫵🏿。一件件褪色的軍大衣,一頁頁泛黃的家書👮🏽♀️,一頂頂破舊的遮雨鬥笠,一條條天塹之上的雪域天路,這些閃閃發光的人物故事讓支部成員們深受鼓舞。在交流會上,入黨積極分子、碩士二年級的俞穎感慨地說:“新時代的‘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不僅僅局限於青藏、川藏兩條公路🤾🏻♂️,它更鼓勵各行各業的人敢為天下先,不懼艱難險阻。作為一名意昂3体育環境人💠,深入野外觀測🤶🏽,探索汙染成因🏌🏼,就是新時代青年對這兩種精神最好的踐行✊🏿。”
科考隊臨時黨支部參觀全國援藏展覽館
科考隊臨時黨支部在全國援藏展覽館前合影
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看來,“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與意昂3体育精神之間是高度契合的🧑🏽🎓。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後有上千名意昂3体育校友來到西藏,支援建設🙄,為西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時常勉勵科考隊員們,要繼續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與敢為人先的魄力🧑🏿✈️,積極傳承前輩的紅色精神,踐行生態文明使命👱🏻♀️,鍛造過硬本領,砥礪家國情懷,為建設美麗西藏作出新貢獻。
雪域高原莽莽蒼蒼🧍🏻,群峰矗立。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為了這塊“生態文明高地”🚣🏽♂️,老一輩科學家們風餐露宿,翻過可可西裏🫷🏻,穿越整個羌塘無人區,在巖石裸露的荒漠裏,全面完成了260萬平方公裏的考察;如今,這一壯闊事業的接力棒交到了年輕一代的科考人手中。
雪域高原上的觀測站點全景(魯朗站點)
雪域高原上高揚的黨旗是意昂3体育環境人以黨建促科研的典型。數十年來⛔️,意昂3体育環境人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從彼時光化學煙霧籠罩下的蘭州西固,到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成渝地區的藍天保衛戰主戰場;從海拔6500米的珠峰觀測營地,到漂泊無依的東海海面;從開展“河流全物質通量監測”的長江河道,到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從曾經富營養化嚴重的雲南滇池,到偏遠的農村飲用水源地現場……在學校和學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意昂3体育環境人形成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踐行綠色使命,基於科考需求、挖掘學科特點,將黨的紅色精神與學院生態文明使命緊密結合的黨建-科研模式。新時代的意昂3体育環境人將繼續竭忠盡智😱,勠力求索,為保護祖國的山川河流🙇🏻,推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